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来牟 |
释义 | 基本信息lái móu 1.亦作"来麰"。 2.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来牟”一词,古往今来学者们曾有若干不同的解释,至今仍有异义。 详细释义三国时[魏]张辑《广雅》一书的解释是“来,小麦;牟,大麦”,后人多沿《广雅》的解释。然而古今文献也有二者相反或来牟本一物的看法。西汉毛亨谓:“牟,麦率用也”,可以理解为牟是麦的直率称呼、俗称或方言。[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唐僖宗三年》有“行密乃集金、帛、麰、米于一寨”的记载,胡三省音注为“麰、小麦也,明称麰是小麦,不是大麦。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来牟是一麦二峰,即有双歧之麦”,视来牟为一物。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徐廷文、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方向博士生冯宗云在《从来牟的释义谈中国栽培大麦起源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徐文》)中考证: 东汉许慎《说文》谓:“麰,来麰,麦也牟音”。故麰字的形成是从牟音而非从牟义。古代不仅以牟音称麦,而且还以幕、埋、薶、昧(方言)等字音称麦。在先秦时期,牟并未作为麦的代义词而单独存在过,只与来字连用组成“来牟”在《诗经》中出现过二次。从《思文》、《臣工》两章诗句内容分析,来牟的长势和熟期都不会是两种作物,而是一种作物。诗句中的牟既非专指大麦,也非专指小麦,只能当一般麦字用,即“牟,麦率用也”。来牟就是来麦。但牟既可当麦字用,也就可被用作专指小麦和大麦,以致后人解释各异。 接着,《徐文》便根据古今文献对“来牟”的解释,参考羌、藏、汉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和考古研究,论证了“来”是裸大麦青稞,来牟是青稞麦。我国羌、藏族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已栽培青稞。青稞是我国迄今最早栽培的大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