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临济宗
释义 临济义玄大师,唐朝人,临济宗初祖

§ 概述

纪念日本临济宗荣西禅师

希运禅师也提倡无心,“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又说:“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希运继承了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说。“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他从这一思想出发,主张“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后世故有 “心心相印”一说。

临济义玄主张“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后世有 “心心相印”一说。临济义玄上承曹溪六祖惠能,历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蘗希运的禅法,以其机锋凌厉,棒喝峻烈的禅风闻名于世。现存《临济录》和《祖堂集》卷十九、《景德传灯录》卷十二等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和禅法。

§ 创立及发展

临济宗国泰寺派的大本山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

希运(?-857),少时在家乡福建福清县随师出家。之后,参谒名师,得奉新百丈山怀海禅师(720-814)正传,唐开成年间(836-840)到宜丰黄檗山驻锡, 宣讲自己所悟得的禅宗新法,四方僧侣趋往问法者甚众。僧徒义玄(?-867)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 广为弘扬希运所倡启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黄檗禅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

与希运同时,另一高僧常观也在宜丰五峰山开法堂。常观与希运同出百丈怀海门下,两人在宜丰互倡禅学。常观虽未创宗派,然而门裔繁衍不衰,黄檗山也成为禅门祖庭。

临济宗传至石霜楚圆(986年-1039年)门下,又分出杨岐派、黄龙派。杨岐派开宗者为方会,因住杨岐山(在今江西萍乡北)而得名。黄龙派开宗者为慧南(1002年-1069年),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而得名。慧南初学云门宗,后从临济宗。

在南宋时,因为杨岐派传人大慧宗杲的影响力,使得临济宗一支独秀,成为禅宗与汉传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宗派。

1187年,日僧明庵荣西将黄龙派引入日本,使临济宗在日本得到极大发展。1246年中国僧人兰溪道隆东渡日本,又传去杨岐派禅法。

日本镰仓时代禅宗24派中,有20派出于杨岐派系。20世纪80年代,日本临济宗信徒逾500万人。

§ 临济宗祖庭—黄檗山

临济宗

黄檗山,原名鹫峰,坐落在宜丰县西北部的黄岗乡黄檗村境内,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的祖庭。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飞瀑鸣泉,极称幽静。山中古迹主要有古寺、塔林、虎跑泉、龟石、飞瀑等。

黄檗山不仅是佛教五大禅宗之一临济宗的祖庭圣地,而且是赣西北著名的风景名胜。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飞瀑鸣泉,是赣西北著名的风景名胜。寒婆泉位于黄檗山下,天然清纯,冬暖夏凉,味道甘洌。

这甘洌的泉水在当地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上古时候鹫峰山下有户人家,母亲寒婆与儿子喜来相依为命,母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寒婆每日到泉井洗衣洗菜都和儿子在一起,寸步不离。可是不幸儿子夭折,寒婆再到泉井洗衣洗菜只是孤单一人,思子心切,整日哭泣,井泉同悲,泉水渐退,干涸见底。寒婆更是悲戚,从此每天以泪洗脸,坐在泉井旁呼喊儿子名字。她的哭喊声惊天地泣鬼神,感动了神灵。干涸的泉井又汩汩的涌出了泉水,清洌晶亮,泛出了她儿子喜来的影像。寒婆的心从此也得到了安慰,泉水也变的更加清凉甘洌。凄美的母子连心故事后来被广为流传,后人就把这口井叫做寒婆井。后来,唐皇叔(即李忱,是唐宪宗第13子)在黄檗寺随希运法师学佛时也到寒婆井饮寒婆泉水,对泉水的清凉甘洌而大为赞赏。

“寻迹依稀寒婆井,千载未改是甘泉”。虽然今天的寒婆井只剩下遗址,但甘洌的泉水仍在滋养着一方水土和人们。

据《江西通志》载:“黄檗山在新昌(今宜丰)西,山使绝顶有寺曰鹫峰。”《新昌县志》云:“黄檗寺,唐名灵鹫,断际禅师道场也。临济宗风遍于海内外,实于兹得法。”断际禅师即希运,福建福清人,出家后,云游到灵鹫寺,在此宣扬直指单传的心要,创立了新的禅宗之旨。其弟子义玄,在黄檗习禅多年后,去河北正定的临济院,阐扬希运旨义,创立了临济宗。宋代,日本僧人荣西和俊艿,先后来华学佛,将临济宗旨传到日本,至今日本有门徒500万之众,朝鲜、越南及东南亚诸国,皆不乏临济信徒。

§ 希运的禅学思想

临济寺大雄宝殿

希运所倡立的禅宗新学主旨是无心,即“无心说”。对此,希运曾这样解释:“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又说:“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因此,他称自己的禅法是教外别传心法。希运继承了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说。“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表明了希运心佛一如的思想。他从这一思想出发,主张“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后世故有“心心相印”一说。

希运不主张读佛经,而主张读“公案”(即禅祖行止记述及语录);不主张苦苦修行,而注重顿悟。他接引信徒的方式单刀直入,机锋峻烈,常以手启或警句使人悟省。凡是向希运问法的人,入门之前必遭当头一棒,能对棒击领悟者,方纳为弟子。义玄曾三度向希运求问禅义,三度被希运当头棒打,只得离开黄檗。经大愚禅师指点,义玄得省悟,又重返黄檗,终得师从希运。后来义玄在临济院接引僧徒,也袭用希运“当头一棒”的接引法,同时伴之一声大喝,后世故又有“当头棒喝”之语。

