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保加利亚历史 |
释义 | § 保加利亚历史 § 正文 全称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部和东部,北部与罗马尼亚毗邻,西部和南斯拉夫接壤,南部同希腊和土耳其相连,东部濒临黑海,面积约110912平方公里,人口 910.8万(1982),保加利亚人约占88%,其他还有土耳其人、吉普赛人等。主要信奉东正教。保加利亚语为国语。首都索非亚。 据大量拜占庭学者而言,保加利亚人的起源并不很明确。即使是现在我们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来源。但是根据考古资料显示:保加尔人很可能原属于西伯利亚的突厥种族,原本为突厥族欧诺古尔(Onogurs)人的一个分支部落。他们是库特里格斯人(Kutrigurs)或乌提格尔人(Utigurs)的近亲部落。后来由于天气变冷,这些人一起迁徙到了东欧的亚速海一带,伏尔加河的名称就来源于保加尔人的栖息地——库班河谷与亚速海之间的地区,但并未建立国家(据我自己考证草原帝国所说的国家是欧诺古尔人建立的,并不是保加利亚人建立的)。后来在匈人帝国崩溃以后,一部分匈人联合了保加利亚人建立了新的匈人国家,国王姓杜罗,即阿提拉的幼子埃尔纳克作了保加利亚人的王。 公元500年左右,一部分保加利亚人作为斯拉夫人的奴隶迁徙到了多瑙河的中下游,在阿瓦尔人的指挥下一起进攻拜占庭的巴尔干领土。并在东哥特人衰败后正式成为了巴尔干半岛的新客人,而另一批新客人则是斯拉夫人。由于他们不是自愿和阿瓦尔人联合而是被迫的,因此在635年还曾经一度独立过。(这时的匈人帝国已经彻底土崩瓦解,也就是吉本认为的那批被灭亡的保加利亚人) 保加利亚人的迁徙 克拉夫特(Kovrat)是保加利亚历史上一个值得称颂的人物,他在635年击败了阿尔瓦人,并正式建立了“老大保加利亚”。他曾于619年与欧诺古尔人酋长奥尔加诺(Organa)一起拜访君士坦丁堡。并在那里接受了洗礼,拜占庭皇帝伊拉克略一世(Herakleios I,610-641)还成为了他们的教父。自此以后,大量欧诺古尔人与拜占庭人结婚,并且往来密切。大量的金银珠宝、纺织品以及各种宗教礼仪都流到了欧诺古尔人手里,从此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因为拜占庭人认为:他们(欧诺古尔人)接受了洗礼,被重新赋予了生命,这可以改变和美化他们的教化,让他们彻底脱离那些野蛮人。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拜占庭人想要让他们来抵御北上阿瓦尔人的进攻,从而减小自己的压力。虽然公元601年阿瓦尔人的大部已经被拜占庭将军普里斯克斯干掉,但这些人仍旧是巴尔干北部地区的首要边患。 这些阿瓦尔人还在619年差点俘虏了伊拉克略一世。所以伊拉克略一世就想到策反欧诺古尔人在阿尔瓦人的内部分化他们。果然科夫拉特不负众望,在奥尔加诺死后他继位为酋长,经过了周密安排,在635年发动了反阿瓦尔人的起义,一举成功。为此,拜占庭还授予了他“罗马帝国的贵族” 的称号。自这以后,两国一直处于友好融洽的关系,在科拉夫特的统治下,北方游牧民族没再发生大规模的侵袭。 但不幸的是在科拉夫特死后,哈扎尔人(Khazars)来到了这里,迅速灭亡了老大保加利亚,同时欧诺古尔人发生了分裂。科拉夫特的五个儿子各自为政:其一占领了亚速海及邻近区域,但不久后就被新来的哈扎尔人灭亡;其二率众西迁到了多瑙河附近,在此地建立国家,后来被阿瓦尔人并吞;其三也西迁,到达了意大利,后来逐渐融合在伦巴第人之中;其四东迁,进入伏尔加河流域,融入突厥人或蒙古人部落中;其五就是留在本土的阿斯巴鲁赫(Asparuch,642-691)领导的保加利亚部落,在十年内,这个部落迅速强大起来,他们征服了斯拉夫人的“七部落”,在670年左右形成了从多瑙河到黑海的一个斯拉夫——保加利亚联盟。同年,建立斯拉夫——保加利亚王国(即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前身),建都瓦尔纳(Varna),后来迁都到普里斯科夫(Preslav)。拜占庭人不能允许一个独立的保加利亚国家出现在自己的北方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680年皇帝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w IV,668-685)率领军队御驾亲征,企图把这个新兴国家扼杀在摇篮之中。一路舰队从黑海北上,另一路骑兵则从色雷斯直取多瑙河。但保加利亚人利用地形,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作用,声东击西,打击拜占庭的进攻。与此同时,君士坦丁四世突患头风,只得撤退,但却在度过多瑙河的途中被保加利亚人奇袭,损失惨重。因此,681年君士坦丁四世不得不承认了这个国家的独立,并订立了和约,每年向阿斯巴鲁赫纳贡。拜占庭人对这个条约一致的说法都是“罗马人的耻辱”,因为拜占庭第一次把巴尔干的主权让渡给了蛮族,这开了一个恶略的先例,以后将会不断地出现这样的事情,直到拜占庭的灭亡。 这时的保加利亚王国占据着东至黑海,西至多瑙河东岸,南至巴尔干山脉,北至达得涅斯特河的广大地区。也就相当于今日的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国土的总合。普利斯卡(Puliska)成为首都,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并可以快速直达君士坦丁堡。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阿斯巴鲁赫采用了民族怀柔政策。他把斯拉夫各部落迁移到了王国的西部和南部,以抵御阿瓦尔人与拜占庭人的进攻,并防止拜占庭的同化,这部分就是后来南斯拉夫各国的雏形;斯科拉文尼人则被迁移到东部,在黑海附近抵御拜占庭人的袭击。同时还把保加利亚人分散居住,以保持国家的稳定。正是由于这些,保加利亚成为了当时欧洲国家里唯一能与拜占庭抗衡的国家。 阿斯巴鲁赫建立了保加利亚王国(汗国)以后,200年都没有再向南扩张,他们主要致力于与斯拉夫人的融合。斯拉夫人本来是被征服者,但是现在却开始扮演起了征服者的角色。斯拉夫人自从从公元300年左右的时候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就一直在拜占庭的影响下逐渐“拜占庭化”。他们抛弃了游牧生活,开始进入定居的时代。每个民族自从定居后就会快速发展,斯拉夫人也不例外。因此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迅速的发展起来了。不过匈人与阿瓦尔人的进攻打断了他们的进程,让这些人又回到了部落联盟时代。但是他们的经济文化已经使这些民族中最高的了,所以他们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征服者,保加利亚人就属于这样一个民族。保加利亚人的上层贵族接受了斯拉夫人的“文明”礼仪,而下层人民则开始抛弃自己的“野蛮”习俗,向斯拉夫人靠拢。他们开始学习斯拉夫语言,因为这种语言通行于巴尔干半岛,如果学会了这种语言就能到处都走得通。最主要的则是保加利亚人向斯拉夫人学会了“耕种技术”,这就为保加利亚人的定居提供条件,并开始逐步演化为近现代保加利亚国家。“这样,今天的保加利亚人就成为了纯粹的斯拉夫人了,除了他们还有少量的匈奴血统以外,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古代传统了。” 阿斯巴鲁赫的最后岁月是在一场彻底失败中度过的。这这个蒸蒸日上的王国中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让我们回头来再说一下拜占庭。不管怎么说,拜占庭在这个时候仍旧是巴尔干半岛的主宰者,他们还继续占据着最好的地区。而且由于军区制的改革,让拜占庭在各方面实力都迅速提升。在与保加利亚人战争之前,君士坦斯二世一直在与新兴的阿拉伯国家战斗,耗费了大量的国力,而且在两线同时作战对拜占庭来说是很不利的。因此君士坦斯只得放弃了巴尔干地区。其实这一地区在保加利亚人来到之前就已经被斯拉夫人占领了,但是保加利亚的建国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导致了巴尔干全面混乱时代的来临,而且也促生了南斯拉夫帝国的产生。在放弃了这一地区后,君士坦斯二世一心一意对付阿拉伯人,但是不论是阿拉伯人的骆驼兵,还是阿拉伯人的海上舰队拜占庭人都没有干掉,而且还以拜占庭人的大败而告终。后来由于阿拉伯人的内讧才险而逃脱彻底失败的厄运,并于659年与阿拉伯人订立了和约。当他腾出手来整理巴尔干秩序的时候发现一切已经无法收拾了。就索性对南部的斯拉夫人进行了清剿,俘虏了大量斯拉夫人让马其顿斯拉夫人承认拜占庭的宗主地位。其实君士坦斯内心中一直想把帝国的首都再次迁到西方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君士坦斯的宗教政策的严厉以及用宗教问题迫害自己的兄弟让他四处树敌,甚至连百姓都不依附于他,所以使得他无法在君士坦丁堡立足。君士坦斯二世终究不是泽诺皇帝,他不可能把支离破碎的意大利教会再次统一起来。意大利人也已经习惯了被征服,原本的永恒概念已经永远消失了。拜占庭的领土就像是在伦巴第人的汪洋大海中的小岛,随时都会被攻占。意大利永远不会宁息。君士坦斯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顺道拜访了罗马这个从帝国开始以后几百年都没有罗马皇帝的首都,并且打算把首都迁往叙拉古。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用帝国的钱财来供养这个时刻都会被攻占的小岛,纯粹就是一笔诺大的负担。他已经激起了极大的民愤,所以不久以后的668年,君士坦斯二世被杀死在自己的私人浴池中。继位的军事坦丁四世又在一次的面对了阿拉伯人的入侵。在君士坦斯二世为迁都把帝国闹得一团糟的时候,阿拉伯人的内讧已经平息,他们又开始了每年一次的对拜占庭的进攻。这场战争一直打了十五年,也就是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四世进攻多瑙河的前一年。这场战争两国各有胜负,直到拜占庭人研究出了“希腊火”才彻底打败了阿拉伯人的进攻。这场战争的胜负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附近各部又重新承认了拜占庭的宗主权,而且拜占庭“因此在东部和西部都享有长久的和平”。君士坦丁四世在胜利以后立刻进攻了保加利亚,但是却尝到了大败。因此只好承认了保加利亚国家的地位。在这以后,他又转向了基督教问题的解决上,他明白只有内部的安定才能让他夺回巴尔干与小亚细亚的领土。因此他主持召开了第六届基督教大公会议,缓和了与西部罗马教会的紧张关系。没过多久,公元685年9月君士坦丁四世去世,他的儿子查士丁尼二世继位(Justinian II,685-695,705-711)。这个孩子的头脑并不聪明,而且也不会耍手腕,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皇帝,但是他却得到了天赐的好运。他继位后阿拉伯人由于哈里发继承的问题又一次开始内讧,所以与拜占庭再次结好。亚美尼亚不再被进攻;塞浦路斯两国共管;最主要的是阿拉伯人每年还会给拜占庭进贡。东方的和平不能不说是天赐良机,让这位查士丁尼二世皇帝得到了有一展自己才华的机会。688年至689年,他借口他父亲君士坦丁四世允诺的给保加利亚的年贡已经失去效力可以不再履行,想要挑起战争。并且进军打败了斯拉维尼亚人,斯拉维尼亚的领地是保加利亚的南疆,这次打击就是意味着对保加利亚的宣战,而保加利亚人也没能阻止其有效的防御,原因就是阿斯巴鲁赫的病入膏肓。690年,拜占庭军队彻底打败保加利亚军队,斯拉夫人的一部分附庸到了拜占庭一方,他们被迁到奥普希金军区和比塞尼亚省等地,同化在拜占庭人民中。而保加利亚也没敢于报复反击。 公元702年阿斯巴鲁赫去世,特尔维尔(Tervel,702-718)继承了保加利亚的汗位。在他在位期间,事情又发生了转变,保加利亚再度强大起来,并开始与拜占庭重起战端。 公元695年,拜占庭发生内乱。查士丁尼被赶下台,阿拉伯人入侵拜占庭。局势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特尔维尔抓住了这次干涉拜占庭内政机会,接纳了逃亡中的查士丁尼,并答应帮助他夺回王位。公元705年,特尔维尔的保加利亚——斯拉夫军团攻打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但是由于保加利亚人的武器对于拜占庭来说相对落后很多,所以特尔维尔围城三天都没攻上城墙。查士丁尼用这三天的时间也一再向现任皇帝提比略二世(Tiberius,698-705)要求得到皇位。但他得到的却是嘲笑与讽刺。因此,他用了查士丁尼一世时攻占佛洛伦萨的方法,攻占了这座城市,那就是在晚上的时候派兵从饮水桥偷偷摸到城中,再里应外合。一切就这么简单,查士丁尼二世又恢复了皇位。而特尔维尔也劫掠了君士坦丁附近的村庄满载而归。查士丁尼为了酬报特尔维尔,特别赐封他为凯撒,并进入君士坦丁城内接受人民的欢呼。其实这时候的凯撒已经不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那种皇帝称号了,只是一种没有实际权力的头衔,尽管它是仅次于皇帝的,也只能表示这是查士丁尼对特尔维尔的一种谢意而已。但这个称号足以说明拜占庭已经承认了保加利亚的合法性以及保加利亚与拜占庭处于一种平等关系之下。但是特尔维尔对拜占庭的奢华与财富已经在头脑里产生了一种印象,为以后的再次南下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 查士丁尼二世天生就是一个残忍的皇帝。在他的第二次统治时期到处都是恐怖,不知是不是因为他被割掉鼻子的原因,刚继位就在君士坦丁堡内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活动,而且他对外大肆进攻,只要失败就会严厉惩罚军队。因此他受到了军人兵变的惩罚,自己被杀,幼子提比略也没有幸免。而且他的头颅也被送到了罗马和拉文纳,给那些恨不得生啖其肉的人看。亚美尼亚人腓利皮克斯——巴尔达尼斯(Philippicus-Bardanes,711-713)继承了皇位,但危机却越来越严重。保加利亚人听到了查士丁尼二世被杀的消息,非常高兴。特尔维尔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借口为好友报仇立刻挥师南下,进攻君士坦丁堡。他抢劫了君士坦丁堡的郊区地区,这些地区本来是为了君士坦丁堡中的富贵人家夏日避暑的,但这时却被保加利亚人彻底洗劫,大量战利品落到保加利亚人的腰包。拜占庭混乱多年,而南方的阿拉伯人又再次进攻,为了稳定后院巴尔干,因此于716年塞奥多西三世(Theodorius III,715-717)与特尔维尔订立和约,把色雷斯北部平原划归保加利亚所有。从此,保加利亚人控制整个巴尔干半岛的梦想开始实现,多瑙河防线大量富庶地区被保加利亚占领,另外特尔维尔还进行了通商,保加利亚渐渐成为商业文明超过拜占庭的国家。 经过了这些和平时代以后,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又进入了战争年代。拜占庭原本在两线作战,很难腾出手来消灭一个国家。但是东方的阿拉伯人由于继位的问题又一次陷入了混乱中,这就给拜占庭消灭保加利亚带来了希望。公元756年,保加利亚汗王温内奇(Vinech,756-762)继位。他继续奉行以前的路线,要求拜占庭加倍进贡。但拜占庭由于军区制的改革与阿拉伯的混乱问题,使得自己恢复了元气。这个时候保加利亚问题成为了拜占庭的最重要问题,他们不会再求和了。君士坦丁五世(Constantine V,741-755)为了抵御保加利亚的进攻,一连修建了600多座城堡,但是,对于南方地区的富庶馋涎的保加利亚人是不会被这些问题吓倒的,保加利亚人立刻组织了兵员进攻色雷斯地区,所过之处无不抢掠殆尽。当保加利亚人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他们再次望城兴叹,高高的城墙,严密的把守,也许这就是保加利亚人一直无法逾越的高墙。当然保加利亚人还是老习惯,劫掠了周围的乡村后就退兵了。这件事开启了保加利亚与拜占庭的再次敌对。并由此引发了第二次保加利亚战争。 从公元756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一次战争。而真正的战争于公元762年终于爆发了。这时是保加利亚新王特勒茨(Teletz,762-765)继位,他一继位就开始准备对拜占庭发动进攻,同时保加利亚的贵族又十分支持这次战争,因此更助长了保加利亚汗王的士气。这一年,有大量的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迁移到了拜占庭的北部边疆。这些人一改以前民族迁徙的方法,不再随水草而居,而是直接随农田定居,从而牢牢的把握住了自己在迁移过程中所得到的一切。并且随时可以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不满的情绪,这就是一把插入拜占庭心脏的尖刀。而保加利亚汗王此时又十分想得到拜占庭的肥沃土地,自然而然的就发动了大军,而且还联系拜占庭境内的保加利亚和斯拉夫人一同起义。对拜占庭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保加利亚人成功了,那么拜占庭将会从地球上消失。在这个生死存亡之际,君士坦丁五世发动大军,从水陆两线进如保加利亚境内。