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来凤革命烈士纪念碑 |
释义 | 来凤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湖北省恩施市来凤县境内。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来凤境内的人民,不畏艰险,不惧强暴,和红军一起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奋斗。 起源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共1.7万余人,从湖南的桑植刘家坪出发长征。红六军团18师4000多人奉命留守,在龙山牵制敌人。12月8日,红军18师完成牵制任务,从茨岩塘出发长征。20日,红军18师长征受阻,由桑植、永顺折回龙山,至召头寨马阻岭遭敌军伏击,只1000余人突出重围。21日强渡酉水河,从卯洞入湖北来凤县境内打游击,不久亦离境长征。1936年1月9日,红18师到达贵州江口与红二、六军团主力会合时,只剩下600多人。红军离开龙山长征的第3天,有150多名革命群众被国民党杀害。不久,潘二银等70多名革命群众也在来凤被杀害。根据地各县被杀的革命群众,人数均以千计。 记载1990年版《咸丰县志》人物篇共记载了53名咸丰籍红军战士,解放后,仅存2人。1995年版《宣恩县志》人物篇共记载了377名宣恩籍红军战士,解放后,仅存2人。1985年版《龙山县志》人物篇记载了900名龙山籍红军战士,解放后,仅3人返回龙山。 1990年版《来凤县志》人物篇记载:来凤县共有278人参加长征,长征胜利结束后,仅生还21人。其中,3人成长为副军级干部:钱治安,三胡乡讨火车人,1935年在龙山县参加红军,1969年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彭绍先,百福司镇瓦厂坝人,1934年参加红军,曾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军职顾问;谢松柏,漫水乡枫香坪人,1934年在龙山招头寨参加红军,曾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 来凤人民对谢松柏将军印象较深:解放后,他带领部队回湘西龙山县剿匪,兼任龙山县县长。《乌龙山剿匪记》等影视作作品中的主人公应该就是以他为原型而塑造的。 来凤革命烈士纪念碑全用青石砌成,碑座四周分别刻着毛泽东同志的语录、诗词以及贺龙元帅的题词。纪念碑的周围,有苍松、有鲜花、有鱼池、有凉亭,还有接龙桥的模型。 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官兵表现了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来凤各族人民跟着中国共产党、跟着工农红军,英勇奋起,前仆后继,同国民党反动派、土豪劣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优秀儿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英雄们用鲜血浇灌出来的花朵。长征的胜利、革命的胜利,是英雄们用生命铸成的丰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革命烈士纪念碑2007-1-4 10:00:28 阅读13次 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凤城镇北面凤冠山。建于1958年5月。石构,平面方形,由碑座、碑身、碑顶等组成。碑座束腰,碑顶作四垂檐式。通高7米,四周环绕平座栏杆。坐北向南。碑面阴楷镌刻“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左右分别镌刻朱德、邓子恢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英名不朽浩气长存!”背文记述: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书记李实、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政委陈凤伍、二支队支队长李世全、官彭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傅有智等12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1985年10月21日,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溪)南(安)同(安)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龙门乡龙门圩尾,石花山顶。建于1990年间。石构,平面方形,碑座二层,碑顶作四垂檐。通高约3米多,四周环绕平座石栏杆。坐东南向西北。碑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座镌刻土地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安南同特支书记林师柴、共青团书记王安居、农会主席林文斧等28位革命烈士英名。 郭节烈士纪念碑 位于魁斗乡溪山村佛子格山顶。1993年建,郭节(1906—1932年),原名郭云浓,是中共安南永边区党的创始人之一。民国21年(1932年)4月间被捕壮烈牺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