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侯云德 |
释义 | § 基本资料 姓名:侯云德 性别:男 国籍:中国 籍贯:江苏常州 出生年月:1929 学历:博士 专业领域:抗生素 职称:院士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医学院;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 职务:研究员 § 人物简历 侯云德 侯云德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随后被分配到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工作。1958年赴苏联医学科学院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1962年回国后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从事病毒研究工作。 1983年晋升为研究员,1984年被评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84年任病毒所副所长,1985年任所长至今。1986年任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规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0年被收入英国剑桥和美国传记研究所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近40年,在干扰素及痘苗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主持研制成功基因工程干扰素及其他细胞素的系列产品,是中国第一批投放市场的高技术产品,其中α1b型干扰素系国际首创。 组织完成最大一个动物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有多项重要发现。由于对医学病毒学做出的突出贡献1994年第三届亚太医学病毒大会授予荣誉奖励。发表论文250余篇,专著七部。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奖,1996年获中国医学科学奖。 § 成就和贡献 侯云德实地研究 侯云德同志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近40年,在干扰素及痘苗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建树,为我国医学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干扰素研究 侯云德同志对干扰素的研究是从研究副流感病毒开始的。早在50年代末留苏期间发现仙台病毒有不同的变异株,并证明它对人的致病性;发现该病毒在单层细胞培养上的急性细胞融合现象,并阐明了机理。以后国际上发展为70年代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时,他的有关著述曾受到广泛重视。由于他在科研上的突出成就,原苏联高教部破格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他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分离了中国的副流感病毒Ⅰ、Ⅱ、Ⅳ型。 70年代初他对我国传统中药黄芪的抗病毒和对干扰素的作用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抑制某些病毒的繁殖,可以诱生干扰素,增加NK细胞的活性,促进19S抗体形成细胞的产生sIgA水平,增加二倍体细胞在体外的存活寿命,并在临床上证实黄芪可预防感冒并发现黄芪与干扰素的协同作用。 70年代中后期侯云德同志对人白细胞干扰素的诱生及纯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人脐血白细胞具有较强的干扰素诱生能力,选育出高产病毒株NDV-F系,最终研制成临床级干扰素制剂。1979年他创立了干扰素mRNA在非洲鲫鱼卵母细胞翻译系统,由于操作系统简便而受到当年国际干扰素大会的高度评价,随后被选入著名的《酶学方法》系列丛书。1982年他发表了α型干扰素cDNA克隆与表达的论文,成为中国基因工程研究的开创性文献之一。随后他于1983年采用TGATG序列成功地使融合的α1型干扰素蛋白,1984年他在研究重组干扰素基因表达载体的研究;1987年他和他的学生组建成温控型的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BV220系列,现已在全国普遍推广。1990年又组建成带有原核增强子样序列的pBV320系列通用型高效表达载体。 重组α1b、α2a型干扰素 经过10余年的持续努力,他研制出包括α1b、α2a、α2b、γ等亚型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其中重组α1b、α2a型干扰素已于1992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重组α1b型干扰素是国际上独创的一类新药产品,也是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多肽药物,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副作用低的优点;因此获得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获得的基因工程产品新药证书已有5个。 他又在干扰素基因的改造、导向干扰素的研制、妊娠干扰素及中国人基因组干扰素等位基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1992年他发现并克隆与表达了中国人α1型干扰素基因的2个新等位基因,进而证明新发现的α1c/d型基因在一部分中国人中占有优势;1987-1992年他先后经基因改造获得活性有明显改善并具有应用前景的α1/86D干扰素突变体及γ干扰素与上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1992年他克隆并表达了可能与生殖生理有关的中国人ω干扰素基因,1992年研制成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导向性的脑啡肽干扰素。