水路由黑海进入保加利亚,陆路则由皇帝亲自率领从色雷斯和阿恰鲁斯向北行进。沿路虽然多次遇到保加利亚人的阻击,但是由于拜占庭与保加利亚的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几乎每次都是保加利亚全军覆灭。保加利亚人只好在山区设置重兵,形成一道道防线,才延缓了拜占庭的推进。可是君士坦丁五世的战争经验相对来说还是强于保加利亚特勒茨王的,他绕过了这些布防线,直接进攻多瑙河畔的苏塞达瓦和诺瓦埃,在保加利亚人的背后开花,公元763年6月30日两军对垒,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保加利亚军队大败,拜占庭军队全面瓦解了保加利亚人的进攻。这场战斗以拜占庭的全面胜利和保加利亚的全面失败告终。君士坦丁五世回到君士坦丁堡后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因为这场战争非比寻常,他拯救了整个拜占庭帝国,让帝国不至于灭亡,同时,他的统治也更加牢固了。而等待特勒茨则是一场政变,他最终死于内乱之中。 从此以后保加利亚陷入了四十年的内乱之中,而拜占庭人也从中渔利。今天分化瓦解,明天收买眼线,几乎每次的保加利亚人进攻都被拜占庭人预先得知,大量的保加利亚人被君士坦丁五世俘虏,在君士坦丁堡大竞技场上被处死。公元773年虽然保加利亚汗王特利里格(Telerig,772-777)曾发动了一次强烈的进攻,但却被自己人出卖,虽自己侥幸逃脱,但数万士兵被歼灭在色雷斯南部的利索色利亚,战俘也被君士坦丁五世在军事坦丁堡竞技场上全部处死。因此君士坦丁五世被人们冠以第一位“保加利亚屠夫”。保加利亚也由于这些年的过度用兵,已无法与拜占庭争锋,就承认了拜占庭的宗主地位,并签订了和约。尽管如此,但此时的保加利亚已经成为了拜占庭的最大敌人。合约只是三十年的休战,三十年之后将会有一个保加利亚人把自己的长矛插到君士坦丁堡的城门之上。 历史的车轮再一次滚动到了同一个地方,保加利亚人再度强盛,拜占庭人也再度尝到了800年前罗马军队在日耳曼土地上全军覆没的苦酒。这次带领保加利亚人走向辉煌的是科鲁姆国王(Krum,803-814)。此人本来是保加利亚潘诺尼亚部落的首领,彪悍勇猛,尚武好斗,一直渴望着扩张。最开始一直在与保加利亚人的老对手阿瓦尔人争夺霸权,由于查理大帝的突然出现,让保加利亚人和查理的帝国结成联盟,终于让他们的老对手彻底失败,才造就了这个保加利亚人的崛起,并且渐渐的蚕食拜占庭及其他周边国家的土地,发展了保加利亚民族的实力,再一次把保加利亚王国推向巅峰。 拜占庭对于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自然不能不管,因为保加利亚人的扩张直接威胁到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没有好的防卫系统,那么保加利亚人就可以长驱直入,达到色雷斯、马其顿、爱琴海或者直接到君士坦丁堡的城下。为此,拜占庭人坚守巴尔干防线,德维尔图斯、亚得里亚堡、腓利浦堡、萨尔迪卡都成了防守要区。但科鲁姆利用保加利亚人善于山地站的特点和拜占庭人打游击,多次袭击并洗劫这些防守要区,就好像这些地方就是他的奶牛。正如拜占庭作家尼基弗鲁斯所写:“他们恐怖的喧嚣声常常划破夜空,与疾驶而来的马蹄声一起打碎人们的美梦,接着就是烧杀强掠,死神顿时降临到毫无防备的人们头上。” 刚刚答应南方穆斯林进供三个金币的人头税的尼基弗鲁斯(Nikephoros I,802-811)对于保加利亚的进攻忍无可忍,终于在807年正式发动了第三次保加利亚战争。战争一开始,拜占庭皇帝就亲自统帅军队打击保加利亚人在色雷斯北部的军队。科鲁姆无法抵抗,率领军队遁入巴尔干山区。可是拜占庭未加以追击,原因是内部发生了内讧,贻误了战机,从而让科鲁姆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拜占庭军队撤离后,科鲁姆再次率领军队进攻拜占廷腹地。809年,在科鲁姆的领导下,斯特里蒙河畔的拜占庭人被伏击,拜占庭人仓皇逃脱。科鲁姆乘胜追击,并历史性的夺取了拜占廷北方重镇萨尔迪卡(即后来的索非亚)。拜占庭人立刻反击直接攻入保加利亚腹地,袭击了保加利亚的首都——普利斯卡。这次保加利亚人损失惨重,但科鲁姆并不气馁,充分做好拜占庭人再次反击的准备。在811年,科鲁姆发起和谈,建议于拜占庭休战。可是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仰仗自己刚刚组建的军区精英组成的新军战斗力极强,对这个提议不理不睬,再次攻入首都普利斯卡,抢走了保加利亚皇宫的金银,并焚烧了皇宫。尽管如此,科鲁姆并不慌张,他利用拜占庭人的骄傲气势,在莫埃斯亚山区成功劫击拜占庭军队。在拜占庭人回国的道路上设立埋伏,用大量的树枝封堵了拜占庭军队的撤离道路,几乎全歼拜占庭军队,再次上演了800年前的条顿堡森林战役的经过(参见拙文《蛋糕战争与馅饼和平——条顿堡森林伏击战》)。拜占庭尼基弗鲁斯皇帝阵亡,他的儿子斯达乌拉西乌斯(Stauracios,811-811)侥幸逃脱至亚德里亚堡。得胜的科鲁姆国王十分高兴,他命令部下把尼基弗鲁斯皇帝的头颅制成酒碗,让每个大臣和将军都用这个碗喝一碗酒,以增强他们的勇气。之后,保加利亚人变本加厉,大举进攻,为了报复拜占庭人进攻首都的仇恨,他所到之处城池彻底销平,村镇焚烧殆尽,所过之处,尽为焦土。他占领了色雷斯地区以及黑海沿岸的诸多城市,包括德维尔多斯、安西亚罗斯、菲力普堡等都成了库鲁姆的囊中之物。拜占庭作家瓦希里对于这段历史曾说:“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两个最可怕敌人。” 斯达乌拉西乌斯在这种情况下与继承拜占庭皇帝之位,虽然按照法定程序宣布了他成为皇帝,但他的伤势使他根本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在一场宫廷政变中他结束了自己做为皇帝的历史,之后不到三个月就一命呜呼了。811年10月2日米哈伊尔一世(Michael,811-813)继他为皇帝,这个人软弱无能,把拜占庭搞得一团糟。在外交上被法兰克查理帝国压制,在与法兰克的战斗中舰队彻底失败,不得不第一次承认了欧洲存在两个皇帝,一个是他本人,另一个是查理大帝。这在拜占庭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权益之策,但它造成的后果是当时的人跟本无法想象的。拜占庭的继承罗马遗产的唯一特权已被打破,一切蛮族都可以挑战它了。在查理大帝的怂恿下,巴尔干半岛的形式越来越白热化。812年春天,科鲁姆再次进攻拜占庭的北部边疆,特维尔图斯城变成荒土,大量人民向南逃难。科鲁姆利用这个机会对拜占庭提出和谈,要求与拜占庭交换战俘以及告密者,但拜占庭由于内部的问题,迟迟没有回音。科鲁姆就借助这个机会于811年11月再次进犯拜占庭领土。米哈伊尔皇帝不会打仗,所以节节败退,黑海重要海港麦森布里亚被洗劫,保加利亚人得到了大量白银,并且得到了最重要的武器——希腊火的制作原理。拜占庭举国大惊。君士坦丁大教长尼基弗鲁斯主张和谈,接受保加利亚君主的任何条件;但斯图迪特修道院院长赛奥多利则极力主张迎战。最终赛奥多利占据了上风,拜占庭军队迅速出动,准备与保加利亚人决一死战。813年6月,拜占庭军队进驻色雷斯,立刻就在色雷斯首府维尔西尼基亚遇上了保加利亚的军队。两支军队僵持了数日,22日,拜占庭军队先发动进攻,但内部倒戈,阿维多利亚将军利奥撤出战斗,胜利的天平再次倒向了科鲁姆,仅仅半日,两年前的悲剧再次上演,拜占庭再次全军覆没,皇帝米哈伊尔侥幸逃至首都。813年7月11日,米哈伊尔一世被废,之后就是那个撤出战斗的将军,亚美尼亚人利奥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利奥五世(Leo V,813-820)。科鲁姆在追至君士坦丁堡城下,再次望城兴叹,尽管把自己的长矛扎在了君士坦丁堡的城门上,但仍旧未攻破城池,只得大肆劫掠了首都的附属乡村,并攻入了亚得里亚堡,俘虏了大量军民。814年,拜占庭人再次得到胜利,科鲁姆则再次挺进君士坦丁堡。在途中,他接受了拜占庭人的和谈要求,但是却在附会之时受到利奥派出的刺客的袭击,受了重伤,遂怨恨拜占庭人,准备第二年彻底踏平君士坦丁堡。但不幸的是814年4月13日,他就像阿提拉一样被脑出血致死。第三次保加利亚战争从此结束。随后保加利亚由奥穆塔格(Omurtag,814-831)即位,里奥五世与他订立了30年合约。自此以后,两国享受了80年的和平,最终由保加利亚沙皇西蒙再次挑起战端,第四次保加利亚战争开始,拜占庭也会出现第二保加利亚屠夫。 可不要说这80年的和平是完全的和平,拜占庭人为了维护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一直在对保加利亚进行和平演变。他们主要的方式就是用基督教会对付保加利亚人的原始宗教,把他们引向拜占庭化,从而彻底削弱其力量,让其成为拜占庭的附庸国家。 经过了军区制改革和毁坏圣像运动,拜占庭国家再次崛起,军事和政治实力再次加强。特别是发明希腊火以后拜占庭人对阿拉伯人打了若干胜仗,使得阿拉伯人不再敢轻举妄动,因此保证了拜占庭南疆的安全。这时,拜占庭人终于有时间来对巴尔干地区进行整治了。巴尔干半岛一直以来就是拜占庭人的后院,拜占庭人也一直视它为粮仓和军火库。只有保证了这里的安全,才能保证拜占庭自身的安全。因此,拜占庭政府在这里建立了10个军区,分别是:斯特里蒙军区、达尔马提亚军区、希腊军区、伯罗奔尼撒军区、凯法利尼亚军区、尼科堡军区、迪拉修姆军区、马其顿军区、色雷斯军区、塞萨洛尼基军区。这些军区的设立巩固了巴尔干半岛的稳定,为拜占庭的重新树立主宰地位铺平了到路。 经过了毁坏圣像运动后,拜占庭的优势地位在西方彻底消失。君士坦丁堡不再是基督教普世的中心,罗马则成为了新的基督教中心。对于这种态势,拜占庭政府为了挽回面子,就立志把东方国家变为君士坦丁堡教会下的附属,以抗衡在西方兴起的罗马天主教。当东方国家成为君士坦丁堡教会的附属后,拜占庭人就又会恢复成过去的那样广大。与此同时,拜占庭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大发展,最主要是在塞奥菲鲁斯(Theophilus,829-842)以及米哈伊尔三世(Michael III,842-867)在位时期,大力整理了诸多古籍,并发明了使用到引刷体出现之前的通用字体——“安色尔字体”。另外就是诸多学者的出现,拜占庭的大学再次焕发生机。特别是神学的发展,让拜占庭人走向了另一个高度,同时也作好了向外发展传教的准备。 拜占庭人其实过去并未想过在整个东欧地区传教,其实还是由于罗斯人的出现才开始了这样的尝试,并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罗斯国家建立之初,拜占庭人就用他们来牵制保加利亚人,但终于有一天这个国家的军队深入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并且不愿意再离去,让拜占庭人明白了只有让他们全部东正教化才能彻底解决巴尔干的问题。因此,拜占庭政府发动了大量人力物力,在爱琴海、小亚以及边疆地区大量传教。色雷斯、达尔马提亚、阿尔巴尼亚出现了众多的教堂,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罗斯人成为教徒者众多。而大量拜占庭书籍及宗教理念的输出让这些人彻底放弃了旧有宗教传统,而进入了东正教会的怀抱。 拜占庭人的这种渗透同时也进入了保加利亚统治的地区。保加利亚君主奥穆塔格则大量禁制东正教传播,并让战俘强行改宗。 原因是: 首先,保加利亚的贵族一直视拜占庭人为他们的头号敌人,他们永远不能忘记拜占庭人对他们发动的战争,那些拜占庭人一直在找机会灭亡保加利亚,把保加利亚变为拜占庭的臣属,如果相信了他们的宗教就意味着同意了做一个拜占庭人; 其次,保加利亚人一直就是一个游牧民族,有自己的传统宗教,战神和先祖都是保加利亚人崇拜的对象,而东正教的深入则会打破这个习俗,保加利亚民族精神将会彻底被毁灭。尽管如此,保加利亚贵族也要依靠拜占庭人,在今天保加利亚发现的众多九世纪的遗迹几乎都是用希腊语写的,而没有任何保加利亚语。原因是什么?一、保加利亚人没有文字,只由口头语言。二、众多拜占庭工匠进入保加利亚地区,为保加利亚贵族干活,但由于语言不通只好用希腊语来拼写保加利亚语。这当然是最不利的,长此下去,拜占庭化将会不可避免。 再次,保加利亚人已经从游牧民族变为了定居的农耕民族,很多游牧文化已经渐渐消失。特别是9世纪保加利亚人开始了斯拉夫化,原有的保加利亚多神教必然被斯拉夫一神教所代替,从而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如果在这样下去,国将不国。 最后,西方法兰克人的威胁严重。西方天主教也在东扩,保加利亚面临着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夹击,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容易啊。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法兰克人派出了特使,进入保加利亚地区订立和约。并且教皇派出使团在保加利亚国家中传习天主教。拜占庭人不能允许法兰克人插手巴尔干事务,因为一旦天主教得势,拜占庭将彻底失败。因此拜占庭也派出了大量饱学之士在保加利亚国家传播东正教,并棋高一着的创造了斯拉夫文字。 创造斯拉夫文字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摩拉维亚君主的要求。自从阿瓦尔人退出历史舞台后,原属于阿瓦尔人一部落的摩拉维亚人开始崛起,并在9世纪初建立起了摩拉维亚大公国。这各国家处于法兰克与保加利亚之间,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就必须时时改变政策,以求在法兰克与保加利亚两大国之间生存下来。但是,公元860年保加利亚语法兰克订立和约,法兰克派特使如保加利亚传教让其大公拉斯迪斯拉夫(Rastislav,846-870)深感悲剧将要发生,便寻求另一大国——拜占庭的帮助。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三世欣然同意他们关于建立摩拉维亚独立教会与用斯拉夫语言传教的要求,派遣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Philosopher,826-869)与麦瑟迪乌斯(Methodios,819-885)兄弟进入保加里亚和斯拉夫地区传教。这件事情有着极强的政治色彩和外交意义,历史证明拜占庭人的这一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两人都出生在塞萨洛斯基,同是一名高级官员之子,可能还有一些斯拉夫人血统。君士坦丁是麦瑟迪乌斯的胞弟,很早就被君士坦丁堡大学教授弗条斯和利奥所赏识。后来在出使哈扎尔汗国时,与穆斯林阿訇和犹太拉比辩论得胜,汗王也十分佩服他。这因为如此,他赢得了极大的名声。麦瑟迪乌斯虽不如君士坦丁聪慧,但在组织能力上更胜一筹,并因此而官至省长。两人都是拜占庭国家的骄傲。 公元863年,君士坦丁与麦瑟迪乌斯到了摩拉维亚,拉斯迪斯拉夫十分高兴。两个人在到达后就积极开始创造斯拉夫字母,他们利用希腊字母和一些自创的字母拼写了斯拉夫语言。这种文字共有字母43个,十分适合斯拉夫语的拼写。因为他们自幼就生活在斯拉夫环境中,并且有些字母的拼写规则甚至在他们出发前就已经拟订好了,所以他们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任务。自此后打破了拜占庭人独占东正教经典及解释权的时代,为东正教在东欧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罗斯的《往事纪年》记载:“这两兄弟到达目的地之后,首先创造了斯拉夫字母,翻译了《使徒行传》和《福音书》。斯拉夫人用自己的语言听到颂扬上帝的伟大,感到欣喜万分。后来他们又翻译了《圣诗集》、《八重唱赞美诗集》,以及其他一些典籍。”自此以后,他们在拉斯迪斯拉夫的宫中翻译《新约》,并且著书立说,建立学校,让更多的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摩拉维亚人进入学校传播他们创造的斯拉夫字母。并造成了独立教会的出现。其实,法兰克人也创造了斯拉夫字母,但由于缺乏系统,被君士坦丁兄弟的字母文字排挤并最终淘汰。因为这种字母贴近斯拉夫人而且易于掌握,所以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变成了巴尔干半岛的通用语。而且他们的弟子也用这种语言翻译了大量著作,让这种语言字母流传得更远,并最终促进了俄罗斯的形成与强大。现在我们称这种字母叫“希里尔字母”,很多东欧国家仍在使用,但都进行了改良。如:俄语有这些字母的32个,保加利亚语有这些字母的30个,塞尔维亚语有这些字母的30个,乌克兰语有这些字母的33个。 同时的保加利亚则发生了战争。当然不是保加利亚人发起的,说白了是法兰克与拜占庭争夺保加利亚的战争。原因是保加利亚在法兰克人的支持下自称沙皇(也就是凯撒,相当于皇帝)。其实根据我自己研究,发现其实沙皇来自于波斯文,原来是突厥语字“Sah”的转音,准确意思是游牧民族的君长或帝王。保加利亚沙皇伯利斯一世(Boris,852-889)要求在拜占庭希腊传教士帮助下刚成立的保加利亚教会独立,自己可以行使职权。但是拜占庭出于自己考虑没有同意,因此伯利斯一世在一次的投靠了法兰克与罗马教廷。罗马教皇则非常高兴,立刻派人前来帮助保加利亚人建立独立教会。保加利亚人也感谢罗马的支援,放手大干,好像保加利亚已经是罗马天主教的地盘了。这种事情是拜占庭所不能忍受的。公元864年,保加利亚发生饥荒,拜占庭趁机率领军队进入色雷斯,彻底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并强迫其撤销与法兰克人的和约,同时接受东正教。