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上都遗址
释义

§ 简介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滦河上游的闪电河北岸,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规模最大的草原都城遗址。其核心区域是规模宏大的城市遗址以及墓葬群。元上都遗址不仅保存着宫城、皇城、外城、关厢、街道等元代城市遗址,而且保存着中轴线和棋盘街的城市布局。城墙、瓮城、城门及大型建筑基址基本保存完好,地表街道、房址及宫城遗迹清晰可见。[1]

§ 历史

元上都遗址

上都城兴建之前,这里在金代属桓州。成吉思汗曾在这里避过暑。

1251年蒙哥即帝位。1255年,忽必烈作为皇弟受命驻守此地。

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初名开平府。1259年城郭建成。

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上大蒙古帝国皇帝之位,将开平府作为首都。

1264年5月,忽必烈建大都(今北京),诏开平府上升“上都”,又名“上京”、“滦京”。以取代漠北和林,改燕京为中都,后又称大都,并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上都为夏都。每年4月,皇帝便到上都,9月秋凉时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猎行乐,还要举行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和传统的祭祀活动。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上都与元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都城。

1358年红巾军攻克上都,焚毁宫阙衙署。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名“开平府”,不久废府改卫。

明宣德五年(1430年)废弃不用。[2]

§ 建制

元大都遗址根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测绘局试掘与测绘结果,元上都分为外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垣。

元上都的外城平面呈正方形,东墙稍长,为2225米,其余三面城墙皆长2220米。外城北部是皇家的园林,元代诗人称为北苑、御苑;南部街道纵横交错,街道两侧是整齐的院落遗址,有的可以看出是房屋临街、院落在后的建制,据推测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规模庞大的手工业作坊区和商业区。

元上都的皇城位于外城东南部,平面近方形,四墙长度略有差异,东墙长1410米,南墙长1400米,西墙长1415米,北墙长1395米。皇城内有“四横三纵”共7条主要街道。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遗迹分布疏散,如东北角和西北角分别为大龙光华严寺和大乾元寺两座佛教寺院,东南部有孔庙,东南隅有道观,此外,翰林院等官署也分布在皇城内。

元上都的宫城位于皇城正中偏北处,平面略呈长方形,东墙长605米,南墙长542.5米,西墙长605.5米,北墙长542米。宫城内不对称地分布着30余处院落遗址和大型建筑基址。

此外,元上都城外四个关厢地带,均保存有大量的遗迹。[3]

§ 价值

截至2012年,中国已发现的草原都城遗址共有三座,均位于内蒙古草原境内,其他两座分别是位于和林格尔县的盛乐古城和位于巴林左旗的辽上京遗址,但它们的规模及保存程度都不及元上都。

在中国古代都城中,如唐朝的洛阳城、宋朝的汴梁城、元朝的大都城等,由于历史变迁,其遗址的主要部分或者没有保留下来,或是后人在遗址上又建起新城。元上都遗址因其规模宏大,又地处草原深处,在元朝之后一直人烟稀少,再加上当地蒙古族崇拜上都而加以保护,所以使元上都遗址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中国游牧民族古代都城罕见的实物例证。

元大都遗址于196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确定为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中。2012年,元上都遗址确定进入中国2012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准备工作就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当年7月投票表决,确认元上都遗址是否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4][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