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依兰县 |
释义 | § 地理位置 依兰地处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尔滨市251公里,东距佳木斯市76公里。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三山聚首之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水交汇之处,版图状如枫叶,形似蝴蝶,地貌结构为“五山一水四分田”,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32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古韵馨香依兰城。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依兰坐落在群山环绕、碧水缠绵之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余脉如天然屏障深情守护着这方福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环绕腰间,又为她凭添了几分绰约风姿!都说,亲水者智,亲山者仁,这青山秀水之地远自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就有人类青睐于此,在此捕鱼狩猎、繁衍生息,为后人留下了“倭肯哈达古人洞穴”。位于县城北部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国头城”遗址,于岁月的沧桑中记录了辽金时期作为五国城“盟城”--越里吉国(即依兰)的兴盛,而根据北宋徽、钦二帝在此囚禁史实修建的“坐井观天园”,则把靖康之难那段戏剧性的历史再现。闲暇时分,走进“慈云寺”八十载风雨沧桑,在晨钟暮鼓中净化躁动的心灵;探访神秘的“清真古寺”,用目光亲自触摸乾隆皇帝亲赐“龙凤棺罩”;到“财神庙”中虔诚膜拜,不只为财源广进,更为体验古城依兰这一独特民俗风情。除却历史的厚重,三五朋友乘车到城东的“东山怪坡”,亲身体验怪坡的怪异蹊跷,又会让人对依兰增加一份神秘、一份向往…… § 历史沿革 依兰县依兰原名三姓,满语为“依兰哈喇”(即:依兰为“三”,哈喇是“姓”)。据《三姓志》载:清初,松花江中游胡尔哈河(今牡丹江)口、汤旺河口、汤旺河口顺流而下玛那哈地方及胡尔哈河正东倭和地方分别有赫哲人数十户或百余户居住。天聪年间,挑选胡尔哈河一带赫哲1000人,前往山东征剿。于顺治二年(1645年),对未出“天花”赫哲人等由军营全行撤回,“因为出力,将此赫哲人等一并作为新满洲,国语依册(伊彻)满洲。随将卢业勒、葛依克勒、胡什哈哩、舒穆鲁等四族长编为世管佐领。”又据伪满《依兰纪略》记载, “嗣以胡氏徙居宁古塔,只余卢、葛、舒三姓,遂呼斯地为三姓”。简称“依兰”。依兰,古为肃慎地,唐属渤海、黑水都督府分辖,辽为女真五国部地(即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五国)。“越里吉”居于五国最西之三姓为“五国头城”,亦称“五国城 ”,为历代军事重镇。金设胡里改路,初设万户府,后改设节度使。元设胡里改军民万户府,明设奴儿干都司忽儿海卫。清初,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筑城,始设三姓协领衙门。 1731年12月(清雍正九年十一月)批准,依兰县添设三姓地方副都统,管理旗务,镇守地方。翌年 3月12日(清雍正十年二月十六日),委任二等侍卫觉罗七十五为副都统。所辖疆域包括黑龙江下游、松花江中下游与乌苏里江流域以及海滨和库页岛等地。三姓向为重镇,又是松花江水路干线的中继要港。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吉林将军上奏:“三姓一城,为吉江(吉林、黑龙江的简称)门户,又为松花、牡丹两江汇流东下之区,地多沃壤,户口殷繁”,请求设置府治。1906年2月1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获准,设置依兰府,隶于滨江关道。知府于同年8月2日(农历六月十三日)启用依兰府关防。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清廷批准,于依兰府城设置东北路兵备道,管理依兰、密山、临江(今同江)一带边务及东北沿边兵备事宜,并管理依兰等处关税、交涉事宜,同时裁撤三姓副都统。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将依兰府改为依兰县。1914年6月,将东北路道改为依兰道,依兰县隶属依兰道管辖。1929年2月,撤销依兰道,由吉林省直辖。全县总人口16.4万人,时为二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改隶三江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依兰县隶属合江省管辖。1947年春,将土龙山、宏克力一带划出,于土龙山设置依东县;将双河一带划出,于双河区设置双河县;将刁翎、三道通一带划出,于刁翎区设置刁翎县。原依兰全境“一分为四”。1948年6月,撤销依东县,将其北部宏克力一带划归依兰县,将其南部土龙山一带划归桦南县。