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重疏洪道 |
释义 | 二重疏洪道 二重疏洪道位于台湾台北都会区,是条长约7公里,宽450米,面积达324公顷的排洪道,左右堤岸与台北县的五股乡、新庄市、三重市、芦洲市相邻,为大台北防洪计划之一环。设计之初主要是用来防洪的,后来延伸兼具休闲环保功能。 § 简介 为大台北防洪计昼之一环,设计之初主要是用来防洪的後来延伸兼具休闲环保功能,因台北盆地匯集淡水河3大支流、大汉溪、新店溪及基隆河恐无法立即渲泻所以兴建。1981年政府为了解决水患及开发五股工业区,兴筑了二重疏洪道。二重疏洪道宽450公尺,左右堤岸於1979年奉行政院核定(第1期防洪计划),於1982年开始实施於1984年完成,主要是要免除三重市、芦洲市之水患。第2期防洪计划从1985年至1987年,为加高堤防高度,使之逹到200年洪水频率。第3期计画於1990年开始,终於1996年。保护范围包括台北县新庄市、五股乡、三重市、芦洲市、泰山乡等乡镇市。1980-90年代,台湾环保意识抬头加上此区欠缺大型公园,民众,民意代表及政府官员希望善加利用此区。1999年由行政院环保署成立「二重疏洪道绿美化推动小组」推动「二重疏洪道绿美化计划」,分期拨款(1999-2002)14亿7千万元由台北县政府主导进行二重疏洪道绿美化工程。二重疏洪道位於台北都会区的中心,週遭有五股乡、新庄市、三重市、芦洲市,面积广达324公顷,目前执行绿美化工程,有脚踏车道、棒球场、篮球场、溜冰场、野花公园、荷花公园、阳光运河、微风运河等。 § 历史 二重疏洪道于1979年奉行政院核定《第1期防洪计划》,于1982年开始实施,并于1984年完成;主要是要免除三重、芦洲之水患。第2期防洪计划从1985年至1987年,为加高堤防高度,使之逹到200年洪水频率。第3期防洪计划于1990年开始,于1996年完成。保护范围包括台北县新庄、五股、三重、芦洲、泰山等乡镇市。 洲仔尾(五股乡洲后村)因为开辟疏洪道,被征收作泄洪区而废村。当时政府强制洲仔尾居民搬迁,居民虽然极力抗争,但是最后还是被迁至芦洲灰磘重划区,今芦洲忠义庙即是从洲仔尾迁建。 § 现今用途 二重疏洪道目前正执行绿化、美化工程。疏洪道周遭的设备有脚踏车道、棒球场、篮球场、溜冰场等,公园设施则有野花公园、荷花公园、阳光运河、微风运河等。 § 参考资料 [1] 地方新闻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4775806.s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