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兰州军区总医院
释义

兰州军区总医院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军队综合性医院1939年创建于延安前身为“八路军军医院”曾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西北地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地理位置

兰州军区总医院【又称陆军总院】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西街98号。

医院规模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现设医务部、政治部、院务部、护理部四个机关部门,30个临床科室、23个医技科室。根据总部命令,2004年6月1日原兰空473医院整体并入我院,称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医院现有创伤骨科、泌尿外科、血液病科、计划生育优生优育4个全军中心,1个全军药理基地(2004年该基地被批准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9个军区专科中心,16个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2002年经国家人事部、总政治部批准,在我院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在站博士后18人。专家队伍

兰州军区总医院现有高学历干部185人,其中博研76人(在读21人),硕研109人(在读27人),占医药技系列总数的32.5%;现有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以上人员234人;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葛宝丰,全军第一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护理专家黎秀芳,全军重大专业技术贡献奖获得者、创伤骨科主任刘兴炎,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胸外科专家张世范等在军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教授,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8名学科带头人被第四军医大学、苏州大学、军医进修学院、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校聘任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分别被授予“全军专业技术贡献奖”、“全国医学科技之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军模范护士”等荣誉称号。

发展概况

近年来,医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总部、军区和联勤部指示要求,注重抓教育明方向,抓中心带全面,抓改革出效益,抓服务求质量,抓训练促保障,抓人才保根本,抓硬件打基础,求实创新,团结进取,医院建设保持了稳中有进、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思想政治建设

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医院各项建设的首位,紧紧围绕医疗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服务保证作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狠抓各项政治教育,确保医护人员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确保医院建设的正确方向。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在内容上整合细化,在形式上结合渗透,在方法上灵活多样,在效果上潜移默化,切实把整的化零、把空的落实、把远的拉近、把小的看大,医院思想政治建设"润物细无声"的做法得到了军区、联勤部首长的充分肯定。注重典型引路,大力弘扬正气,引导医务人员净化思想境界,强化敬业奉献精神,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今年7月全国著名护理专家、全军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医院专家组成员黎秀芳同志病逝后,医院组织全院人员深切缅怀黎秀芳同志,及时作出了向黎秀芳同志学习的决定,7月25日《新华社内参》刊登黎秀芳同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人事迹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以及军区、联勤部首长先后作出批示,要求深入学习宣传黎秀芳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全军总结树立黎秀芳同志这一先进典型。当前在各级党委、首长的关心重视下,一个贯彻落实中央、总部、军区首长指示要求,深入学习推广黎秀芳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正在兴起。医院还注重加强各级党组织能力建设,着眼"人才兴院、特色建院、军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建院目标确定党委工作思路,多次到南京、广州等10多家总医院学习取经,开拓思想观念,找准差距不足,确定努力方向。党委坚持围绕医疗中心抓大事议大事,实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核心领导作用明显。

学科特色建设

始终突出医疗工作的中心地位,围绕"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目标,按照抓大扶小、固强补弱的思路,坚持以全军、军区专科中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努力打造优势学科群体。定期分析专科建设形势,对专科中心实施客观定位,坚持党委常委挂钩帮带制度,指导专科中心建设发展,在人才、经费、设备等方面重点倾斜,促进专科中心的建设发展,在创伤骨科、矫形外科、烧伤、泌尿系肿瘤、神经内、外科、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领域形成整体优势,目前医院大多数专科都有1至2项在本地区占有优势的特色技术,部分专科拥有1项在全国及军内特色明显的技术项目。在原有的3个全军专科中心顺利通过总部评审验 收的基础上,新增1个国家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1个国家一期药物临床实验室、1个全军专病中心、1个全军重点实验室,呼吸内科等7个专业还被批准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十五"以来共获各类科研成果奖61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含医疗成果)二等奖5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5项,军队科技(医疗)成果三等奖40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20篇。近年来医院各项医疗指标完成逐年增长,去年共完成门急诊量43.5万余人次,收治2.5万人次,手术9405台次,医疗毛收入2.57亿元。今年上半年门急诊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6.67%,出院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11.18%。针对空军473医院整体并入我院时,人员思想动荡,设备器材老化,先后有38名高学历人才流失,负债达3000多万,一度处于半瘫痪状态的实际,分工2名常委长期进行帮带,通过配强班子成员、优化科室设置、精简公勤人员、开展业务指导、资源设备共享等措施,帮助该院尽快摆脱困境,去年实现医疗毛收入3300多万,达到该院建院3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医疗保障改革

