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仪 |
释义 | 刘仪 刘仪(1923年- ),旅顺人,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47年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毕业。中国植物病毒学科带头人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真菌介体传植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研究,建立了真菌传病毒的系统研究体系。对中国农业生物学科建设及发展,对农业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 生平简介 刘仪,1923年12月生于旅顺农村,5岁时随父母迁居沈阳。他在沈阳读完小学和中学。中学期间,他受进步同学和鲁迅、巴金作品影响,参加了抗日外围组织“读书会”,秘密阅读抗日宣传材料,因此放弃了去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美术的机会。1941年举家迁北京,他于1943年考入当时的北京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大学期间,刘仪兴趣广泛,阅读了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并于1945 年考入北平艺专雕塑系,就读一年。1946年春,他因到张家口解放区参观而被学校除名。此后,又回到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学习,1947年毕业。 大学毕业后,刘仪留校做助教,在俞大绂、林传光指导下,带真菌学实验,以及“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并讲授部分课程。此期间,在俞大绂指导下,用光学显微镜做过一些Monoascus sp.子囊孢子的单孢子分离和培养工作。1949 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成立。1956年,国家选派刘仪去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学习植物病毒学,并在苏联科学院微生物所学习电子显微技术。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收获很大,奠定了植物病毒学的基础。1962年,刘仪回国后,在裘维蕃领导的植物病毒组工作。他讲授过植物病毒诊断、电子显微镜技术等专题课,并指导大学生毕业论文,同时从事瓜类(西葫芦)病毒病及大豆花叶病的研究工作。 1979年,北京农业大学在原校址恢复办学后,刘仪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先后兼任北京农业大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院长、副校长等职。在他负责学校科研及培养研究生工作期间,深感中国农业科学(也包括植物病毒学)与国际差距之大,仪器设备之落后。为抓紧时间迎头赶上,他做了大量工作,为学校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刘仪从1985年起担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1994年任第五届理事长。他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五届委员,1996年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理事。 § 工作简历 1947年 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毕业。 1947-1952年 北京大学农学院、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助教。 1953-1957年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讲师。 1958-1962年 莫斯科大学和苏联科学院微生物所进修。 1963-1977年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讲师。 1977-1978年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教授。 1979-1987年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0-1987年 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研究院院长、副校长,兼任北京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主任。 1987至 北京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 学术贡献 一、联系实际 开展植物病毒学多方面的研究 刘仪早期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良好业务基础。 50年代,为了开展植物病毒学科的工作,刘仪到莫斯科大学进修。学成回国后,立即投入病毒学科建设工作,但不久发生“文化大革命”,学校又多次搬迁下放,致使研究工作中断。 70年代末,拨乱反正、恢复办学后,他抓紧时间较早地开展了花卉、甜菜等植物病毒病害的研究。他相继完成了菊花、香石竹从脱毒到生产应用的系统工程研究,模拟无毒种苗工厂生产化程序获得成功,并首次将cDNA探针技术用于香石竹花卉脱毒早期检测系统。同时,他也较早地将电子显微镜技术应用在国内植物病毒研究工作中,为电镜技术在农业及植物病毒学上的发展及应用打下了基础。在此后的研究工作中,他首次将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应用于免疫电镜中获得成功,从而提高了免疫电镜检测植物病毒的灵敏度。 这些研究成果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应用菊花和香石竹脱毒、组培、早期病毒检测、快速繁殖及隔离温室育苗,防虫大棚种植的配套技术,建立起无毒种苗中心及基地,使中国花卉种植业进入先进国家行列。应用脱毒及组培方法,将中国名贵花卉品种复壮、保存,为出口脱毒优良种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在高层次农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7年秋,学校迁回原校址办学后,刘仪任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研究院院长(负责科研规划、发展及管理)、副校长(主管科研)等职,筹建并兼任校中心实验室主任。在多年繁重的工作时间里,他学术思想活跃,身负重任,勇于负责,能够团结上下,发挥新老专家作用,有创见地推动了北京农业大学的发展及人才培养。 刘仪还积极参加全国科技规划工作。全国科学大会期间,针对农业应用技术和基础研究之间衔接的薄弱,他倡议并极力主张在国家重点项目中建立农业生物学重点项目,以加强应用基础领域的研究,促进理论与应用研究的衔接。他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及协调了“六五”、“七五”科研规划。 刘仪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促使北京农业大学率先于1978年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第一批招收了硕士研究生,1983年第一批招收了博士生。