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仙馆岩
释义

§ 简介

仙馆岩位于玉女峰北,横亘溪西,与溪东仙榜岩遥遥相对。仙馆岩名称来自岩上一个巨大的洞穴。在这个洞穴里,有几块岩石如几榻,人们便传以为“仙家翰墨之馆”,也就是所谓的学堂。因此仙馆岩又有学堂岩之称。

§ 相关信息

仙馆岩半壁,有一个填着白粉,封闭得严严实实的石洞,洞的下方,还嵌着一块青石小碣。据《武夷山志》载:洞内秘藏的,是所谓武夷十三仙人之一的魏王子骞的颅骨,而青石小碣上勒的,则是明代樊献科撰写的《藏仙蜕记》。碑文大意是:

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以侍御史代巡闽省的樊献科偕同佥宪(检察官)舒健庵来游武夷,看到这种迷信蜕骨的现象,就大不以为然。他责问道:子骞成了仙,是从哪里得知的?这具仙蜕是子骞的,又如何辨别出?如道家所说,仙人好避世,善神游?为什么竟不能顾及自己的形骸而让世人亵渎?倘说遗下血肉之躯是遗下凡胎这种无用物,而世人却又抒它视为“龟卜”,用来占卜吉凶祸福,岂不令人大惑不解?据云,其时佥宪舒健庵十分赞同献科的见解。于是便檄令崇安县令王子葵做了一个石函,把所谓魏王子骞的颅骨秘藏起来。为此,樊献科在公余时还写了《藏仙蜕说》一文,勒之于石,“以告后云来游者。”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大胆地破除迷信,追求真理,确实不可多得的,遗憾的是《藏仙蜕记》碑石于1992年5月21日晚被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