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来金烈 |
释义 | 来金烈,(1928—2006),男,1928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武乡县,1943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华北兵工职业学校(现中北大学)。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北大学校友总会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中文名:来金烈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武乡县 出生日期:1928年10月 逝世日期:2006年 职业:全国人大常委办公厅人大常委委员 毕业院校:中北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来金烈,男,汉族。1928年出生,山西武乡人。1943年在太行军区三分区炸弹所当战士、工人,后任太行军区军工部二厂二分厂团支部书记。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至1951年,任共青团华北兵工筹委会委员,入华北兵工职业学校(现中北大学)学习。1951年至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兵工总局西南临时工作团团员。1952年至1971年,任西南兵工局四五六厂十一所所长,国营四五六厂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生产长,国营四五六厂副厂长、厂长,国营四五六厂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至1976年,任援助叙利亚专家组组长。1976年至1979年,任第五机械工业部物资局代局长、生产调度局局长。1979年至1986年,任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兵器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6年至1988年,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党组成员、军工总监。1988年后,任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1993年任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2006年在北京逝世。1943年6月在八路军129师太行三分区炸弹所当战士。1948年曾获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工厂”一等勋章。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兵工总局西南临时工作团团员,长安机器厂厂长,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部副部长,中国兵工学会第四、第五届理事长,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 来金烈同志1928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武乡县,1943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历任太行军区三分区炸弹所战士、工人,太行军区军工部二大厂、二分厂工人、共青团支部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共青团华北兵工局筹委会委员,华北兵工局兵工职业学校学员,中央兵工总局西南临时工作团团员,西南兵工局 21兵工厂11所所长,国营456厂车间副主任、主任,456厂生产长、副厂长、厂长、厂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援助叙利亚专家组组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物资局局长、生产调度局局长,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兵器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党组成员、军工总监,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委员。2003年经中央批准离职休养。 来金烈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北大学校友总会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详细介绍来金烈同志早年就毅然投身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自投身革命以来,不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期间,他积极从事制造、修理武器装备的兵工生产工作,曾多次立功受奖,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仍一直工作在兵工战线上。在国营456厂担任领导工作期间,他注重加强工厂企业管理和技术管理方面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工厂在完成军品生产、试制任务和为企业发展打基础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受到上级的好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林彪、“四人帮”反动路线的迫害,但他仍坚持认真学习,坚信我们党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并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0年重新工作后,他任援助叙利亚专家组组长。在国外工作期间,他认真组织领导援建项目的各项工作,确保了援建项目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受到叙利亚国家有关部门的好评,为我国兵工行业赢得了荣誉。回国之后,在担任五机部物资局、生产调度局局长期间,他在组织建立兵器工业地区物资供应机构、为兵工企业物资供应保障奠定基础和组织完成军品生产任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1979年至1988年,他在担任第五机械工业部和兵器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党组成员、军工总监期间,分管军品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组织和领导工作。1988年之后,他在担任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期间,面对军品任务压缩、生产任务严重不足、而民品生产又一时上不去的困难情况,他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率领全体兵工人,按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和“军工企业要少产多试,保证技术水平不低于世界水平”及“发展外贸”的原则,注重培养和大胆提拔使用优秀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始终把科研放在工作的首位,积极组织进行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狠抓总公司机关的组织和作风建设等工作,大力推进对外贸易,在保证完成军品生产、科研任务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兵器工业的道路,积极推进开发民品生产,努力改革开放搞活企业,为兵器工业的稳定、转型发展、解困和第二次创业做了大量成效显著的工作,为兵器工业的发展和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总公司领导班子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对兵工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和科研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期间和离休后,仍然十分关心兵器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对兵工发展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先进事迹面临行业萧条 巧谏力保兵工八十年代中期,国防工业面临大规模压缩、订货大量减少的窘境,一批企业没活干,一向令人羡慕的兵器行业顷刻间全行业萧条。1986年,来金烈走马上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军工总监,正值此危急关头。 就在此时,有人提出的将兵工行业全部交地方管理的建议得到认同,来金烈心急如焚。他认为,国防工业是一个战略性产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必须由国家承担。来金烈找到军委主管国防科研的刘华清副秘书长,进行力谏:“刘秘书长,将来我们的军队是要先进的武器,还是要打狗棒!”来金烈所反映的情况引起了刘华清的高度重视,刘华清向中央提出了不同意见。面对一时难以形成共识的局面,来金烈巧妙地提出“先行调研,再做最后决断不迟”的建议。之后,他受命率领工作组深入到兵工行业和当地政府进行调研。真实情况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地方政府不愿意接受军工企业这个包袱,企业下放地方的预算费用需要一百多个亿。这种客观情况及所需费用远远超出了提议者的想象,故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兵工行业由于来金烈的“巧谏”而得以保全。 追随时代步伐 开创引进先河1988年12月25日,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成立,目的就是把整个兵工系统推向商品经济的第一线,来金烈出任总经理。面对巨大转折的严峻“现实”,来金烈率领全体兵工人从焦虑与疑惑之中挣脱出来,走出深宅大院,踏上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兵器工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来金烈的引领下,生产企业不仅很快开发出一批技术含量高、规模效益好、工艺设计相近且适销对路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军品摊子逐步得到调整、收缩和提高;不仅推出了嘉陵、长安等一批优秀品牌,更重要的是使我国的常规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不仅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金烈又把目光盯在了引进先进技术上。1989年9月,苏联解体,来金烈判断:目前俄罗斯经济困难,此时,开展对俄技术合作对我十分有利。 在征得有关领导支持后,来金烈受命组团访问俄罗斯,并大胆提出了“以引进技术和引进人才为主,必要时引进生产许可证”的合理化建议。 曾亲历这一过程的有关人员这样评价:“来总开创的对外引进不仅使我国的某些常规兵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为兵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创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亲民更添魅力 垂范律己宽人来金烈为人处事的哲学是赤诚厚道,一视同仁。早在太行兵工厂时,来金烈就十分重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到重庆456厂后,他联系群众的作风没有变,甚至对许多人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工作能力等都了然在心。当了部长后,他还经常走出去登门造访,或商谈事情,或倾听意见,或嘘寒问暖,或探视病情。 来金烈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豁达仁厚,亲如家人,然而他对家人的要求却十分严格。来金烈的夫人调北京后在部下属的所里工作,她每天都是坐公共汽车上班,一直到退休。不少人到她退休时才知道她是部长夫人。 2006年7月21日,78岁的来金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遗体告别时,出乎组织者的意料,从陕西、山西、重庆等不少京外兵工企业的人员自发地来了,合作过的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日本铃木公司等外资企业的代表来了。公墓的工作人员说:“好多年没有这样大的场面了。” 的确是,“好多年没有这样大的场面了!”来金烈却在他的人生中铸就了多个大场面。他在病重期间仍执著撰写的《太行山上的兵器工业》一书为他的军工行业奋斗史又平添了一抹厚重的色彩。从太行山走来,当时光回转了大半个世纪,太行山上的艰苦岁月、兵工生产仍在他的心中不断回现——这当是来金烈一生最难忘的大场面和最闪亮的情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