保加利亚沙皇被迫接受了东正教,并受到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的管辖。这样,拜占庭得到了东欧地区的彻底胜利。同时伯利斯一世也在国内积极镇压了起来反抗接受东正教的人士,还把其中最主要的52个贵族砍头示众。自从以后,保加利亚走上了文明道路,伯利斯一世也被后人尊称为保加利亚文化奠基人。之后的数年,伯利斯一世一直与拜占庭保持友好关系,从他给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的信中可以看出保加利亚人非常渴望接受教会的一切。后来,在866年,伯利斯一世再次提出保加利亚独立教会的事情时拜占庭再次避而不谈。伯利斯一世很反感拜占庭人的这种傲慢态度,再次投向罗马教皇,教皇也十分高兴的帮助他。虽然教皇也没有同意他建立独立教会的要求,但伯利斯一世反复斟酌后还是希望同罗马建立友好关系,但是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打乱了他的计划。从此以后,保加利亚永远的和罗马失去了联系,成为了东正教会的一员。 拜占庭国家的强盛带来了君士坦丁堡宗教力量的强盛。自从毁坏圣像运动过后,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再次恢复了统辖东方各主教区的权力。为了把宗教权力变成普世性的,君士坦丁堡和罗马都开始角逐争强。 学者弗条斯(Phoyios,858-867,878-886)在公元858年12月25日当选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尼古拉斯一世(Nicholas,858-867)同年当选罗马教皇。自此后,东西教会争夺欧洲领地的战争正式开始。弗条斯继承了他的前任的精神,一方面继续对巴尔干进行宗教扩张,另一方面压制不同政见者。那些不同政见者由斯图迪特修道院院长尼古拉斯(Nicholas)领导,积极拥护被政府因意见不合而撵下台的前君士坦丁堡大教长伊格纳提乌斯(Ignatios,847-858,867-878),反对拜占庭政府的所作所为,另外还时有早已过时的不同教义来反对弗条斯当选君士坦丁堡大教长。从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幼稚,因为他们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他们仍旧听从罗马教皇的旨意。其实弗条斯的当选确实不合规矩,他也一直想得到罗马教皇的承认,也曾多次写信或派人访问或呈送宗教会议报告,但东西两方的隔阂已经无法弥补,两方必然要在争夺属地问题上陷入分裂的漩涡之中。罗马教皇尼古拉斯一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利用自己的权力,大力支持拜占庭的不同政见者,并暗中怂恿伊格纳提乌斯站出来把弗条斯赶下台。他认为自己是基督教的首脑,以后更是世界的首脑,所有的问题的最后裁决权都是教皇才能享有的。而他的普世教会也是世界性的,东部这样乱来纯粹是不把他放在于眼里。因此他一直不承认弗条斯的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职位,甚至在863年召开会议,宣布罢免弗条斯。当然,东部君士坦丁堡教会也不是好惹的。当初帝国建立初期曾有五大教会,而现在东部的教会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其它的都已荡然无存。拜占庭已经变成了一个皇帝、一个教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出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在宗教事务中已经和拜占庭皇帝一样,完全是整个帝国的中心,有着绝对的权力和威信。他们利用自己的力量已经把教会的触手伸到了拜占庭军队都无法触及的俄罗斯,世界普世教会的称号离他们也许比离罗马还要近。因此说他们并不是那些等着罗马教皇去拯救的羔羊,而却是与罗马教会平起平坐的权力争夺者。而这种争夺的焦点就在保加利亚问题上。 在保加利亚问题上,两派教会都派出了大量教会人员,就是为了争取保加利亚的归宗问题。罗马教皇的传教士进入巴尔干让拜占庭政府十分不快。拜占庭皇帝立刻写信给罗马教皇,他自称自己是罗马的继承人,君士坦丁堡就是罗马的首都,因此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主教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罗马教皇不能撤销,也不可能撤销弗条斯的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职位。反而罗马教皇却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会,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弗条斯则更进一步,斥责罗马教皇在宗教礼仪上的错误,彻底攻击罗马教会的“化质说”。弗条斯他把自己摆在整个欧洲教会仲裁者的位置上斥责罗马教皇为异端。让教皇尼古拉斯一世本想撤销其职位的愿望化为泡影。甚至在公元867年,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中拜占庭皇帝亲自提出开除尼古拉斯一世的教籍。弗条斯也在东部教会宣传罗马的错误,把罗马斥为异端。 很多人都相信这一次教会必然要分裂了,但是历史却开了一个大玩笑,让这件事又延长了近200年的时间。又是一场宫廷政变,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三世被其好友,曾经一起作为共治皇帝的瓦西里一世(Basil,867-886)在公元867年9月23日晚的酒宴之后手刃。拜占庭该朝换代,名震一时的马其顿王朝建立了。瓦西里一世与他的前任几乎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唯一相同点估计也就只有关心宗教事务了,但瓦西里一世一上台就立刻罢黜了弗条斯的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职务,恢复让伊格纳提乌斯代替。罗马方面十分高兴,马上就表示示好。瓦西里一世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在869-870年主持召开了很有名的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也就是天主教的第八次公会议),罗马教皇哈德良二世(Hadrian II,867-872)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教皇如愿以偿的开除了弗条斯的教籍,并通过了以后不可以再有世俗人民来做教会首脑,而必须是教士才可以得到提名和担当。但是两派却在各自的管辖区上发生了罗马教皇从未料想到的争吵,两派都争着要使巴尔干地区成为的管辖区域。因为无果,所以会议暂停。三天后,保加利亚代表到达君士坦丁堡,会议继续。保加利亚沙皇伯利斯仍旧坚持他的观点,要求在保加利亚建立独立教会,并且还准备在保加利亚挑选大主教。这个建议被罗马方面拒绝了,而拜占庭则在这些年的传教中发现国际局势是对自己有利的,不顾罗马教会强烈抗议,仍旧和东方三大教区一起同意保加利亚教会部分自治,但仍属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管辖之下。同时还同意了由保加利亚沙皇伯利斯选择的大主教可以由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加冕。从一定意义上肯定了保加利亚教会的独立自治。保加利亚在两大势力的斗争中巧妙的得到了好处,拜占庭也重新得到了保加利亚人。从这点上说,东部教会胜利了。保加利亚也胜利了。但拜占庭却与罗马交恶,为将来的东西教会彻底分裂埋下了种子。 伯利斯晚年的时候继续推行东正教的政策,他划分了大量教区,并派遣大量保加利亚有志青年进入拜占庭的各个大学学习,其中也包括他的三子西蒙(Symeon,893-927)。十多年间,保加利亚有了大量的教堂和神职人员,斯拉夫语和西里尔文成为了他们传教的标准语言,这些神职人员又开设了大量学校,教育广大保加利亚人民。拜占庭的礼仪渐渐在保加利亚人中传播开来,君权神授也被慢慢的引入了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在这时已经完全东正教化,伯利斯也退位把沙皇的位子让给了自己的长子弗拉基米尔(Vladimir,889-893)。可是弗拉基米尔却与他的父王反其道而行之,大量排挤教徒,迫害流放大量希腊传教士。另外还与东法兰克国王签订合约,废除了与拜占庭人订立的合约。眼看新的战争就要爆发,伯利斯觉得自己的儿子将要把自己苦心经营的帝国彻底毁灭,就毅然从修道院中回到了首都普利斯卡,重新坐上沙皇宝座,废黜其子弗拉基米尔,并把他打入死牢。同时,他看召开了一次大会,寻求大臣们意见另立何人为君主。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由西蒙继承沙皇之位。西蒙即位后忠实执行伯利斯的政策,是保加利亚国力迅速增强,政治和经济文化直追拜占庭。907年,伯利斯病逝。919年,保加利亚正教会正式独立。 公元10世纪前期,巴尔干半岛的霸权似乎已经确定是由拜占庭帝国来领导。半岛各国在宗教和文化上全部都被拜占庭所征服。此时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已经逐步形成民族国家。他们已经臣服于拜占庭,并在拜占庭对阿拉伯战争时派遣自己的军队去助战。此时的巴尔干半岛好像已经可以持续和平下去了。虽然在拜占庭的影响下,斯拉夫文化走向了文明,但就是因为这样,保加利亚走上了与拜占庭争夺巴尔干半岛霸权的道路。 西蒙是伯利斯一世的第三个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就被其父王伯利斯送到了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之都——君士坦丁堡学习先进的拜占庭文化。在君士坦丁堡大学西蒙学习了宗教文化和希腊哲学,并孜孜不倦的吸收拜占庭文化的营养。因为他在30岁以前的时候一直在拜占庭学习,所以他有幸看到和学习到了拜占庭宫殿的奢华、君士坦丁堡大教堂的庄严以及拜占庭帝国的伟大。对此他印象深刻,所以立志把自己的国家也建造成这样的一个地方,让保加利亚富强起来。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一刻不停的学习拜占庭的优秀文化。并且遵照其父的命令,专心钻研神学,以备将来回国后作为保加利亚的东正教大教长,振兴保加利亚的东正教事业。但是,其兄弗拉基米尔不能使国家振兴,反而把国家拉到了悬崖的边上,因此当伯利斯一世废黜弗拉基米尔后,就召唤他回国做了保加利亚沙皇。他即位后,完全遵照其父的政策规定,并且在其父的帮助下统一了保加利亚各宗教派别,结束了大贵族们的分裂,还在边境城市开放市场与拜占庭积极进行交易。成为巴尔干地区最重要的商品转运口岸和集散中心。自此以后,保加利亚国力继续增强,仅仅数年功夫就比伯利斯一世时上了一个台阶。经济搞好了,西蒙的心理就有了底。他不甘心自己祖国的落后,他力争想建立一个可与拜占庭帝国匹敌的大帝国,也想有一个可以追赶上君士坦丁堡的保加利亚国家首都。因此他在其父伯利斯一世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的改革:命令各王公贵族一致使用拜占庭的礼仪,并且穿着丝织衣物。他更是以身作则,首先使用了拜占庭的各种礼节,并全面效仿拜占庭的穿戴。正如D.奥博林斯基的《拜占庭国家史》所称“身着织了金线的长袍,戴着金光灿灿的金项链,腰间扎着紫色的腰带,双肩披挂着珍珠饰物,还佩戴着黄金宝剑。”因为西蒙在拜占庭待了很长时间,所以他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他大力支持保加利亚的宗教和教育文化事业。他出资在马其顿等地新建教堂,由保加利亚人用斯拉夫语传教。并且在首都普利斯卡附近设立了文学研究院,专门用于整理和翻译拜占庭的书籍,把这些都变成斯拉夫语文本,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正因为他的大力倡导,保加利亚出现了大量的斯拉夫文本书籍,并且第一次有人用斯拉夫文字写书,同时也出现了保加利亚自己的语言老师。连同附近的国家也开始学习他的方法,努力发展自己国家的斯拉夫文化,是的斯拉夫文化在这个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以至于后人称这个时代为“保加利亚的黄金时代”。 虽然如此,但我们知道西蒙接受的是纯拜占庭式的教育,所以注定他不可能就此而止。他必然会跨出那重要的一步:那就是不仅把保加利亚建成巴尔干半岛的最大国家,而且还要入主拜占庭帝国,做拜占庭的主人。这个抱负是以前的保加利亚君主所无法想象的,他们只是要建立一个民族国家,而西蒙则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帝国。他积极扩张领土,在贸易上也采用积极政策。正因为这些,拜占庭政府开始坐不住了,皇帝利奥六世(Leo IV,886-912)开始采取措施,抵制保加利亚的快速扩张。可是他没想到,就是这种措施的采用,让保加利亚找到了开战的借口。 在拜占庭的历史上,利奥六世可以说也属于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其把《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编》、《法学总论》、《法律手册》等进行了汇编,编成了《皇帝立法》,这本书是中世纪拜占庭帝国最大的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剔出了许多已经无用的法律条文,并在《查士丁尼法典》的基础上又增加补充了一些适应当时情况的法律条文。他把古代法律进行了调整与改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法律的效力和作用。后来在12世纪的时候拜占庭人又编制了《皇帝立法》的索引。从这点可以看出,拜占庭在以后的日子里已把此法典作为了后世的法律蓝本,没再进行新的整理与汇编;同时也说明了拜占庭帝国正式进入了帝国官僚制。另外,在他在位期间,军区制改革正式完成。他把军区与省区结合,军区就是省区,一个可以让军区司令更直接的听皇帝的命令,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开支。直到12世纪,他的做法才被废除。从这些可以看出在利奥六世在位期间正是拜占庭皇帝权利的巅峰时期。在他之前和之后再没有过这样的情形出现。 虽然在内部的管理上利奥六世很有作为,但是在对外战争方面他就略逊一筹了。当然我并不是说他没有战争才能,而是说他碰到的对手太强了,以至于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他即位没有多久的时候,保加利亚的西蒙也继承了沙皇的位子。为了争夺巴尔干地区的霸权,西蒙首先进行了经济战。原来拜占庭的进出口贸易可以直接在北方进行,即一条走马其顿,另一条走黑海,可是现在保加利亚却像一块挡路石一样把这两条路都堵上了,如果拜占庭想要对外贸易就必须从保加利亚转口再到其他欧洲国家。这样保加利亚人可以不用动手就赚得一笔转口的钱,而且保加利亚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其自己的进出口贸易份额不断增加,大量的食品、原材料也可供出口所用。从这点上,拜占庭人受到了部分排挤。而且,君士坦丁堡虽然已经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但是外国商人进入拜占庭不论走陆路还是海路,大部分都要经过保加利亚控制区,光关税保加利亚人就足够了。因此,拜占庭的商业利益已部分的被保加利亚人夺走。利奥六世是个聪明人,他当然不会任凭保加利亚强大起来。因此就专门找了两个希腊拜占庭商人对保加利亚贸易进行经营垄断。在皇帝的支持下,这两个人硬是把转口的地方放在了拜占庭境内的塞萨洛尼基城。采用了对保加利亚商人提高税负,增加通关手续,强制退货,增加品质要求。这些就是为了把保加利亚商人赶出拜占庭的经济圈内,并迫使保加利亚商人离开君士坦丁堡市场。你高兴了,当然人家就会不高兴。西蒙认为这是拜占庭人故意刁难保加利亚人,因此在一开始时还向拜占庭政府提出了抗议,但是拜占庭政府依旧一意孤行,判决希腊商人胜利,保加利亚商人仍要执行拜占庭政策。西蒙知道,如果长久这样下去,保加利亚的经济就会遭受重大的损失。因此,在公元894年,派兵进入色雷斯平原,大败拜占庭军队。拜占庭人看到保加利亚人来势汹汹,只能派主力部队来应战才行,但其主力部队正在南方与阿拉伯人打的不可开交,根本无法撤回。因此利奥六世就用了拜占庭人惯用的方法“远交近攻”和“金钱外交”,让新兴的马扎尔人(Magyars)在保加利亚人的背后动刀子。 马扎尔人是现代匈牙利人的祖先,近现代的学者都将其归入乌拉尔语系-芬-乌戈尔语系。他们原本居住在乌拉尔山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土地上,是未迁徙前的保加利亚人的邻居。当保加利亚人迁走后,他们还留在原地,结果被后来的突厥人所同化,所以习俗渐渐与突厥人相似。