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依兰县改隶松江省管辖。1953年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1.7万人,为丁等县。1954年8月,松江、黑龙江两省合并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划入合江专区。1985年1月,正式撤销合江地区,改由佳木斯市领导。从1991年4月1日起,划归哈尔滨市领导。 1992年,依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花江中游,县城座落在牡丹江、倭肯河注入松花江的汇合处,三面环水。西与方正县、通河县、铁力市接壤,北与伊春市、汤原县、佳木斯市为邻,东与桦南县、勃利县毗连,南与林口县相接。全县总面积4658平方公里。全县共辖7镇、13乡。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3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万人;满、朝鲜、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2万人,占总人口的5.3%。县政府驻地依兰镇。 § 地形土壤 地形 依兰县地形平面形似枫叶,状如蝴蝶,以松花江、牡丹江汇合处为中心,平卧于三江平原。西、南、东三面由张广才岭、完达山脉围拢,北有小兴安岭与外县相隔,内有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大干流,形成四周群山环抱,中间状如釜底的依勃盆地,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似簸箕形倾斜的地理形势。 水文 依兰县地表水总量 6.19亿立方米,全县年降水量 22.25亿立方米。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三江客水径流量为 544.23亿立方米,各种区类地下水总储量达 72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补给 量 2.97亿立方米 , 可开采量 2亿立方 米 。 土壤 依兰县共有 8大土类,即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碳土、河淤土、水稻土。其中,黑土类是我县主要农业土壤,占全县总面积的 29.7%。 § 自然资源 依兰县土地资源 依兰县土地总面积 46.16万公顷,其中县属 44.27万公顷,农垦 1. 2 万公 顷 ,森工0.68万公顷。各类土地中耕地 40.28万公顷,林地 17.89万公顷,牧草地 1.61万公顷,园地 0.052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35万公顷,交通用地 0.14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 0. 3 万公 顷 ,未利用土地4. 1 万公 顷 。 矿产资源 依兰县已发现矿产有 20种,在种类上非金属矿产居多,在储量上以固体燃料和花岗岩居首。金属矿产为:铁矿、锰矿、铬矿、铜矿化点,四块石多金属矿点、贵重金属,贵重金属包括砂金、岩金。非金属矿产分为:煤矿、大理石矿、石棉矿、石英矿、磷矿矿化点、水晶矿化点、蛇纹岩、滑石矿化点、金云母矿化点、菱美矿化点、玄武矿、花岗岩。 植物资源 依兰县森林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主要木本植物有:红松、云杉、赤松、樟子松、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榆木、色木、柳树等 20多种;灌木有榛柴、胡枝子、杜鹃等 100多种;草本植物有 1000多种,其中:中草药有党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苍术等 300多种;山野菜有薇菜、猴腿蕨等 20多种;藤本类有猕猴桃、山葡萄等 10余种;菌类有榆黄蘑、元蘑、木耳等 10多种。 依兰县野生动物资源 兽类有黑熊、棕熊、野猪、青羊、狍子、野兔、紫貂、猞猁、水獭、狼、狐狸等。两牺动物有各类蛙、蛇等。鸟类有野鸡、飞龙、鸳鸯等。具有食用价值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等 30余种。 旅游资源 2007年依兰县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红色景区游。依兰境内的松花江北岸自然景观和南岸历史人文景观构成了全县旅游发展的格局。