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廊桥
释义
1 建筑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其中木拱廊桥分布于闽浙边界山区,尤其在浙江泰顺,泰顺因此被称为“中国廊桥之乡”,古廊桥目前尚存30余座。

简介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

廊桥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其中木拱廊桥分布于闽浙边界山区,尤其在浙江泰顺,泰顺因此被称为廊桥之乡,木拱廊桥目前尚存200余座。2005年末,浙江泰顺、庆元、景宁和福建寿宁、屏南、福鼎等县市联合将廊桥向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年9月30日,由福建省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和浙江省泰顺县、庆元县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分布于欧洲(中欧)、北美的廊桥风格有别于中国,各具特色,如瑞士小城卢塞恩的卡贝尔桥。

历史

廊桥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朝已有关于“廊桥”的记载。虹桥盛行于北宋时中原地区,以汴水虹桥为代表。但汴水虹桥只留在了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但有专家认为这种虹桥技术目前依然存于闽浙边界的木拱廊桥,并未失传。

建筑特点

亭桥 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在曲桥中段转角处设三角亭,巧妙地利用了转角空间,给游人以小憩之处;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多孔交错,亭廊结合,形式别致。廊桥有的与两岸建筑或廊相连,如苏州拙政园“小飞虹”;有的独立设廊如桂林七星岩前的花桥。苏州留园曲奚楼前的一座曲桥上,覆盖紫藤花架,成为风格别具的“绿廊桥”。

风雨桥,也叫风水桥,是广西侗族建筑的代表。风水桥博取民间建筑之精华,集亭、台、楼、阁于一身,造型优美。整座廊桥从结构上看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桥下部分是3排12个木柱形、青石垒砌而成的桥墩;中间部分为木质桥面,采用80根粗大、笔直的木柱进行悬、托、架等建筑支梁体系搭建而成,四周设有宽大、结实的木凳,可供游客休息、观看野鸭竞飞表演;桥的顶部采用桦铆连结,将亭、廊结为一体,分叉四个翘角,再用10层飞檐层层覆盖。无论是从远处还是近处观望,风雨桥线条流畅、层次分明,造型典雅、古朴、飘逸,犹如一把敞开的巨伞,是难得的建筑艺术佳品。可以抵御一定的洪水,比较坚固,而且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有越踩越结实的特性。工艺曾一度失传,后来由一个木匠重新凭自己的智慧重造出来。

廊桥结构

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从力学上分析,上端的纵梁压在横梁上,横梁又压在相对一根纵梁上,上下两根纵梁夹住一根横梁,摩擦力使得横梁不能滑动,结构简单而奇妙,这种结构,整体为拱形结构,因此沿拱心线整体受压,不会产生弯矩,就每一根杆件来说,又是最简单的简支梁,承受两种集中荷载。桥的构件统一,无特殊,异形的构件,伐下的树木只需经少量人工即可制成合格构件,而且,装卸方便,拆桥时可以做到不损构件,且可重复利用。小杆件便于运输,用小构件形成大跨度,经济合理。根据桥头纪录民众捐资的情况,在道光年间重修共用去约一百万文,这个造价在当时相对较低。“蜈蚣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只要两端固定,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由于结构的特殊,桥受到向上的反弹力,就很容易失稳遭受破坏,为此,“蜈蚣桥”都采用了廊桥这种形成,桥廊非但不是负担,反而增加了稳定性。每当山洪暴发时,当地居民将家中最重的物体或大石头搬到桥上来增加桥的稳定性。

廊桥文化

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如北涧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位,可想当年如温州五马街般繁荣的景象。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必定足租金最贵的地方。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以前常常在北涧桥的桥头上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集上千观众。廊桥中一般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有的并不设在桥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对桥头路冲。祭祀的对象有佛教任务如观世音菩萨、门神神荼和郁垒,尉迟恭与秦琼,也有义薄云天的天帝爷,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和帮人发财的财神爷赵公明。更有一些当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还崇祀传说中掌管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杂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期。乡民从四面八方聚桥卜,摆上一整只猪头,再添两盘时令水果,插上几炷香,磕头作揖祷祈福。

