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古董 |
释义 | 简介民间用法,古董,本意是指古代或先人留下的旧物,也叫古玩,现在叫文物,也把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叫做国宝. 过去人们不能认识到前人留下的旧物品的价值,都当作废物垃圾看待了,所以古董也成了废物和没用物品的代名名词,用来比喻人,则是指蠢笨没用的人,指年老不能干事的人为老古董,亦可用于指人思想守旧顽固不化 ,还指思想陈旧的人。 成语解释【名称】老古董 【拼音】lǎo gǔ dǒng 【解释】古老的或过时的东西,也指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 【出处】钱钟书《围城》:“你近三十岁的人了,自己该有分寸,照理用不到我们背时的老古董来多嘴。” 【事例】这是一件~。 图书《老古董》出版信息作 者:唐鲁孙 著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45441 出版时间:2004-05-01 版 次:1 页 数:196 装 帧:平装 编辑推荐在《唐鲁孙系列:老古董》里,作者唐鲁孙对清宫大内的事物如数家珍,把其中的来龙去脉说得详详细细,因而《唐鲁孙系列:老古董》具有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唐鲁孙有二分之一的汉人血统,他的母亲为曾任河南巡抚、河道总督、闽浙总督的李鹤年之女。……因此,唐鲁孙先生能有以燕京种种切切为主的这套文集,与震钧的《天咫偶闻》先后媲美,真可谓由来有自。 唐鲁孙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写出来,正好填补了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某些饮食资料的真空,成为研究这个时期饮食流变的第一手资料。 唐鲁孙以文字形容烹调的味道,好像《老残游记》山水风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 侠有金庸,史有高阳,吃有鲁孙——“华人谈吃第一人”唐鲁孙作品全集首次内地亮相,王世襄、沈昌文、雷颐、陈子善、徐城北、孙甘露、钱文忠……他们正在阅读这套书,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北京万圣书园、上海季风书园、广州学而优书店、南京书城、杭州晓风书屋……它们鼎力推荐这套书。本书是其中的一册,专讲掌故轶闻,作者对满族清宫大内的文物如数家珍,而大多是亲身经历,所以把来龙去脉说得详详细细,本书有历史、古物、民俗、掌故、趣味等多方面的价值,更能引起中老年人的无穷回忆,增进青年人的知识。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所写多为掌故轶文,作者对清官大内的事物如数家珍,因大半是作者亲历,所以把来龙去脉说得详详细细。本书富历史、古物、民俗、掌故、趣味等多方面的价值,更引起中老年人的无穷回忆,增进青年人的知识。 作者简介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在台湾病逝。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财政商业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 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学。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有美食之名。 著作有《老古董》《酸甜苦辣咸》《天下味》等,量多质精,允为一代杂文大家,而文中所传达的精致生活美学,更足以为后人典范。 目录馋人说馋(序一) 忆唐鲁孙先生(序二) 何以遣有生之涯(自序) 天寒数九话皮衣 可抓住了小辫子 汤婆子的种种 肥得籽儿、刨花、皂荚 看了两出过瘾的戏 北平精巧的绒花手艺 杆儿上的 迎春话水仙 清朝宫廷童玩 北平年俗:白云观顺星 吉羊 昔日最高学府国子监 中元普渡话盂兰 从杜夫人义演谈谈《朱砂痣》 潭柘 清官过端阳 皇史成石室金匮 清代皇陵被盗述闻 慈禧宠监李莲英 海甸之忆 北洋时代上早衙门 北平天桥八大怪 离不开醒木扇子手帕的评书 ——为戏剧季而写 西鹤年同仁堂 ——三百年的老中药铺 台南民俗展婚礼服饰谈 猴年来了 姑且妄言狐仙事 冬雪琐忆 敬悼京剧评人丁秉鐩 也谈痰盂 年画琐忆 清官年事逸闻 我看《乾隆皇与三姑娘》 想起了长杆旱烟袋 我的床头书 闲话轿子 中国瑰宝万里长城 水烟袋 春明燕九话白云 故都梨园三大名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