北岸的丹清河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巴兰河漂流被誉为“北方第一漂”;于 2004年第五届依兰漂流节期间正式开放的徽钦二帝“坐井观天”园,已成为全省最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现已发现各个历史时期遗迹遗址 71处,其中五国头城遗址、土城子遗址、靖边营遗址、四块石抗联遗址、桥南遗址、清真寺、慈云寺等 7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产业发展 依兰县2007年依兰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43.03 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13.84 亿元、 12.74 亿元、 16.45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32.2:29.6:38.2 ;财政总收入完成 3.086 亿元,其中地方预算内收入 1.78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20.3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98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313 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2.1 亿元 ( 新口径 ) ,城乡居民存款余额 19.3 亿元。 农业 2007 年,依兰县农林牧渔总产值 24.7 亿元,按现价增长 22.5% 。农业增加值实现 15.8 亿元,增长 49% 。 粮食 粮豆薯总产 16.99 亿斤。其中玉米产量 51.98 万吨,比上年增长 23.8% 。水稻产量 21.44 万吨,比上年增长 2.9% 。大豆产量 10.47 万吨,比上年降低 45.7% 。杂粮产量 10.78 万吨,比上年降低 23% 。粮豆薯平均单产 4974 公斤 / 公顷,与上年比增长 2% 。其中玉米平均单产 6440 公斤 / 公顷,比上年增长 12.4% ;水稻平均单产 7630 公斤 / 公顷,比上年下降 0.3% ;大豆平均单产 1790 公斤 / 公顷,比上年下降 23% ;杂粮平均单产 1350 公斤 / 公顷,比上年降低 23% 。 绿色食品 2007 年,依兰县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产地 18个,产品 38种 ,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认证面积发展到 245.4万亩。其中,有机产地认证 5450亩,年产量 2390吨,年加工产值 945万元;绿色产地认证 3万亩 ,年产量 15095吨,年加工产值 4997.5万元;无公害产地认证 245.4万亩。年种植产量 92.6万吨,年加工产量 3.51万吨。年种植产值 13.6亿元,年加工产值 6045万元。认证产品数全市三项总体排名第五,无公害单项排名第四。 蔬菜 2007 年蔬菜面积 4.52 万亩,产量 10.25 万吨,实现产值 1.22 亿元。 依兰县畜牧业 依兰县黄牛饲养量为 12.1 万头、存栏 8.7 万头,同比分别下降 13.1% 和 16.3% 。生猪饲养量为 26.6 万头、存栏 13.6 万头,同比分别下降 6.3 % 和 3.2% 。山绵羊饲养量为 21.3 万只、存栏 15.2 万只,同比分别下降 4.1% 和 6.4% 。其中绒山羊存栏 6.6 万只,绵羊存栏 7.86 万只。家禽饲养量达 363.1 万只、存栏 186.4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0.8% 和 0.7% 。其中大鹅饲养量达 75.8 万只、出栏 40 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1.2% 和 2% 。特色养殖鹿 1500 多只,兔 5000 只,貉 10 万只。肉类总产量为 1.8 万吨,同比下降 5.5% ;禽蛋总产量 11.1 万吨,同比增长 0.3% ;鲜奶总产量 2870 多吨,同比增长 59.6% ,其中牛奶产量 2723 吨,同比增长61.4% 。羊毛 342 吨,同比下降 5.3% ;羊绒 25.3 吨,同比下降 15.9% 。牧业产值实现 6.81 亿元,比去年增长 14.8% 。 2007 年,牲畜交易市场占地 3000 平方米,可容纳日交易量 500 头,辐射周围 10 余个县市,现日上市量 300 头左右。目前依兰县有养殖专业户 4000 户,其中特色养殖户 500 户、舍饲养殖示范户 20 户。 林业 依兰县林业总经营面积 17. 9 万公顷 。其中国有13. 8 万公顷 、乡镇集体4. 1 万公顷 。依兰县实际完成造林2.4 万亩,完成采伐蓄积 7. 2 万立方米 ,出材4. 6 万立方米 。2007 年,依兰县有林地面积 13. 7 万公顷 ,比上年增长0.3% ;蓄积量 1100 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3% ;森林覆盖率达到 35.4% ,比上年增长 0.8% 。 渔业 2007 年,依兰县养鱼水面达 3.2 万亩,其中绿色鱼类养殖面积 4200 亩。水产品产量 3200 吨,其中绿色商品鱼量 1050 吨,鱼种产量 300 吨,人均占有量达 8.6 公斤 ,渔业总产值实现 3050 万元。改造中低产水面 500 亩 工业综述 2007年依兰县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工业企业全口径总产值累计完成 35.26 亿元,同比增长 13.9% 。