2006年05月25日,泰顺廊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 庆元廊桥

三大廊桥之乡

目前被评为中国廊桥之乡(按时间先后顺序):浙江省庆元县、浙江省泰顺县、浙江省景宁县。

庆元

廊桥第一乡

庆元是中国廊桥第一乡。在中国廊桥空间和时间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国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龙桥、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兰溪桥、全国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黄水长桥、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大济双门桥和甫田桥,均在庆元境内。

庆元木拱廊桥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宋、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木拱桥庆元境内均有分布。

1、数量最多。目前庆元有各类廊桥97座,其中木拱廊桥21座,平梁廊桥26座,石拱廊桥50座。庆元廊桥的数量,分别占了全市(150多座)、全省(220多座)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强,是全国廊桥最多的县。(注:廊桥主要存在于浙南、闽北地区)

2、时间最早。大济甫田桥和双门桥是目前全国有文字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栱廊桥,始建于北宋天圣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比北宋青州(史称木拱桥最早的发祥地)出现的虹桥要早10多年,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早100多年,而且比现存各地发现的木拱桥始建最早的记录——闽清合龙桥早110多年。假如能够加以证实,那么《中国古桥技术史》木拱部分将因庆元的发现而改写。另外,我县木拱廊桥历史沿革极具连贯性——宋、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都有(这在全国也是独有的)。据文字记载,始建于宋代的有甫田桥、双门桥,始建于元代的有蒙淤桥、半路亭桥、咏归桥,其余则分别建于明、清时代。而且,我县木拱廊桥国保、省保、县保一应俱有,文保体系在全国最为完整。

3、质量最高。在各类廊桥中,木拱桥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而且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如今在我国能保存下来的木拱桥已为数极少,被人们称为活化石,只在浙、闽两省的丽水、温州、南平、宁德几个地市有所发现,总数仅为100座左右。现存于我县境内的如龙桥,建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4年),距今已有381年历史,如龙桥的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功能完备,建筑上颇具宋代遗风,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全国木拱廊桥中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3 泰顺廊桥

泰顺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宁,南与福建省为邻,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

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泰顺被誉为“千桥之乡”、“浙南桥梁博物馆”,桥梁数量达958座,石碇步248条,结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堤梁式桥(即碇步)、木拱桥、木平桥、石拱桥、石平桥等。尤其是木拱廊桥,以其巧妙优美的结构造型,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虹桥形象,被誉为“中国瑰宝”。以泗溪姐妹桥最负盛名。

泰顺有“中国古桥之乡”的雅称,境内有各式桥梁900多座,又因其现存最多的廊桥,又被称作“廊桥王国”。泰顺人长期以来称廊桥为“蜈蚣桥”。

目前有明清古廊桥30余座,其中木拱廊桥6座,包括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三魁薛宅桥;罗阳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其中以溪东桥最著名,而三条桥是泰顺廊桥中最古老的一座。三条桥建于宋

“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据说,在道光年间修建时,曾发现过唐“贞观”旧瓦。央视播出的《虹桥寻踪》中,就有她的身影。

泰顺廊桥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宁,南与福建省为邻,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然而,“廊桥”这一称谓泰顺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实际上木拱桥并没有“蜈蚣脚”。上海交大讲师刘杰认为“蜈蚣桥”在结构上与蜈蚣相似。其实普通百姓对"蜈蚣桥"的称呼代代相袭,至于木拱桥的力学原理不太可能深入探究。在地理偏僻,交通闭塞的山区县,很少有人知道“蜈蚣桥”在中国桥梁发展史上的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泰顺这个廊桥王国偶然被有识之士所发现。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用三分之一的板面头条刊登了萧云集“浙南廊桥有遗篇”的图文报道,首次采用“廊桥”名称。从此,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和国内外学者纷纷到泰顺来采访、考察、研究。泰顺廊桥这一国之瑰宝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 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据《泰顺交通志》记载,到1987年底,全县现存桥累共计958座,总长16829延长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长米。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宽阔水面,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记载泰顺木拱桥4座。泰顺廊桥闻名于世,因其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故名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洲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中三座桥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画中,如今在泰顺发现以虹桥类似结构的廊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廊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电影《廊桥遗梦》,浪漫的爱情故事感动无数人,也让人们记住了“廊桥”。