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他们也迁徙到了巴尔干半岛的北部,而就在同时阿瓦尔人在匈牙利的统治被法兰克和保加利亚打碎,因此他们正好有机会迁移到了阿瓦尔人故地,与当地幸存的匈人、阿瓦尔人融合成为了匈牙利人的祖先——马扎尔人。 收受了重金的马扎尔人在王公阿尔帕德的率领下立刻就开始行动起来。他们积极与拜占庭人联盟,从南北双方夹击保加利亚人的军队。拜占庭人派出了黑海舰队,利奥六世指使尼基弗鲁斯·弗卡斯进入保加利亚南部,并用舰队的船只帮助马扎尔人运兵。因此,马扎尔人可以毫无阻挡的进入巴尔干的北部地区,到达保加利亚的腹地。在与保加利亚人的多次交锋中,马扎尔人多次取得胜利。保加利亚的城市乡村都受到了战火的洗礼。西蒙发现已经无法再向拜占庭进军了,就匆忙结束了与拜占庭的战斗,而回师救援。马扎尔人在大草原的磨练中学习到了一种散兵游勇似的战斗方式,让保加利亚的军队无所适从。当然,保加利亚人也曾经是游牧的民族,他们虽然已经长时间的定居,但他们还是明白如何才能取胜的。为此西蒙假意和拜占庭订立合约,但在重要问题上却绝对不和拜占庭人达成一致,这样就起到了拖延时间的目的。在这争取来的宝贵时间里西蒙集中精兵打击马扎尔人,而且他也运用拜占庭的方式从更远的西北方找到了佩切聂格人(Pechenegs)一起从南北夹击马扎尔人。阿尔帕德的军队顶不住两面的夹击,渐渐的把自己的根据地都丧失了,因此只得继续向西迁移。他们越过了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潘诺尼亚平原。此处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日耳曼尼亚。这里的东法兰克日耳曼尼亚和大摩拉维亚正在打仗(895年),在日耳曼尼亚王阿尔诺尔弗的邀请下马扎尔人再次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打败了大摩拉维亚王,并占领了这一地区,这里就是现在的匈牙利,马扎尔人就是匈牙利人的祖先。在这里他们再次强盛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899-955)他们向西到达了西法兰克,向北打败了东法兰克,向南进入了意大利,并洗劫了诸城市。一直到奥托大帝时才停止了扩张,自此以后他们都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成为了基督教国家。在以后的数百年间一直作为西方国家的先锋。 自从赶走了马扎尔人,西蒙可以专心的对付拜占庭人了。公元896年,西蒙再次集中大军进攻拜占庭。这次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就打到了色雷斯的东部,离君士坦丁堡只有很短的距离。拜占庭人很害怕就答应释放所有的保加利亚战俘。但是西蒙仍然没有退兵的意思,而是直接扑向保加罗菲格城,拜占庭人匆忙迎战,因为主力部队没有时间赶到,所以西蒙占到了绝对优势,决定性的战胜了拜占庭人。其实说句实话,就算是拜占庭主力赶回来其实也会失败,因为不论是在南部还是北部的战斗中拜占庭军队都处于绝对劣势,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因此,在同年拜占庭人在绝对的失败下与保加利亚人订立了合约,既要割地,又要赔款。把天朝大国的脸又一次丢光了。但拜占庭人的失败不止于此:公元902年,拜占庭在意大利的最后一个据点失陷了;同年,爱琴海的部分岛屿被阿拉伯人占领;904年7月,拜占庭商业大城塞萨洛尼基被阿拉伯人攻陷;907年,罗斯大公奥列格(Oleg)率领舰队直逼君士坦丁堡城下,强迫拜占庭人同意罗斯商人在拜占庭经商,这一次是罗斯人第一次进入拜占庭,而后来的事情发展则会更严重。就在这时候,西蒙利用拜占庭人的失败也趁火打劫,强迫拜占庭人修改边界,一直把保加利亚的边界向前推进到了塞萨洛尼基城下。而拜占庭皇帝的失败不仅于此,利奥六世一共结了四次婚。他的前三任妻子都过早去世,所以一直没有留下孩子。直到公元905年,他的第四任妻子邹伊才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并在911年6月9日被利奥六世加冕为共制皇帝。可是利奥六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利奥六世自始至终就在自己给自己做的套中生活。在他所主持编辑的《皇帝立法》中曾明确规定禁止第三次婚姻,可是他自己却在他的第二任妻子死后的第二年(公元900年)与非利吉亚人尤多西亚·贝亚纳结婚,从而自己背叛了自己制定的法律。由于这次婚姻,在政府和教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他的第三任妻子也不幸在一年后去世。可皇帝好像是故意要与教会作对,居然还要和第四任妻子结婚。教会部分作了妥协,要求他如果想要让自己与第四任妻子的儿子可以合法继承皇位,就要在他的儿子施洗前与他的第四任妻子邹伊分开。可皇帝并未这样做,而是把他的妻子进封为了皇后。这个举动一下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更严重的是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尼古拉斯(Nikolaos I Mystikos,901-907,912-925)不允许皇帝进入教堂进行礼拜。我们的利奥皇帝也不是傻瓜,他要完全和大教长对着干。公元907年,利奥六世积极与罗马教皇塞吉阿斯三世(Sergius III,904-911)联系,要求得到罗马教皇的特许状(这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拜占庭皇帝拜访罗马的时候也就是拜占庭灭亡的时刻)。这就相当于拜占庭皇帝从某种意义上承认了罗马教皇在教会中拥有最高权力。罗马教皇当然很高兴,因为这样他就可以超越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而渗透到东部教会,最后将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主宰。所以他立刻就给了利奥六世特许状,命令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立刻退休,并换上了忠于利奥的尤塞米乌斯(Euthymios,907-912)为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虽然利奥感到很得意,但他却为数年之后的内部战争埋下了祸根。因为大教长的更换,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yine VII,913-920,945-959)——这个一生坎坷的孩子在911年6月9日被加冕为皇帝。自此以后的混乱局势被奠定。 公元912年5月12日,利奥六世去世。其子君士坦丁刚刚6岁,而且皇后邹伊也没有塞奥多拉似的雄才伟略制止内乱,所以政权落到了君士坦丁的叔叔亚力山大(Alwxander,912-913)的手中。这个人没有多少能耐,但却总是一意孤行。刚刚即位他就把利奥的政策彻底推翻,尼古拉斯再次担当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职位,皇后被关入修道院,亚力山大的宠臣被委以重任。这些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由于自己经常一意孤行,所以未经任何允许的撤销了在896年合约中规定的每年支付给保加利亚人的贡金。这个举动一下子就把拜占庭推向了战争的边缘,本来经济和军事都处于蓬勃时期的西蒙大帝正找不到机会再次开战呢,这下立刻就有了借口。公元912年的当年,西蒙率领军队占领了整个阿尔巴尼亚,之后又直接进军塞萨洛尼基城。一路上保加利亚军队势如破竹,拜占庭诸城市纷纷投降。时间进入了公元913年,西蒙与其前人一样,里君士坦丁堡还有20公里,下一步就要开始进攻君士坦丁堡了。也就在这时,亚力山大病逝,年仅7岁的君士坦丁七世继承皇位。一个小孩子是根本无法抵抗强大的保加利亚军队的,而此时禁卫军司令君士坦丁·杜卡斯(Constantine Ducas)也在窥探皇位。在这种内忧外患,局势相当不稳的情况下大教长尼古拉斯做了小皇帝摄政王,迅速的镇压了君士坦丁·杜卡斯的叛乱,但其已无法抵抗西蒙德进攻了。913年8月,第四个保加利亚君主站在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之下,但他是不同的,他是唯一一个进入城内的保加利亚君主。虽然此时保加利亚人已经进步了相当多,但想攻破这座城池还是一个梦,尽管西蒙训练了海军从海上围攻,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仍旧无法攻破。但他却比他的前人有才干,他立刻与拜占庭人订立了合约。拜占庭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由大教长尼古拉斯和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亲自迎接。他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和解”,西蒙虽然被称为欺负年幼皇帝的“暴君”,但却从尼古拉斯的手中得到了“保加利亚皇帝”的称号,而且西蒙的一个女儿将会成为小皇帝的妻子。因此,西蒙大帝将会成为将来君士坦丁七世的岳丈。他认为现在小皇帝还年岁很小,以后他将会以皇帝的岳父入主君士坦丁堡,成为名正言顺的“拜占庭皇帝”,他的野心和梦想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因此就暂时撤兵。可这次撤兵却让西蒙大帝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机会,以前和以后将不会再来。 可是西蒙却打错了主意,后面发生的事情让他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君士坦丁堡是攻不破的,罗马皇帝的头衔也不是非拜占庭人所能得到的。公元914年初,拜占庭皇后邹伊再次掌权。她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西蒙的结亲婚约。因为西蒙安插在了君士坦丁堡有眼线,所以他立刻就知道了这件事。他怪罪拜占庭人的反复无常,也深恨上次的撤兵,最主要是他入主君士坦丁堡的合法性被彻底推翻。因此迅速率领大军开赴君士坦丁堡,要夺回这一切,并给予拜占庭人教训。由于他的军队训练优良,所以刚刚914年9月就再次攻下了亚得里亚堡。马上其他城市闻风而动,西蒙的大军还没到就已纷纷投降。皇后邹伊发现形势不妙,就仍旧使用那一套金元外交的方法,重金贿赂佩切聂格人,让他们对付保加利亚人。西蒙再次形成两线作战,当然这不是他所愿意的。于是就改变战术,部分承认拜占庭的主张,不再结亲。但要求拜占庭人同时承认西蒙是罗马的皇帝。拜占庭人虽然战斗力不足,但他们绝不会作出这个让步,因此,西蒙再次侵入色雷斯,准备与拜占庭的战略决战。917年8月20日,安塞雅鲁斯战斗打响。双方都派出其精锐部队,特别是拜占庭还得到了从多瑙河上游进军的佩切聂格人地帮助,好像拜占庭已经稳操胜券,但事情并不是如此。在战斗刚刚打响时,保加利亚人明显处于劣势,拜占庭人的数次冲锋已经就要把保加利亚人包围了。但就在这时拜占庭军队内部出了矛盾,利奥·弗卡斯的同僚陆军长巴尔达斯(Bardas)与拜占庭舰队长官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Romanus Lecapenus)发生冲突,各自指挥,不愿合作。佩切聂格人看到后,觉得拜占庭人实在是不值得信任,因此没有同意登上拜占庭战舰与拜占庭人一起作战,而撤回了草原地区。拜占庭人失去后援,而且又加上内部的不和让西蒙发现有机可乘。因此他立即给士兵训话,要求大家奋勇向前,一时间士气大增,保加利亚军队冲出了拜占庭人的包围圈,一场大屠杀开始了。最后拜占庭人全军覆没,而保加利亚人责乘胜追击,因此拜占庭人只好退守各大城市,聊以自保。这个时候的拜占庭人一时无法筹集到足够的军队,就再次使用贿赂的方法贿赂塞尔维亚君主彼得(Peter Gojnikovie,892-917),让他从西面进攻保加利亚人,后面的好处大大地。但拜占庭人不知道的是塞尔维亚的宫廷里分为两个派别,一派拥护彼得,一派拥护西蒙。正是由于拜占庭人的求援,让塞尔维亚内乱更加严重。支持西蒙的塞尔维亚派别立刻向西蒙告密,并且与西蒙里应外合,一举干掉了塞尔维亚君主彼得。塞尔维亚新君主立刻承认了保加利亚的君主权,臣服在了西蒙大帝的麾下。一是整个巴尔干都落入了西蒙的手中,任何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似乎西蒙大帝的梦想又一次要实现了。 此时,拜占庭出现了一件重大的事情,这件事情情史就是西蒙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却有另一个人做到了。公元919年,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干掉了利奥·弗卡斯,夺取政权。他一步一步清除异己,终于在919年5月促使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与其女儿海伦娜(Helena)结婚,自己成为岳丈,第二年,荣升凯撒,并得到共治皇帝的称号,他就是罗曼努斯一世(Romanus I,920-944)。罗曼努斯采用了高压政策,于数年之内即消除了所有的异己,并想着自己要创立新的王朝。西蒙听到了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震惊。他不想有这样一个人阻挡了他前面的路。他再次使用武力,923年,第三次攻破亚得里亚堡。924年秋,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城下。他知道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的,因此就利用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派使臣去和阿拉伯的法蒂玛哈里发订立合约,保加利亚人从陆上,阿拉伯人从海上进攻拜占庭。但拜占庭人也很有头脑,他们在路上设下伏击,把要和保加利亚人签字的阿拉伯使臣劫持,大加款待,反复说服其转向与拜占庭人合作,并答应每年支付贡金给阿拉伯人(但仅仅100年后拜占庭人就会尝到苦果的),面对金钱的诱惑,哈里发改变立场,西蒙的计划彻底失败,而此时西蒙也老了,他也许都不一定能下次再达到君士坦丁堡了。他只好与拜占庭君主罗曼努斯一世在金角湾码头订立合约,结束战斗。西蒙归还占领的拜占庭土地,罗曼努斯一世也每年付给保加利亚数量可观的贡金。想起来很久以前西蒙第一次站在这座城下,曾经发誓要成为拜占庭的主人;11年前再次站在城下,让自己的伟大计划得以实现;而11年后,他第三次站在君士坦丁堡的城下,不知他的思绪是什么样的。也许一切都要结束了,西蒙大帝的梦想和保加利亚国家的前途都已经随着这次和谈烟消云散。 回到普利斯科夫的西蒙大帝非常沮丧,由于其政治理想的破灭,每天都吃不好睡不香,人渐渐地消瘦了下去。他每天只能对着自封的“保加利亚人和罗马人的皇帝”聊以自慰,但如果要真的再实现这个梦想已经不可能了。而926年与克罗地亚的战斗中保加利亚军队遭受重大损失,更给他本来沮丧的心情雪上加霜。而拜占庭皇帝则经常与其书信来往,多次告诫他“罗马人的皇帝”是拜占庭人专有的头衔,而且由于保加利亚是在原本属于拜占庭的土地上建国的,所以“保加利亚人的皇帝”其实也应该属于拜占庭人。所以西蒙应改使用“保加利亚沙皇”的称号。因为大家都信仰东正教,所以互相都是兄弟,战争是没有意义的。不知西蒙大帝是怎么理解的。但肯定的是仅仅三年后的公元927年5月27日,西蒙由于心脏病去世。 西蒙的继承人彼得(Peter,927-969)完全没有其父亲的雄才大略。刚一上台就立刻和拜占庭人讲和,并与罗曼努斯皇帝的儿子赫里斯托夫的女儿玛丽亚结婚。之后就马上要求拜占庭人给予他早就已经得到的保加利亚沙皇之位。从这些来看,这是的保加利亚已经俨然成为了拜占庭的附属国。纠其原因:一个是西蒙战争的遗留问题,西蒙的想法和实践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可是说是彻底失败,所以为了保持巴尔干的稳定,两国即开始议和;另一个则是拜占庭皇后邹伊在各项事务中都从不对保加利亚让步,也被征明是完全失败的,因此,新的皇帝罗曼努斯就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法。一方面让彼得获得了保加利亚沙皇的职位,但这个职位之能在保加利亚王国中实行;另一方面则是与其约定婚约,虽然可以把拜占庭的公主嫁到保加利亚人的国家,但是却限定于不许可把正统出生在“皇家紫色寝宫”的公主嫁出去。当然了,承认沙皇本来就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却把拜占庭人与保加利亚人的友谊更进了一步。虽然如此,但拜占庭人同时也占据了比保加利亚人更高的地位。主要是礼仪的地位与基督教教父的地位。在拜占庭人的书籍中可以看到保加利亚沙皇的地位仅次于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因此来说宝加里亚人也是相当受重视的国家,但从排名来看,却也可以发现保加利亚的地位原不如以前,不再是拜占庭人的劲敌;另外从罗曼努斯对彼得的称呼上来看已经再也没有彼得的父辈那种“基督教兄弟”的平等地位,而是比拜占庭皇帝稍下一点的教子地位了。尽管一切都已经降格,但是两国却换来了近40年的平静安详的生活。 彼得的政策其实就是修养生息。对于一个多年战争的地方,人民也已经厌倦了战争,他们不想让战争的阴影再次临到头上。创伤还未愈合,心灵仍旧痛哭憔悴,这是最需要的启示就是修养生息。