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莱州东海神庙 |
释义 | 来源东海神庙遗址位于莱州市区西北18里,海庙姜家村西北,系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在前代海水祠的基础上所修,民间传说系宋太祖派大将郑子明监修,其实郑子明本为一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宋史上本无其人。后来历代王朝不断增修,直至民国十四年(1925)又重修了庙内蠡勺亭。当年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每逢阴历正月十八、四月初三、六月十三、十月初三这四次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祭祀之时,殿内香烟缭绕,礼乐齐鸣,祭告海神之礼非常隆重。 说起东海神庙的前身--海水祠的由来,在村头纳凉的老人这样告诉记者:东海神庙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的海水祠。在古代,人们都非常崇拜大海,秦始皇的几次东巡也都是为了到海上寻找长生不老的灵药,东海神庙地址是周至西汉一代代的天方学家和经纬学家根据天文、地理精心测算选定的(东海神庙的位置对应危星、虚星之间)。经过测算之后,在莱州的城西偏北“东海神庙”这个位置祭海是最佳的,所以后人就修建了海水祠。 据《掖县全志》载,“东海神庙,城西北十八里”。《汉志》注云:临朐有海水祠(临朐城,在今莱州城北朱旺村),宋开宝六年重修,祠宇初具规模,前竖立石坊曰“朝宗”。历代修葺,封号不一。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定岳渎神号,尽去封爵,改称东海之神,特许国家大事辄,遣官致告。 在海水祠的基础之上,最早修建“东海神庙”是在北宋时期(公元973年前后)。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当年在莱州落难,被敌兵一路追杀,他只剩下单身一骑,慌忙之中躲进海水祠,已是筋疲力尽。于是许下宏愿:若能避过此难,定将庙宇重修。果然神灵保佑,敌兵闯进庙内竟无所见,太祖安然脱险。赵匡胤登基后,他即派大将军郑子明到莱州修建了“东海神庙”,并在每年春秋或遇国家大事,则派官员前来祭海。 作为历代王朝祭祀东海之神的特定场所,对海神的祀典从舜时就有了,三代以后,君王大祀天地,以祭海神。而从秦汉开始,君王都会亲临东海举行大规模的祀典,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与泰山封禅和曲阜祭孔相当,被认为中国的三大祭祀之一。 此后,元、明两代相继增建,已具相当规模。然而,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不幸毁于战火。嘉靖、万历两朝再次重新扩建。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修建修建东海神庙工程是在清朝,清朝的皇帝都重视东海神庙的祭祀活动,康熙、乾隆都对神庙赐过御书及拨款维修。特别是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七月,泊于庙岛(今长岛)的英军战舰派军队入侵莱州,妄图登陆,但一次次都被海浪击退,且连续五天海涛波浪不减,英军被迫离去,后来皇上闻奏此事,从军费中拨款重修东海神庙,一时传为美谈。 土生土长于此,现已年迈七旬的老人向记者说,“我小的时候就听老人说,海神大像能有10多米高,离着老远就能看见,要说那些东西都留到现在比蓬莱阁都好上老多倍。现在这里就剩下两道破损的墙了。” 东海神庙历经数代精心修葺扩建,当时已成为一组占地广阔,规模宏大,布局井然,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体,集中了古代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以及中国沿海地区民俗风情于一体,是当年与泰山岱庙、曲阜孔庙相媲美的山东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座北朝南的东海神庙,据说原占地四十余亩,三进院落,中为大殿,前为庙门,后为寝殿。大门前设有高高的旗杆,三门四柱白石坊上横书正楷大字“朝宗”二字。布满门钉的朱漆大门,巨大的白理石雕刻的? 石狮蹲立两侧。有民间相传,东海神庙在明朝时曾与莱州府城一起大规模扩建,正殿规制仿照北京故宫太和殿,气势雄伟,据说只比太和殿矮了三层砖,作为历代政府祭祀海神的场所,每次扩建都是朝廷拨专款。 据介绍,神庙内的御碑亭,藏有清康熙皇帝御书“海天浴日”等历代碑刻三十余通。御碑亭前方东南建有钟楼,西南建有鼓楼,两侧东西各有廊庑九间,墙壁绘“海山云龙之像”壁画。御碑亭后面即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覆顶,蓝绿紫色剪边。