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丹徒 |
释义 | § 历史由来 春秋为吴国朱方邑。后属楚,改名谷阳。 传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使赭衣徒三千凿京砚山,改名谷阳为丹徒。 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改丹徒县为武进县,属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太康(280~289年)初复武进县为丹徒县,属毗陵郡,郡治丹徒(今丹徒集镇附近)。 隋开皇九年(589年)丹徒县并入延陵县,移治京口,属蒋州;十五年(595年)置润州,延陵县属之;大业三年(607年)润洲废,改属江都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延陵县还故治(今丹阳市延陵镇),复置丹徒县,为润洲治。 宋、元、明、清均名丹徒县,历为镇江府、镇江路治。 1912年仍名丹徒县。 1914~1927年属金陵道。 1928年改丹徒县为镇江县,次年江苏省会迁于镇江。 1946年埤城区蒋轮乡划归丹阳县。 1949年划镇江县城区及近郊设镇江市,县复称丹徒,属苏南行署区镇江行政分区(后改称镇江专区)。 1950年高桥区连城乡、天接乡先后划归江都县,大港区埤城镇划归丹阳县,高资区牌湾乡划归镇江市;丹阳县迎滨乡划入本县。 1953年属江苏省镇江专区。 1956年蛟峰乡及胜利乡东塔山村划归金坛县,七里乡划归镇江市;同年在丹阳、金坛间有局部村庄调整。 1958年改属常州专区,同年丹徒县并入镇江市。 1960年姚桥、大路、儒里3公社划归扬中县,次年归回。 1962年恢复丹徒县,仍属镇江镇江专区。 1966年谏壁镇划归镇江市。 1970年属镇江地区。 1983年镇江地区撤消,划属升为地级的镇江市;同年蒋乔、丹徒2公社划归镇江市郊区(次年改称润洲区,今属京口区)。 1992年大港镇划入京口区行政序列。 2002年4月撤销丹徒县,改设为镇江市丹徒区,辖姚桥、大路、丁岗、高桥、江心、辛丰、黄墟、谷阳、上党、上会、宝堰、荣炳、高资、世业14镇。 2005年末丁岗、大路、姚桥3镇划归京口区。 § 现状 规模 丹徒区位于镇江市中部,面积601.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7.4万。地处宁镇山脉东段,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岗地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二。著名山岭有十里长山(海拔349.7米)、五洲山(海拔306.2米)等,丘陵岗地高程多在20~50米之间,西北部沿江平原海拔5米以下。 主要河流 有京杭运河、通济河、幸福河等,拥有长江大陆岸线18千米和江心洲、世业洲两大江中沙洲。有凌塘、上会、西麓等中小型水库和上湖、下湖等自然湖泊。江心洲有以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为主的特色农业。 灾害性天气 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冰雹等。经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2005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5亿元、52.2亿元、29.5亿元。龙山牌特种水产饲料为省名牌产品,马迹山牌圆环链、辛丰牌白酒、成材牌柴油机、北固牌(雩山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双拥牌(原北固山牌)大米、茂叶牌润扬翠茗茶、恒康牌(原仙妻牌)香醋等为名牌产品。江苏省丹徒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2.3平方千米,已建成面积2.8平方千米,以石油化工下游产品、新型材料为主要研发项目。另辟有世业洲旅游度假区(在建)和位于辛丰镇境内的以轴承、纺织两大门类为主的星火技术密集区。区政府所在地地处镇江城市南翼,为镇江新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区面积30平方千米,主干道路有谷阳大道、千禧路、龙山路、长山路、瑞山路等。分设行政办公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区、市场商贸区、生态住宅区、休闲度假区、会展区、生态工业区六大功能区。 § 标志性建筑 有行政中心楼群、人民广场等。沪宁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在建)、沪宁高速公路、扬溧(阳)高速公路、沿江(溧水—太仓)高速公路、312国道过境,西北部有丹徒高资深水良港。 教育资源较丰富,丹徒区职教中心为国家重点职业高中,谏壁职业高级中学为省重点职业高中,江苏省大港中学、谏壁中学为省重点中学,三山艺术幼儿园为特色幼儿园。 医疗卫生设施有丹徒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 纪念地有四县人民抗敌自卫会会址旧址、著名民主人士冷 故居、辛亥革命志士李竞成故居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