更准确地说就是备战,保加利亚的国力其实一直都与拜占庭不相上下,尽管现在的形势对于拜占庭有利,但保加利亚人仍旧没有丧失战胜他们的信心。 此时的基督教也承认社会需要安定。从伯利斯开始,基督教已经深入保加利亚的各个地方。原始的战神崇拜已经渐渐被基督教的有秩序有毅力的天国所取代。因为基督教是由拜占庭传过来的,所以保加利亚民众也有一种认同感,他们也不愿意与拜占庭等基督教兄弟之间互相残杀,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拜占庭文化,大大加速了保价利亚的拜占庭化。在彼得的精心安排下,基督教会有条不紊的在保加利亚全国建立了多个宗教中心,朝圣活动越来越大众化。保加利亚的教士们也积极开展“上山下乡”运动,把基督教的精神带到了每个保加利亚的城镇和乡村。在彼得在位时,基督教在保价利亚国土上几乎遍布了任何地方。 但同时,由于拜占庭文化的侵入,保加利亚也快速封建化。在保加利亚本土出现大量土地兼并问题,大地主开始出现。而小农开始转变成附庸农或农奴。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表明保加利亚的经济发展迅速。其实说实话,真正的兼并问题从西蒙的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主要是由于战争不断,小地产者无法经营自己的地产,只好去依附于一些大的土地所有者以得到保护。这不禁让大家想起了同时代的诺曼征服,法兰西岛已经无法抵抗外族入侵,结果反而倒是有一些地方的伯爵们来抵抗,大家都看到了王权的衰微,就直接依附到了更有能力的地方割据政权之下。虽然这两个比较点稍有不同,但同样都是战争的产物,有其一定的相似点。当土地兼并到达了某个阶段,彼得也像拜占庭人一样开始下达了限制土地兼并的命令。在税收方面,保加利亚则采用了拜占庭人一直运用的“重税制”,尽管这种税制在拜占庭适合,但在保加利亚却不是完全合适。保加利亚人民刚刚进入封建制,仍旧保存着一系列的原来社会的残余,想一下子直接走入高级社会形态,有些强人所难。但彼得仍旧实现了这种税制,其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人民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意愿,那么他们就会披上宗教的外衣用一种或几种形式爆发出来。 在保加利亚人民之中有相当多的人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国家“拜占庭化”。所以借用“伯格米派运动”来发出自己的呼声。伯格米派(Bogomilism)是伯格米神父发起的,而跟从他的人也就被叫做伯格米派。伯格米派来源于公元5世纪流传于土耳其的基督教“保罗派”和“马萨利亚派”并加入了“摩尼教”的某些内容。“保罗派”坚持“善恶二元论”,认为世上的一切都分为善和恶:天堂是善的,人间是恶的;人的灵魂是善的,人的肉体是恶的;现实世界是由善恶两方面主宰的,上帝和撒旦的冲突引起了世间的一切争端。本来这些人最远只流传到了亚美尼亚等地,但由于拜占庭的战争,让某些信仰“保罗派”的士兵和俘虏得以跃过了拜占庭而进入了保加利亚境内。“马萨利亚派”有部分摩尼教倾向,尊崇“二元论”,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义神”和“善神”创造的,“义神”结束了创世,善神就会来救赎。在这里,两派的信徒逐渐增多。纠其原因,一是因为保罗派信徒认为他们的教义是从福音书上来的,是字字扣住福音书的;二是从两派的教义可以看出,他们是反对拜占庭人的,这点正好与保加利亚人的信仰相同;三是他们反对各地大主教、上层教士的贪婪成性,把圣体不加以尊重。这时的保加利亚人正处在一种改革的阶段,他们在很多地方已经迷失了方向,这些教派的到来正好给了他们一种精神寄托。从而,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保罗派”等教派死灰复燃,并且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就是“伯格米派运动”得出现。“伯格米”(Bogomolism)来源于古代斯拉夫语,其原意是:“爱上帝者”。这个派别吸收了“保罗派”和“马萨利亚派”的成果,并比他们又前进了一步。他们仍旧使用“二元学说”,认为耶稣基督与恶魔撒旦都是上帝的孩子,一个代表正义,另一个代表邪恶。善和恶是对立的,他们会一直打下去,直到最后善彻底消灭恶。他们认为教会和上层教士都属于撒旦的仆人,这些人贪婪成性,经常联合封建主一起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所以他们拒绝参加宗教仪式和活动,认为洗礼、圣餐、修道院都应该被消除,十字架、圣像、圣物等是没有必要来尊重的。同时他们还反对贵族的奢华、衣着及生活的奢靡。保加利亚教会作家——一个反“伯格米派”的作家——哥斯马斯(Cosmas)曾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写道:“你们这些辱骂富人的人,只会教唆信徒们反对主反对教会,憎恨君主的统治。按照你们的想法,君主的大臣和各级官员都应该受到上帝的憎恨,而所有的农民和农奴都不应该为其依附的农奴主劳动。”因此,从深层次来说,这些人就是披着宗教的外衣来争取人民的自主权力,代表的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的利益。 由于其反应了人民大众的愿望,很快就发展成了全保加利亚的运动。他们号召拿起武器战斗,扬弃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夺回一切被抢走的土地。大量的农民和城市中的贫民加入其中。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也激怒了国王和教会,沙皇彼得对他们加以无情的迫害,有的被监禁,有的被驱逐出境。虽然这样,但仍旧有很多信徒保留着他们的“伯格米派”传统。不久以后,这次起义的教义和精神传播到了外国,并在百年后引起了克罗地亚的“伯格米派运动”,并在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深深扎根。最后一直传到了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后来又造成了“胡斯战争”。 公元967年,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带领了罗斯人和维京人(瑞典人)的联军开往保加利亚。他们为了快速解决战斗,就从多瑙河下游的佩累亚斯拉维茨顺流而上,沿途夺取瓦拉几亚公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的诸多城市,进入了保加利亚的多不罗加地区。此时的保加利亚内部出现了政治分裂,无法抵抗罗斯人的进攻,因此让罗斯人在保加利亚如入无人之境。基辅大公对于这次的胜利十分高兴,因此968年在占据的新领土上自立为王,想要长久的居住在这里。而且他还派遣使者到拜占庭,要求承认他占领土地的权力,还要拜占庭人每年支付供奉。这是拜占庭人始料未及的,削弱了一头狼,却叫来了一只虎。 拜占庭人从来就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最会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来瓦解敌人。968年他们找到了与罗斯人结下仇怨的佩切聂格人,收买他们,让他们进攻基辅。这个策略很快就奏效了,基辅大公收到佩切聂格人进攻基辅的消息,立刻回师前去救援。虽然这一年基辅大公没有再踏上巴尔干的土地,但拜占庭与保加利亚也都已经精疲力尽了。自从开国以来,所有的基辅大公一直都奉行着扩张的道路。特别是拜占庭人把他们引进了巴尔干引进,这些人发现了巴尔干与小亚的富裕和繁荣,这些是远在北方的罗斯人所缺少的。为了争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优良的生活方式,罗斯人决不会不再次南下争夺土地。因此,公元969年,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这次不再和拜占庭商量,就带着更多的军队南下到多瑙河流域。这一次罗斯人是有备而来,他们横扫了整个多瑙河的中下游地区,占领了保加利亚的国都——普里斯拉夫。基辅大公软禁了保加利亚沙皇,并且强迫订立和约,承认与罗斯人的联盟。此时沙皇彼得已经去世,接替他成为沙皇的是其子伯利斯二世(Boris II,969-971),因为迫于形势,只好和基辅大公签订了条约,同意与罗斯人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拜占庭人。经过了半年的休整,基辅大公继续向南进攻,他先夺取了菲利普堡,之后又挺进色雷斯平原。色雷斯是拜占庭的后院,拜占庭人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他们迅速调集10万大军抵抗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的进攻。但拜占庭人由于内讧,多次让基辅大公钻了空子,数次的以少胜多,让拜占庭人彻底失去打赢战争的信心,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此时,拜占庭内部也发生了变动,尼基弗鲁斯·福卡斯受到谋杀去世,新皇帝约翰一世(John I,969-976)上台。刚刚上台他就接到了一个消息,罗斯人和保加利亚人共同要求拜占庭撤出他在欧洲的所有领土,包括君士坦丁堡的所有欧洲领土又保加利亚接管,感到十分震惊。他先期与罗斯人议和,但对方不予理睬,并要求拜占庭必须如此做,除此别无他路。没有办法,他只能诉诸于武力解决争端了。因此,在公元971年4月,拜占庭人与罗斯人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拜占庭史上一场杰出的战斗。 公元971年,拜占庭开始反攻。新皇帝率领300艘战舰,从黑海逆流而上进入多瑙河流域。他们带了“希腊火”和诸多攻城器具,在罗斯人还未站稳脚跟的多瑙河流域进行奇袭。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因为罗斯人德防守不慎严密,拜占庭人很快就由北向南推进到了巴尔干山脉,保加利亚北方领土析被占领。后又经过了非常短促的战争,保加利亚首都普里斯拉夫被拜占庭人攻下,被基辅大公废黜的沙皇伯利斯二世也被俘虏。而此时的拜占庭皇帝做出了一个深谋远虑的决定,那就是再次把保加利亚沙皇扶植到保加利亚的沙皇宝座上(其实就是由基辅大公的傀儡变成了拜占庭皇帝的傀儡)。这一举动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保加利亚联军全部倒戈,转而与拜占庭联盟,一起打击基辅大公。基辅大公只好重新调整军队,与拜占庭人在多瑙河沿岸的锡利斯特拉(今保加利亚锡利斯特拉州首府)展开决战。这次战斗是一场非常之快的战争。罗斯人的军队只有步兵,而拜占庭人的军队兼有骑兵、步兵和弓兵。在弓兵的远程进攻下,罗斯人就已死伤众多,再加上重装骑兵的冲击,罗斯人的队伍很快被冲散。尽管基辅大公进行了多次反攻,但几乎没有任何收效,他只好带领人马进入了锡利斯特拉城内。拜占庭人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从水路和陆路两方进攻,使用威力强大的希腊火打击罗斯人,因为外部的打击和内部的饥荒,基辅大公只得投降。7月底,在两方都已经无法在坚持下去的情况下,基辅大公出城投降,并与拜占庭人签订和约。和约约定:“”即罗斯人从此退出巴尔干半岛,不再染指拜占庭帝国的任何事务,归还在941年占领的黑海北岸的车绳领地,以后与拜占庭人成为同盟,将帮助后者抵御外来侵略。拜占庭人也不再唆使佩切聂格人在罗斯人后方引起战乱,并与罗斯人通商。当两方缔结和约后,拜占庭皇帝立刻拿来了食物,给饥肠辘辘的罗斯人充饥,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也准备返回故土。(注:此处据《往事纪年》记载是由于拜占庭人给罗斯人贡赋才回国的,其实只是一种借口,用以掩饰基辅大公失败的事件。)在基辅大公返回故土的路程中,佩切聂格人不听从拜占庭人的约定,私自击杀了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使罗斯人进入巴尔干的梦想彻底破灭。 这次战争,一方面让拜占庭人摆脱了危机,因为保加利亚已经被罗斯人灭亡,而且罗斯人又撤离了巴尔干,拜占庭独收渔翁之利;另一方面保加利亚悉被兼并,3个多世纪的北方战争自此结束,拜占庭进入了黄金时代。这时的拜占庭北部边境再次推进到了多瑙河一线,保加利亚教会的独立权利被剥夺,保加利亚沙皇伯利斯二世与大教长被一起带回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堡,人们为皇帝约翰一世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保加利亚沙皇的皇冠被供奉上了祭坛,以感谢上帝保佑拜占庭人的最后胜利。而保加利亚沙皇则被命令跟随着君士坦丁的圣母像走到圣索菲亚大教堂以示服罪。在大教堂门前,保加利亚沙皇伯利斯二世宣布:保加利亚已被拜占庭消灭;自己不再做为沙皇,沙皇称号被取消;保加利亚教会不再独立,而从属于君士坦丁堡教会。这场仪式说明了拜占庭人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成为了巴尔干的主宰。外来民族已经成为了拜占庭的臣民,拜占庭的实力仍旧很强大。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保加利亚人仍旧保持着民族的优越感。他们对于拜占庭人与罗斯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能容忍的。他们一直在准备起义,再次建立统一的帝国。3年以后,这个目标实现了,由在马其顿定居的保加利亚人建立的西保加利亚马其顿帝国崛起。 就在拜占庭人欢庆彻底消灭了北方强敌保加利亚的时候,保加利亚人也在准备再次脱离拜占庭成为独立国家。这次领导保加利亚人起义的是萨姆埃尔(Samuel,976-1014)。据考证他是7世纪末阿斯巴鲁赫可汗被拜占庭打败后,拜占庭俘虏的那些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的后裔。这些人后来被拜占庭强行迁到了马其顿地区,用以补充当地劳动力的不足以及保卫拜占庭的北部边疆。在沙皇彼得后期和伯利斯二世时代,因为战乱,又有一些保加利亚人迁到了此处,这些人带来了保加利亚行将灭亡的消息,他们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东山再起。萨姆埃尔的父亲尼古拉斯(Nicholas)伯爵迅速判断形势,在拜占庭人内讧的时候开始扩张自己的领地。不久后,伯爵去世,他的另地由其四个儿子:大卫、蒙索斯、阿龙和萨姆埃尔共同统治。大卫得到了西南保加利亚,他一直居住在布里斯帕(Prespa), 蒙索斯获得了东南保加利亚,阿龙统治着斯拉德特茨(Sredetz),萨姆埃尔则是得到了保加利亚北部。不久后天赐良机,976年1月拜占庭皇帝约翰一世去世,这正好成为了马其顿保加利亚人起义的导火索。萨姆埃尔趁着拜占庭旧皇帝已死,新皇帝巴西尔二世(Basil II,976-1025)落座未稳,同时在清除异己,又和阿拉伯人开战,无法脱身的时候举起大旗。他号召整个马其顿行省脱离拜占庭统治,再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保加利亚国家。同时他又积极争取外援,一方面争取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Otto I,936-973)的军事支持,另一方面争取到了罗马教皇本笃七世(Benwdict VII,974-983)在宗教上的支持,本笃七世允许保加利亚教会独立。这时的沙皇伯利斯二世和其弟罗曼努斯因为被怀疑怂恿保加利亚人起义,所以被判处八年牢内生活。但他们在977年的时候,骗过了君士坦丁堡的看守,用最快的速度到达了保加利亚边境。因为边境是一片森林他们只好下马,徒步穿过森林。但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出来时为了掩人耳目两个人都穿戴了拜占庭人的衣服,而且在穿越森林的时候,伯利斯二世又走在其兄弟的前面,所以错被保加利亚的守卫当成了敌人,而被一箭射到胸口。当他的兄弟喊话的时候,一切都晚了,伯利斯二世当场毙命。据某些保加利亚资料说这是对伯利斯二世的惩罚,谁让他把保加利亚沙皇的皇冠给了拜占庭人做为祭祀的圣物,他当了拜占庭人,自然就应该死于保加利亚人的手里。虽然罗曼努斯平安归来,但因为在君士坦丁堡关押的时候,约翰一世对他进行了阉割,所以他无法继承王位。自然领导权就落在了萨姆埃尔的身上。他的两个哥哥已经早死,他的三哥后来被他所杀,所以萨姆埃尔成为了保加利亚的正统继承人。在诸多保加利亚著作中都称他是个很有野心也有才能的人,可以说是与西蒙大帝不相上下。而且在他当王子的时候,人们就称赞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将军。 此时的保加利亚已经几乎与西蒙时代的国土不相上下,他占据了整个马其顿地区;今天的保加利亚全国;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中西部,从而,又形成了一个由黑海到爱琴海的国家。萨姆埃尔定都在奥赫里德,并把大主教也迁移到了国都。在这里,他开始扩张领土。但他与西蒙大帝扩张领土的方向完全不同,他向西边和南边扩张,但扩张的速度和面积却超过了西蒙大帝。