4 浙江省景宁县廊桥

寿宁县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被公认的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

寿宁廊桥拥有五个全国之最:全国数量最多的县、全国单拱跨最长的下党鸾峰桥、全国最袖珍的犀溪翁坑桥、全国最年轻的杨溪头桥、全国最后一个廊桥主墨师傅郑多金。

古时的蟾溪流经半月山下,山形倒影如画,美称“半月沉江”,为鳌城八景之一。由于人口少,绿化程度高,古时的蟾溪清澈见底,有明邑人举人姜英的《蟾溪垂钓》为证:“江含频影鱼惊饵,石抱松根草弄斑。”蟾溪弯弯曲曲穿城而过,而至今横跨两岸的古廊桥如飞舞的彩虹,书写着母亲河的风采,让多少游人伫足仰望。

在短短不足二公里的河道上,曾经如长虹卧波般横跨着九座大大小小有名无名的廊桥。流年似水,岁月无情。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刮、刀兵水火相侵和沧海桑田巨变,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和登云桥四座了。至今仍连接蟾溪两岸的与小城差不多同龄的百年廊桥,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勾勒出小城与众不同的历史与文化。看到眼前这稀有而贵重的文物,不禁令我们一并更加怀念起那九座小桥流水的古典风情和文化意蕴。

5 绍兴廊桥

绍兴廊桥

风则江廊桥,是绍兴环城河上规模最大的一坐桥,也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座廊桥。 历史上的廊桥分为木拱、石拱和木平,其中以木拱廊桥居多。廊桥一般都建有两层,上有屋檐,既可保护桥体的木质结构免受侵蚀,又可为路人遮风挡雨、避暑纳凉。本桥设计为五跨,两侧为厅廊,青石板铺路,颇具古典色彩;人行道宽4.5米,中间是宽各10.5米的车道与3米宽的绿化带。

6 平门桥廊桥

苏州平门桥是苏州古城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重建前的老桥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见证了苏州的发展,是记忆、是历史。重建后的平门桥宽39米,双向四车道,桥面两侧分设慢车道及廊桥人行道,宽阔的桥身巍然屹立在护城河上,成为苏州又一亮丽风景。平门桥廊桥采用现代技术建造,廊桥景观采用节能灯,以传统大红灯笼作为点缀,桥身侧面采用变色点光源,既有古桥的质朴又具时代特色。

7 成都廊桥

廊桥位于府南河交汇口南河上游135米处,横跨南河,桥跨主体长81米,宽23.6米,于1996年在原古安顺桥旧址基础上重建,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商贸、餐饮、行人功能为一体的景观桥,取“天上鹊桥,地上廊桥”之意命名。

8 雅安廊桥

雅州廊桥地处雅安市旧城组团中心,横跨青衣江两岸,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节点,是世界上最大的

廊桥。廊桥桥宽22米,全长240米,桥上为整体二层、局部三层的仿古建筑。建成后,底层局部除满足步行交通功能外,还能够提供相当大的商业营业面积,二、三层可提供餐厅、茶座、陈列、展示及露天观景等多功能营业用房。雅州廊桥建筑总使用面积9028平方米。可作为餐饮、茶楼和其他商业经营使用,水、电、气基础设施完备。一层为商业步行街,商业使用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二层商业使用建筑面积3934.92平方米;三层商业使用建筑面积1231.5平方米;其中多功能厅面积1051.2平方米(二层:604.8平方米,三层:446.4平方米)。雅州廊桥将设立城市建设展厅、水电展厅、历史文化展厅和旅游展厅,全面展示雅安的风土人情。

廊桥项目总投资3885万元,2004年11月开工建设。雅州廊桥和雅安啤酒一条街、红墙客栈、西门茶廊、青衣江等城区景点融为一体,共同构筑雅安古色古香的浪漫景致,吸引众多的游客到来。如果来到雅安,这依偎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的廊桥,一定会让游人感受到一种视觉的冲击,勾起 "长桥卧波,不霁何虹"的感念,走在桥上更有一股怀古的幽思油然而生,让游人充分感受浪漫雅安古典的诗情画意。

