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来宾镇 |
释义 | 来宾镇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宣威城市北郊,距城区12公里, 国土面积241.66平方公里,东与龙场镇接壤,南与东山、西宁相邻,西与龙潭交界,北与倘塘镇、乐丰乡依山相连,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辖14个村委会92个村民小组106个自然村,辖区人口87100人(其中农业人口78810人);居住着汉、彝、回、苗4个民族,人口密度336人/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2310亩,人均耕地1.15亩;林地面积14.5万亩,森林覆盖率45%。 乡镇概况人文地理来宾镇地处云南省宣威市北郊,距城区12公里, 国土面积241.66平方公里,东与龙场镇接壤,南与东山、西宁相邻,西与龙潭交界,北与倘塘镇、乐丰乡依山相连,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900~1230毫米;地形以坝区、河谷、丘陵、冷凉山区为主,有耕地面积132310亩,其中水田20029.7亩,旱地112280.3亩,人均耕地1.15亩。 来宾是宣威市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文化源远流长。90年代初期,市文管所的研究人员在龙洞考察时,发现了一些古犀牛化石和部分陶片,在朱屯长坡村,云南省文物研究所的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些古代文物,经考证为春秋战国时期(约2500年)的青铜器(农业生产工具)和西汉末年(约2000年前)使用的五珠钱。 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座落在“云腿之乡”的宣威市西北部的来宾镇大坡山,离城十二公里;这里是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途中虎头山战役前沿指挥所所在地,虎头山战役是规模较大的而且比较激烈的一次战斗。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代,中共宣威县委决定在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吴向应、肖克、王震等当年亲自指挥战斗的前沿指挥所在地大坡山建立“红军战斗烈士纪念塔”和“红军烈士陵园”,1976年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建成。 基础设施全镇辖区公路通车里程369公里,其中柏油路25公里,弹石路9公里,硬化10公里,晴通雨阻公路325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通自来水10683户,实施农电网改造18580户;通有线电视5000户,建移动信号发射塔8座,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98%。 资源环境全镇有耕地总面积 132310亩(其中:田 20183.9亩,地 112126.1亩),人均耕地1.15亩,主要种植 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作物;林地145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 18123.5亩,主要种植苹果、花椒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268亩,其中养殖面积318.7亩;草地3480亩;荒山荒地15748.2亩,其他面积27073亩。有 煤、粘土、石灰石、矸石等矿产资源资源,煤资源丰富,可开采储量达6000万吨。 乡镇发展农业发展全镇林地966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5%,牧地232公顷;法定耕地3617.80公顷,其中旱地2743.47公顷,水田874.33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500.00平方米。有旱地水浇抽水设备32站,抽水机38台,三面光沟渠7.55万米,有效灌溉面积1220公顷,水利化耕地占法定耕地面积的43.3%。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20公顷,比上年6246.67公顷减26.67公顷;粮食总产量2258.30万千克,比上年 2103.50万千克增154.80万千克,农业人口人均有粮306千克。完成优质玉米样板133.33公顷,优质稻样板33.33公顷;马铃薯双垅高墒样板120公顷,秋薯样板50公顷,秋荞样板33.33公顷。种植韩国甘椒33.33公顷,丹波黑大豆13.33公顷,青首萝卜40公顷,加工型白菜33.33公顷。 推广专用型玉米良种9000千克,生物多样性种植2000公顷,优质水稻种植400公顷,脱毒加工型马铃薯1133.33公顷,推广地膜覆盖技术733.33公顷。烤烟种植面积553.33公顷,完成产值960万元,同比增54万元,完成农特税198万元。各类化肥用量按折纯法计算181.35万千克,农膜用量17.40万千克,农药用量2.16万千克。生猪存栏 6.01万头,比上年减3164头;肥猪出栏6.96万头,增5222头,肥猪出栏率116%,商品率75%;大牲畜存栏6792头,出栏120头;羊存栏3325只,出栏473只;家禽存栏4.43万只,出栏3.97万只,产禽蛋11.36万千克。 