这些工作使我国干扰素研究能够密切跟踪国际前沿动向,并有所创新。由于他在我国基因工程干扰素方面的开拓性贡献,曾连续两届作为中国的代表当选国际干扰素协会理事。 2.痘苗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痘苗病毒是最大的动物病毒,它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当今病毒学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在理论和应用上均有重要意义。早在1984年他就构建了我国痘苗病毒疫苗株(天坛株)的基因文库,经10年努力,现已全部完成该病毒全基因组(189,274kb)的测序与分析,这是国内完成的目前最大的一个生命体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并有多项重要发现。1985年他在英国《普通病毒学杂志》上首次报道了痘苗病毒基因组的HindⅢP片段,补充更正了国外学者的结论,随后被国外其他学者所证实。 免疫球蛋白 1989年他发现痘苗病毒血凝素是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新成员,这是已知功能的一个病毒蛋白属于该家庭的首例报道。该工作首先被英国牛津大学的同行所验证并由该校研究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权威Williams博士推荐给美国《实验医学杂志》免审发表。随后有关的国际权威科学家如研究痘苗病毒的Moss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病毒免疫学的Oldstone博士(美国Scripps Clinic研究基金会)以及研究HLA分子结构的Wiley博士(哈佛大学)先后来信肯定了该项发现并作出高度评价。以后英国和美国学者在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痘苗病毒及其他痘苗病毒蛋白中发现了更多的免疫球蛋白超家庭成员。该项研究成果被认为对病毒的起源与进化及病毒与宿主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并且是这一方面的前驱性著述。1990年他又发现痘苗病毒 HindⅢK片段编码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该蛋白可能与痘苗病毒的毒力有关。1992年他又发现我国痘苗病毒疫苗株与国外哥本哈根株的基因组序列在侧翼区存在较大差异,为比较和阐明痘苗病毒的毒力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上述研究成果表明,他所领导的我国痘苗疫苗株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3.其它医学病毒基因组的克隆和分析 他从我国妇女性疣组织中分离克隆了一株人乳头瘤病毒6型,经测序鉴定为国际上的一个新变种;他阐明了慢性宫颈炎的病毒病因,并证明乳头瘤病毒16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巨细胞病毒与慢性宫颈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单纯疱疹病毒2型基因组的基因文库。在实验室又研制成多种基因工程细胞因子和淋巴因子,并大力促进我国基因工程产品的产业化。 § 主要荣誉 细胞因子 侯云德 男,江苏常州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60年代留苏期间因研究仙台病毒成就突出,破格越过副博士荣获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国际风险管理委员会科技委员会成员(日内瓦),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他在分子病毒学及基因药物的研究和开发等方面, 成果突出; 相继研制出基因工程干扰素及其他细胞因子系列产品,成为我国第一批投放市场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中α1b型干扰素系国际首创。他曾两次连任国际干扰素研究协会理事,享有较高的国际威望。他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400余篇,著书10本。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6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国家发明三等奖1次;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0次;曾获何梁何利奖,中国医学科学奖,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86年以来他连任三届我国863 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他对中国医学分子病毒学和生物产业的发展等从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侯云德同志在国内外杂志上先后发表科学论文250余篇;主要著作有7部,部级以上全国性的成果有14项。他于1981年编著了《干扰素及其临床应用》一书,这是中国干扰素研究方面的第一部论著,该书既有理论深度,又密切联系临床实践,还概括了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曾被评为1978-1981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他1985年主编的《病毒基因工程原理与方法》一书,是中国学者根据国内经验编写的第一部基因工程技术专著,对于推动基因工程技术在我国医学病毒学界的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1990年他编著了专业跨度极大的《分子病毒学》一书的全部章节,这部100多万字的专著系统介绍了各科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概括了国内外及作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80年代国际上分子病毒学的研究进展,也是我国病毒学界的一部最为全面、系统的病毒学专著。