9 安顺廊桥

安顺廊桥位于府河与南河交汇处的音乐广场旁,当年马可.波罗游历世界,他记载了中国四座桥,其中一座便是安顺廊桥。安顺廊桥红墙黑瓦、飞檐翘角,外观像一个古建筑。桥的两边,靠合江亭那边的桥头上是《廊桥赋》,使安顺廊桥成了大桥文化的经典之作。夜幕下的安顺廊桥灯火辉煌,流光溢彩,使这个名不虚传的“黄金外滩”活了起来。

10 舞台剧《廊桥遗梦》

基本信息

时间:12月14日~16日

地点:香港元朗剧场演艺厅

由“春天舞台”推出的舞台剧《麦迪逊之桥》(海报见上图)改编。

演员介绍

自RobertJamesWaller著名同名小说,曾拍成电影《廊桥遗梦》 由高志森监制和导演,李胜英改编,两人曾合作过轰动一时的话剧《蝴蝶是自由的》。舞台剧《麦迪逊之桥》的主演是实力派演员刘雅丽和欧锦棠。

内容简介

《麦迪逊之桥》讲的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农夫之妻(刘雅丽饰)送走了丈夫和一对儿女,将有4天的时间完全属于她自己……一辆从远方开过来的旧卡车停在了农场庄园的篱笆外,《地理杂志》的特约摄影师(欧锦棠饰)走下卡车,向农妇问路,他要去拍摄位于麦迪森县的罗斯曼桥,也叫廊桥。她主动提出为他带路,两人就此相识,并最终擦出爱的火花。4天的相处很快过去了,她考虑到家庭和责任,不愿追随摄影师出走,两人痛苦地分了手……在以后的漫长日子里,两人把所有的相思都深深地埋在心里,直到两人去世,他们的骨灰都被撒到了廊桥桥畔…… 最新动向

“春天舞台”已率先将粤语版的舞台剧《麦迪逊之桥》搬上了香港舞台,该剧的普通话版本将在2008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内地演出。

11 德化县古廊桥

《清明上河图》上那些失传多年的虹桥,其实在位于戴云山腹地的德化,一种与虹桥结构相似的桥依然鲜活着,当地人管它叫廊桥。

德化的古廊桥大多建于古大道的村落附近,通过建造廊桥,把交通、商贸、宗教、休闲融于一体,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消遣、夏季纳凉和土特产买卖的好去处。同时,廊桥造型优美,或如长虹饮水,或如玉龙凌波,飞檐斗拱、错落有致,撒落在德化的山山水水之间,给青山绿水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廊桥的顶梁和斗拱雕刻绘制着各种吉祥图案,工艺精巧,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此外,古桥的命名也多富有诗意美感,耐人品赏,且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如常用龙、凤、虹、美、济、仁、寿等字给廊桥命名,像登龙桥、广济桥、济虹桥、粹美桥、湖春桥、富泽桥、长寿桥、福田桥等。

据考证,德化的古桥梁最早建于唐代,正如《清明上河图》上那些虹桥一样,德化廊桥大都始于宋代。当时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要在偏僻的山沟里建筑这些廊桥,全凭人力操作。一块数米长和数吨重的巨石,要从深山里的羊肠小道运到溪涧深谷,村民们就要像蚂蚁拖蚯蚓一样,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据说,要把一块数吨重、数立方大的巨石架设到近十米的高空上,先得从远处的深山老林里砍运大批树木,一节节地拖运到一起集中作垫木,垫一层砌一层,边垫边砌,逐步加高,巨石垒积直至最后把石梁铺架成桥,然后再把其垫木一根根、一块块卸掉。其工程的艰巨、艰辛,不得而知;而先民们的聪明和智慧,由此也可见一斑。据桥梁专家评价,德化廊桥的设计施工充分反映了古代建造者的聪明智慧和当时先进的科技水平。

登龙桥位于浔中镇蒲坂村。该桥始建于宋代,称为惠政桥。昔为交通要道,县治至石山,邱店等铺的官道经此。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先后进行维修。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重建更名登龙桥。光绪三十年(公元1903年)被洪水所毁,长期失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由丁棨华侨陈簪发和盖德华侨李书植,倡仪发动海外华侨捐资修建,1925年竣工,共耗银9500多元,百分之八十系华侨捐资。

