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释义 | § 流行病学 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中国发病率为20%~30%。 § 病因 健康人在消化间期表现为特征性的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其中MMC Ⅲ期起清道夫的重要作用,餐后进入消化期,近端胃呈适应性舒张容纳食物,远端胃收缩、蠕动,消化食物使其变为细小的颗粒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在排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D患者的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不仅存在于消化期,而且见于消化间期,后者包括MMC Ⅲ期出现次数减少,MMCⅡ期的动力减弱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此患者空腹就有症状餐后也不减轻甚或加重。 § 发病机制 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也一直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和十二指肠溃疡组。 § 临床表现 1.症状 FD的症状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常以某1个或某1组症状为主,至少持续或累积4周/年以上,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由饮食、精神等因素诱发。部分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无贫血消瘦等消耗性疾病表现。临床上将FD分为3型:溃疡型(上腹痛及反酸为主)、动力障碍型(早饱、食欲不振及腹胀为主)和非特异型。 2.体征 FD的体征多无特异性,大多数患者中上腹有触痛或触之不适感。 并发症: 临床症状(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如不能缓解,可出现维生素缺乏、低蛋白症等。 § 诊断 FD的诊断标准如下: 1.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状在1年中持续4周以上 2.内镜检查无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糜烂和肿瘤性病变,也无这类疾病病史。 3.B超、X线、CT、MRI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了肝、胆胰腺疾病 4.无精神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及肾脏病存在。 5.无腹部手术史。 鉴别诊断: 诊断FD患者时,必须除外器质性消化不良,后者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FD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症状与体征均很难与FD鉴别。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明显充血、糜烂或出血,甚至萎缩性改变,则常提示慢性胃炎。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也可见于FD患者,X线钡餐发现龛影和胃镜检查观察到溃疡病灶可明确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3.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多与胆结石并存,也可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腹部B超、口服胆囊造影、CT等影像学检查多能发现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征象可与FD鉴别。 4.其他 FD还需与其他一些继发胃运动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胃轻瘫、胃肠神经肌肉病变相鉴别,通过这些疾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一般可作出鉴别。 §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粪便中脂肪测定 脂肪定量分析是诊断脂肪泻的简单而可靠的试验。正常人24h内粪便排出的脂肪量<6g,或脂肪吸收系数>94%;用14C-三油酸甘油酯吸收试验正常人每小时呼吸排出标记物大于给予量的3.5%。 2.维生素B12吸收的Schilling试验 异常常提示回肠末端病变,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病人也常有维生素B12吸收障碍。Schilling试验也有助于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特别是盲襻综合征、硬皮病和多发性小肠憩室。如盲襻综合征时Schilling试验的第1、2部分异常。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后,Schilling试验可恢复正常。 其它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B超及内镜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MRI等)其意义在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有利于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肝、胆胰腺疾病和肿瘤等器质性病变鉴别。X线、MRI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不同时间的胃排空率。 2.胃排空测定技术 核素扫描被认为是测定胃排空的金标准,25%~50%患者胃半排空时间延长,主要是对固体食物半排空时间延长。 § 治疗 1.治疗原则 主要是对症治疗,要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2.一般治疗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症状的食物;注意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消除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恐惧和疑虑;失眠焦虑者可于睡前口服适当镇静催眠药。 3.药物治疗 FD尚无特效药,主要是经验性对症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适用以上腹痛伴有反酸为主要症状者,可选择碱性制酸剂或酸分泌抑制剂,如西咪替丁等H2受体拮抗药或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药等 (2)促胃肠动力药:适用于以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者多潘立酮为周围性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常用剂量为10mg,3次/d饭前15min服;西沙必利为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用量为5~10mg,3次/d,餐前15~30min服用,疗程2~8周但西沙必利可致腹鸣稀便或腹泻腹痛和心肌QT间期延长等副作用,故现已较少应用,心脏病人更应慎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为中枢性及周围性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因长期服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大,故现已少用或不用。近年来新的促胃肠动力剂如莫沙必利依托比利等也可选用莫沙必利常用剂量为每次5mg,3次/d,于餐前1/2h服用。或可使用中药开胸顺气胶囊等,一次3粒,一日2次,能增强胃动力行气止痛,消积化滞,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对疗效不佳者抑制胃酸分泌药和促胃肠动力药可轮换用或合用。 (3)抗H.pylori治疗:对小部分FD伴有H.pylori感染的患者应加用杀灭H.pylori药物,一般采用二联或三联药物疗法。 (4)抗抑郁药: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明显焦虑、紧张、抑郁等症状者可试用抗抑郁药,但起效较慢。常用药有二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25mg,2~3次/d;具有抗5-羟色胺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氟西汀20mg,1次/d等,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药物副作用。 (5)其他:可用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凝胶铋剂、硫糖铝、麦滋林-S等。 § 预后 经内科药物治疗,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