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释义

学院学科建设采用“前三后二”的模式,既前三年以本科专业建设为主,高起点、高标准,重点抓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后两年依托三个硕士点和相关课题组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水平。目前生物工程学科特色方向是基因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与酶工程、生物制药与功能性食品。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是结合甘肃地方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以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生物工程学科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科基层组织的职能,形成学科研究方向。

学院创办人

学院创办人:赵 萍 教授,李志忠教授,魏昆书记

现任领导

书记 曹 戈(研究员)

院长 王鸣刚(教授,博士);

副院长 刘左军(教授,博士);赵萍教授

历史沿革

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在21世纪之初,根据国务院关于高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的精神,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顺应知识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的需求,本着学科互补、扩大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经学校与甘肃省轻纺总会友好协商,并上报甘肃省省教育厅、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2000年10月正式将甘肃省轻纺工业学校整体并入原甘肃工业大学,在充分整合校内设备和师资资源,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于2001年3月成立了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和纺织工程专业为主的轻工食品工程系,简称轻工系。为进一步优化学科生态环境,2003年6月,成立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属学校下设二级学院;原轻工食品工程系所属纺织工程专业整建制划归机电工程学院与包装工程专业一起组建新的轻工系,属机电工程学院内设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整建制划归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为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发展,2002年9月中国兰州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中澳食品科学与营养研究所(China-Australia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Research Institute,FSNI)。

严格导师遴选标准

研究生教育方面严格导师遴选标准,对增选的导师,由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帮助新导师了解学位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政策、质量标准和要求,学习优秀导师的经验。依据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现已编写出食品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三个方向的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同时要求在教学与考核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2007年和2008年春季顺利完成了3个硕士学位点的考试、复试工作,秋季分别迎来了第一批30名、第二批31名统招硕士研究生入学;2009年计划招生25人,实际招生33人。

教学工作与实验室建设

2000年申报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1年招生;2001年申报生物工程和纺织工程专业,2002年招生;2004年申报制药工程专业,2005年招生。按照学校规定的原则和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三个本科专业教学大纲,教学管理常抓不懈,专业辅导答疑要求明确,试卷分析符合规范。为了保证专业培养计划能够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强能力”的培养目标,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继续加强对教师开设专业课和校级选修课教师的教学督导。积极鼓励教师开设校级选修课,提高全体教师的从教素质,保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顺利进行。三个专业的集中教学实践环节时间在36-38周(学分),时间范围贯通在学四年之中。这还不包括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参加教师科研、科技竞赛、各类资格认证等创新教育学分。这些集中实践环节,实行教学教师和全体教师承担,特别是毕业论文(设计),全体教师参加指导,学生一人一题,严格把关,强化管理,过程规范,答辩严谨。论文(设计)内容包括转基因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发酵工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生物制药技术、植物生理生化等方面。

为配合学校实施的教学质量工程,促进我院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大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投入。2007年在学院内设立教育教学专项研究经费,由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确定10项教研项目,并决定每项给与800~1200元的资助。立项内容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等方面。依据《兰州理工大学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配合学校实施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学院积极动员和组织学院内各专业的教学骨干教师,申报专业教学团队。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和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次讨论和审议,并有效整合学院师资力量,最终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得学校的支持。

在保证课内实验的同时,尽量提供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2006-2008年度,学院实验中心共进行开放性实验80余项,其中挑战杯实验50余项,科研性实验30余项。除了为本院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实验中心还安排了技术工程学院发酵专业学生实验和毕业毕业论文。

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2007修订并完善了《生命科学实验中心管理条例》,并增加了安全管理、收费管理等6个新的规章制度。使实验中心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结合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建立和完善了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签订教师安全协议、学生安全协议。实施实验室安全培训,培训人数达300人次/年,做到各类人员必须经过实验室安全培训方可做实验。

近5年来投入了近2000余万元对中心更新和补充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经费来源有学校专项设备经费(申请专项经费)、专业建设费(每年按年度计划划拨)、学院教学实验经费(每年按年度计划划拨)、“日元贷款”项目(专项经费)、“省部共建”项目(专项建设经费)和“财政部项目”(专项建设经费);近5年平均每年投入经费达400余万元。

科学研究

学院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当地相关企业进行座谈,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与规划,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并洽谈科研合作项目,目前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达到20项,内容涉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发酵工程产品开发等方面。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等项目。

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8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8项;发表科研论文180余篇;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3项,获得授权2项;通过科研成果鉴定21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3项。