该桥为长廊屋盖梁式结构,全长50.4米,宽3.85米,下有两个石墩,梁为巨杉横跨,上铺木板,有72根木柱;上托屋盖,桥通道两旁有坐椅,供行人避暑歇憩。桥中筑一佛龛供奉观音大士,桥外有两层重叠的雨披,斗拱和屋梁刻有精细的花卉图案。桥的北侧有竖立重建登龙桥碑记的崇善所。

广济桥位于春美乡双翰村,又名双翰下桥。昔为德化至大田的交通要道。该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后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1972年年底,古春村旅居马来西亚华侨苏重仁、苏首相等人,成立“修筑广济桥海外筹备小组”,由古春、上春、新阁、联春等村11名华侨捐资四千元重修,1972年竣工。

该桥长24米,内宽5.5米,中间通道宽4.6米,置有佛龛,桥亭斗拱分5层160斗,顶梁和斗拱刻有虎豹狮象和花卉纹饰,桥梁为15根巨杉横跨,下有6层纵横交错的垫木。

双桂桥,在三班镇桥内村。古为木构廊桥。上世纪80年代由旅台乡亲郑点金先生捐资重建,改为单拱石墩,上为混凝土与木结构混合型仿古廊屋顶。桥身内有观音佛龛,故乡人称为“观音妈桥”,昔为三班往永春五里街要津。

宴林口桥位于盖德乡林地村。又称上林桥,俗称暗林口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被洪水冲毁,后由乡民林仁礼重建。石址廊屋式木质结构,长27.3米,宽3.4米,通道2.15米,高3.95米,通道两侧有长板坐椅,全桥由44支木柱(分成四列)撑架,桥外有两层重叠的雨披,桥的北侧有迎仙宫l座。1959年再次修建。

蕉溪支涧拱桥位于雷峰镇蕉溪村。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腊月,竣工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桥高10.5米,单拱跨度19.5米,桥面宽3.3米,卵石砌成。桥的两端分别有10个、18个的石阶。

德化水口镇淳湖村西南山坳口,矗立了一座长36米、宽6米、高13.3米,五层木结构的古宫殿式古建筑,建筑面积600多平米。由当地名流书写的“湖山桥”匾悬于四层阁楼上。从村志上得知,湖山桥始建于北宋,距今近900年,毁于上世纪40年代土匪一炬,重建于1992年。阁楼里有500多年前雕成的泰山尊王雕像一尊,光绪年间尊王乘驶的“神轿”一座。这样一座桥形独特的古桥,在德化交通志和德化县志上却没有记载。按照桥梁的技术要素,它压根儿称不上桥,惟一的“蛛丝马迹”是桥的下部结构有一座高5米、宽3米的石砌半圈拱,然而为什么要称“湖山桥”,不称“湖山楼”或“湖山阁”,为什么德化所有的古廓桥的佛堂都供奉观音娘娘,惟独“湖山桥”供奉泰山尊王,湖山桥是座名副其实的奇桥,有待于文史工作者进一步考证。

湾桥位于三班镇蔡径村,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修复。1990年由政府支助用混凝土加固桥面,现桥面宽3.50米,长15米。

德化保存较完好的廊屋式古名桥还有上桥(美湖上漈)、承泽桥(又名济美桥,水口承泽)、济虹桥(盖德有济)、仁里桥(赤水苏岭)、龟洋桥(南埕蟠龙)、福田桥(汤头福山)、湖春桥(龙门滩湖景)、丁村桥(龙门滩霞碧)、万溪桥(大铭琼英)等。

12 寿宁廊桥

寿宁廊桥

寿宁

寿宁,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这里“控闽浙咽喉。其崇峰叠嶂,屹若天堑,旧称东隅保障,有天造地设之奇。”坐拥数条出省交通要道的山城寿宁,在文学家笔下留下了不少传奇,其中廊桥大多扮演着重要角色。廊桥,让这方山水独具风格、底蕴深厚,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色彩;廊桥,浓缩了千百年的乡土文化发展史,为寿宁赢得“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的盛誉。走进寿宁,就如同走进世界木拱廊桥天然博物馆。