唐会昌二年(842),希运应观察使裴休之邀到洪州隆兴寺宣讲禅法, 旦夕问道。从学者逾千人。大中二年(848),裴休移镇宛陵,又迎希运至开元寺,常去参问,并录其所说辑成册,题名《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广为印行。这本书被后世临济宗僧徒奉为必读公案。希运另有《语录》、《宛陵录》各一卷传世。

希运认为自己的禅学思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在圆寂弥留之际留言说:“前后之际,前际无去,今际无往,后际无来”,唐宣宗李忱闻其言甚为称赏,于是谥与“断际禅师”法号,尊其为空前绝后的高僧。

§ 门庭施设

临济宗

义玄按照自己的禅法思想接引、教诲弟子和来自各地的参禅者,有一套独特的方式方法,禅宗史书称之为“临济施设”、“临济门庭”。

自从临济法系的宋代风穴延沼、首山省念和汾阳善昭在传法中大力举扬玄义当年提出的所谓“四料简”、“三句”、“四宾主”和“三玄三要”等以后,禅宗界几乎将这些传授禅法的方式方法当成了临济禅法的主要特色了。

南宋临济宗杨岐派禅僧智昭所著《人天眼目》六卷,编录禅门五宗创始人及其后著名禅师的语录、偈颂,介绍禅门五宗各自的禅法思想和传法的独特风格。其中在介绍临济宗的部分,着重介绍义玄的所谓“四料拣(简)”、“三句”和“三玄三要”等等,在题为<临济门庭>的部分对临济宗的禅风作了如下概述:

临济宗者,大机大用,脱罗笼,出窠臼,虎骤龙奔,星驰电激,转天关,斡地轴,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擒纵,杀活自在。是故示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拣、金刚王宝剑、踞地师子、探竿影草;一喝不作一喝用,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大约临济宗风,不过如此。要识临济么?青天轰霹雳,陆地起波涛。(注9)

前一部分是说临济禅法非凡绝妙,蕴含巨大禅机(禅智、机锋,具有巧妙昭示解脱之道的功能),可以适应情况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语言、动作等来传递佛法信息,与学人交流思想、悟境(所谓“大用”);灵活自如,具有断除执著、迷误和烦恼的无限威力。后一部分是讲义玄接引学人,传授禅法采取过的方式方法,即所谓“临济门庭”。这一部分成为此书的主要内容。这样编写虽可作为此书的特色,但却会误导读者认为临济禅法不过如此。实际上,所谓“临济门庭”或“临济施设”只不过是临济义玄为传授自己的禅法所采用的一些具体做法罢了。

后世禅宗经常引述的“三句”、“三玄三要”、“四料简”、“四照用”、“四宾主”等,到底具有怎样的具体含义?当初义玄并没有作出解释。后世的很多引述者一般也只是用笼统的语言进行发挥,回避具体解释。这大概是认为用越抽象,越使人捉摸不透的语言说禅才是所谓“活句”,否则就是“死句”的缘故吧。下面主要依据《临济录》的思想尽可能用易为现代人理解的语言对此试作解释。

§ 影响

在禅门五宗中,临济宗流传时间长,影响大,与临济宗创立者义玄的禅法思想有密切关系。概略地说,义玄要求弟子和信徒首先必须建立对佛法、解脱和修行的“真正见解”;确立“自信”,相信自己“本心”与佛、祖无别,无需向外求佛求祖,寻求解脱成佛;主张修行不离日常生活。

日本临济宗派系

建仁寺派

1202年(建仁2年),始于日本临济宗之祖荣西。

大本山是京都的建仁寺。

东福寺派

1236年,始于圆尔(弁圆)。

本山是京都的东福寺。

战国时代,毛利家的外交僧安国寺惠琼属于此派。

建长寺派

1253年,始于兰溪道隆。

本山是镰仓的建长寺。

圆觉寺派

1282年,始于无学祖元。

本山是镰仓的圆觉寺。

南禅寺派

1291年,始于无关普门。

本山是京都的南禅寺。

国泰寺派

1300年顷,始于慈云妙意。

总本山是富山县高冈市的国泰寺。由山冈铁舟在明治时代再兴。

大德寺派

1315年,始于宗峰妙超。

本山是京都的大德寺。因室町时代的应仁之乱而荒废,由一休宗纯复兴。

妙心寺派

1337年,始于关山慧玄。

本山是京都的妙心寺 。塔头寺院有桂春院・春光院・退藏院等。

末寺有3,400余寺,临济宗的最大宗派。

天龙寺派

1339年,始于梦窗疏石。

本山是京都岚山的天龙寺。

永源寺派

1361年,始于寂室元光。

本山是滋贺县东近江市的永源寺。

末寺以滋贺县为中心约150寺。

明治13年(1880年)以前属于东福寺派。

向岳寺派

1378年,拔队得胜入甲斐国。1380年,创立向岳庵(向岳寺)。

本山是山梨县甲州市的向岳寺。

方广寺派

1384年,始于无文元选。

本山是滨松市北区引佐町的方广寺。

末寺以静冈县为中心约170寺。

明治37年(1904年)以前属于南禅寺派。

相国寺派

1392年,始于梦窗疏石。

本山是足利义满在京都建立的相国寺。

末寺在日本各地约100寺。鹿苑寺(金阁寺)・慈照寺(银阁寺)属于此派。

佛通寺派

1397年,始于愚中周及。

本山是广岛县三原市的佛通寺

末寺以广岛县为中心约50寺。

明治38年(1905年)以前属于天龙寺派。

兴圣寺派

1603年,始于虚应圆耳。

本山是京都的兴圣寺。

昭和28年(1953年)以前属于相国寺派。

§ 参考资料

[1] 宗教历史 http://yf.gov.cn/boot/yfsh/xrfs/xrfsf18.htm

[2] 国学 http://www.guoxue.com/discord/yzw/ljzd.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