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集 |
释义 | 老集镇位于临泉东南部,土老路、宋老路、滑老路交汇于此,S328线穿境而过。这里有省级一级敬老院,有世行贷款建设的水厂,有线电视覆盖全镇。清嘉庆年间,在老集设颍州二府,这里有“驿口桥”、“甜水井”、“银杏树”、“美人桩”等文化古迹。老集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优越的交通环境,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我国经济新一轮腾飞的时期,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的今天,老集镇党委、政府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致力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为六万人民致富奔小康勤思考,多谋划,努力打造平安老集,使经济腾飞,人民安居乐业。 一、培训农民工,做强劳务输出大文章。 1、打造劳务输出这一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2、培训一千人,脱贫致富一千户。 3、利用本镇现有300余辆大型客货车辆,每年培训驾驶员600名。 4、打好劳务输出“加减乘除”的铁算盘。 二、打造招商引资平台,活跃商贸流通。 1、加强领导,为招商引资提供有力保障。 2、创新招商方式,广辟引资领域。 3、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打造招商引资平台。 三、发展特色农业,使农产品在转化中升值。 四、加强党的建设,时刻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 1、不断加强学习,提高领导水平。 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工作能力 五、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1、打造平安老集,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使计划生育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 3、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在新的一年里,老集镇党委、政府将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挥自身优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把老集打造成临泉东南部的明星集镇,努力谱写老集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新篇章。 老集美丽的传说 一、义虎桥 老集,古为颖州、新蔡之间的驿站,本无桥,行人涉水而过。传说有一客商携银带犬由此解衣过河,匆忙中把银包丢落,犬见主人把东西丢下,卧在银包上守护,过往行人,近它则被咬,远它则安。因犬大似虎,行人亦不敢近它。客商行走数日,方才发现银包丢失,犬也失踪,急返回。远见犬尚安然在卧,近察方知犬已饿死。怜而葬之,见银包尚在犬尸下原封未动,引起主人思绪联翩,银失复得,当有义举。为解决众人通行之难,遂将此银悉数用于建桥,名“义虎桥。”因为是驿站,又称驿口桥。淮海战役时,国民党将领黄维率12兵团去徐州,一路压毁无数桥梁,老集驿口桥毫发未损。驿口桥历经300多年沧桑,直到文革中后期,此桥严重毁坏。1977年临泉县水利局经考察专款重修了这座大桥,更名为老集中心大桥。 二、美人桩 老集中心大桥的东北角,也就是现在老集镇中心小学南面原生长一棵具有几百年历史的柴树,此树质地坚硬,周身尽刺,生长缓慢,又称百年不过板。就是说这种树长一百年也不能锯板做家具。清朝中叶,有一年夏季刮龙卷风,将此树折断。断后的树桩有一米多高,奇怪的是断处呈斜面,刀削一般,光溜溜,红艳艳,极象人的面部,当时,这地方油炸食品生意红火,南北“一”字形排列着十几家油条、麻花锅子。人们吃完油条、麻花之后,总不自觉地要在这个树桩上抺一抺,膏一膏,去掉手上的油污,年长日久,又加上这棵树原为二树合一,不足一米处又长在一起,离地面部分中间有缝(又称连体树)。这棵树桩越来越光滑,远处相看活象一位十六七岁阿娜多姿的美丽少女站在那里,后来人们亲呢地称其为美人桩。此树桩在文革时被挖掉。 三、古甜井 在老集中心大桥(原称驿口桥)向西300米处,有一口十分引人注目的水井,井口是用混凝土浇铸,井旁立一石碑,上书“甜井”两字。这口井圆桶形,井壁四周都是用青砖彻成,井水清流透明,味甘甜,烧茶无沉淀。相传,当地的百姓们长期饮用此水,很少患病,因此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来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有趣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水桶掉进井里总是不下沉。甜井东边周亚东老人的姑奶柳周氏活到99岁,终生饮用甜井的水,一辈子未生过病吃过药。她在文革时常向年轻人讲述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次她带着一只大白鹅到井边拎水,不知乍地放在井边的鹅掉进井里眨眼不见了。半小时后,正当她惊奇地向人们叙说此事时,邻居告诉她:驿口桥南边的河面上有一只白鹅在昂首大叫。她跑去一看,果然是掉进甜井里的那只鹅,她不得其解。甜井离驿口桥足有300多米远,那鹅怎么会出现在河面上呢?真是个谜!半个世纪过去了。60年代初,老集公社在甜井北侧开挖了宋老河,直接影响到甜井,所以人们已不在饮用甜井里的水了。 四、砚王池 原老集驿口桥东南500米处有一水塘,面积一亩余,状如文房四宝中的砚王,人称其砚王池。 相传,很久以前,一外地张姓客商途经老集,见此风水宝地,便买下,在池北面建房居住,张姓妻子有病,40岁身前无子,居住此地,一年后,妻子怀孕生一男孩,男孩从小聪颖,20岁中举,居官归来,购买垂柳在池边栽植,供人们夏季乘凉。闲谈中,人们常把“中举”与“砚王池”联系在一起,引来众人与张姓相邻而居,后又有数人中举,人气渐旺,此地周围商贸繁荣。上个世纪70年代兴修水利,开挖滑老河,砚王池被填平。 五、千年银杏树 老集北头有一棵唐代中期所植的古银树,枝繁叶茂,树高十余米,三人合抱不及,树冠照地一亩有余。相传它与临泉西关外那棵银杏树为兄弟树,此树为弟,它是老集古老文明的象征。据史书记载,此树有千年历史,虽经受成千上万次暴风雪雨的袭击,如今却依然挺拔茂盛。相传清朝初年,有一书生赴京赶考,爱妻相送,二人在此树下分手,临别竟把携带的东西丢在这里。当位书生中榜后回到家中又问起爱妻前日所带东西,于是急忙再次来到银杏树下,竟发现东西还在,当即商定,在这里唱大戏三日,颂扬这里道不拾遗的纯朴民风。从那时起,老集一带的百姓们,谁家发了大财,谁家学子榜上有名,总要在这里唱大戏以示庆贺。改革开放以来,那些从事经商的大款,运输大户,酒店老板等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老集古会期间,都请大戏,放电影,在银杏树下祈福,一是感谢党的富民政策,二来丰富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 六、漂来的石磙 老集东5公里,李湖村寨沟外侧有一巨大石磙,重达3吨,红色,人称红石磙,在距此石磙南400米处大塘内有一石磙,青色,重量比前者略小,人称青石磙。当地人把青红两石磙称着“兄弟石磙”。这时石磙在昆有100余年历史。 李湖是平原地带,周围数万里无山,在当时交通运输条件下,如此巨大石磙是怎么到李湖的,至今是个迷。相传,100多年前,淮河发大水,这对石磙随水从东南方漂来,行至李湖水落,搁浅此地。奇怪的是,青石磙所在的大塘,无论如何干旱,永不干涸,红石磙所在在位置沟渠密布,常是儿童玩耍之地,谁家大人找不到孩子站在红石磙上大喊三声,孩子立即应声回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