檐下巨匾横悬“万派朝宗”四个楷书大字为乾隆皇帝御笔亲书。殿内正中供奉着东海神--东海龙王之像。大殿四壁有彩绘海神龙王“出宫入跸图”,描绘海神龙王乘御撵发号施令,出宫行雨,风婆、雨师、雷公、电母诸神一齐施展神威,行雨完毕诸神将偃旗息鼓拥载着海神龙王凯旋而归。这就是有名的“海神壁画”,壁画场面宏大,气魄雄伟,众神形态各异,造型威武生动,栩栩如生,相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手笔,也被称为“掖县八景之一”。 大殿后院有“龙王”寝殿,也成“娘娘庙”。寝殿东南有“风云雷雨祠”,内有风、云、雷、雨四神之像。西南为孙母祠,即为孙妈妈庙,内塑孙妈妈拄着拐杖,身旁蹲着一只白狗,俗称“打狗孙妈妈”。相传是赵太祖赵匡胤为报答孙妈妈一饭之恩,纪念孙妈妈而建的。庙之东北建有“蠡勺亭”,俗称“望海楼”,是海庙最高点,登其上可尽览东海胜景。庙内还建有其他诸神小庙。庙四周侧广植杨、柳、椿、榆、松、柏等树千余株。东海神庙自北宋重修以来,在民间每年阴历正月十八日、四月初三日、六月十三日、十月初三日为祭海神之日。 现状??1946年秋,解放前夕,为防止蒋军在庙里设置据点,地方区中队组织民工将其拆毁。庙里原有历代所立碑刻二百多座,被砸毁。。至此,在茫茫荒野中只遗留有一对石狮子和一片废墟,破碎的绿色琉璃瓦,灰色的残砖,随处可见。后来,高约2米的巨大的石狮子被安置在新建的千佛阁内,已严重风化,成灰黑色。? ? 盛况??东海神庙位于莱州城西北18里,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开始,在前代海水祠基础上,大修海庙,并立碑,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当年曾在莱州掖县落难,被敌兵追杀,单身躲进海水祠,安然脱险,登极后即派大将郑子明来掖县,重修东海神庙。东海神庙占地四十余亩,三进院落,中为大殿,前为庙门,后为寝殿。建筑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大殿顶部为黄琉璃瓦,中饰绿心,蓝绿紫色剪边,红墙,檐灰色斗拱,绘以仙鹤图案,檐角飞翘,古朴清雅,雄伟壮观。檐下两巨匾横悬,上匾蓝底金字题写万派朝宗四个字,浑厚有力,相传为清代乾隆皇帝御笔亲书,下匾金底黑字题写海天浴日四个字,苍劲挺拔,相传为明代嘉靖时宰相严嵩所书。大殿四壁彩绘海神龙王出宫入跸图,所绘诸神形态各异,造型威武,栩栩如生。相传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画。1946年秋,蒋军大举进攻胶东,为防止敌人在庙里按据点将其拆毁。庙里所藏有价值的历代碑刻有二百多座,在文革中被全部损毁,仅存遗址。 当年这里店铺林立,每年庙会这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当年这里就是旅游胜地,全国各地客商在这里云集。 莱州市人民医院南面的千佛阁,里面有东海神庙复原模型。据传:东海神庙在明朝时曾与莱州城一起大规模扩建,正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一模一样,气势雄伟,据说只比太和殿矮了三层砖。 东海神庙历经数代精心修葺扩建,占地100亩,拟重修恢复其古建筑群体。包括: 1、石坊。规格为三门四柱白石坊,上横书正楷大字“朝宗”二字。朱漆大门口,巨大的白理石石狮蹲立两侧。 2、八角御书亭。亭内藏有清康熙皇帝御书“海天浴日”等历代碑刻三十余通。 3、钟楼和鼓楼。位于御书亭前方,东南建钟楼,西南建鼓楼,两侧东西建廊庑九间,“塑海山云龙之像”或绘壁画。 4、大殿。位于御书亭后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覆顶,蓝绿紫色剪边。檐下二巨匾横悬。上匾“万派朝宗”四个楷书大字为乾隆皇帝御笔亲书。殿内正中供奉东海神—东海龙王之像。塑像高大端庄,威严肃穆。身侧有两侍童,前面两侧有“左辅右弼”二臣,另有巡海夜叉二神将。大殿四壁则彩绘海神龙王“出宫入跸图”,描绘海神龙王出宫行雨:海神龙王乘御辇发号施令,风婆、闪光娘娘、雷公、雨师诸神一齐施展神威,行雨完毕诸神将偃旗息鼓拥载着海神龙王凯旋而归。恢复掖县八大胜景之一,有名的“海神画壁”。 5、寝殿。大殿后院是寝殿,是海神龙王与海神娘娘休息的地方,内塑身着便装的海神龙王与二位娘娘之像。 6、风云雷雨祠。寝殿东南建有“风云雷雨祠”,内有风、云、雷、雨四神之像。 7、孙母祠。寝殿西南为孙母祠,即孙妈妈庙,内塑孙妈妈拄着拐杖,身旁蹲着一只白狗,俗称“打狗孙妈妈”。相传是宋太祖赵匡胤为纪念孙妈妈,报答孙妈妈一饭之恩而建的。 8、望海楼。海庙东北建有“蠡勺亭”,俗称“望海楼”,是海庙最高点,登其上可尽览东海胜景。庙内还可恢复其它诸神小庙,如龙王驸马庙、土地祠等,并建大小官厅,僧、道房等等。还有八卦井、百果树、以及张宗昌所立的鹰头碑等等。庙四周则广植杨、柳、椿、榆、松、柏等树千余株。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