根据总部、军区有关指示精神,医院从2003年初开始推行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专门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先后完成了大量的筹备和具体落实工作,从近四年医改运行的情况看,实行医改后不仅大大简化了部队患者就医流程,基本实现了"一卡通"的要求,使部队患者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医疗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而且有效杜绝了非保障人员就医,精简了不合理就医人员,在军免病人门急诊、住院人数逐年增长的情况下,药品费、检查费所占医疗费比例明显下降,大型仪器阳性检查率明显提高,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普遍受到各体系部队的拥护和支持,确保了医改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

为兵服务工作

坚持把为兵服务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注重处理好面向市场与瞄准战场、追求效益与保障打赢、救治群众与服务官兵等各种关系,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专门成立了为兵服务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提出了"部队官兵谋打赢,我为官兵保健康"的服务宗旨,开辟军人就医住院"绿色通道",实施住院标准、大型检查、出院带药"三放宽",挂号、就诊、取药、住院"四优先"。在为兵服务上不惜代价、舍得投入,近年来医院为军免病人补贴的医疗费用逐年增加,去年达40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医院不断改进服务模式,开拓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逐步实现了"三个拓展":一是由一般治疗向预防保健拓展。为指导部队做好疾病预防,组织专家编写《部队各类疾病预防保健》系列丛书下发部队,为官兵预防疾病提供科学指南,被官兵亲切地称之为"装在口袋里的保健医生";坚持每年派出10 多批以专家为主体的精干医疗队,深入基层部队和干休所,上门开展医疗服务;从前年开始分期分批邀请驻甘、青等高海拔艰苦地区、边防哨所和夫妻执勤点的官兵来院查体就诊,先后使120余名官兵的疾病得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下一线部队调研和对住院官兵病情的综合分析,先后向上级领导机关和部队提出合理化组训建议20多条,为部队科学预防各类病症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由医药救治向人文关怀拓展。注重从细节入手,把对战士的关爱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战士就诊我们安排专人导医,战士住院上门探望慰问,战士住院过生日由医护人员安排筹办,战士术后免费供应三天的营养餐。特别是对危重伤病员,我们在精心治疗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呵护,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病魔。另外,对在边防一线或高海拔地区工作,近年来立过功或受到军以上单位表彰的官兵亲属,在就诊住院时视经济条件适当减免费用,激励官兵安心部队建功立业,切实把为兵服务做在了官兵的心坎上。三是由随机服务向规范服务拓展。过去医院为兵服务随机开展的多,近年来我们把为兵服务列入党委重大议事日程,研究确定了远期目标和近期规划,对年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责任分工,确保了为兵服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制订了32条为兵服务措施和8项承诺,出台了《为兵服务奖惩规定》,将为兵服务作为评选各类先进的重要依据,对存在问题的实施一票否决,在"十五"总结表彰大会上,医院首次对为部队服务成绩突出的10个科室和60名个人给予了重奖,取得良好的反响。前不久医院遵照黎秀芳同志的生前遗愿,将她省吃俭用捐献医院的80万元、军区卫生部捐赠的20万元、医院拿出的50万元以及全院人员捐助的10多万元,共170多万元共同设立为"黎秀芳为兵服务奖励基金",用于表彰奖励为兵服务先进单位和个人,激励推动为兵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医院为兵服务的做法得到了总后、军区和联勤部首长的充分肯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各大媒体分别进行了宣传报道。

