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喝碑下寨自然村 |
释义 | 老喝碑下寨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师宗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新华乡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乡政府7.9公里。国土面积有2.4平方公里,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6.6℃,年降水量1390毫米,适宜种植荞子、花生等农作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5户,有乡村人口259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31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第二、三产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93.8亩(其中:田177亩,地116.8亩),人均耕地1.16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57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79亩,主要种植八角、桔子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1731.2亩。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55户,共乡村人口259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145人。其中农业人口259人,劳动力14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259人。 到2009年底,全村享受农村低保人数31人,占总人口数的11.91%;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94人,参合率74.9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8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0.7公里。该村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2万元,占总收入的46.3%;畜牧业收入19.5万元,占总收入的38.92%(年内出栏肉猪360头,肉牛3头);林业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的7.98%;第二、三产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6%。农民人均纯收入161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7.14%),在省内务工6人,省外务工4人。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55户通自来水。有5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1.8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户(分别占总数的100.00%和63.64%)。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3.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9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77亩,有效灌溉率为60.2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7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倮姑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徐屏友谊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5公里,距离中学7.9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5人,其中小学生8人,中学生7人。 历史沿革该村建有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彝语“老”为石头,“喝”为多,“碑”为山。清末建村于石头多的小山斜坡上,居下方,故名。汉族的祖籍原属江南一带。明王朝时期,采取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形式,把成百上千的汉族由人口稠密的江南一带迁入云南殖边。 清朝时期逐渐增多;民国时期更多。汉族的进入,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促进贸易交换,推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数1个,党员总数2人,党员中男党员2人。该村设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有团员6人。 村务公开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2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交通不便;2、经济条件差;3、医疗条件差;4、教育条件落后。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将进村道路改造成弹石路面;2、修建灌溉大沟3000米;3、建设本村文明卫生路;4、发展杉木、桤木种植各300亩,并大力发展桔子等经济林果;5、发展养殖业,年出栏生猪250头以上,鸡1500只。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