完成年计划的 100.7% ,其中市属企业同比增长 8.5% ,县属企业同比增长 16.7% ;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 9 亿元,同比增长 15% ,完成年计划 100.04% ,其中市属企业同比增长 13.3% ,县属企业同比增长 16.2% ;全口径工业税金完成 1.36 亿元,同比增长 39.7% ,完成年计划 135% ,其中市属企业同比增长 56.9% ,县属企业同比增长 2.6% ;全口径工业利润完成 1.51 亿元,同比增长 20.2% ;全口径亏损企业户数由去年 7 户增为 12 户。 依兰县部分行业 2007 年,兴凯纺织公司完成工业产值 3162 万元,比上年下降 11.5% ;完成工业增加值 633 万元,比上年增长 17.9% ;完成工业税金 171 万元,比上年增长 44.9% 。华润雪花啤酒集团依兰分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 7815 万元,比上年增长 22.2% ;完成工业增加值 3862 万元,比上年增长 14.9% ;完成工业税金 84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5.3% 。龙化制油公司完成工业产值 1.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3% ;完成工业增加值 8330 万元,比上年增长 6.1% ;完成工业税金 1608 万元(不含消费税 229 万元),比上年增长 33.4% 。 乡镇企业 2007 年,依兰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 8879 户,其中集体企业 1 户、私营企业 203 户、个体企业 8675 户;从业人员 31034 人,其中集体企业职工 100 人、私企 2438 人、个体 28496 人。固定资产原值 6 亿元,流动资产 3 亿元。完成全口径总产值 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49% 。其中工业产值 17.26 亿元,增长 21.6% 。实现增加值 7.32 亿元,增长 15.03% 。完成营业收入 36 亿元,增长 10.35% 。实现利润总额 1.03 亿元,增长 10.49% 。实缴税金 1413 万元,增长 9.79% 。依兰县乡镇企业中个体企业占 97.7% ,完成现价产值 35.9 亿元,增加值 6.74 亿元,分别占全县乡镇企业产值、增加值总量的 91.86% 和 92% 。 建筑业 2007 年,依兰县有建筑企业 10 家,依兰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87 亿元。其中建筑工程完成 1.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6.42% ;安装工程完成 10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1% 。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500 元 / 人,比上年增长 33.3% 。 依兰县建筑企业建房屋施工面积 21. 5 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47.3% 。依兰县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工程师 60 人。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 18.28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80% ;竣工房屋面积 13.66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45% 。 依兰县建筑企业拥有资产 8000 万元。依兰县建筑企业实现工程结算利润 14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7.6% 。实现利税 51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3.1% 。 旅游业 2007 年,依兰县旅游接待人数达 4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1% ;旅游业总收入实现 1.89 亿元,同比增长 12.5% ;旅游财政直接收入 560 万元,同比增长 12.3% 。 2007 年,扩建了坐井观天园游路和休闲广场,增加了游客休息室和民间工艺品展室,新建民俗馆东厢房,民俗馆展室大厅文字和图片内容全面更新。整修四块石红色旅游景区,增设了指示标识。依丹旅游公路二期竣工通车,极大提高了丹清河景区的可进入性。目前,宾馆旅店日接待能力达 8500 人以上,餐饮日接待能力达 1.8 万人以上,满足了旅游市场的需要。 § 基础设施 依兰县综述 2007年,县城有道路671条,长度152.5公里,面积103.1万平方米,铺装面积92万平方米,铺装率89.7%;有地下排水管网179条、70.3公里,排水管网密度为8公里/平方公里;城镇园林绿地覆盖总面积为172.1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为9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5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10.2平方米。村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4.5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20平方米。城市建设 2007年新建改造道路9.6公里,面积8.5万平方米(其中红砖路为1.45万平方米)。公园广场建设扎实推进,拆迁了石油公司油库,改造了防洪纪念塔和松花江渡口;推进了五国城文化公园二期工程,建成落雁湖景区。城市楼房新建、在建工程13项、24万平方米。完成5处绿化项目;栽植乔木30余种,21768株;花灌木17余种,84221丛;秋季补栽树木1443株;公园小区铺草坪、种植草花76146平方米,主街、巷路、广场栽草花17.3万株;新增绿地20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79公顷,绿化覆盖率9.5%。至2007年末,县城共安装路灯40763盏,其中新安装20897盏,设施完好率达到90%,主街亮化率达到100%,巷道亮化率达到65%。 村镇建设 2007年新建改造道路42.2公里,面积18.9万平方米。完成8处绿化项目。全县共植树10.7万株,新增绿地面积0.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9.18%。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200万元, 新建改造村镇排水沟渠13.2万米,增加自来水用户1650户,竣工农房12.05万平方米,砖瓦化普及率达到68%。规 划 2007年全县共受理建设规划项目13个,规划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其中公用建筑9万平方米,民用建筑22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 2007年大力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工作,共清理整治街道544条;清理违规设置牌匾121处,没收落地牌匾75块,制止私改广告牌匾17处;清理小广告10000余张,抓获乱画2人;清理出室经营商户195家;对二中东侧占道煤场依法进行了强制清理;对环城堤坝内外的43处违法侵占人行道、堆放物料、圈占绿地种植蔬菜行为依法进行了查处,强制拆除私改栅栏200余米,重新平整绿地、责令改正占道堆放物料行为19起;清理非法建设行为25起,拆除严重违章建筑4处,对15处已完成框架的建筑进入强制拆除程序。 集中供热 2007年5月,依兰县房产住宅局成立,具体负责城市集中供热工作。6月28日与哈尔滨市宏翔集团签订了集中供热工程投资合同,8月正式开工建设,工期两年,预计投资9000万元。到年底,完成630mm管道铺设2000延长米,完成529mm、370mm、325mm管道铺设共2500延长米。依兰县环境保护 2007年,生态县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SO2、COD减排任务如期实现。强化污染治理,严把审批关,确保增产不增污,保证达标排放,中煤龙化等7户大中企业污染治理取得成效。淘汰落后企业,关停污染重、能耗高的小企业6户。推广使用清洁能源,80%以上餐饮业使用型煤、液化气等清洁燃料,大中型餐饮业安装了油水分离装置。医疗垃圾统一无害化处理,农村沼气得到普及,风力发电等再生能源得到利用。绿色单位、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屯创建踊跃,建成省级生态文明村1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9个。环境监管、检测能力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 主要景点 古城文化景区:公元10世纪初,辽代游牧于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口的女真人,形成了五大部落国(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其中越里吉国在今依兰县城北部,在五大部落国中居主导地位,为盟城,称五国头城。五国头城始建于辽代(公元1080年),金、元、明、清朝各代都延用。由于时间久远,城墙毁坏过多,现城墙仅残存数段。史载北宋徽、钦二帝被金囚禁于此。依兰县慈云寺:慈云寺创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东北抗日名将、奉系军阀依兰镇守使李杜将军为其胞姐在龙王庙基础上修建的,“慈云寺”三个鎏金大字是中国著名佛学专家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汪道涵、候宝林、李光羲、曲啸等著名人物,陈雷、孙维本、邵奇惠等各级领导都曾在此驻足;台湾圆光佛学院教务长慧空大法师也曾到此给尼众班的学员传经讲学,提供赞助,“多办一所佛学,少设十座监狱”,是她给予慈云寺的评价。 