2006年以来,获得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70余项,获得学校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二、三等奖12项,06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甘肃赛区特等奖1项(07年获得国家三等奖)。2008年,在多年开展产品设计课程的基础上,中心举行了校级产品设计大赛,评选18项优秀作品,其中有2项作品入围09年全国“挑战杯”甘肃赛区决赛荣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激发和鼓励学生创新设计的积极性。

作为第二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中心获得的了“食醋固态发酵自动控制发酵设备的研发”、“高效降解纤维素菌种的选育与酶的纯化”和“甜菊糖苷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3项资助。

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3个本科专业,食品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有教授6名,副教授11名,讲师15名。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有硕士学位15人。其中4名博士具有博士后经历,在读博士学位4人。

在校本科学生700人左右,研究生100人左右。

05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5%,06年就业率为92.3%。

学院教学机构设置

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教务管理办公室,实验室管理办公室。

教学单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制药工程系、甘肃省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习基地:

兰州雪顿乳业公司,甘肃省科学院生物所,甘肃酒泉西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啤酒(甘肃)农垦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农科院农产品储藏加工研究中心,甘肃省轻工研究院,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营养中心、甘肃省敬业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雪花啤酒、秦皇岛正大集团、江苏天福莱饲料有限公司等。

为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近年来学院分别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国内著名大学引进博士及博士后人员数名。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术思想活跃,学术氛围浓厚,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为生命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1540平方米,实验设备150多台套,设备投资总额达740万人民币,其中包括超临界萃取仪、梯度PCR仪,旋转逆流萃取仪、原子吸收仪、质谱仪、脂肪分析仪等目前国际先进设备与仪器。

现有微生物、生物化学、专业分析、食品工艺、发酵工艺、生物制药工艺、药物活性成分分析等专业实验室,教育部“生物与化工测试分析中心”的申报和论证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实验室能满足制药、食品和生物工程专业相关专业课实践的要求。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可为学生开设相关基础课并提供实验条件。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一级站,可以利用国内外10大光盘数据库为食品与生物工程制药等专业教学和研究提供网上服务。

人才培养

多年来该院已培养食品工程和发酵工程方面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600余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尤其在甘肃省轻工食品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培养

微生物与生化药物专业

一、 培养目标

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微生物与生化药物硕士研究生应该达到如下目标:

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科学素养高,敬业精神强,能积极为国家经济和建设服务,且具有良好公德的品学兼优的研究人才。

2. 本学科研究生毕业,应该具有坚实的化学,生物,药学和相关医学的基础。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药学领域的前沿和研究情况。具有较强的在生化药学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具有在本学科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学习时间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第三学期进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1.5—2年;在职研究生根据具条件和本人的情况,来决定学习的时间的长短。

三、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简介

参见下表:

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简介

天然药物(动植药物)包括微生物药物的分离提取,分离,鉴定,表征。 1. 天然产物分离提取(包括工艺的研究)鉴定表征。

2. 中药GAP、GMP|、GLP|、GCP的研究。

3. 中草药有效成分化学、物理修饰和分子生物学改造。

4. 天然药物的氧化、抗氧化研究。

蛋白质和多肽合成研究 1. 多肽药物的研究。各种活性多肽的合成,分离提取,应用研究。

2. 缓释试剂,新剂型材料的制备(包括Linker试剂的合成)

3. 活性蛋白的研究。

生物疫苗的研究

抗体药物和检测研究 1.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伤寒结合疫苗、细菌性结合疫苗等。

2. 快速诊断产品的研究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课程设置”附页)

五、 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制,主要指导教师负责,结合集体培养。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并注重培养研究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学校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机构、工厂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

六、 中期考核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气氛,定期进行院内、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广泛的学术交流,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速优秀人才的成长,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实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为:思想品德、学位课程学习、科研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参见学校相关规定。

七、 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资料收集、调研、选题,并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内提交导师,在系的统一安排下,以生化药物为主,组织三人以上校内同行专家召开开题报告会,研究生进行公开报告,通过者方可进入课题研究阶段。未通过者必须对开题报告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报告。以上工作必须在第三学期的前半学期完成。

八、 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定的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在导师的安排下适当参加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积极投入课题研究;本学科为实验性学科,要求学生放下书包,就进实验室,意思是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适当参加一些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熟悉科研环境。

九、 科学研究及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受到科学研究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在开题报告通过后,便可进入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从事该项工作。主要包括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完成论文的撰写等项工作。通过这些环节,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实际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实际生化药物的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和提高科学素质,综合能力,从而能够使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