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乐舞百戏 |
释义 | § 概述 在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中,有一类独特的运动形式,这就是技巧。中国古代的技巧运动,源于史前人类自身的活动和生产劳动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至秦汉之际,这一运动形式已经成为统一封建大帝国精神文化形态之一的“乐舞百戏”艺术的主要内容。 § 运动形式 乐舞百戏 从范围上讲,这种技巧运动形式的主要项目有筋斗、倒立、柔术、戏车、戴竿、绳技等等,其中许多项目都需要高度的身体技巧。这类形式在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上都有着较为详细地描绘,许多地方还出土了一些反映当时技巧活动的陶诵造型,这些文物资料对上述各个运动形式的特点作了较为形象的展示。这些丰富的以展现身体的高度技巧为主的运动形式,经汉代以后,基本上确立了其在中国古代盛行的“百戏”艺术中的地位。 乐舞百戏图,东汉,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它描绘墓主及其家属,坐着观看乐队及杂技演员的情形。 § 历史 魏晋隋唐五代时期,有关技巧的身体运动项目,基本上是沿袭着汉代已经较为完备的形式,但在难度上、方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1977年出土于甘肃省酒泉丁家闸5号北凉墓的使乐倒立技巧图壁画,就颇具特点。画面中,在乐队的伴奏下,两位赤足、着红裤、三色裙、腰束带的女伎,正在铺有席子的地上,作两手倒立翻滚技巧。从画面看,这种表现身体技巧的运动项目,在这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了。1960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36号唐墓出土了一件戴竿倒立木俑,戴竿俑着短衫、短裤,腰间系带。头部顶立一竿,竿顶上倒立一赤身的童子。这种戴竿倒立形式,要求戴竿者需有较高的技巧和身体平衡能力。其技巧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宋元明清时期的技巧活动形式,从宫廷到宴乐,从城镇到乡间,流行更为广泛。尤其是城镇的演艺场所和乡村走会表演,都有着多种形式的身体技巧内容。此外,除了动作技巧有所发展外,在项目上也有变化。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明人绘《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中,就有一部分是表现技巧内容的画面,其形式有登轮、钻圈、倒立旋人、柔术以及叠人等。充分反映了这时技巧项目的发展和盛行状况。 现代器械体操创始于德国杨氏,他被人称作“德国国民体操之父”,并于1812年创造了单杠、双杠、木马等器械。现代竞技体操的整体是由国外传人的,但其中部分项目却是我国固有的,尤其是技巧艺人所创造的高难度动作以及丰富的练功经验,都成为现代竞技体操训练的宝贵财富。因此,作为一种发挥身体潜能的运动方式,技巧运动为中国古代体育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现代体育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