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朗电影
释义 伊朗电影

§ 内容

20世纪20年代,伊朗早期电影工作者莫塔桑迪拍摄过几部新闻片。1930年,由莫塔桑迪任制片人、奥瓦斯尼?奥哈尼安任导演的伊朗第一部故事影片《阿比?拉比》问世。1934年,伊朗人A.H.塞普内塔在印度的孟买拍摄了几部波斯语的影片,故事都取材于波斯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演员全部由伊朗人担任,音乐用取自伊朗民间的曲调。塞普内塔的努力,没有得到国内的支持。1936年以后,去印度拍摄伊朗电影的活动便终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影片发行人I.库尚于1945年在德黑兰创立了米特拉影片公司,1947年改名为帕尔斯影片公司。这家公司拍出一些受观众喜爱的影片,但内容多半是外国卖座的娱乐影片的复制品。如I.库尚自己导演的《后悔的人》(1954)、《最后的爱》(1957),莫赫塔塞马导演的《那吉王》(1957)、《阿加?穆罕默德汗?卡德加》(1959),马基德?莫希凡导演的《田野上的黄莺》(1957)、《爱的窃贼》(1959)等等。当时仅什拉吉导演的《码头上的贼》(1957)受到一点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60年代,伊朗电影有了较大的发展,影片年产量增加到70部,不仅扩大了国内市场,而且也输往中近东国家。在题材方面,也有不少表现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影片。诸如I.戈莱斯坦导演的《燕归巢》(1964)、《砖头和镜子》(1965),达尔尤什导演的《还有困难》(1967)等。

70年代,一批青年电影工作者涌现出来,D.梅赫朱导演了《奶牛》(1969)、《邮递员》(1971),萨列沙导演了《一件小事》(1973)、《平静的生活》(1974)、《在异域》(1975),B.贝扎依导演了《陌生人与雾》(1974),女导演纳比里导演了《该诅咒的土地》(1976),卢斯卡米导演了《报告》(1977),M.基木亚依导演了《石头旅行记》(1977),B.法尔玛纳拉导演了《夜的继续》(1977)。这批青年导演的共同特点是企图表现伊朗的生活现实,表现新风旧俗并存下的伊朗人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当时,国王的审查制度很严,很多影片遭到禁映。

1979年,伊朗宣布为伊斯兰共和国。大部分电影公司和电影院收归国有。80年代以来的影片有《塔拉的传说》(1980,导演B.贝扎依)、《校园》(1980,导演D.梅赫朱依)、《血的季节》(1981,导演卡伍什)、《魔鬼的手》(1982,导演扎依德巴甫)等。

近些年来影片年产量在10部左右。

§ 配图

§ 所属分类

电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