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仙岩洞
释义

§ 简介

明朝洪武年间洞中建起“文信国公大忠祠”,仙岩洞遂遐迩闻名。 乘车出海游向东,经健跳渡琴江,再往南驶一刻钟,举目便见公路北侧,一块巨屏幕似的岩石耸立在一座小山上。巨岩的下部是一个黑黝黝的大洞,那就是仙岩洞。 放眼望北,雄浑巍伟的仙岩与嵯峨挺拔的石笋山峰比肩而立,与周围那绵延不断的青山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图画。

§ 发展

当年文天祥就是受这幅画景的吸引,到仙岩驻足,留下许多佳话。田野尽头,穿过山坡上那片荫翳蔽日的松林,豁然开朗处有数百竿劲竹刺破了蓝天,那庞大的仙岩就从枝叶间递过了它的伟岸。路边有些许条石、三五岩块的地方是“着衣亭”旧址,因明清时大忠祠春秋二祭,官宦到此都须振衣弹冠以示恭敬。

再步几十级台阶,穿过仙月洞门,便到一个广一百多平方米,高十数米的长方平台。此台系条石堆砌而成,坚如城墙,外面爬满青藤,还有刻着瑞兽祥果的石板围栏。平台开阔幽静,登台极目山海,让你疲乏顿消。远处雾霭、礁岛、波涛,就是文公所赞“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的海天风光。 面对峥嵘矗立的仙岩,必须仰而观之。横在洞口的石墙中间那副门联:“丹室辟洞天仙踪犹在,忠祠崇福地正气长存”,概括了仙岩洞的历史。

这儿晋时就成为道家修炼的洞府,那时称为“法云院”,宋时改称“百花清洞”。眼前那“第一洞天”四字门额是清光绪时留下的。 洞内底部平坦外,数楹三层楼屋的残壁在诅咒那吞噬文明的野蛮,也透露了洞内兴盛时的气派。据《仙岩洞大忠祠录》所载,鼎盛时期洞中建筑高达七层,除三层楼屋、大忠祠以外还有栖云与望月二阁、昊天殿、半月宫、库亭、灶房等。 仙岩洞高数百仞、广四亩,东部壁上有精致的八仙浮雕及摩崖石刻。西部壁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空穴,下有水随潮汐消长,上有悬崖前凸如檐,可竖十丈旗、坐千人。抗元义士张和孙以此为据点确为得天独厚。

洞内那座辉煌的大忠祠是新修的,格局依旧,且建于原址。在大忠祠内,抚摸明清时留下的三块碑刻,面对“忠”、“节”两块大字匾,眼前隐现出文丞相伫立船头遥望南天的身影,耳畔响起搞元义士张和孙于洞中招募兵勇时的呐喊,情不自禁地那当然起敬。 文天祥去温州后被封为信国公。南闲亡后,文天祥以及追随他搞元的杜浒、张和孙、胡文可、吕武四义士先后为国捐躯。人们感动于义士的凛然正气,留有他们足迹的仙岩洞就成为凭吊英魂的圣地。

清时台州“三杰”之一秦淳评仙岩洞大忠祠说:“虽瓯江、闽岭、崖山、庐陵、燕京皆有之,而岩洞之奇、山海之胜,应未有过于此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