80年代初,国务院批准全国2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他出任北京农业大学第一任研究生院院长。在管理工作中,他努力贯彻“三个面向”精神,培养的研究生逐年增加,博士生更是成倍增长。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已成为农口向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一大批人才已成为农业部门许多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及骨干力量。1987年,他任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并主持建立了植物分子病毒学实验室。 § 个人影响 80年代,刘仪积极开展了植物病毒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研究,创立了从生物学、细胞学到分子水平研究真菌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系统研究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在长期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系统研究中,刘仪首次证实了该病毒在中国的存在;完成了BNYVV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利用BNYVV外壳蛋白基因的工程菌表达产物,制备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ELISA诊断试剂盒;分析了BNYVV基因组中RNA2功能基因及RNA3、RNA4全基因组构成及调控功能;构建获得BNYVV传毒相关基因缺失突变体的侵染性克隆,并测定其在真菌传毒体系中的功能。这些工作均属国内首次。 刘仪在国内外首次利用BNYVV的外壳蛋白基因及75kDa 通读蛋白基因获得抗甜菜丛根病基因工程甜菜植株。“甜菜丛根病基础研究”,获得1996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仪还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小麦黄色花叶病毒(WYMY)全基因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从分子水平上区分了WYMY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SSMV),澄清了真菌传小麦病毒研究中的一些混淆不清的问题。他还建立完善了半人工条件下营养液砂培真菌传毒体系。该体系大大优于国外同类工作,可高效、准确地用于测定病毒突变体的真菌传播效率及病毒与介体真菌相互关系的研究。为此,刘仪多次应邀在国际专业会议上报告。 在生物工程产品开发研究中,刘仪在国内首次利用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大肠杆菌表达产物为抗原制备了抗体。这项研究,大大提高了抗原的专化性,建立了利用工程菌批量制备优质抗体的新途径。他所研制的病毒诊断试剂盒已应用甜菜丛根病的田间检测,为植物病毒的快速、准确诊断及植物检疫提供了有效途径。 刘仪的这些研究工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做为学科带头人,他领导的研究组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病毒及分子病毒学研究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培养出不少青年植物病毒科学研究者,成为造就面向国际水平的人才基地。 § 主要论著 1 刘仪.大豆花叶病毒诊断研究初报.植物病理学报.1963,6(2):209~214 2 高锦梁,刘仪等.在我国发生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植物病理学报.1983,13(2):1~4 3 刘仪等.植物病毒的真菌介体.见:病毒与农业.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 张力,刘仪.甜菜多粘菌形态发育过程的研究.真菌学报.1987,6(3):157~160 5 彭超美,刘仪等.苎麻病害中发现一种类似病毒的RN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论文摘要汇编.1989:106 6 刘志昕,刘仪等.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单克隆抗体研制.植物病理学报.1990,20(4):296 7 于嘉林,刘仪等.我国发生的一种香石竹斑驳病毒株系的生物化学特性及互补DNA合成.病毒学报.1991,7(1):36~41 § 人物评价 刘仪作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极其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并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指导硕士生12人,博士生9人。这些人大都已成为有关单位的中坚力量,受到同行的好评。 80年代初,刘仪亲自主持筹建了全国农口第一个中心试验室。他将计算机、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等现代化实验手段先后装备到学校有关实验室,并积极倡导应用到科学研究及研究生培养中。他还积极倡议筹建了国内第一所农业生物学院。这对加强教学、科研中的基础领域与应用基础领域的发展,以及农业大学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刘仪对植物病毒学科造诣较深,思路敏捷,善于吸收消化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他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博学多艺,心胸豁达,平易近人,知人善任。他治学严谨,有预见性,对中国农业生物学科建设及发展,对人才培养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刘仪虽长期兼任党务和行政工作,但他的学者风度和宽容谦虚作风,深受同志们尊敬和爱戴。他在农学界有广泛的联系及较高的知名度。他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主持全面工作以来,加强了民主办会的作风,恢复了与会员建立直接沟通的《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讯》,出版了英文简讯(Newsletter),加强了与国际植物病理学会(ISPP)及有关国家植病学会的学术交流和联系。他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多次出国访问及参加学术活动,现正为中国植病界在国际学术界发挥更大的作用孜孜不倦地工作。 § 参考资料 [1] 植物病理学在线 http://www.cspp.org.cn/file/presidential.asp [2] 中华教育资讯网 http://www.51study.net.cn/gx_zhgny/2007725100102.html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