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始终把人才作为兴院之本,注重从对人才的根本态度和使用导向等方面尊重人才、从一点一滴细微的地方关心人才。现在医院最好的车专家坐,最好的房人才住,院领导和机关一直挤在60年代建的二层老楼内办公,直到今年年初才得以拆除新建。去年医院党委常委还集体到机场迎接一名从美国回院的博士,这在总院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在全院人员当中引起良好的反响。在人才建设上医院舍得花大气力、下大功夫。一是为有本事的人才搭舞台。心内科医师张卫泽博士毕业回院后,医院任命他为科室主任,积极支持他大胆开展工作,帮助协调科室内部关系,使他能够很快承担起科室主任重任,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科室建设特色更加明显。放疗科主任李莎与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联手攻关,在运用重离子束治疗浅表性癌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添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第4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二是为有缺陷的人才补好台。在人才建设上医院坚持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搞求全责备。心血管外科原主任退休后,医院大胆选拔业务技术过硬、工作上有闯劲、富有开拓精神的科室副主任董逸飞为主任人选,尽管有的同志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党委仍然坚持上报了任用意见。在负责科室工作期间,该同志牵头完成省内首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全弓置换术,推动了科室业务建设。三是为有后劲的人才建平台。前几年医院一些主任、专家退休以后,很多都被南方一些医院高薪挖走,一些因为编制所限发展无望的科室骨干,也纷纷"孔雀东南飞",据了解仅东南沿海长三角一带,就有从我院出去的人员200余名。为有效解决人才外流的问题,使他们能够继续为部队服务、为医院建设发挥才干,医院开全军同类医院之先河,采取设立院内专家组、科室正副主任等超常措施,把近年来退下来的7名同志吸收进入院内专家组,选拔任用23名科室骨干担任院内科室正副主任,让他们享有与正式任命同等的待遇,担负同样的职责,不仅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为人才使用树立了很好的导向。泌尿外科年轻的女博士后哈小琴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成回院后,医院党委破格提升她为实验科副主任,专门建立了"哈小琴生物基因实验室",全力支持她开展科研工作。目前她已完成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1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被国家列入"雏鹰"人才培养侯选人。目前医院有博士78人,硕士167人,留学归国人才6人,高级技术职务223人,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葛宝丰、全军重大专业技术贡献奖获得者、创伤骨科主任刘兴炎等在军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教授,也有一批具有高学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年轻学科带头人。现任科室主任平均年龄47.3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5%。有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人分别被授予"全国医学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有7名科主任担任全军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管理工作

近年来医院各级管理意识不断加强,管理方法更加科学,逐步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在医疗管理上,严格抓好医疗法规制度和医护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不断加大对违纪违规人员的处理力度。今年年初,医院党委针对医院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医疗设备逐步完善,体制编制调整圆满完成,各项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一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换工作重心,突出以质量建设为根本,以科学管理为途径,在全院广泛开展"科学管理质量年"活动,并将其作为今年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党委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通过改进查房制度,加强门急诊建设,严格制度规定,优化服务措施等途径,使医院建设达到硬件与软件协调发展,人员与设备有机配套,技术与服务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真正走开靠内涵建设发展,靠全面建设跨越的路子,目前这项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当中。在人员管理上,针对医院现有招返聘人员多,构成复杂多样的实际,陆续出台了从招聘、培训到考核、待遇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对节假日科主任在位情况进行抽查,有效管控了私自外出行医、不假外出等现象。在效益管理上,积极稳妥地推行院务保障社会化,对服务中心、保洁、绿化、锅炉房等采取依托社会的形式进行承包,对食堂和军人服务社,采取内部抽组的形式进行承包,对院内住房和水电暖维修实行货币化管理,药品、试剂、耗材、仪器设备实行统一招标订购,本院人员实行持卡就医制度,规范了管理,堵塞了漏洞。突出车辆、设备、毒麻药品等重点,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了医院的安全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以来医院先后购置引进总价值约1.1亿余元的仪器设备,引进资金3200万元建成超高速电子束CT、眼科中心、美容整形中心、皮肤诊疗中心等合作项目,去年又合作引进一台价值1500万元、性能更为超前的核磁共振设备。近几年医院对整体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完成了新大门的朝向改建,投资2.5亿多元新建了门诊大楼、外科大楼、高职住宅楼、病区营养保障中心,将旧外科楼改造装修后设为内科楼,科技办公楼新建和干部病房装修正在进行当中,患者的就医住院环境,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医疗设备