可是由于他的扩张方向问题造成他对君士坦丁堡并没有多少压迫感,自然拜占庭人在早期就没有把他视为敌人。再加上阿拉伯人的入侵,拜占庭人更没有时间去顾及他。在这种情况下,萨姆埃尔在公元980年开始了入侵希腊的战争。他首先占领了拉里萨和塞萨洛尼基,之后又洗劫了塞萨利、阿提卡等地。但在985年占领拉里萨之后不久,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就带来了军队,但两支军队僵持了很久,谁都没讨到便宜。986年的时候,萨姆埃尔想改变战术占领萨尔迪卡两面包抄拜占庭军队,但没想到他却没有打下这座城市。因为消耗的时间太久了,对谁都没好处,所以986年8月两国都罢兵回国。此时的保加利亚正在欣欣向荣,而拜占庭正在经历着又一次的内战。988年,拜占庭内战结束,巴西尔二世获胜,他开始着手准备与保加利亚的战斗。 巴西尔二世就是著名的“第二保加利亚屠夫”,他是一个没有半点贵族气息的强权者。他要求国民不必爱戴他,但必须要服从他。他与保加利亚沙皇萨姆埃尔可并称为“绝世双雄”,两人打了近三十年的战争才真正决出了胜负。 这些年的战争两国的史学家都进行了记载。但两国的记载者都在爱国主义的热情下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在褒本国贬外国的记载中混淆了一些事情。如:拜占庭学者就强力的推崇巴西尔,而为他是一个有着军事头脑的强权人物,虽然他很野蛮并且对拜占庭传统视而不见,但他确实挽救了拜占庭,而且让拜占庭文化走向另一个高峰;而保加利亚学者就认为巴西尔是一个乱杀无辜的暴君。但从深层含义来看,其实巴西尔二世与萨姆埃尔其实都是用强大的军队,野蛮的行为侵略其他小国,而保留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不过,的确这两种文化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巴西尔二世在解决了内部矛盾以后就立刻投入了战场。战争是分三步走的,第一阶段为相持阶段。991年春,巴西尔的军队开到了马其顿,很显然这是为后面的战争做准备。但他正要与保加利亚人一决雌雄的时候,南部战线又发生了激战。此时的阿拉伯法蒂玛王朝军队渡过奥伦特斯河,大败安条克司令,阿勒颇被围,小亚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这是这样的严重情况,使得他匆忙退出战场,去应付对他威胁更大的阿拉伯人。但我们不能不说巴西尔二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他知道如何双线作战。在打击阿拉伯人的时候,就像他的继父尼基福鲁斯·福卡斯重视叙利亚战争一样,他时刻记得巴尔干战场才是最重要的,失去了色雷斯,君士坦丁堡将为在旦夕,整个帝国必将灭亡。此时的萨姆埃尔则是抓住了机会,在公元994年的时候,率领大军开进科林斯(Corinth)占据了整个希腊地区,此时的保加利亚版图已经超过西蒙大帝时代。但好景不长,当萨姆埃尔战斗正酣中,路过维尔西亚的时候,遇到了拜占庭帝国的伏兵。虽然没有任何损失,但让萨姆埃尔吃了一惊,他迅速撤出了希腊战场。此时他并不知道巴西尔二世在较量中已经略胜于他了。经过短暂的修整,他再次带领大军进入色雷斯地区,准备攻占拜占庭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这个举动让巴西尔二世十分震惊,他立刻从南方战场赶了回来,在塞萨洛尼基亲自指挥军队抵抗萨姆埃尔的进攻。当萨姆埃尔的军队到达塞萨洛尼基城的西北方时,被突如其来的拜占庭军队包围,杀了许久,大败而归。而拜占庭军队则乘胜追击,夺取了部分保加利亚边境城市。之后,巴西尔二世立刻离开这里,星夜赶路,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又回到了叙利亚前线,利用突袭打败了围困阿勒颇的阿拉伯军队,还夺取了拉法尼亚。而此时的萨姆埃尔则又一次进攻塞萨洛尼基,在战斗中杀死拜占庭总督塔隆尼迪斯(Taronites)。此时,伯罗奔尼萨半岛悉归保加利亚所有。正当萨姆埃尔撤回根据地的途中,在维尔西亚碰到了拜占庭将领尼基弗鲁斯·乌拉努斯(Nicephorus Uranus)的伏兵,被打得大败,甚至萨姆埃尔在战斗中也受了重伤。由于部下的忠心,萨姆埃尔才冲出冲围,逃回首都。此时,第一阶段战争结束,两方各有损伤,形成僵持事态。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初期两国各自扩张领土。这时拜占庭战略重点转向东方和南方战线,在南方巴西尔二世率领军队继续进攻阿拉伯人,把战线推进到了巴勒斯坦。东方则是趁着乔治亚王国(The Georgia Kingdom)内乱的时候从高加索附近进入,灭亡了乔治亚王国,并把领土推进到了两河流域。当地的高加索酋长和亚美尼亚王公十分欢迎拜占庭的进入。在这里,巴西尔二世建立了拜占庭式的管理制度,并把大批人民强行充作人质,带回君士坦丁堡,以补充对保加利亚作战的兵源不足问题。此时的阿拉伯人也因为多年战争和土库曼人的入侵无暇自顾而与拜占庭签订了和平条约。而此时的萨姆埃尔也开始镇压内乱,部分王公不满他的对外进攻的国策,要求议和。萨姆埃尔感到很气愤,他下令逮捕了这些人,平息了叛乱。与此同时又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小王国并不稳定,只有自己富强再加上与外国的盟约才能让自己的王国持久。因此他开始进攻亚得里亚海各公国,并一一击破,第拉修姆(Dyrrachium,即今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拉斯西亚、戴克来亚全部被保加利亚灭亡。匈牙利见到此状,便与保加利亚订立了和约。此时两国都已作好决战准备,就等着战斗的打响。公元1001年,巴西尔二世回到巴尔干战场,战斗再次打响。他精心策划了进攻路线与战略战术,并把大本营设到了两国边境。就像后来的土耳其人一样,巴西尔二世每年都是半年打仗,半年休整。他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拜占庭的文化优势,一方面瓦解萨姆埃尔的军队,另一方面各个击破保加利亚各军队。萨姆埃尔在这一年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尽管沙皇萨姆埃尔非常英勇,部下的战士也以十当一,但仍旧无法敌过装备精良的拜占庭军队,多次败于巴西尔二世之手。特别是年末的萨尔迪卡(索非亚)战役,拜占庭军队大胜,彻底把保加利亚国土撕为两半。1002年,拜占庭封锁了普利斯拉夫和马尔西安堡一线,让保加利亚军队无法到东线作战,而自己却快速征服了东部保加利亚。并采用了“收买人心”的办法,让当地的保加利亚贵族充当官吏,监管农民开垦农田。但保加利亚人显然不吃那一套,为了民族独立经常举行起义和暴动,这让巴西尔二世非常头痛,遂下令实行民族迫害政策,让起义和暴动的保加利亚全部致残。1003年,两军再次决战。但战斗刚打响,保加利亚军队就开始溃散,让拜占庭人不战自胜。拜占庭人乘胜追击,夺取希腊中部诸城市,保加利亚前锋军团被悉数消灭,萨姆埃尔只得率领残余军队退到伊庇鲁斯山区。1004年,匈牙利见保加利亚大势已去,就与拜占庭订立了和约,约定一起打击保加利亚。在拜占庭和匈牙利联军占领塞尔维亚后,巴西尔二世折向多瑙河边的保加利亚重镇维丁。他亲自在战场指挥军队对维丁城进行围攻,因为军队数量相差悬殊,萨姆埃尔只得进攻亚得利亚堡,以求得拜占庭大军回援而解维丁的围困。可是巴西尔二世好像得到了费比乌斯(布匿战争期间与汉尼拔相持许久的罗马名将)的真传,对萨姆埃尔的进攻充耳不闻,围困该城8个月,最后攻克了城市。而萨姆埃尔却未攻下亚得里亚堡,只得退军到斯科普里。没想到拜占庭军队同时也到达了此处,两军经过了时间不长的激战,保加利亚军队彻底失败。萨姆埃尔逃跑,前沙皇彼得之子罗曼努斯投降。此时,保加利亚东部国土全部落入拜占庭人之手。后来,经过了10年的休整,战争进入第三阶段。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此时的拜占庭同时在四条战线作战:北方巴尔干保加利亚;东方高加索亚美尼亚;南方阿拉伯;西方意大利伦巴第,在很多国家的发展史上这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原因就是公元996年他颁布了著名的小农法,借以铲除大贵族“权贵者”的大量土地占有,把这些土地还给“贫困者”。另一方面就是限制修道院的土地兼并,裁减修道士人数。我们分析他颁布法令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多年的内战,让他感到皇帝的地位并不是至高无上,随时会有军事领袖来进行挑衅。因此剥夺贵族的军队,让他们没有能力与皇帝抗衡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小农法出台的原因,也是拜占庭在此复兴的契机。 第三阶段亦即保加利亚第一王国的灭亡。自从公元1005年第拉修姆转而投奔拜占庭以后,保加利亚国土日益缩小,在1014年最后决战前仅剩西南部得很小领土。公元1014年,一场决定命运的战斗打响。对这场战斗的记载很少,我们只能依靠部分流传下来文字和考古证据来还原历史了。这一年,萨姆埃尔准备再次进攻拜占庭,夺回其失去的领土。但他却不知道,就是因为这个决定让一场重大的灾难临到了保加利亚人头上,他的帝国也将在数年之内完全被拜占庭所吞并。年初,萨姆埃尔率领大军再次进入山区,准备对将要南下的拜占庭军队进行突然袭击。但是他却不知道,巴西尔二世已经经由其他渠道知道了这件事。所以巴西尔二世决定将计就计,直接率领军队开进马其顿的贝拉西查山,延斯特鲁马河直接南下,欲找保加利亚主力决一雌雄。萨姆埃尔知道拜占庭人将要前来,就提前在山谷隘口设置了众多的拦路栅栏和石头,而自己则是率领军队藏在不远处的工事处等待。这里进可攻退可守,他认为当拜占庭人马到来后惊慌失措的时候,就可以从工事中立刻发动攻击,一举歼灭这个20多年的对手。但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7月,拜占庭军队到达了离此不远的地方。巴西尔二世根据部下的探查,积极实行歼敌策略。他在决战前的几天,和将军们到处观察地形,找出合适打击保加利亚军队的地点。他们找了很多天都没有找到可以通过的地点,让他一筹莫展。但一次意外的经历让巴西尔二世有所斩获。这一次,他的战马突然脱缰,带着他来到了山顶上。在这里,巴西尔二世突然意识到可以利用抛石机直接打到保加利亚人的工事中。他立刻派军队中的工人制作大量抛石机,从而可以从远处抛出希腊火,借以打击保加利亚的主力军队。几天功夫,一切大功告成。7月29日,巴西尔二世再次巡查了士兵的情况,并且鼓励大家,这场战斗必胜。之后,拜占庭人的总攻开始,他们在抛石机的威力下节节胜利,抛石机的火药和拜占庭的军队一起如洪水猛兽一样冲向保加利亚人的阵地。而保加利亚士兵在此时不仅没有心思去打击敌人,而且还起了内讧,部分侧翼军队投奔拜占庭人而去。因此,拜占庭人迅速冲破保加利亚人的防线,大败萨姆埃尔的军队。在这场战争中,保加利亚士兵被俘的共有1万4千人,被杀的无数,萨姆埃尔冲出重围,逃到了普利斯普。巴西尔二世庆祝了一天,但他去巡视俘虏的时候,发现这些俘虏们都抬着高傲的头,对他视而不见。为此他非常愤怒,即刻下令刺瞎这些人的双眼,每百人只留一人一眼在前面带队,释放回保加利亚。当这些可怕的军队回到普利斯普时,萨姆埃尔看到后受到刺激,立刻栽倒在地,两天以后的公元1014年10月6日,沙皇萨姆埃尔不治而亡。 之后,他的儿子加不利尔·拉多米尔(Gabriel Radomir,1014-1015)即位,但第二年就被其侄子约翰·弗拉迪斯拉夫(John Vladislav,1015-1018)所谋杀。拜占庭趁着保加利亚的内乱,横扫了整个巴尔干半岛。最后,在第拉修姆的奥赫里德结束了战斗。公元1018年,巴西尔二世在第拉修姆战役中消灭了保加利亚最后的军队,保加利亚沙皇弗拉迪斯拉夫阵亡,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灭亡。巴西尔二世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把沙皇的王室成员带往君士坦丁堡作为人质,并按照拜占庭的制度,把这里分为两个省区:保加利亚省区和帕里斯省区。30年的战争,最后以拜占庭的全面胜利告终,保加利亚被全部吞并。但是保加利亚也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在拜占庭人的家门口创造出来一个由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融合而成的新民族,这个民族凭借着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曾经控制了整个巴尔干。因此,即使是拜占庭胜利了,这场战争仍旧没有结束,它还会继续下去。 “第二保加利亚屠夫”巴西尔二世结束了战争,保加利亚全部占领,自此进入了长达168年的拜占庭统治时期。在进行新的统治的时候,他继续用着自己在战场上的那种方法,只不过改得更隐蔽了。他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和宗教上进行了对保加利亚的全面管理。 首先是新军区的建立。在征服保加利亚以前,巴西尔二世就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新的军区,以防备和怀柔四面的新敌人。而在征服了保加利亚全境以后,更是把拜占庭的军区制完全复制到了保加利亚的国土上。他首先在保加利亚原都城附近的斯科普杰建立了保加利亚军区;然后在多瑙河沿岸的西里斯特里亚建立了帕里斯特隆军区(帕拉顿纳翁军区);接着就是塞尔米乌姆军区、达尔马提亚军区;最后是第拉修姆和塞萨洛尼基作为拜占庭的附庸国,至此,保加利亚全境均被囊括进了拜占庭的统治之下。此时的军区长官或将军有拜占庭人和希腊人来但当,部分的巩固了拜占庭的统治。其次,巴西尔二世改保加利亚过去的货币税为实物税,农民可以留下部分余粮自己支配,想以此缓和与当地人民的冲突。同时,拜占庭皇帝引进了拜占庭使用的大土地所有制的封建制度,封建主开始渐渐处于有利的地位,农民生活日渐底下。而由于这件事情引起的起义将会在以后的一个世纪里愈演愈烈,并最终摧毁拜占庭皇帝的统治。第三,保加利亚教会独立性被取消。奥赫里德大教长教区降格为大主教区,隶属于皇帝而不是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新的大主教具有以前的所有权利,甚至可以自己设置教会官阶。由此可见巴西尔二世的深谋远虑,让大主教的比其他隶属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大主教地位更高,促进了巴尔干半岛的和平,以及强调了奥赫里德大主教区的中心地位,但同时也造成了以后宗教独立带动政治独立的风潮,并最终形成了第二保加利亚王国。其实如果拜占庭人也使用后来土耳其人的方法,不给保加利亚人任何自治与宗教自由,那么整个保加利亚将会融合进拜占庭,巴尔干问题也许在那时就能完全解决。 1025年巴西尔二世皇帝去世以后,拜占庭帝国开始了他的衰败期。他的“败家子”弟弟君士坦丁八世(Constantine VIII,1025-1028)就是第一个,这家伙精力充沛,但就是不用在正经的地方,几年之内就几乎把国库挥霍一空,连继承人都是在快死的时候瞎指定的。而这个即位者——罗曼努斯三世(Romanus III,1028-1034)却是个无论身心都软弱的家伙,他也曾经想做一个有名的君主,曾经想大兴土木,建立堪与君士坦丁柱一样的绝世建筑,也曾经想向哈德良一样建立伟大的帝国,但几乎所有尝试全部失败,他在这以后又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这次他成功了,但这次尝试没有任何正面效果,反而却让拜占庭进入了持续衰退的深渊。在巴西尔二世时期曾经颁布法令,使用实物税,并保留一定剩余给农民,而现在罗曼努斯三世则根据拜占庭贵族的愿望取消了这个规定。由于政策的废除,大地主开始快速吞并小农的自留土地,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依附于大地主而成为农奴,而过去由伊拉克略时代建立起的农兵组织也逐渐被贵族军队所替代。贵族军队的逐渐强大让大官僚开始爬上领导地位,巴尔干的军事贵族受到灭顶之灾。这些变动使拜占庭显赫一时的军区制也走向衰败,最后引起了12世纪军区制的彻底灭亡。不过翻阅拜占庭的历史却让我们发现,此时的元老并没有一个被废黜,将军们也没有被莫须有的罪名被罢免,就好像拜占庭内部的官员对此根本没有任何反应一样。 虽然在拜占庭的上层没有任何反应,但是这些政策对保加利亚人民则是一种煎熬。货币税在保加利亚刚刚实行数年,人民就已经不堪重负,再加上拜占庭皇帝用希腊教士代替斯拉夫教士作大主教,开始剥夺保加利亚人的宗教自主权力。更雪上加霜的是这个时候的保加利亚大公、贵族却开始投靠拜占庭人,他们只要更多的土地,有能捞钱的官来做。而商人们则不管一切,只要拜占庭人让他们有买卖做,就支持拜占庭人。由于这些原因保加利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在奥赫里德爆发了第一场保加利亚人民大起义。自称是前保加利亚沙皇加不利尔·拉多米尔的儿子的彼得·德尔坚(Peter Deljan,1040-1041)在公元1040年在贝尔格莱德被拥立为沙皇,很快起义军就夺取了巴尔干半岛的北方地区,并开始挺进希腊地区,眼看一个新的保加利亚王国就要建立。但历史却出奇的相似:25年前,沙皇加不利尔·拉多米尔被其侄子沙皇约翰·弗拉迪斯拉夫谋杀,同样也是在就要成功之时,加不利尔·拉多米尔的儿子被约翰·弗拉迪斯拉夫德儿子弄瞎了双眼。结果使起义领袖群龙无首,只得各自为战。第二年,也就是1041年,起义被残酷镇压,这次起义彻底失败。而此时的拜占庭也并不稳定,由于北方边界的扩张,保加利亚屏障完全消失,拜占庭完全暴露在佩切纳格人、罗斯人以及诺曼人的窥视之下。