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挝岩鼠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 老挝岩鼠 拉丁学名:Laonastes aenigmamus 命名者及时间: Jenkins, Kilpatrick, Robinson & Timmins, 2005 英文名: Laotian Rock Rat 界: 动物界 门: 索脊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啮齿目 科: 老挝岩鼠科 分布范围分布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物种特征老挝岩鼠体长:21.2- 28.5厘米,尾长:12.3 -16.1厘米,体型类似地松鼠,而习性颇似岩蹄兔,头骨及下颌均为豪猪型,咬肌穿过大眶下孔,门齿和釉质层全为复系式,颊齿4个,脊形齿。具有啮齿类动物粗短的腿,一个拉长的头部,小耳朵长圆,明显的胡须,有松鼠般的外观。紧凑的身体覆盖着长而柔软,浓密的皮毛,从暗灰色的颜色至黑色,底部颜色较浅。雌雄外貌都非常相似,雄鼠的后脑勺毛发稍长,下降到肩膀。 生活习性喜在岩石上晒太阳。群居性,由一个成员负责放哨。主要以果实和种子为食。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哺乳纲红色名录——濒危(EN)。 发现过程美国科学家2004年在老挝中部的集市上发现的一种啮齿动物。外表介于松鼠与老鼠间,有长须,类似松鼠的尾巴。 最初科学家认定它是一种全新的物种,并命名为“老挝岩鼠”。 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灭绝”了1100万年后重新出现的一种动物,化石学名为“Diatomyidae”(中文译名原无,故仍名之为“老挝岩鼠”)。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表示,这种动物在绝迹1100万年后再度现身绝对要比发现它是一个新物种更让科学界兴奋。实际上,一种动物时隔千万余年后再度出现,在科学界极为罕见,无怪乎古生物学家要将“老挝岩鼠”的出现称为是“拉撒路效应”(Lazarus effect)。 “老挝岩鼠”生活在人迹罕至的老挝原始森林,由于地处偏僻,政治动荡,几乎没人敢去那里。夏勒博士称该地区是“一片绝对神奇的仙境,”因为到过那里的生物学家发现了多种独一无二的动物,譬如一种称为saola的野牛、赤麂以及前所未见的蝙蝠。而道森也将那里称为是史前动物园,到处是有关过去和现在生物多样性的证据。夏勒博士指出,这种古代啮齿类动物发现所引起的关注“对动植物保护而言将具有重大意义。这样一来,老挝将为拥有这样一片生活着各种新物种的土地感到骄傲,我希望,这有助于对那片森林的保护。” 当地人称这种啮齿动物为“kha-nyou”。通常,这种动物被当地人当作普通岩鼠,猎杀后剥皮,作为食品到集市上出售。 科学家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就是:捕捉一些活的“老挝岩鼠”,计算它们目前存在的数量,从而了解这个物种是否濒临灭绝。 科学家在老挝发现绝迹1100万年的动物 夏勒博士说:“这表明,我们很有必要再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没准什么时候会再有令人惊奇的发现。” “老挝岩鼠”生活在人迹罕至的老挝原始森林,由于地处偏僻,政治动荡,几乎没人敢去那里。夏勒博士称该地区是“一片绝对神奇的仙境,”因为到过那里的生物学家发现了多种独一无二的动物,譬如一种称为saola的野牛、赤麂以及前所未见的蝙蝠。而道森也将那里称为是史前动物园,到处是有关过去和现在生物多样性的证据。夏勒博士指出,这种古代啮齿类动物发现所引起的关注“对动植物保护而言将具有重大意义。这样一来,老挝将为拥有这样一片生活着各种新物种的土地感到骄傲,我希望,这有助于对那片森林的保护。” 物种现状当地人称这种啮齿类动物为“kha-nyou”。科学家迄今为止还未捕捉过活的“老挝岩鼠”,只是带回了它们的尸体。通常,这种动物被当地人当作普通岩鼠,猎杀后将它们剥皮,然后将尸体拿到集市上出售,成为当地人的盘中美食。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研究人员第一次见到这种动物就是在集市上。道森指出,科学家现在面临的挑战就是,捕捉一些活的“老挝岩鼠”,计算它们目前存在的数量,从而了解这个物种是否濒临灭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