寿宁木拱廊桥的历史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清明上河图》中那座优美独特的“汴水虹桥”技术已经失传,但谁会想到,在

寿宁的崇山峻岭中,竟还深藏着那么多令人叫绝的“虹桥”——寿宁木拱廊桥。木拱廊桥也叫木构叠梁式风雨桥,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它不仅与《清明上河图》的名桥“虹桥”结构相似,技术相同,而且还对“虹桥”有所发展创造,那就是在桥上加盖“桥屋”,即桥与屋结合,如桥似厝,这种桥,寿宁人俗称“厝桥”。据统计,寿宁境内现存的此种廊桥共有19座。据有关专家考证,全国现存木拱廊桥还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和浙西南两地。在我省,目前只有寿宁、屏南、周宁、古田、政和等地有。寿宁木拱廊桥从数量上讲,是现已发掘的在以县为单位的区域内全国数量最多之一。从年代序列上讲最齐,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中华民国,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极为罕见。据有关专家考察认为,寿宁的木拱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是明正统十三年(1448)建的西城桥。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更名蟾溪桥。桥梁为三层叠架,底层用三扇牛头串拱,中层用杉木梁架,再横架面梁,上竖柱子,用2寸厚木板铺成桥面,两边木板围拦,加刷油漆,上架枋桁檩子、角板、椽子。桥中楼阁,宏伟壮观,桥中上方布局幔天,雕梁画栋,造型深幽古朴。1984年,该桥被拆除改建为石拱桥。位于寿宁县城内蟾溪上的升平桥始建于明天顺六年(1457),后圮于水,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古桥长24米,宽5.8米,底层27根拱梁,30根横梁,桥面48根木柱,分列11间。上有遮雨的飞檐屋顶拱斗重叠,边有披风的木板档墙淳朴古雅,其造型之奇巧令人赞叹。像升平桥这样的木构叠梁式风雨桥,在寿宁城关地区就有4座,历经百年风雨巍然不动,营造着山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意境。

著名乡土建筑专家、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认为,木拱廊桥有几百年的历史,独特的结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建筑系路秉杰教授在日本东京大学讲学时,用筷子搭出一个拱桥的模型,引起轰动,日本报刊称之为“中国一绝”。由于寿宁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具有重要工程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木拱廊桥至今还养在深闺,不为多数人所认识。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后至今这种木构叠梁式拱桥已被毁11座。值得欣慰的是,寿宁有关方面已认识到了廊桥的重要性,正在制定有关措施保护这批重要古建筑,并规划搞人文旅游,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得益彰。

申遗的寿宁廊桥

据统计,全国现存木拱廊桥还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的寿宁、屏南、周宁、古田、政和等地,闽南泉州也有部分廊桥,在浙西南的景宁、泰顺、庆元等县,也有部分廊桥保存至今。寿宁木拱廊桥从数量上讲,是现已发掘的以县为单位的区域内全国数量最多的地方。千百年来,经过风雨侵蚀,战争毁坏和意外火灾,目前还“健在”有19座,历史上曾记载寿宁是“中国贯木拱廊桥之乡”。从年代序列上讲,寿宁木拱廊桥最齐,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民国时期,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极为罕见。寿宁贯木拱廊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中国桥梁史上“侏罗纪公园”。

目前,寿宁县境内保存的19座廊桥,主要分布在:鳌阳镇(县城)境内4座:飞云桥、仙宫桥、升平桥、登云桥;南阳镇境内2座:溪南桥、四洲桥;坑底乡境内5座:单桥、小东上桥、小东下桥、杨梅州桥、红军桥;犀溪乡境内2座:福寿桥、翁坑桥;芹洋乡境内4座:张坑桥、中村桥、长濑溪桥、尤溪桥;下党乡境内2座:杨溪头桥、鸾峰桥。

2004年,福建寿宁和浙江景宁、泰顺、庆元4县联合向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5年,屏南县正式加入申遗行列,标志着两省联合开展廊桥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2005年11月24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福建寿宁、屏南和浙江景宁、泰顺、庆元5县的文物保护部门负责人共同签署《廊桥保护和申遗的联合宣言》。