经济收入14个村全部纳入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给予扶持以来,来宾镇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思路,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发展基础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基本素质、健全基本保障、壮大基本队伍”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发展新产业。推广专用肥347吨、良种78.5吨,良种覆盖率达100%;扎实推进“11211”工程(即:组建1个养殖协会, 扶持养猪20头以上的示范户1000户,扶持年饲养良种母猪20头以上的示范户200户,规模饲养家禽10万只,落实熟改生喂1万户),落实熟改生喂9500户。二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实施退耕还林4000亩,新建沼气池6600口,实施地氟病改灶2000眼。三是发展社会事业。新扩建教学楼3000平方米,新增卫生业务用户450平方米,完成健康体检4.6万人,组建新农村建设文化联合体,新增文化活动阵地800平方米。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庄道路46.5万平方米,新改建水库塘坝4座,安装水龙头3000个。六是落实利民惠民政策,累计发放各项救济救助资金64万元。 来宾镇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75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7034万元,占总收入的27.3 %;畜牧业收入9961万元,占总收入的38.7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13157头,肉牛689头,肉羊 1473头,出栏畜禽83212只);渔业收入201万元;林业收入641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 3202.35万元;工资性收入3041.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817.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等为主。全镇外出务工收入2855.23万元,外出务工人数12789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10568人(占劳动力的23.1 %),在省内务工 10018人,到省外务工 790人。 特色产业来宾镇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产品主要销售往本市。2007年完成4万亩优质马铃薯、4.5万亩优质玉米、无公害蔬菜12600亩,优质水稻7700亩;完成地膜覆盖12000亩,玉米良种72吨,小春洋芋5000亩,大春洋芋35000亩,秋洋芋6000亩;低产果园改造1300亩,引进大棚西瓜种植500余亩,粮食总产量达2537万公斤。有经济林果地18123.5亩,以花椒、苹果、梨、桃为主,种植业销售收入达6311万元。养殖业以猪、羊、牛为主,规模养殖800户,零星养殖9200户。全年出栏肉猪113157头、肉牛689头、羊1473只、鸡鸭83212只,销售收入达7778万元。 全镇计划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等林果产业和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规划发展泡核桃6万亩,发展花椒经济林1万亩,低产果园改造1万亩,植行道树40万 株,发展速生用材林5000亩;种植烤烟5000亩,发展其他经济作物 2000亩,发展蔬菜1000亩,新建蔬菜大棚300亩。畜牧业方面,推进“11211”工程(即组建1个养殖协会,扶持养猪20头以上的示范户1000户,扶持年饲养良种母猪20头以上的示范户200户,规模饲养家禽10万只,落实熟改生喂1万户),鼓励示范、集中、大户、规模养殖,到2008年实现牲畜饲养量20万头(只),实现牲畜出栏12万头(只),其中出栏生猪11万头、牛4000头、羊6000只;出售商品畜10万头(只),其中生猪9万头、牛4000头、羊6000只。 科教文卫全镇有初级中学3所,(来宾第一中学,来宾第二中学,镇三中),宣威市长征中学也坐落于来宾镇虎头村。成技校1所,教学班69个,在校学生5392人,教职工267人;有14所村完小、18个教学点、222个教学班,在校生7684人、教职工387人;有幼儿园2所(其中民办1所)。全镇有图书室500平方米,藏书14019册;村级文化活动室3个,文娱、科教宣传队1支。 有镇卫生院和下设14个卫生所,有医生46人,护士18人,有乡村医生50人,有X光摄片机1台,病床50张,防保人员6人。有主治医师8人,主管护师 5 人,医师 18人、医士8人,护士6人;可以开展农村多发病和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实施外科下腹部及骨科手术,开展B超、X光和常规诊断检查,全镇卫生资源配置实现了网络化,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危特急险病及时转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