诺曼人在1054年把拜占庭人赶出了意大利半岛;匈牙利人占领了今塞尔维亚的土地;佩切纳格人则一直攻打到了色雷斯,距君士坦丁堡只有一步之遥。南方边界的扩张也让他们受到了更大的威胁,在拜占庭吞并亚美尼亚等小国的时候,塞尔柱人也像狂风暴雨一样干掉了埃及以东的所有阿拉伯领土,并把哈里发的称号记在了自己的名下,而拜占庭的扩张根本无法与其相比。自此以后,拜占庭的南北方出现了更加强大的敌人,拜占庭的自掘坟墓政策已经开始显露端倪。军区制的崩溃,让农兵渐渐消失,并最终被外国雇佣兵所取代,而外国雇佣兵看重的是钱财,政府稍有变动他们就会哗变。1071年,塞尔柱人全歼拜占庭军队,皇帝被俘,小亚的防御体系被彻底摧毁,大门洞开,拜占庭领土日渐缩小。在拜占庭为南方战事疲于奔命的时候,北方保加利亚人举行了第二次保加利亚人民大起义。扎塔大公支持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以及阿尔巴尼亚人共同起义,扎塔大公米哈伊尔之子君士坦丁·伯丁(Constantine Bodin)被推上沙皇宝座,史称彼得三世(Peter III,1072)。自此起义虽在亚得里亚海附近取得初步成功,但由于拜占庭的再一次残酷镇压而失败。保加利亚人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再次举行起义,1074年、1079年、1084年接连举行了三次小规模起义,但还是被镇压了。自从保加利亚建立起,拜占庭人就认为他们属于野蛮的劣等民族,从来就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想把保加利亚人压在下面。即使后来保加利亚教会独立后,他们也一直在插手各种宗教事务,对于保加利亚人的意见不闻不问。特别是“伯格米派”领袖巴西尔曾经带领着十二个门徒在巴尔干半岛传教,结果被拜占庭斥为异端,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后来十字军的来到虽然给予了保加利亚人一点希望,但由于后来这批乌合之众对于保加利亚的烧杀强掠,让人们认识到了这些人的实质。保加利亚人深知,要想获得独立不能依靠别人,只能依靠自己。这个目标的最终实现就在1185年。 1185年,拜占庭在与诺曼人的战争中彻底失败,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被攻破,城里的人民被屠杀殆尽。虽然拜占庭人进行了一些无力的反击,但还是迫使诺曼人回到了意大利,可拜占庭人也伤亡惨重,并丢失了两个岛屿。正在这时,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席卷了整个巴尔干半岛。领导这次起义的是图尔诺沃贵族约翰·阿森(John Asen,1187-1196)和彼得·阿森(Peter Asen,1196-1197)兄弟。他们倚靠拜占庭主力部队无法脱身的机会,掀起了这次大规模的起义。彼得在1185年秋天,在保加利亚的北部图尔诺沃圣德麦特里乌斯教堂继位为保加利亚沙皇,并旋即发起了暴动,这场被称为拜占庭内战的暴动迅速扩张到了整个保加利亚的西北部。他们是三兄弟,还有一个小弟卡罗赞(Kalojan,1197-1207)这三兄弟姓阿森,因为当时资料的匮乏,我们并不能清楚的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什么民族的。至今一共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来自于俄罗斯人,他们认为这三兄弟是库曼人(Cuman),(库曼人是钦察人的一部,真正含义是浅色皮肤。他们最早生活在今天的俄罗斯南部地区。后来由于蒙古人的进攻,有20万库曼人逃到了匈牙利最后与马扎尔人同化,形成了今天的匈牙利民族。所以欧洲人也称钦察人为库曼。在十至十一世纪东部库曼人再次分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即葛罗禄西辽等;西部则是伏尔加保加利亚人和巴什基尔人。)后来随着民族迁徙到了保加利亚境内。 第二种说法来自于保加利亚人,他们认为这三兄弟就是保加利亚人。原因是这些人自称自己是“Vlach”,即瓦拉几亚人,而在中世纪瓦拉几亚就是保加利亚的一个省;再加上三兄弟使用保加利亚语作为下达命令以及书写书信的标准语言;还有就是他们自称是西蒙和彼得的后代,从这三点可以说明他们就是保加利亚人。 第三种说法来自于罗马尼亚人,他们认为这三兄弟就是瓦拉几亚人,也就是罗马尼亚人。一个原因是以上说到的这些人自称自己是“Vlach”,另一个就是拜占庭史学家Niketas Choniates (Νικήτας Χωνιάτης, 1155-1215)的记载,他记载希腊传教士被瓦拉几亚人抓住,而阿森在请求释放的时候说的是流利的瓦拉几亚语;另外在1199年的教皇圣谕中也提到了他们的瓦拉几亚来源。 笔者也认为他们是瓦拉几亚人。因为从语言学上来说,Cuman是钦察语,但那时的瓦拉几亚正好处于钦察人的边界处,那里人被认为是库曼人是很正常的;另外他的绰号Belgun(明智)来自于突厥语,而突厥人的影响也正好到达瓦拉几亚。因此他们很可能是瓦拉几亚人。另外在19世纪,瓦拉几亚仍旧有这个姓氏存在,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他们来自于罗马尼亚的瓦拉几亚。 阿森兄弟在开始起义的时候曾经提出过建议,要求拜占庭政府把普罗尼亚赠送给他们,就不再起义。但是一贯傲慢的拜占庭政府连想都没想就把这个提议扔到了一旁,并对保加利亚人进行进攻。阿森兄弟带领了大量的瓦拉几亚人和库曼人开始起义,解放了西保加利亚的大量城市。此时的保加利亚南方诸城市已经显著的希腊化,北方的多瑙河平原已被库曼人所占,多瑙河下游则是瓦拉几亚人的地盘。此时的大瓦拉几亚反倒成了保加利亚和斯拉夫文化的中心,以此为中心辐射到四面八方。当然拜占庭皇帝绝不能让保加利亚独立的事情发生,因为会引起一股浪潮,让本来已经开始衰败的拜占庭人腹背受敌,甚至内部出现混乱。因此,1186年夏,在刚刚打败诺曼人之后,拜占庭人就大军开赴到了保加利亚,用极其残忍的手段镇压了起义。彼得和约翰逃跑到了多瑙河北岸(可能就是他们的老家),联合库曼人再次燃起战火,在1187年与拜占庭主力决战,但两方都没取得进展。因此兄弟俩就使用保加利亚人最擅长的游击战方式,与拜占庭人周旋,解放了瓦尔纳等黑海附近城市,最后甚至打下了里拉,夺回了100多年前被夺走了王冠与圣约翰的遗骸。也就在这个时候,塞尔维亚君主斯蒂芬·奈曼加()也以在小亚细亚起义的方式支持保加利亚,使得拜占庭均对腹背受敌。拜占庭人只好求和,正式承认保加利亚的独立,阿森兄弟也把自己的小弟卡罗曼送到君士坦丁堡做人质。 1187年,彼得让位于约翰,特尔诺沃被定为都城,大主教区也同时建立,至此一个独立的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正式建立。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从事之中并不是很稳定,一直到了几十年之后才逐步稳定的,因为保加利亚人虽然与拜占庭人订立了合约,但两国仍旧处于敌对状态,直到几十年后才结束。在第二保加利亚帝国建立的时候,巴尔干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于十字军东征,拜占庭的实力被削弱,已无力阻止巴尔干各民族独立;北方的匈牙利则国势日增,开始逐步吞并塞尔维亚人的国家,造成塞尔维亚与匈牙利的结盟。为了对付往日的强敌拜占庭,保加利亚人通过长时间选择,而开始支持十字军。而十字军在1189年通过保加利亚的时候也确实帮助保加利亚人加强了国势,此时的紧张形势充满了整个巴尔干。当十字军被消灭后,果然战事再起。1190年,拜占庭人再次进入色雷斯地区,准备扫荡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人。拜占庭人一路进军到了特尔诺沃城下,但是很久都没有攻下。因此只好撤退,但就在撤退途中,遇到了保加利亚人的埋伏,被全歼在巴尔干山脉的特立亚夫纳山口。1194年,亚得里亚堡战役拜占庭再次失败。当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准备再次打击保加利亚的时候宫廷内部再次发生动乱,其懦弱的兄弟阿莱克修斯三世(Alexius III,1195-1203)废黜了他,自己做了皇帝。他上台后立刻就和保加利亚人签订了合约,保证不再攻打保加利亚,但由于保加利亚人提出的要求拜占庭人归还土地的建议太苛刻,所以再次爆发了战争,但1195年和1196年的战争拜占庭人一败涂地,甚至司令官都被俘虏。由于保加利亚的强盛,拜占庭人再次使用了他们的杀手锏,开始支持保加利亚国内的反对派。他们买通了对约翰不满的大贵族伊凡科(Ivanko)等人,支持他们掀起一场宫廷政变。原因是约翰怀疑伊凡科和皇后的妹妹有私情,所以大发雷霆,而伊凡科怀恨在心,再加上拜占庭人同意给他军队支援,因此就一剑杀害了约翰。虽然约翰死的很早,但我们却可以说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因为他重建了保加利亚并打退了拜占庭人的进攻。但是当伊凡科想做沙皇的时候,却发现拜占庭人同意派来支持他的军队并没有到来,就慌了手脚,因此只好被迫逃往君士坦丁堡,把皇位让给了彼得。此时的彼得和其弟卡罗赞其实是一起执政的,但以彼得为主。可是彼得是一个比较平和温良的人,但作为一个乱世的君主却不能如此,因此只过了一年半,他就被刺死在王位上,最后剩下了卡罗曼独自执政。 卡罗曼是三兄弟中最小的,出生在1168年,他的名字在希腊语中的含义是“英俊的约翰”。作为沙皇他独立统治保加利亚有10年之久,可以说是一个很有名的沙皇。年青的时候他曾经在战争中伤到了脑子,虽然他平常的举止很正常,但从他后来的残暴行为和对战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可以看出,脑部的创伤对他还是有一定的伤害的。 1187年,他被哥哥们作为人质送到了君士坦丁堡。但仅仅两年后,他就设法逃回了祖国。但是在君士坦丁堡接受到的先进文化,在他脑中久久不可磨灭。他曾经幻想自己将来也会成为西蒙大帝。回到祖国后,他领取到了一部份的保加利亚领土进行管理,在这期间他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并聚集了一些有能力的人在自己周围。1197年,他的二哥彼得四世被谋杀,作为共治沙皇,他理所当然的登上了沙皇宝座,成为了唯一的国家统治者。因为受到了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吸取了他的兄长的教训,而制定了新的政策。 此时有四人统治着保加利亚领土,分别是:伊凡科建立的普罗夫迪夫公国,他想对拜占庭人称臣偏安统治;多伯罗米尔·赫里苏斯(the voivode Dobromir Chrysus)在斯特鲁米查建立的半自治公国;约翰·斯皮里多纳基建立的南方帝国;以及卡罗曼的保加利亚。他们各霸一方,各有各的企图,但卡罗曼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把这些领土都收归名下。保加利亚得到了初步统一。之后,他为了消除后患,又进行了数次的战争。1201年,他收复了瓦尔纳等黑海沿岸城市。1202年,他打击了马其顿的敌人,并把马其顿一分为二,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各占一半。此时匈牙利则蠢蠢欲动,进攻了贝尔格莱德,并废黜了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Stephen,1196-1228),这种边界冲突其实是拉丁人进攻的序曲,准备把拉丁人的习俗和国家带到巴尔干,保加利亚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果然在1203年,在塞尔维亚与匈牙利进行了一边倒的战争,最后解放了塞尔维亚,并重新把皇冠戴到了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的头上。 至此,保加利亚已经成为巴尔干半岛的最大国家。此时的卡罗曼掌握着巴尔干各国的生杀大权,各巴尔干国家已经成为了他的附庸。当然,他也需要教会名正言顺的给予他皇位。所以在1199年战争中就与罗马教皇商议让教皇英诺森三世给予对他合法地位的认可,在多次协商后,最终在1204年11月7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特尔诺沃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枢机主教利奥先授予了大主教以教会首脑称号,并涂了圣油。之后第二天授予了卡罗曼“保加利亚人和瓦拉几亚人的国王”(rex Bulgarorum and Blachorum)的称号,但因为拜占庭皇帝和神圣罗马都皇帝存在的问题,所以没有给他皇帝的称号。同时,还给予了保加利亚可以自由制造货币的权力。此时的拜占庭已被十字军攻破,权力尽失,所以拜占庭皇帝不得不认可了他的王位。 此时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已经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分崩离析。此时的拜占庭旧贵族们由于不满拉丁人的统治,所以在原来帝国的两端建立了两个苟延残喘的王国,即:米哈伊尔·安苴利(Micheal Angelus)建立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和塞奥多拉·拉斯卡利斯(Theodore Lascaris)建立的尼西亚帝国。 保加利亚人此时的邻国已经变成了拉丁帝国,准确地说是数个公国、伯国、骑士领地组成的松散联盟。为了继续对付自己的老敌人——拜占庭,卡罗曼采取了与拉丁帝国友好的政策。但是,在交涉的过程中卡罗曼发现这些拉丁人非常傲慢而且野蛮,他们对他的提议充耳不闻,认为只有占据君士坦丁堡的人才是半岛的统治者,拒不承认保加利亚国家的地位。卡罗曼一怒之下进行了与拉丁帝国的战争。1205年,卡罗曼的库曼联军在亚得里亚堡北部的沼泽地设置了埋伏。他们且战且退,一直把拉丁帝国的重骑兵追击部队引入埋伏,在埋伏圈内给予了拉丁军队最严酷的歼灭。拉丁王国皇帝鲍尔温(Baldwin)被俘虏,法兰克骑士路易斯伯爵被杀;只有雅典公国国王奥托·德拉·罗奇(Othon Dela Roche)带领了部分军队撤退到了君士坦丁堡,但刚到达君士坦丁堡他就因为长途跋涉而死亡。同时,卡罗曼出击色雷斯,重新占领普罗夫迪夫,并且推进到君士坦丁堡附近,整个马其顿归保加利亚所有。此时,为了体现自己与拜占庭的势不两立,卡罗曼推出了自己的一个新的称号“希腊人屠夫”。其实就是根据200年前拜占庭巴西尔二世的称号而设定的。后来的拉丁人则以这个大作文章,说他也把人民拜占庭挖了眼睛。其实这个称号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誉,相反却给他带来很多灾难。因为他的干预,此时的拉丁人及其衰弱,尼西亚帝国却开始强盛,再准确点说就是拜占庭的再次兴起是卡罗曼沙皇一手造成的。1206年,鲍尔温的哥哥亨利接替他为拉丁帝国皇帝,他进行了对小亚细亚的战争。但是由于卡罗曼的干预亨利被迫撤军。1207年10月,卡罗曼进攻塞萨洛尼基。但他却在未成的最重要时刻被自己的一位将军所杀。自此以后,保加利亚进入了11年的混乱期。在伯里尔(Boril,1207-1218)统治时期几乎所有的对外战争全部失败。直到最后,逃亡国外的伊凡·阿森二世(Ivan Asen II,1218-1241)在俄罗斯的帮助下才把他赶下了台。一个新的鼎盛时期来到了。 公元1236年,保加利亚人的近亲——伏尔加保加利亚王国被蒙古人灭亡(具体见我的《伏尔加保加利亚》,并请参看上一部分的“亚欧草原地图”)。接着亚欧草原上的一个个部落都被蒙古人所灭,俄罗斯因为内部分裂,也迅速屈从了蒙古人的统治。南部则是罗马苏丹国的衰亡,罗姆苏丹国被削弱的直接结果是促成了两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是尼西亚拜占庭帝国;另一个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后,蒙古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征服了东欧诸国,开进了匈牙利。1241年4月12日,匈牙利彻底沦陷,佩斯城被毁灭。此时,蒙古人力保加利亚人只有一步之遥了。虽然蒙古人的部队一直对多瑙河沿岸的保加利亚人进行骚扰,但因为窝阔台的去世,使得拔都必须快速撤回,以迎立新的君王。所以拔都释放了部分俘虏,但给他们的消息却是马上蒙古人还会回来;而且在回撤的途中对巴尔干诸国进行了勒索,保加利亚被迫支付了大量贡金才幸免于难。此时的保加利亚衰弱不堪,正像我们前所提到的,此时的保加利亚已经分裂为三个王国,各个分裂势力与匈牙利和拜占庭结盟,共同反对保加利亚沙皇。甚至于匈牙利人都对保加利亚的皇位提出过挑战。在这些国家的倾轧下,真正得到利益的其实是拜占庭尼西亚帝国,他接保加利亚衰落之际,逐渐变成了吧而干半岛的第一大强国。1246年保加利亚沙皇科利曼在12岁时突然去世,据记载当时的人们就已经知道他是被毒死的。之后,他的弟弟米哈伊尔·阿森(Michael,1246-1256)即位。趁着保加利亚沙皇的年幼,拜占庭皇帝约翰三世(John Ducas Vatatzes,1222-1254)从保加利亚手中夺取了色雷斯和马其顿。1253年,长大的米哈伊尔曾经以塞尔维亚为质与拉各斯结盟联合打击拜占庭,几次战斗虽然在前期获得一定的胜利,但由于拜占庭塞奥多利(Theodore II,1254-1258)皇帝的反攻,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只得与尼西亚帝国签订了和平条约。 