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劳氏鳄目
释义

劳氏鳄目(学名:Rauisuchia)是群所知有限的主龙类集合群,是群生存于三叠纪的掠食者,大多数体型很大,通常为4到6米长。原先它们被认为与引鳄科有血缘关系,但现在它们被归类于镶嵌踝类主龙。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下纲: 主龙形下纲 Archosauromorpha

无层级: 镶嵌踝类主龙 Crurotarsi

目: 劳氏鳄目 Rauisuchia

von Huene, 1942

简介

通常包括三科:迅猛鳄科、劳氏鳄科、波波龙科;以及其他来自于俄罗斯奥伦尼克阶地层的物种,它们因为太过原始,或是了解太少,所以无法列入以上三科。现在有个合理的理论,认为这群被定义为并系群的动物,代表大量彼此有关系,且各自演化的支系,都占据者同样的生态位,是中级到高级的四足掠食者。Parrish在1993年,与Juul在1994年,发现波波龙科跟鳄鱼的血缘关系比较近,跟迅猛鳄科的关系较远。在最近的研究里,Nesbitt在2003年提出一个不同的物种发展史,认为劳氏鳄目是单系群。此目有时成为无法归类物种的集中地。决定它们在演化史上的确切位置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许多研究材料的种类零碎。然而,近年的研究与发现,例如Gower、Benton、Walker在2002年对于Batrachotomus与Erpetosuchus的研究,让这群所知有限的动物在进化史上的地位开始明了起来。

约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与麦可·班顿(Michael Benton)在1984年,提出劳氏鳄目,例如蜥鳄,独自发展出与恐龙不一样的直立方式;借由垂直的股骨,与髋臼角度往腹侧倾斜,而非股骨颈干角度倾斜或弯曲。他们将这称为柱状直立方式。

直立的步态显示这些动物是非常活耀、灵活的掠食者,劳氏鳄类借由移动上的优势,猎食二齿兽类的肯氏兽科。它们是成功的动物,最大的头颅可达至少1米长,直到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灭绝了劳氏鳄类与其他大型主龙类。当它们灭亡,兽脚类恐龙才有机会成为陆地上独占优势的掠食者;在侏罗纪初期,劳氏鳄类消失,而肉食性恐龙的足迹忽然在尺寸上变大了。

著名的劳氏鳄类包括:生存于中三叠纪瑞士与北意大利的铁沁鳄(Ticinosuchus)、生存于晚三叠纪(晚卡尼克阶)阿根廷的蜥鳄(Saurosuchus)、生存于晚三叠纪(晚卡尼克阶到早诺利阶)美国西北部的波斯特鳄(Postosuchus)。其中一个劳氏鳄类,巨齿龙(Teratosaurus),曾经长久被误认为是一种早期兽脚亚目恐龙,后来被发现不是恐龙。

著名的劳氏鳄类

沁鳄

铁沁鳄(属名:Ticinosuchus)又译为提蜥龙,是种已灭绝主龙类爬行动物,属于劳氏鳄目。铁沁鳄身长约3米。

铁沁鳄的身体,包括腹部,由厚重鳞甲所包覆。铁沁鳄的四肢以垂直方式位于身体之下。铁沁鳄的跟骨(Calcaneus)发展与特化的踝部关节,使它们成为快速奔跑者。

蜥鳄

蜥鳄,学名Saurosuchus,意思为“蜥蜴鳄鱼”,是种已灭绝主龙类,属于劳氏鳄目。蜥鳄生存于三叠纪晚期的阿根廷。身长7米,是除了Fasolasuchus以外,该群动物中最大的物种。如同其他劳氏鳄目动物,蜥鳄以完全直立的四肢行走。它可能以埋伏方式攻击猎物。某些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可能以艾雷拉龙或较小的始盗龙等恐龙为食。

波斯特鳄

波斯特鳄(属名:Postosuchus)又名后鳄龙,意为“来自波斯特的鳄鱼”,以发现化石的德州波斯特采石场为名。波斯特鳄是种基础主龙类,属于劳氏鳄目,与恐龙有相同祖先。它们生存于三叠纪中期到晚期的北美洲,约2亿2800万年前到2亿200万年前。波斯特鳄是该地区三叠纪时期的顶级掠食者,比当时的小型肉食性恐龙还大(例如合踝龙与腔骨龙)。波斯特鳄可能猎食二齿兽类以及其他较小动物。

波斯特鳄是种四足爬行动物,拥有宽广的头颅骨与长尾巴。它们身长约6米,高度为2米,身体由圆柱状四肢支撑,这在爬行动物中相当不寻常。口鼻部类似鳄鱼,充满大型匕首状牙齿,用来杀死它的猎物。波斯特鳄背部覆盖者多排骨板,形成保护壳。

在1994年,北卡罗莱纳州德罕郡发现了一个部分骨骼;在2008年,这份骨骼被命名为第二个种P. alisonae。种名是以当地的古动物学工作者Alison L. Chambers为名。这个化石包含:一些头部骨头、7节颈椎、1节背椎、4节尾椎、肋骨、腹肋、人字形骨、皮内成骨(Osteoderm)、肩带大部分、大部分前肢(除了左手腕与手掌)、大部分后肢(除了股骨)、骨盆碎片。这副骨骼发现时,参杂至少四个其他动物化石,包含:坚蜥类的部分骨骼、Plinthogomophodon(犬齿兽类粗弯齿兽科)的口鼻部、鸟喙骨、肱骨、某种二齿兽类的两根掌骨、一个离片锥目的骨头。此外,这个波斯特鳄骨骼位于喙头鳄类Dromicosuchus的化石上方,该化石的头骨与颈部有齿痕。

波斯特鳄出现于BBC的电视节目《与恐龙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第一集,该电视节目使用电脑绘图重建中生代动物的面貌。在该集中,波斯特鳄以顶级掠食者方式出现,猎食布拉塞龙,一种大型二齿兽类。而一只雌性波斯特鳄在猎食时遭到致命伤害,而另一只波斯特鳄夺去了它的领地,该雌性波斯特鳄最后被一群腔骨龙杀害。

巨齿龙

巨齿龙(属名:Teratosaurus)意为“怪物蜥蜴”,是劳氏鳄目的一属,生存于三叠纪诺利阶的德国,化石在Stubensandstein地区的Löwenstein地层发现。巨齿龙的模式标本是由克莉斯汀·艾瑞克·赫尔曼·汪迈尔(Christian Erich Hermann von Meyer)所叙述,他根据一个附有牙齿的左上颌骨,宣称该化石与箭齿龙并非同一种动物。

之后的研究人员,例如德国的休尼博士、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以及埃德温·尔伯特(Edwin H. Colbert),将原蜥脚下目的埃弗拉士龙的颅后部分归类于巨齿龙,使得埃弗拉士龙被认为是种非常原始的兽脚亚目恐龙。许多20世纪的大众书籍遵循这个错误,将巨齿龙叙述成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龙,并猎食原蜥脚下目恐龙。巨齿龙被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是侏罗纪肉食性恐龙的三叠纪祖先。

在1985年与1986年,彼得·加尔冬(Peter Galton)与麦可·班顿(Michael Benton)分别指出巨齿龙其实属于劳氏鳄目,是种大型掠食者主龙类,与恐龙共同生存于晚三叠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