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赖瑞和 |
释义 | 赖瑞和,广东梅县人,1953年生。1976-1980年,就读于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1980-1981年留校任助教。1981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师从《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主编杜希德教授(Denis C. Twitchett,1925-2006)习唐史,并在杜希德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唐代的军事与防御制度》(The Military and Defense System under the T'ang Dynasty),由美国密歇根州Ann Arbor: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出版,1986)。1986年毕业后,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1988-)、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学院。2005年3月至6月,获台北汉学研究中心奖助外籍学人来华做汉学研究的补助,赴台做研究访问,研究计画为「石刻史料中所见的唐代官制」。2005年8月以来,任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专任副教授,现为该所专任教授兼所长。 授课领域与研究专长授课领域汉学述评(博士班必修,每两年开一次) 中古中国与域外文明(硕、博班) 唐代长安与士人的生活(硕、博班) 唐史研究和论文写作(硕、博班) 唐代史料研读(硕、博班) 唐代日常生活史(大学部人社系) 唐朝与东西方的交流(大学部人社系) 研究专长唐代官僚体系 唐代的物质文明和日常生活 唐朝与东西方的交流 西方汉学 中国书目学 大陆之旅赖先生并非书斋型学者,他的很多唐史感触,是从他20年前在大陆的9次旅行时所得来的。这9次旅行的时间是: 第一次:1989年6月-7月,广州-长沙-岳阳-桂林-柳州-梧州-广州-梅县-潮州-汕头-香港,计3315公里。 第二次:1989年8月-10月,广州-西安-兰州-酒泉-敦煌-柳园-吐鲁番-乌鲁木齐-兰州-银川-呼和浩特-希日穆仁-大同-北京-太原-运城-洛阳-广州,计11507公里。 第三次:1990年5月-7月,香港-昆明-大理-剑川-石钟山石窟-丽江-攀枝花-峨眉-成都-永川-重庆-沙市-常德-桃源-大庸-王村-罗依溪-吉首-凤凰-怀化-贵阳-安康-襄樊-宝丰-洛阳-铁门-华山-西安-石泉-汉中-广元-昭化-南坪-九寨沟-松潘-若尔盖-夏河-临夏-临洮-兰州-西宁-湟中-格尔木-西宁-西安-广州,计13978公里。 第四次:1990年8月,广州-梅县-北京-上海-杭州-苏州-上海-香港,计5331公里。 第五次:1990年12月,广州-衡阳-祁阳-永州-道县-宁远-郴州-广州,计1337公里。 第六次:1991年7月-8月,广州-厦门-泉州-福州-南平-武夷山-邵武-泰宁-建宁-宁化-长汀-上杭-梅县-香港,计2560公里。 第七次:1992年2月,深圳-惠州-东莞-虎门-深圳,计460公里。 第八次:1992年6月-7月,广州-武汉-郑州-开封-嘉祥-曲阜-泰安-济南-安阳-石家庄-保定-满城-五台山-砂河-浑源-应县-三岔-保德-榆林-延安-黄陵-铜川-蒲城-韩城-三门峡-西安-扶风-凤翔-西峰-平凉-固原-泾川-麟游-西安-广州,计7326公里。 第九次:1993年9月-10月,广州-南京-扬州-镇江-宣州-黄山-婺源-景德镇-九江-南昌-广州,计2844公里。 学术论著A.期刊论文1. 经审查的论文(仅列2002年以后发表者) 1. 〈唐「望秩」类官员与唐文官类型〉,《唐研究》,第16卷,2010年12月,页373-401。〔此为唐史学界排名第一的学术期刊,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主编,有严谨的匿名审稿制度〕 2. 〈小说的正史化﹕以《新唐书·吴保安传》为例〉,《唐史论丛》,第11辑(2009 年2月),页 343-355。 3.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唐史论丛》,第10辑(2008年2月),页 106-119。 4. 〈论唐代的州县「摄」官〉,《唐史论丛》,第9辑(2007年1月),页66-86。〔《唐史论丛》为中国唐史学界最重要的刊物之一,编委包括中港台最知名的唐史学者,有评审制度〕 5. 〈论唐代的侍御史知杂〉,《中华文史论丛》,第82辑(2006年6月),页83-95。〔此为中国大陆最著名的文史期刊之一,撰稿者多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第一流学府的第一流学者,有严谨的匿名审稿制度〕 6. 〈论唐代的检校官制〉,《汉学研究》,第24卷第1期(2006年6月),页175-208。〔此为台湾排在前五名的文史类期刊〕 7. 〈论唐代官员的办公时间〉,《中国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5年第4期,页73-77。〔此为大陆史学界排名第二的期刊〕 8. 〈唐代的翰林待诏和司天台——关于《李素墓志》和《卑失氏墓志》的再考察〉,《唐研究》(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主编),第9卷,2003年,页315–342。 9. 〈唐代校书郎考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4本第3分,2003年9月,页527–583。〔《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为A&HCI期刊,在台湾的文史类刊物中常排名第一〕 10. 〈唐代待诏考释〉,《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新第12期,2003年,页69–105。〔此为香港排名第一的文史期刊〕 B.专书中之论文1.〈唐代文学研究与唐代官制——以基层文官为例〉,收在《第一届马来西亚传统汉学研讨会论文集》(马来西亚柔佛新山﹕南方学院出版社,2005),页123-139。 2.〈论王维的〈相思〉和相关的课题〉,收在《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学术论文集》第7辑﹕《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创系四十周年纪念专号》(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中文系,2005),页121-149。 C.专书1.《唐代基层文官》,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4 年11月,列为《联经学术丛书》之一。vii + 481页。〔此书实际上在 2005 年初才出版面市,并在出版之后获得国科会「补助出版人文学及社会科学专书奖」奖助新台币 20万元〕。本书的简体字版,已在 2008 年 5 月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2.《唐代中层文官》,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8 年12月,648 页,列为《联经学术丛书》之一。出版后获得国科会「补助出版人文学及社会科学专书奖」奖助新台币 20万元。简体版将由北京中华书局在 2010 年 11 月出版。 D.研讨会论文1.1.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第八届国际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2007年11月31至12月1日在台湾台中国立中兴大学召开。 2. 〈论唐代判官的含意、起源和演变〉,「第七届国际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台湾中国唐代学会和国立台北大学人文学院联办,2005年10月27-28日在台北大学民生东路校区)。 3. 〈唐代官名和官制对唐代文学研究的意义〉,「第一届马来西亚传统汉学研讨会」(马来西亚新山市南方学院中文系和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2004年7月3日)。 4. 〈论唐代的县尉〉,「第六届国际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台湾中国唐代学会和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暨研究所联办,2003年11月6–7日台北国家图书馆)。 E.其它1.学术随笔 1. 〈追忆杜希德(Denis Twitchett)教授〉,《汉学研究通讯》,26卷4期(2007年11月),页24-34。 2. 〈万里寻碑记——我怎样找到《大悲菩萨传碑》〉,《台湾宗教研究通讯》,第三期(2002年4月),页134-183。 专题散文书1. 《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台北﹕人人出版社,2002(探访唐代文史景观的摄影集和文字记录)。含240张彩色照片,124页。简体版﹕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5月。194页。 2. 《男人的育婴史》。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01。212页。简体版﹕ 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2月。 3. 《杜甫的五城﹕一个火车迷的中国壮游》。台北﹕尔雅出版社,1999。406页。简体版《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