此时的尼西亚帝国则为了重新夺回君士坦丁堡采取了很多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各国的联姻,因此而争取到了其他国家对于他入主君士坦丁堡的道义和行动上的支持。而此时的保加利亚则陷入了混乱:此时宫廷政变不断,当米哈伊尔签订了和约以后,引起了诸多大贵族的不满,他们相当敌视拜占庭人,而签订和约就代表着沙皇也与拜占庭人和好,这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保加利亚大贵族们怂恿米哈伊尔的堂兄弟卡利曼在1256年杀害了他,可不久后的1257年,卡利曼也被暗杀,保加利亚阿森王朝至此结束,之后由君士坦丁·提奇(Constantine Tich,1257-1277)即位为保加利亚沙皇。君士坦丁·提奇是塞尔维亚人,他为了争取皇位不惜手段,为了得到大贵族的支持,他休掉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当当上沙皇后他又娶米哈伊尔的孙女,并自己改名为君士坦丁·阿森,以名正言顺的继承沙皇的位置。可是有一些贵族仍旧不买他的帐,旋即在保加利亚南部由米措建立了南保加利亚王国,漫长的内战时期开始了,但最终是君士坦丁打赢了战争。可是好景不长,另一格保加利亚贵族亚科夫·斯弗托斯拉夫在西北部建立了另一个保加利亚,君士坦丁只得再次征剿,虽然最后胜利了,但统一国家却彻底毁了。此时的匈牙利看到保加利亚国内的混乱,迅速从西北部出兵,占领了维丁(为以后的维丁分裂打下了基础),并且自称“保加利亚国王”,怒不可遏的君士坦丁只用了很短时间就把他轰回了国内,维丁重新回到了保加利亚。当国内一切反动势力被铲除后,君士坦丁开始准备向老敌人拜占庭发动进攻。此时的尼西亚帝国已经恢复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再次出现。深知自己力量不足的君士坦丁·提奇联合了塞尔维亚一起结成了“反拜占庭联盟”,借口是1262年拜占庭趁保加利亚国家内乱,偷偷侵占了黑海沿岸的保加利亚土地。于1272年开始了与拜占庭的战争。他自己人为这是一场巴尔干的争霸战争,其实此时的保加利亚和拜占庭都已经沦为了二流的小国,北方的蒙古人掌握着保加利亚的命脉,而南方的土耳其则掌握着拜占庭的命脉。战争开始后,保加利亚人发现自己的力量仍然不足,所以就向北方的蒙古人称臣,以换得他们帮忙攻打拜占庭。没想到他们自己是引狼入室,很快保加利亚全境受到了蒙古人的蹂躏,以至于“无论是耕牛还是农夫都不见了”。此时的保加利亚下层人民怨声载道,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针对于保加利亚大贵族的农民起义。 第一个领导农民揭竿而起的是詹姆斯·斯维特拉夫。他与一些农民组成了军队,攻打大贵族的产业,但由于缺乏领导,一味追求胜利,最后被保加利亚沙皇的军队所消灭。但这只是开端,沉重的税负负担和外族的不断侵略,让保加利亚人民再次举行了一场波及全保加利亚的起义。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伊瓦杰罗(Ivaijlo,1278-1279),他是保加利亚东北的一个猪倌。他在起义前就被当地农民称赞为“精力过人、口才出众的秉承上帝旨意的国家政权接管者”,由于他自己和与他熟识的农民的宣传,很快他就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农民起义军。从保加利亚东北开始,他一路向南,打垮了大量的贵族军队,甚至于还打败了两支由蒙古人派来的军队。由于这些胜利,他的地盘稳定扩大,大量脓民加入他的队伍。沙皇君士坦丁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震惊,立刻自己指挥军队镇压,可是他却在这场战争中阵亡,他的军队也倒戈归顺了伊瓦杰罗。由于这个伟大的胜利,伊瓦杰罗声名大震。很快1278年,伊瓦杰罗兵不血刃的进入了都城图尔诺沃,部下拥立他做了保加利亚沙皇。此时的拜占庭皇帝也惊恐万分,他担心自己国家的农民也如法泡制,推翻自己的皇位,因此派遣大军帮助保加利亚清剿。同时北部的蒙古人也在进攻保加利亚,为了对付外族入侵,伊瓦杰罗同时在两条阵线上作战。他先顾及北方,南方暂时让拜占庭人获得一些小胜,当蒙古人被赶走以后,他迅速对南方拜占庭展开攻势,保加利亚国土完全恢复。可是,一年后蒙古人再次入侵,他再次帅兵前往北方迎敌。可是留守的保加利亚贵族对新沙皇非常反感,他们害怕新沙皇会剥夺他们的权力以还政于农民,所以就引拜占庭人攻打保加利亚一直到了首都。在首都,拜占庭人安插了自己信任的伊凡·阿森三世(Ivan Asen III,1279-1280)作为保加利亚沙皇。也就在这个时候,伊瓦杰罗在与蒙古人谈判的时候被害,保加利亚农民起义彻底失败。 注:伊瓦杰罗的事情诸资料冲突极多,甚至连他在任沙皇期间所做的事情都不能得到肯定答案。因此笔者在此去掉了无法肯定是否是他所做的事情,仅存留诸资料共通且合理的部分。 1280年,库曼人后裔乔治一世·特尔特尔(George I Terter,1280-1292)推翻伊凡·阿森三世而登上皇位。登基后他立刻开始了与拜占庭的战争。这场站正的结果就是两个曾经强大的国家距灭亡都指日可待了。 当保加利亚沙皇乔治一世·特尔特尔即位的时候,保加利亚已经分裂成了四部分,分别为:贵族希什曼统治的维丁王国;斯米利茨兄弟统治的巴尔干山脉附近地区;埃尔提米尔统治的卡赞勒克;以及乔治一世的保加利亚。此时的巴尔干诸国都是小国林立,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成为霸主,统一整个巴尔干。但正当乔治一世要进攻拜占庭的时候,蒙古人再次从北方长驱直入,不得已保加利亚沙皇只得称臣在蒙古金帐汗国之下。此后,保加利亚沙皇也秉承乔治一世的政策,在蒙古人的鼻息下生存。经过了两个毫无才能的沙皇统治后,保加利亚再次复兴。1299年,金帐汗国发生内乱,很多原来从属于蒙古人的国家纷纷独立。趁着这个机会,保加利亚新沙皇塞奥多利·斯维托斯拉夫(Theodore Svetoslav,1300-1322)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他首先加强了政府机构,又收买了贵族对他的信任,从而统一了保加利亚。之后,他便开始了对拜占庭侵略的反击。此时的拜占庭正处在土耳其的进攻与加泰隆军团雇佣军的反叛下,忙得焦头烂额。就在这时,保加利亚沙皇经过多次战争,夺回了巴尔干山脉以南的诸多土地和黑海沿岸的几个港口。因此拜占庭只好与保加利亚签订和约,承认保加利亚对这些土地的实际控制权,此后进入了难得的15年和平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保加利亚迅速扩大经济贸易,并且制造了相当多的武器和日用品。此时的保加利亚已经看到了一丝复兴的希望,好像马上就要再次成为巴尔干第一强国了。 但好景不长,1322年,沙皇塞奥多利去世。继任的沙皇仅在为一年,且没有后代,所以保加利亚再次陷于争夺帝位的混乱。但由于此时拜占庭国内也爆发着相同的争夺帝位的混乱无法自顾,所以保加利亚国内混乱很快就被沙皇米哈伊尔·希斯曼(Michael Sisman,1323-1330)所平息。这时,就反过来是保加利亚沙皇利用拜占庭内乱开战了。1327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拜占庭混战开始。这场混战中,三国多次变换敌人和盟友,但一直没有任何起色。但就在这场混战中,塞尔维亚却逐渐强大起来。看到塞尔维亚的强大,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又结成了联盟,一起反对塞尔维亚,并最终在1330年进行了一场决战。在1330年7月28日,维尔布茨德进行的这场决战中,保加利亚全军覆没,沙皇战死。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乌罗斯三世(Stephen Uros I,1321-1331)扶植他妹妹的儿子伊凡·斯蒂芬(Ivan Stephen,1330-1331)成为保加利亚沙皇。此时的保加利亚一蹶不振,塞尔维亚反倒成了保加利亚沙皇的太上皇。 1331年,保加利亚发生暴动,伊凡·斯蒂芬被驱逐,米哈伊尔·希思曼的侄子伊凡·亚历山大(Ivan Alexander,1331-1371)成为新沙皇。同年,塞尔维亚内部也发生了暴乱,贵族推翻了斯蒂芬·乌罗斯三世,改立斯蒂芬·乌罗斯三世的儿子斯蒂芬·杜珊(Stephen Dusan,1331-1355)为塞尔维亚国王。伊凡·亚历山大在即位之初就看到了自己的真正敌人其实是奥斯曼帝国,而不是拜占庭。因此就千方百计拉拢巴尔干半岛诸国一致对外,并且与斯蒂芬·杜珊结亲,使两国实现了和平。虽然有了这个难得的和平,但此时的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已经是日暮西山,没有能力再次崛起了。甚至从伊凡·亚历山大的日常行为中可以发现,他虽然有心去抵抗奥斯曼人,但其实已经明确知道保加利亚的灭亡是屈指可数的了。他完全照搬了拜占庭的一切,连宫廷制度都是拜占庭的,他还自封为“保加利亚人和希腊人沙皇”,自认为保加利亚的霸权再次出现,特尔诺沃是临驾在君士坦丁堡之上的。其实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纵观世界各国,每个行将灭亡的国家的君主都会有这种病态的思维,也许是在现实之中无法实现,就只能去寻求虚幻的东西了,这真是可怜又可悲。 伊凡·亚历山大死后,统一的保加利亚再次分裂为三个国家。一个是贵族多不罗加的东北保加利亚,另外两个是他分给自己两个儿子的图尔诺沃王国和维丁王国。本来就已经衰微的保加利亚此时更加衰微。同年,奥斯曼人在马里卡河科诺门战役中大获全胜,马其顿的君主们再也无法挡住奥斯曼人的进攻,巴尔干战线全部崩溃。奥斯曼人快速西进,一路是如破竹,占领了卡马拉、德拉马、赛里斯(Serez)和塞萨洛尼基。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被彻底分开,两国联盟被摧毁,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都成为了奥斯曼的附属国。在之后的战斗中,奥斯曼帝国受到了很多抵抗,无法前进,所以暂时休战。1385年,战事再起。奥斯曼人利用特务里应外合占领了索非亚。为了对付奥斯曼人塞尔维亚同盟成立,但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的联军仍旧被奥斯曼人全被歼灭。1388年,三万奥斯曼大军进入保加利亚,攻下了保加利亚的东部土地,但由于保加利亚人的顽强抵抗,瓦尔纳和都城特尔诺沃没有被攻陷。1389年6月15日,科索沃战役打响,奥斯曼人以占有绝对劣势的6万人打败了由瓦拉几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的10多万联军,但奥斯曼苏丹穆拉德(Murad I,1362-1389)也在这场战役中被杀。他的儿子巴耶济德(Bajezid I,1389-1402)年轻气盛,于1393年围攻保加利亚都城特尔诺沃,保加利亚人经过了三个月的抵抗,终因为弹尽粮绝,在1393年7月17日被攻破。特尔诺沃的失陷,代表着第二保加利亚王国的灭亡。此时只有维丁王国还存在,伊凡·斯特拉西米尔(Ivan Stracimir,1360-1396)迎接匈牙利的军队与奥斯曼人进行了最后一场战斗,即尼科堡战役,但最终的实力仍旧属于奥斯曼人。至此,最后一个保加利亚国家被灭亡,保加利亚进入了长达500年的奥斯曼土耳其统制时期。 保加利亚历史 土耳其统治时期(15~19世纪) 土耳其征服者在保加利亚建立起军事封建制度,征收苛捐杂税,实行民族同化政策。为反抗奥斯曼帝国奴役,保加利亚人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如早期的哈伊杜克运动,即自发的游民和农民暴动;15~18世纪多次反对土耳其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的起义,其中比较突出的有1598年特尔诺沃起义和1688年奇普罗夫齐起义。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后期,民族解放运动在保加利亚蓬勃兴起,开始形成保加利亚民族。1762年出版第一本保加利亚历史书《斯拉夫-保加利亚史》,被认为是民族复兴运动的开端。1870年成立保加利亚独立教区。19世纪中期和后期,开始有组织有领导的反抗土耳其人的武装斗争,涌现了一批象Г.拉科夫斯基、В.列夫斯基、Л .卡拉维洛夫、Ⅹ.波特夫等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1876年发生大规模的四月武装起义(见保加利亚1876年起义)。保加利亚积极参加了1877~1878年最后一次俄土战争。土耳其失败后,巴尔干山脉北部地区成立保加利亚公国。保加利亚南部仍属土耳其苏丹统治。1885年南北保加利亚合并,实现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随之出现。1891年建立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党。1908年,保加利亚脱离土耳其独立。 保加利亚历史 20世纪上半叶的保加利亚(1912~1941) 在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保加利亚同塞尔维亚、黑山和希腊一起联合将土耳其赶出巴尔干半岛。由于这些国家瓜分领土不均,次年爆发了巴尔干同盟国之间的战争,即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失败。1915年10月1日,保加利亚与德、奥、匈结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再次败北。1918年9月,从前线溃逃的士兵发动起义,向首都索非亚进军,并在拉多米尔城宣布成立共和国。士兵起义最后失败,却迫使国王退位。1920年保加利亚农民联盟第一次组成一党政府,推行比较温和的内外政策,引起大资产阶级和受到惩罚的军官的不满,于1923年6月9日发生军事政变,成立新政府。同年9月保加利亚人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见保加利亚1923年起义)。起义失败后,起义领导人Г.季米特洛夫流亡国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王鲍里斯三世(1918~1943在位)加强了君主专制,对内宣布共产党非法,对外奉行亲德政策。 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亚王国政府参加德意日三国同盟(1940)。德军进入保加利亚,并由此进攻希腊和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游击运动,武装反抗德国占领者和本国卖国政府。1942年7月,在共产党的倡议下成立祖国阵线,联合各阶层群众投入反法西斯斗争。1944年9月5日苏联向保政府宣战。9月9日保游击队利用苏军进入保加利亚的有利时机,发动起义,解放首都索非亚,推翻君主统治,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见保加利亚1944年起义),并向法西斯德国宣战。政府军同苏联红军一起进入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参加了歼灭法西斯侵略者的最后战斗。 社会主义时期 1945年11月选出国民议会,B.科拉罗夫当选议会主席团主席。1946年9月举行全民投票,废除君主政体,国民议会宣布保加利亚为人民共和国。季米特洛夫担任第一任部长会议主席。1945年12月,通过私人工厂企业和矿井国有化法案和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3月,国民议会通过《劳动者土地所有法》,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12月颁布的新宪法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这些新变化,巩固和加强了人民民主政权。1949年 10月4日,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7~1948年执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两年计划。1948年召开保共第5次代表大会,制订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1949年开始第1个五年计划(1949~1953)。50年代末完成对工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0年代以来,先后进行了 3次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70年代起全国各地建立了近 300个农工综合体,促使农业生产进一步集中化和专业化。1985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第 8个五年计划(1981~1985)已经完成。经过40多年的努力,保加利亚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中等发达的工业农业国。 § 配图 保加利亚历史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