13 步月桥

步月桥桥梁名称,在中国较为常见。本词条主要介绍的有福建省建瓯市步月桥。

简介

福建省建瓯市境内现有各种木厝桥32座,惟吉阳玉溪步月桥独领风骚,久负盛名。这里空气新鲜,微风拂面,山川秀丽,一派田园风光一览无遗。步月桥是当地吉阳镇通往大夫、圭历、巧溪、张坑山区行政村的交通枢纽,是闽北现存最长、净跨度最大、伸臂木梁结构的木厝桥。

步月桥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正德十四年(1520年),由吉阳玉溪葛氏五世祖万宗公首捐建造了步月桥;清乾隆己丑年,该桥被商贾张士华在玉溪河放木时冲塌,赔偿七百万枚铜钱修复;到道光五年、光绪十九年,葛军操和玉溪大夫村村民黄声遏又两次募捐修缮;再沿袭下来是1998年,在建瓯历经二百年一遇的“6·22”特大洪水肆虐下,玉溪河堤岸坍塌,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桥基向下游一侧倾陷,步月桥处于危在旦夕之中,在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下,提出重修该桥,并于次年筹措资金90万元,修旧如新,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座人民群众纪念抗洪救灾的丰碑。

步月桥的结构

从高处望步月桥,好像一把锁链,但拴不住奔腾不息汹涌向前的蛟龙;它又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玉溪河畔,光芒四射,把大好江山点缀得绚丽多彩。该桥全长127.5米,宽6.05米,大桥上木厝42间均为瓦盖遮顶,桥中央主间有一尊栩栩如生的观世音菩萨木雕。

步月桥的奇妙之处还在于精湛的筑桥工艺。据了解,该桥与它桥的不同之处在于,整座大桥找不到一钉一铆,所有材料都是用本地上乘的杉木制成,上下纵横交错的木构件都凿榫无误地紧密衔接吻合,气势恢宏,造型古朴,线条粗犷,结构严谨。现桥基是改用青岗岩水泥嵌砌成伏牛状。两拱结构是用30公分以上圆桶杉木井字垒成,桥面由沙石铺设青砖改成水泥路面,桥的两头增设女儿墙,起加固作用。

步月桥的文化

有8000多人口的吉阳、玉溪两村村民,有着擎灯笼的民间习俗,这与距今480年前建成的步月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逢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吉阳与玉溪两村村民,怀着丰收喜悦的激情,如约而至到步月桥送、摘灯笼。灯笼分红、白两色,红的象征吉祥生财,白的象征平安添丁。取灯笼者,不论红白,必须在次年的当晚“以一还十”地把灯笼送挂到步月桥,好让这一传统文化民俗延绵不断,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所以每逢中秋夜晚,黄澄澄的月亮顺着深深的墨一般黑的沟壑,把它那清洌的光辉洒满山村大地,云集于此的灯笼与烛光互相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那欢歌笑语打破宁静的夜晚,令人浮想联翩,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14 达州廊桥

2007年11月1日早晨8点,达城南门河口达州廊桥建设工地上彩旗飘飘、礼炮声声、人头攒动,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灌在达州廊桥桥面,达城广大市民关注的达州廊桥正式合拢。中铁二局集团、达县有关部门、翠屏山房地产公司等单位领导以及数百名龙郡项目建设工人、市民见证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被誉为达州“城市会客厅”的达州廊桥是从老城区南门河口直通州河南岸的一座步行廊桥,她的修建大大缩短了老城区与“龙郡·外滩”的距离。据了解,达州廊桥总投资达5000万元,长172米,桥面宽24米,是红旗大桥的两倍,桥面标高292米,超过“9·3”洪水位近4米。除了步行、沟通州河两岸的功能外,达州廊桥还将在桥上开发休闲商业区、景观区等,以增加项目的多元性和形成景观效应,这里也将成为未来达州城市的重要旅游观景区和顶级商务会所区。笔者从现场施工负责人处还获悉,达州廊桥将于2008年春节前通行,正式对市民开放。届时,以达州廊桥为中心的城市商业核心地域将凭借其新兴商圈的活力和1.2公里自然山水的倾城魅力,形成一道靓丽的旅游观光风景线,缔造达州城市新的名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