1994年10月第三届亚太医学病毒大会确认他对医学病毒学做出的突出贡献并授予荣誉奖励。 § 亲战非典 α2a、α2b、γ亚型的基因 侯云德撒豆成兵 侯在1958年赴苏联医学科学院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1962年越级获得博士学位。1985年任病毒所所长,1986年任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规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40多年来,他的技术研究和商业领域的撒豆成兵战术一样成功。 1987年,侯云德等学者首次发现,中国人白细胞在受到病毒攻击时,诱生出的干扰素主要类型不是α2,而是α1。1989年,中国批准国产重组人干扰素α1b,这是中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此后,α2a、α2b、γ等亚型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纷纷出自侯云德之手。 这些技术转让最终培植起多个国内重要的生物技术公司,它们在这次抗SARS战役中声名赫赫: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海王生物下属的英特龙生物技术公司、三元基因工程公司等。 1999年3月5日,海王生物以1340万元的代价购买了经营不善的深圳英特龙生物技术公司,后者主要生产α2b干扰素,此举让海王集团摇身一变,成为生物制药企业,深圳英特龙的α2b生产技术即是侯云德发明的。 科兴的来源则是这样,1989年侯云德研制出α1b干扰素之后,国家为了项目产业化,投资4800万元,在深圳建立了它。1994年,北大未名集团与美国汉鼎亚太投资公司又联合将其收购,这是一笔眼光独到的买卖。 1992年,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产品运德素为侯云德研制的α1b干扰素。目前,三元基因资产超过1亿元,据该公司人士透露,病毒所仍然是三元基因的参股股东,其地位已经由刚创立时的控股降为拥有逾10%的股份。 凯因生物技术 依靠侯云德研究的干扰素技术生产产品的,还有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投资9840万元,大连国际(000881)投资5500万元,拥有56%股权。 侯云德的最重要贡献——α1b干扰素只转让了两家企业——三元基因和深圳科兴。业内人士表示,α1b只有两家企业生产而不是像α2b那样有众多厂家一拥而上,主要是为了在这一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上,不致出现恶性竞争。一位业内人士指出,ω干扰素在研制出来以后一直没有投入生产,正是因为ω与α1b非常接近,上马ω同样可能带来恶性竞争。 除了三元基因和深圳科兴以外,长春生物制品所也生产α1b。长春生物所人士告诉记者,这是因为α1b是长春生物所和病毒所共同研制的,因此他们用的是自己的成果,并没有受让侯云德的技术。 另一方面,随着事态的变化,侯云德在这些生物公司中的地位也发生着变化,最明显的是三元基因。侯云德原来是三元基因的董事长,现在则是“名誉董事长”。事实上,三元基因的发展历经坎坷,股东经历6次变更,1992年建立2000年才投产,最开始的投资者几乎陷了进去,作为风险投资在项目上坚持了10年,其管理层的艰辛和摩擦可想而知。 先行一步入临床 在媒体传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α2b干扰素喷雾剂进入预防非典药物的临床实验后,多家企业纷纷行动,明里暗里地表明自己的α2b干扰素也进入了临床。4月29日,国家有关部门澄清进入临床只有北京远策药业有限公司一家,并对中新药业(600329)控股的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进行的虚假宣传进行查处。 成立于1997年的北京远策药业为双鹤药业(600062)参股公司持股49%,董事长正是侯云德。侯告诉《财经时报》,北京远策药业只有两个股东,一个是双鹤药业,一个是病毒所。国家对SARS病毒的样本进行控制,能够接触到样本的只有病毒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几家。因此,只有侯的远策有条件做实验,其α2b方能进入了绿色通道——天津华立达、海王生物(000078)旗下英特龙生物技术等公司则根本不可能做。 侯云德透露,远策的α2b临床前实验从去年SARS病毒在广东出现以后不久就开始了,一直进行到现在,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不过,进入绿色通道获得临床实验证书的时间非常短,不过一个星期左右。 α2b干扰素 另外,远策的α2b使用的是喷雾剂剂型,其他公司虽能生产α2b干扰素,但如若没有喷剂剂型,也难通过绿色通道。比如长春生物制品所所长办公室吉先生就告诉记者,其产品有α1b、α2b和α2a,就是没有喷雾剂剂型——喷剂的剂量小,不像针剂的剂量大,毒副作用小,因此容易通过绿色通道。 对于自己的产品进入临床后,最快多久可以面市这一问题,侯拒绝预测。他只表示他的产品将很容易满足临床实验的需求。“两期临床大概需要6万只干扰素,我们一天就能生产2万到3万只,其实几天就可以全部生产出来。” 但是随着SARS在国内的扩散和患者的增多,以远策的能力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各地医院的需求。由于几种干扰素都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因此销量都在迅速上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