词条 | 刘兆鹏 |
释义 | 刘兆鹏,男,1963年10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药物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教研室。研究方向:新型结构的高活性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合成研究;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构与作用分离的研究;小分子环肽诱导的定向多靶点作用型抗肿瘤药物研究;有机合成新反应、新试剂的开发。 § 【学术简介】 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日本帝京大学药学部药化学研究室 (1994, 4—1998, 3; 客员研究员)从事活性维生素D3类药物的全合成研究;在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合成化学研究室(1998, 4—2001, 3),从事手性氟化试剂的设计与合成研究,获得博士学位;在日本中外制药公司富士御殿场化学研究所,从事医药化学品库的合成研究(2001, 11—2004, 3); 在名古屋大学有机化学研究室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博士后研究员), 从事生物受体多价结合环肽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研究。2005年4月回国至今。 近五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 Liu, Z.; Meng, Z.; Wang, D. (2006): Synthesis of novel nucleoside analogues based on the 1,3-dihydrobenzo【c】furan cor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4(4), 504-508. 2. Liu, Z.; Toyosi, T.; Takeuchi, Y. (2004): A novel synthetic approach to benzo【d】isothiazole-1,1-diones having a secondary alkyl substituent at the 3-position.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34(3), 471-477. 3. Liu, Z.; Takeuchi, Y. (2002): Benzosultam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Heteocycles. 56, 693-709. 4. Liu, Z.; Shibata, N.; Takeuchi, Y. (2002): Facile synthesis of disubstituted and spiro five-membered benzosultams mediated by TMSCl-NaI-MeCN reagent.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302-303. 5. Konno, K.; Fujishima, T.; Liu, Z.-P.; Takayama, H. (2002): Determination of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1,3-diols by the modified Mosher's method using their di-MTPA esters. Chirality, 14(1), 72-80. § 研究领域: (一)新型结构的高活性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合成研究 探索高效低毒的新型结构的药物分子或先导化合物,一直是药物化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磺酰胺基作为生物活性基团或生物活性补助基团,广泛存在于药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分子结构中。刘兆鹏教授开发了由TMSCl/NaI/MeCN试剂诱导的新型环合反应(Liu, Z.:J. Org. Chem. 2000,65, 7583-7587),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五员环,六员环和手性苯并磺内酰胺衍生物。以这些磺内酰胺衍生物为模板,针对病毒,肿瘤细胞的生物学靶点,在结构中导入其它生物活性相关功能基团,进行有选择性地抗病毒、抗肿瘤、抗血栓、抗菌等药物研究。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并发现了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二)生理活性天然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与作用分离研究 大多数生理活性天然产物,如生物碱,多酚,香豆素,查尔酮,黄酮,维生素D等,多具有丰富多彩的生物活性与生理作用。像活性维生素D3,不但能够调节生体内钙代谢平衡,用于补钙和治疗骨质疏松,还可抑制甲状旁腺素分泌,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分化等。但作为一个理想的药物,应是单一疗效,而不是包治百病。因此,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药物设计的最新理念和有机合成的先进技术,对生理活性天然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修饰,强化其某一项功能,消除和抑制其它生理作用,使各种作用分离,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增强药物选择性。我国丰富的中草药及活性天然化合物资源,将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广阔的天地。 (三)小分子环肽诱导的定向多靶点作用型抗肿瘤药物研究 近10年来,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有了显著的进展。但细胞毒性抗肿瘤化疗药物不能特异地识别肿瘤细胞,在治疗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毒副作用。目前开发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只是对肿瘤分子单靶点攻击,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利用RGD环肽分子对肿瘤细胞的特异识别作用,结合目前临床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设计开发新型肿瘤细胞分子定向识别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在对肿瘤细胞定向识别的同时,对肿瘤细胞同时实施多靶点攻击,提高抗肿瘤效果,最大程度地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和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有机合成新反应、新试剂的开发 在药物研究过程中,不断探讨、开发有机合成新反应、新型手性试剂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