2002年以来,合资400多万元成立了眼科中心、美容整形中心、皮肤诊疗中心;引进了西北首台超高速电子束CT。2002年经国家人事部、总政治部批准,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医院拥有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X-刀、电子束CT、超声内镜等千元以上医疗设备2508台(件),医疗设备总价值2.8亿多元。2004年6月1日,根据军委、总部的指示命令,原兰空473医院整体并入我院,编为473临床部。医院有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中医药临床)、1个国家一期药物临床实验室(药理基地)、3个全军专科中心(创伤骨科、泌尿外科、血液病科)、1个全军专病中心(脑肿瘤诊疗中心)、1个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指导中心、1个全军重点实验室(骨病研究所)和9个军区专科中心、2个军区研究所,实际展开床位1486张。2005年合作引进一台性能更为超前的核磁共振设备,目前正在实施安装。

医疗科研

近几年,兰州军区总医院完成各项医疗指标逐年增长,2004年共完成门急诊量32.7万人(次),收治患者17994 人次,手术6516台(次)。“十五”以来医院共承担科研课题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全军重点课题1项、面上项目6项、青年基金3项,军区科研基金1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4项,医院自选课题51项。共获各类科技进步(医疗成果)奖60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研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军队科技(医疗)成果三等奖40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20篇,交流学术论文1272篇,其中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1355篇,在全军排名稳定在20名左右,在全国排名稳定在70名左右。今年投入800多万元,从科室设备更新、课题研究、新业务开展等方面,加大对10个重点优势学科、10个弱小学科的扶持力度,推动科室建设整体进步。

兰州军区总医院现有一个全国药理实验基地、两个全军研究所,分别是医院药理实验基地、兰州军区创伤骨科研究所、兰州军区血液病研究所。建有心血管、普胸外科实验室、呼吸内科实验室、肝胆、普通外科实验室、泌尿外科实验室、烧伤整形、颌面外科实验室、老年病研究室等6个专业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以来,医院成立了医学科研实验中心,在医院科室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投入大量财力,购置实验室仪器设备,建立完善了血液病研究所、创伤骨科实验室、泌尿外科实验室、全军临床药理实验中心、烧伤整形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为科研搭建实验平台;实验室拥有流式细胞仪、凝胶成像仪、程序冷冻仪、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生物力学试验机、双层培养机等各类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800多万元。兰州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科有动物实验用房600平方米,取得了国家和军队颁发的实验动物设施一级、二级标准使用许可证,可以开展一级(普通级)大小动物的各种实验和二级(清洁级)小动物的各种实验。呼吸内科实验室设细胞培养室和分子生物实验室。生物力学试验室配有德国申克MTS生物力学试验机,是目前国内医院系统唯一的一台生物力学实验设备。在开展科研活动中,医院各种实验设备均可共享共用。医院每年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博士后来院工作的专项科研经费。每年给研究生培养点的导师资助3万元的专款,设立“医院科技成果开发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几年,兰州军区总医院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才力,以“花园式”建设方向,对营院绿化等进行了整体规划改造,营造良好的就医、工作环境。先后投资2.5亿多元兴建了新门诊大楼、外科大楼、高职住宅楼和病区综合服务保障中心,基础设施一流。旧外科楼改造为内科楼的工程即将开始,医院硬件环境日趋完善。工作、生活环境和患者就医住院条件将全新的改善。

所授荣誉

1991年至1993年,兰州军区总医院连续三年获得全军“白求恩杯”优质服务竞赛优胜奖,1993年被国际救援组织接纳为全军首家亚洲紧急救援中心成员,1995年成为全军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同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爱婴医院”,1996年在兰州市组织的十大医院优质服务竞赛评比中名列第一,1998年被甘肃省评为“十佳医院”,1999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百佳医院”称号,被国家民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01年、2003年连续被总部评为“为部队服务先进集体”。2004年被军区表彰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2月被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评为"全军先进医院"。

总院不孕不育生殖医学中心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不孕不育生殖医学中心是总后卫生部审核批准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心,同时也是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指导中心。生殖医学中心主要开展以“试管婴儿”技术为代表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各种男女不孕不育症。中心拥有国际标准化诊疗技术,为对每一对不孕不育夫妇进行科学、快速、有效的诊疗,开展了女性输卵管堵塞、排卵障碍、卵巢性不孕、内分泌失调、复发性流产及其男性精子精液异常、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异常、射精障碍、生殖道感染、输精管阻塞等病因的全面检查和治疗。

中心凭借一流的专业技术,先进的设备保障,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服务,真诚的为每一对不孕患者诊治,让更多家庭实现孕育梦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4: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