博物馆:依兰博物馆建于1999年,外型为古堡式建筑,内有展厅4个。现有各类馆藏文物总计4263件,其中珍贵文物1216件,较为全面理清了依兰历史脉落,堪称北方历史的缩影。特别是博物馆一楼常年举办的“毛泽东伟人风采报影展”吸引了无数游人驻足,从多个侧面展示了伟人的人生经历,且许多照片均为全国首次发表。 坐井观天园:在依兰历史的星空上,最闪耀夺目的当属徽钦二帝坐井观天事件,坐井观天园就是以此段历史为背景修建的。该园是2003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推进的旅游项目,曾召开过国家级的专家论证会。该园创意新颖,既注重历史完整性,又体现现代旅游需要和前卫时尚风格,是我省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点,是国家级旅游资源。 民俗馆:民俗馆是对原依兰县“八大庙”之一---财神庙的修复和再生,居三江汇聚之要冲,龙龟玉背之上,纳三江之财源,采天地之灵气,是祈求财神护佑的活动场所。庙内民俗馆,现已聚集了大量民俗资料,民俗展品,记载了依兰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文化的时代变迁,是游览、研究古城依兰发展史的好去处。 清真寺:清真寺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个春秋。由于金玉旺哈吉步行前往麦加朝圣,他的这次朝圣是三姓乃至东北地区第一人,所以,清真寺名声大振。该寺还存放着乾隆皇帝钦赐的龙凤棺罩、康熙皇帝的圣旨牌、洪武皇帝的百字赞。清真寺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合理,是中国庙宇式建筑与伊斯兰文化的结晶。 防洪纪念塔:防洪纪念塔,修建于1985年。三面环水的依兰县历史上曾多次受洪水侵袭,为了纪念抗洪的勇士们,依兰县人民政府建此纪念塔。依兰县环城公园:环城公园依江、依河而建,以护城堤为主体,环城大堤全长10公里,环抱整个县城,堤上有凉亭12座,路灯100盏,堤脚绿化带宽30米。亭阁错落有致,雕塑栩栩如生,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特别是松花江与牡丹江的汇合处——三江口,水域宽大,烟波浩渺,夕阳西下,美不胜收。 东山怪坡:东山怪坡全长120米,呈5度斜坡,西高东低走势。汽车在坡下熄火后自动上行,且越跑越快;而骑自行车的人下坡蹬起来,却比平时费劲,不用力蹬车,自行车就要倒行,上坡时却不用蹬就自动滑行。这一奇特的地质现象吸引了无数游人到此驻足,亲身体验怪坡的怪异蹊跷。 珠山滑雪场:珠山滑雪场位于依兰县东山景区(怪坡道南),距县城边仅有2公里,总投资120万元,于2003年12月25日开业,滑道全长450米,宽50米,进口道具100套,并设高级托牵索道。“三山逶迤南北呼应万般气象成一统,四水磅礴东西奔涌千里波涛归正流。”现代文化娱乐景点云集的东山公园总投资400万元,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主要景点有:仿古长城、望江楼、东山大佛等,被人们誉为古城依兰的后花园。 倭肯哈达洞是古依兰人居住的洞穴,位于倭肯河东岸,倭肯哈达山的山腰上,离地面约85米,虽因年久而塌陷,但遗迹尚存。经考古鉴定证明,此洞穴距今已有近六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家庭居住使用后改为墓穴的。穴内发现蹲坐屈肢人骨架、石器、陶片、琢磨玉石、玉佩、玉坠、石斧等珍贵文物。 原始森林和冰川峡谷所在的丹清河林场,是全省闻名的森林之乡。原始森林人迹罕至,植被保护良好,树龄300-400年的古树随处可见,秋季此处的五花山色绚丽多姿,景色壮观,是寻幽、探险、野游的绝佳胜地。原始森林附近的冰川峡谷景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冬季连绵不断的山水在幽静的山谷里不断冲刷,结成了数十米的冰川,故称“冰川峡谷”,此奇特景观可一直持续到七月中下旬。 依兰县巴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全长108公里,是由山间泉水汇聚而成。目前漂流区内已经开通15公里的巴兰河漂流和12公里的巴兰河源头漂流。巴兰河漂流有三奇:一奇沿途风光美,古人所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漂流至此,体会更深;二奇水质清洌,巴兰河是中国北方内陆河流中,屈指可数的未受到污染的河流之一,即使是在炎热盛夏,河水最高水温也只有8-9℃;三奇水流速适中。巴兰河漂流一向以全省景色最美、河道最宽、落差最好而著称,已唱响中国北方第一漂的品牌,成为依兰旅游业的龙头项目。 大佛山景区位于巴兰河漂流终点码头附近,为外地游客林中探险偶得,经过初步开发,吸引无数游客到此观光。景区内有如来佛祖打坐石、大鹏金翅鸟、石船、石剑、瘦身石、迎客松、观漂岩等数十个景点,所有景点均为“纯天然”,仿佛人为的一丝改动,就会亵渎神灵的恩赐、怠慢自然的千古沉淀,至此,大自然的奇特可一览无余。 § 参考链接 http://www.xzqh.org/quhua/23hlj/0123yl.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