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英街
释义

§ 概述

中英街

位于深圳大鹏湾畔头角镇内的中英街,长不足0.5公里,宽不够7米,街心以“界碑石”为界,街边商店林立,商品来自五大洲,品种刘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从内地进入深圳的人,要先输一张边境通行证,而到了深圳(包括深圳的居民),又要到深圳市公安局办理一张“前往边防禁区特许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因此“中英街”也称为特区中的“特区”。

由于政府对该街实行了免税政策,这条小街成为远近闻名的购物胜地,中英街价廉物美的黄金首饰和进口电器一直是游客们购买的焦点。除黄金饰品外,中英街的食品、日常用品比别处也要便宜些。近年来,内地市场的货品丰富了许多,中英街市场的优势不比从前,但有不少商品的价格仍比其他地方便宜。中英街以其“一街两制”的独特政治历史闻名于世,其周围还有着其他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有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界碑、古井、碉堡和警世钟等不同时期的人文景观,有吴氏宗祠、天后庙和老街故巷等民俗风情景点。中英街还是一个内地香港经济文化交流、流光溢彩的“购物天堂”。走进中英街,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繁华扑面而来。

中英街的除了它的历史渊源和一街两制的景观外,这条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光购物。80年代,中英街刮起了席卷全国的“黄金热”,黄金饰品成为中外游客到中英街购物的首走目标,除黄金饰品外,中英街的食品、日常用品对比沙头镇外,更显得物美价廉。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下调,中英街市场的势削弱了,但优热仍在,不少商品的价格与镇外比仍然存在差价。

§ 历史

中英街平面图

在英帝国主义武力逼迫下,1899年6月9日李鸿章在北京和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规定将九龙半岛及附近海域租给英国,期限为99年。次年3月16日,中英两国的勘界人员来到了沙头角,他们从海边开始沿着河道进行测量和勘界,在测量好的点位竖立了木质界桩,界桩上书写着:“大清国新安县界”。3月18日,沙头角勘界结束。界桩在沙头角一条干涸的河道上一字排开、向前延伸着,把沙头角一分为二,变成了“新界沙头角”和“华界沙头角”。勘界后不久,有人在河床两侧搭建房屋,还出现了摆摊做生意的乡民,这里逐步形成了一条小街的雏形,它就是今天的中英街前身。

1951年2月15日,广东省政府开始实行边境管理,所有人员均须从正式口岸凭公安机关签发的《出入境通行证》进出境。“中英街”非正式口岸,因而开始限制人流往来。加之建国初期中英关系仍比较紧张,中方开始执行政治边防和军事边防政策,港英政府则在“新界沙头角”实行“宵禁”,中英街变成了边防禁区。

中英街真正的兴旺繁华,是在1983年中港双方签订开放中英街协议之后。由于双方对中英街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大兴土木,整饰街道,修建店铺使得这条街迅速繁荣,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来此购物,而各式各样的商品,如金银饰品,布料成衣,食品饮料,日用物品等,又使得游客眼花缭乱,进而纷纷解囊。香港回归后的中英街显得比以前更有秩序,游客们不光来购物,还要新眼看看这历史的见证。

§ 主要景点

中英街界碑

1、界碑

中英街界碑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变迁的缩影。贯穿中英街的8块界碑,既是中国贫穷落后、清王朝腐朽没落和外国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重要历史物证,又是中国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祖国并实行“一国两制”和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见证。目前,8块界碑基本保存完好。但由于自然风化,有的界碑已经失去棱角,有的字迹已经模糊。1989年6月29日,界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历史记载,1898年,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中,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将新界租借给英国99年,并在沙头角边界竖起了20块界碑,其中有8块在沙头角镇内,均匀地竖在一条小河沟中央(除了中英街内这8块界碑外,其他界碑历经沧桑,已不知所终)。这8块界碑中1、2号界碑是1905年英国单方面换石碑后留下的,3至7号界碑被日军丢掉,今天我们看到的3至7号碑是国民党政府同港英当局于1948年共同重竖的。 第一号界碑

第一号界碑:位于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附近、警世钟后、江泽民题字石碑旁。目前完全处在深圳一方。

第二号界碑:位于一号界碑往北约50米,新界住宅小区围墙外,因修路不慎导致与地面成30度角倾斜。目前完全处在深圳一方。

第三号界碑:位于进出香港新界的入口附近。

第四号界碑:位于中英街百年古榕树下。

第五号界碑:位于中英街北段。  中英街第五号界碑

第六号界碑:位于中英街北段。

第七号界碑:位于中英街界碑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公示大理石石碑附近,但由于修路已被填埋下半部分。

而第八号界碑据南方网刊载的一则报道中显示,界碑已“躺在进入中英街的联检桥下的小河中”

2、古井乡情

在进入中英街后街边的这口古井,它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该井为清代康熙年间迁来沙头角拓荒的客家人所建,是当地人们饮用的水源,直到现在中英街两边的人们中还流传着“同走一条街,共饮一井水”的民谣。它不仅是沙头角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中英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饮水思源”,古井对当地居民有着养育之恩,也牵连着居住在中英街两边居民的乡情和亲情。

3、古榕奇观

位于中英街第四号界碑旁的一棵古榕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棵古榕树树干苍劲,枝繁叶茂,由于树根长在深圳一方,叶枝覆盖香港一方,因而构成一幅奇妙的景观,喻为“根在祖国,叶覆香港”,成为许多文人墨客进行采风和创作的文艺题材。这棵古榕树与第四号界碑形影不离,因此形成了中英街上一道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的特殊风景,同时它也见证了中英街的百年沧桑和屈辱历史。 中英街的“一街两制”

4、中英街历史博物馆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沙头角镇内环城路中英街一号界碑的东侧,是一座专题性地方志博物馆,收藏有千余件近现代历史文物、民俗文物以及千余幅珍贵的照片资料。馆内共设4个展厅,第一展厅:历史沿革与生活风俗;第二展厅:东和墟市、英国割占、“3.18”勘界;第三展厅:抗日救亡、翻身解放、边防禁区;第四展厅:改革开放、百年梦圆和美好明天。博物馆内的《中英街历史》展览,它同树立在中英街的8块界碑,向人们讲述了"新界"被英国强行割占的屈辱史、抗战时期中英街人民英勇无畏的抗争史,以及解放后中英街蓬勃发展的变迁史。展览还从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香港回归祖国等方面,展现了蓬勃发展的中英街新貌。博物馆顶层是观景台,可鸟瞰大鹏湾和香港新界自然风光。

5、警示钟

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广场设立的“警示钟”,与中英街界碑相互映衬,成为中英街新的一景。警示钟记叙了中英街割占、抗争、变迁、发展和回归一百年来的历史。钟身上刻着“勿忘历史,警钟长鸣”,提醒人们牢记中英街屈辱的历史,告诫后人必须铭记历史的教训:国家落后就会受外强欺凌。凡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应“以史为鉴”,发奋图强,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而努力! [1]

§ 购物须知

中英街

1、必须听从边栓、海关人员指挥,排队验证出入,如发现证件与本人不符或时间不对者,取消其入内资格。

2、凡持“特许证”或由旅游单位组织的游客,必须遵守有关规定,不准越界购物。

3、按规定,其带出的商品均需凭统一发票、经海关查验后放行,所有购进商品不准倒场,违者按走私论处。

4、按海关规定,下列物品不准带出:各类电器、手表、藤席、布匹、(包括窗帘布)、大型玩具、贵重药品(包括高蛋白药品、人参类),严禁购买黄色、淫秽书刊。

§ 教育

沙头角小学

山咀公立学校  [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