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揽辔澄清 |
释义 | 发 音lǎn pèi chéng qīng 解 释揽辔:拉住马缰;澄清:平治天下。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这件工作,把它做好。 出 处《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载为陈蕃事。 后以“揽辔澄清”谓在乱世有革新政治,安定天下的报负。 示例 少年~意,倦矣应怜缩手时。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详细解释一、用法作谓语;指人的抱负 二、结构联合式 三、近义词揽辔登车、揽辔中原 四、同韵词死地求生、剔蝎撩蜂、燕颔儒生、蝼蚁贪生、豺狼冠缨、惺惺惜惺惺、此呼彼应、草木皆兵、谷马砺兵、夏虫不可言冰、...... 五、年代古代 六、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冀州发生饥荒,那些贪官污吏们照样过着糜烂的奢侈生活,对灾民不闻不问,饥民们纷纷起来造反。朝廷派范滂为清诏使前去考察情况。他接到命令感到责任重大,临行时他在马上手执缰绳对随从说:“一定要查明真相,澄清天下。” 七、示例少年揽辔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八、新说“辔”,意为马缰绳;“揽辔”是说手拉着马缰绳。“揽辔澄清”指在乱世之中初拿大权而有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宏愿。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它的意思近于“新官上任三把火”。 开头的“三把火”烧的效果如何,毫无疑问要影响新上任者的威信和权力效益。宣帝的“三把火”首先烧掉了专权妄为的霍氏,为新政扫除了障碍,廊清了道路,后来的施政措施才得以顺利进行。这种正面效果的“三把火”,犹如打仗中一开始就使出的下马威,可以立即稳住自己的阵脚,增强自信心,从而鼓足勇气一拼到底。 “火”不可乱烧,必须烧到点子上,也就是说,要总观全局,弄清楚要害在哪里,从哪个地方下手,才能收到牵一动万、纲举目张的效果。烧不到点子上,或者切入点不对,不但不能立刻稳定阵脚,反而会使原来的问题复杂化。除了准确之外,烧“火”的速度还得快,闻风而动,让风助火势,便会收奇效。速度慢了,犹豫不决,拖拖拉拉,还不如不放火。 放火过后,也怕没有后劲儿.本来放火烧荒意在清除前进的障碍;障碍既除,理应顺势推进,获取全胜。若不顺势推进,就大可怀疑了:或者是做表面文章给人看,或者是另有所图。当然,也不排除有昏愦者坐失良机。 八、典源 揽辔澄清:语出《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汉宣帝励精图治:事见《汉书·魏相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