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丹阳镇 |
释义 | § 基本概况 丹阳镇丹阳镇俗称“小丹阳”。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秦至唐均为郡县治所,唐贞观元年废县。历史的丹阳镇是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商贾云集的名镇。它地处苏皖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一脚踏两地,鸡鸣闻两省”的商贸重镇。素有“江东重镇”、“金陵门户”之美称。 安徽省当涂县丹阳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南端,长三角经济圈、南京1小时都市圈、马芜铜经济圈范围内,与江苏省南京市接壤。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镇总面积126.7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总人口5.67万,镇区常住人口1.6万。有耕地面积5.37万亩,山林面积2.46万亩,可养水面6.2万亩,是安徽省面向苏、沪、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窗口。丹阳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境内现存古迹有横山石门、“青阶砚”古驿道、炼丹老炉、灵光禅寺、龙泉禅寺、灵墟遗址、“当涂第一桥”叶家桥。黄梅戏名剧《天仙配》就取材于丹阳,董山村即是传说中董永的故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曾经丹阳到钱塘江。唐代大诗人李太白在此留下足迹和诗作,“周子横山陷,开门临城隅”佳句就是对丹阳古城的描述。新四军名将粟裕、黄火青、彭冲曾在这里开辟根据地。 § 地理环境 丹阳镇丹阳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千年名镇。左天门、右牛渚,大江涛翻,雄关屏立,其险自古甲于东南。有所 谓“吴头楚尾”,“南北津渡”,更有北拱群山,百峰岩之阳刚;东抱石臼,三湖碧水之阴柔;西濒长江,扬子如带千里奔泻之飘逸;南怀熟地,公圩若盘万顷良田之敦厚。如此既形成了丹阳自然风光秀美而奇险的特色,又孕育出丰富多元的丹阳文化。 § 工业经济 丹阳镇“十五”期间,我镇把发展工业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其中东城工业集中区通过企业技改、扩建,不断扩大企业投资规模和生产能力。西城工业集中区完成了一期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4200万元,拉开了“三纵两横”路网框架,建成面积达0.5平方公里,目前入园企业25家,总投资规模3.4亿元。列为县东向发展重点项目的丹宁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开始启动建设。依托本镇工业集中区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各类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十五”末,全镇工业企业累计发展到15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6亿元,实现入库税金2002万元,其中天马特钢公司纳税达230万元,恒久特材、昕源耐火公司纳税额均超100万元。全镇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亿元,实现增加值4000万元。 § 农业经济 丹阳镇丹阳现有人口2.5余万,耕地2.7万亩,山林3万亩(其中杉木1万亩、毛竹1万亩、茶叶等经济林果1万亩)。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盛产茶叶、木材、毛竹、食用竹、瓜果、蔬菜、板栗、蚕桑、药材等。已形成1个万亩、4个千亩的农林资源开发基地,有万亩中药材开发基地,千亩无公害茶园基地,千亩速生杉木林基地,千亩早园竹、桃园基地,千亩板栗基地,波尔山羊养殖基地。名茶品种有七仙银芽、七仙碧螺春等。同时,每年向国家和市场提供大量的粮、油、猪、禽、蛋、鱼及特种水产品,自古以来享有“米市”之誉。 丹阳市场繁荣,历来为周边十多个乡镇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以丹阳镇为核心的苏皖周边大市场已初具规模,新型的商业大街和仿古建筑交相辉映,各类专业市场异常活跃。“宁阳”小商品市场经营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共有300多个摊位,总投资600万元。同时,粮油、旧货、建材、蔬果等市场彼此相邻,颇具特色。丹阳镇 “十五”期间,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三资”农业,全镇新办“三资”农业企业5家,总投资2.7亿元,其中蒙牛集团现代牧场项目投资2.5亿元。实施了丹阳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争取国债资金200万元;丹田公司和三元杂交猪繁育基地被国家商务部批准为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代储单位和基地场,促进了丹阳镇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十五”末,全镇累计拥有生猪规模养殖户38家,生猪存栏规模达到2.5万头。实施退耕还林造林面积12300亩,兑现“粮补”资金1132万元。组建了镇生猪养殖协会和食用菌协会。全面推进了“村账镇管”制度,逐步化解了村级债务,全镇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十五”末,全镇农业总产值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7元,比“九五”末增加1800元。 § 城乡面貌 丹阳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编制了丹阳工业集中区的详规,同时对丹阳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修编。按照“对接发展、团状发展”的总体思路,狠抓投入,小城镇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城镇建成面积近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5万。完成了丹马路、丹西路、工业路、康庄路等道路建设,兴建了镇东、镇中两个停车场,建成了丹阳购物中心和供销社商贸楼,完成了近城路商贸区和老街商贸区续建工程。组建了市容监察中队,规范了市容管理,镇容镇貌有了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顺利实施了农网改造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农村1000所改厕项目,“村村通”工程启动建设,已建成通村水泥路10条,总长28公里。 § 社会事业 丹阳镇认真实施了科技兴村工程。进行了教育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了卫生院的体制改革,完成了丹阳中心卫生院国债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农民参保45759人,入保率达92.5%。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跨入二类乡镇行列,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得以有效贯彻落实。按照上级要求,顺利地实现了原丹阳镇和薛津镇的合并、村级规模调整及两委换届。圆满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快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组织劳务输出13638人,并引导性地组织农民工培训1190人次;对全镇在职村、居委会干部实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2户276人;开展农村特困救助181户487人;改造农村人居草房161户;在丹东、山河两村开展改水改厕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1000座卫生厕所的新改建任务。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展望“十五”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仍应正确地面对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工业化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二是发展的环境不优,氛围不浓,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尤其是缺少金融部门的支持;三是人才匮乏,在举全镇之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局势下,缺乏懂经济的领导人才、企业家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才。以上都决定了丹阳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一个不高的层面上。“十一五”期间,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临危奋进,以机不可失的使命感发愤图强,全镇上下团结协作,迎头奋进,扎实苦干,开拓创新,争取全镇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 投资环境 丹阳镇区位交通 丹阳镇地处上海、南京、芜湖等城市群中心地带,是长三角经济圈安徽前沿,紧邻六朝古都南京市。313省道和314省道穿境而过;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公里、芜湖军民两用机场40公里;距朱家桥外贸码头40公里。 自然资源 丹阳镇地势南低北就,境内有山有水有农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盛产稻谷、小麦、油菜以及茶叶、林果、鱼、虾、蟹、鳖等。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硅等。 经济基础 重点工业有冶金压延、机械制造、建材、服装加工等。目前已建成恒久特钢公司、天马电力金具公司、天马特钢铸锻公司、昕源耐火材料(集团)公司、横山特钢厂、锦虹制衣厂和十多家建材厂等重点龙头企业。 设施配套 通信、供电、供排水、液化气、有线电视、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齐全,学校、医院、工商、税务、银行、信用社、公安、司法等社会服务机构完善。并建成了工业区、商贸区和居住区。 工业集中区 已批准规划建设东城、西城两个工业小区,规划总面积2.71平方公里,建成面积0.8平方公里,有20多家企业入驻。集中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区位优势 丹阳镇区位条件较好,地处南京、马鞍山芜湖等城市群间,交通十分便捷,沪铜铁路、皖赣铁路、205国 道、314省道及拟建中的沿江高速公路贯穿县境,长江在当涂境内有19公里,其支流姑溪河、青山河常年通航。距南京市区30公里,距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45公里,距马鞍山外贸码头20公里,建设50万吨级内贸码头一座,距芜湖湾里军民两用机场及芜湖长江大桥均为2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5公里。县乡公路网络基本建成,乡级公路均为柏油路面。 § 相关条目 太白镇 护河镇 博望镇 塘南镇 石桥镇 § 参考链接 http://www.ahdy.gov.cn/index.asp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