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廊下村 |
释义 | 廊下村本来有一道很长的走廊,因一位当地的秀才上京赶考长时间未归,其母每日在这走廊的尽头盼儿早归,望眼欲穿,故后人称之为廊下村,位于浙江温州永嘉县花坦乡以东,人口3573人,分为廊一、廊二、廊三,三个村,廊一村位于村的西北面,廊二位于村的东北面,廊三村位于村的西南面。这里有廊下古城墙、南宋王坟等名胜古迹,水清山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是休闲、居住的好地方。 1、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花坦乡廊下村该村始建于南宋祥兴年间(1278~1279),弹石和山块石砌筑,长1500米,高10米,墙脚宽2.5米,顶端面宽90厘米。墙内壁筑成三级梯形,上级每隔3米设一炮眼,寨墙绕村宅三面。当地《朱氏宗谱》载,幼主赵昺南逃,元兵进入温州时,朱猛善率族人建此寨墙防御。 名胜古迹 孝思祠。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的孝思祠是当地朱氏小宗祠,占地1200平方米。宗祠的大门紧闭,据称只有族里有重大活动在祠内举行时,大门方才开启。我们从边门而入,可见戏台坐落在祠堂的中轴线上。戏台下有通道,每逢宗祠举行重大活动,戏台中间活动的木板可卸下,人们从大门可一直往里走。戏台中最有观赏性的地方是顶棚,该戏台顶棚设八角五重拱覆斗藻井,棚板绘戏曲、花卉彩画,藻井下部四周绘如意草、宝相花等图案,披檐的瓦床上有凤凰彩绘,显得富丽堂皇。戏台两旁的台柱上题书楹联:“此曲只应天上有,新人莫道世间无。”孝思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细,为当地明代典型建筑,1997年列为省文保单位。 2、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廊下村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廊下村经济合作社总人口2945人,农户759户,2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159亩,其中:承包给种田大户1户、面积151.49亩;苗木种植1户36亩;养殖大户11户、面积572亩。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净收入7692元。现有村干部6人,后备班干部一名。 廊下村以纺织业为主业,多次评为区级文明村,今年经区验收合格成为村务,财务公开示范村,同时也是市级村庄整治重点村。 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以“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尚”为目的开展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在前几年开展的“双思”教育、农村现代化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村民艰苦再创业的思想教育,开展大讨论;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为了让全体村民及时了解本村的工作动态,科学信息及生活常识等内容,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利用村成校、宣传窗、电影下乡等场地机会。平时根据情况,开展主题专版教育,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等,让村民从中汲取更多的文化素养,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全村形成良好的学习之风推波助澜,全面提高该村整体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廊下村廊下村位于羊尖镇,近年来,党支部一班人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实现廊下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按照“抓骨干、促成长、激创业”的工作思路,抓好各个层面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和村的互动发展。2007年全村工业产值达7.5亿元,工业技改投入4000万元。为了破解新形势下村级集体收入增长这一难点,村党总支和村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去年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新形态—物业经租赁经济已露出雏形,该村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着力打造江苏省优质大米基地、无公害芹菜基地和锡东农业生态园。村委在群众中的威信来于关注民生。2007年,廊下村用于民生的资金达近500万元,其中投入300多万元,硬化8万平方米的村道,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投入60万元,对廊下老街进行整治;投入万元,改造自来水管网,让河港两侧及天佑地区400户村民喝上太湖水。在羊尖镇率先成立了村级扶贫帮困工作。全村的主干道实行绿化、亮化,配备专职保洁人员32名,仅垃圾箱就有210只,全年清理垃圾量达3000吨。村民人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文体活动中一展身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