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
释义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由原莱芜师范学校、莱芜市广播电视大学、莱芜市职业中专合并而成,规划占地面积200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适应学院发展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莱芜高新区建设新校区,从2005年10月开工建设,现已投资4亿多元,完成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可容纳在校生12000人,是一所具有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化特色的新型校园。 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 学校类型:综合 一、教学力量1、学校实力学院现有固定资产5.5亿元,仪器设备总值5600万元,馆藏图书65万册,建有138个专业实验及实训室,10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学校成员学院在职教职工668人,专任教师545人,其中 教授、研究员2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7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34人。全日制在校生1万多人。 3、学院领导党委书记 师承瑞 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分管组织人事处 党委副书记、院长 孟平 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审计)、监察室。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李俊海 负责党务、思想政治、考核、宣教、统战工作,分管宣教办公室,协助分管 党委委员、副院长 周广亮 负责校区基本建设和继续教育工作,分管基建办公室、继续教育处组织人事工作。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毕玉海 负责纪检、社会稳定、教学管理、督导、评估、图书管理、网络信息工作,分管教务处、教学督导与评估办公室,协助分管监察工作。 党委委员、副院长 魏广舜 负责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学生管理、安全保卫、教职工生活服务等工作,分管总务处、学生处(团委)、保卫科。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徐静 负责工会、计划生育、妇女、老干部、户籍管理等工作 副院长 张桂爱 负责招生、就业、研发、卫校并入、医疗技术系组建等工作,分管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研发办公室。 二、校训校风及专业设备1、校训诚信 自强 务实 创新 2、校风朴实无华 服务社会 3、专业设备学院现设有机电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师范教育系、信息工程系、艺术系和工程技术系7个系,软件学院和神康生物电医学技术学院2个学院以及新材料与新能源、智能玩具、生物技术、投资与理财和软件技术5个研究所。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冶金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微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软件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文物鉴定与修复、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42个专业,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信息类、文化艺术类等专业相互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 三、特色专业1、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前身是莱芜市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和莱芜市第二职业中专开设的机电专业。2000年,莱芜市广播电视大学、莱芜市第二职业中专、莱芜市师范学校合并成立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同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始招生,2005年,本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2、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15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11人,拥有“双师型”教师23人,从相关行业技术骨干调入该团队的教师4名。另外来自行业一线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10名。现有两名教师在浙江大学作访问学者。 四、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培育形成了具有品牌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院先后与莱钢集团、泰钢集团、烟台富士康科技集团、北京汇源集团、天津通广集团、鲁南制药集团、上汽粉末冶金等众多企业集团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学院获得了企业的车间、设备、资金等支持,企业获得了学院的人力、技术等支持,实现互惠互利,校企共赢。 2、基于教学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专业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设计了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和实践训练项目,构建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 3、推进“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学院与众多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与烟台富士康科技集团等开展“顶岗实习”,与齐鲁软件园师创公司等开展“2+1”培养模式,学生在企业直接上岗操作,熟悉了工作环境,提高了技能,增强了创业就能力。四是实施“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山东联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全名电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根据公司的产品任务要求,在校内批量完成了汽车防盗报警无线电话、万用表电子原件线路板设计安装任务。同学们带着明确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受到了全过程的生产训练和技术训练。 4、创造性建设“五室”,改善实训条件学院在每一个系都建立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基础实训室、专业实训室、创新实训室等“五室”,五室全部对学生开放,改善了各专业的实训条件。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随时到五室进行实践训练,适应了各年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习、创新、锻炼提供了有利条件。 5、学院的教育教学取得显著成果机电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数控加工仿真鉴定单位。机电一体化技术、冶金技术被评为山东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被评为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机械制图》、《物理学》、《药用植物学》、《机械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6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被评为中央职业教育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在第六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院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薛居宝、魏光锋、孟宪超被授予“莱芜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五、办学成就和荣誉成就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院 荣誉学院学生成绩突出,培养了一大批国内专业人才。在2004年-2009年六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我院同学共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16项;在山东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舞蹈比赛中,我院获得一等奖2项;在2009年第七届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及外语大赛中,我院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同时荣获 “团体组织奖”;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院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大陆著名90后作家任亮曾就读于学院机电系。计算机系学生杨海峰荣获“山东省计算机能手”称号,并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信息工程系学生高思国、计算机系学生亓伯川荣获“山东省十大优秀大学生提名奖”。艺术系学生刘畅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中被评为“山东省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学院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院。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秘书长、原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明祖,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山东省省长李春亭,原山东省政协主席陆懋曾,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立军,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玉妹,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徐庆申、田建国,省教育厅副厅长杨瑛,莱芜市五大班子等领导同志亲临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来学校指导工作,并为学院题词: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资料截至2012年9月) 学院主教学楼 七、实训基地学院建设了电工电子、电气智能、单片机原理、数控加工中心、电子商务、生物制药、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加工等138个专业实习实训室。建设完善了机械加工实训中心、粉末冶金实训中心等六大校内实训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技术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数控加工仿真鉴定单位。 学院在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粉末冶金厂、中国重汽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108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充分发挥当地钢铁能源、新材料开发以及高科技农业等区域优势,重点建设了以莱芜钢铁集团、泰山钢铁集团为主的机械、数控、冶金等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群等五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群 国家实训基地生物技术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生物制药实训基地 2005年1月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实训基地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地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经费为120万元,学院支持建设经费为400多万元,现已建设完成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室、药理学实验室、制剂实验(实训)室、制药实训车间等15个实验(实训)室、3个电子阅览室以及5个多媒体教室,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学生实验实训、生产性实习、社会培训、师资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于一体的生物制药实验中心。 生物制药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满足了生物制药等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所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为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专业教师利用基地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 省级实训基地山东省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实训中心 电工电子实训中心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信息工程系,是学院独立设置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机构。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价值逾800万元,主要承担电子信息、微电子、机电类专业实训、教师应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任务。实训中心现有专职管理人员5名,校内实践课程指导教师22名,从企业聘请校外指导教师4名。实训中心设有电子创新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通信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X射线衍射仪实验室、专业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12个实验实训室及应用电子研究所、太阳能风能研究所、生物电研究所等3个二级研究所,实训中心还负责管理1个电子科技创新协会。 实训中心教师以培养应用型电子专业人才为目标,承担应用电子、太阳能风能、医疗仪器等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发表学术专著20余篇;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模式,为莱芜朗进科技、烟台富士康、山东力创科技、上海昌硕科技等知名企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实训中心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代表山东省参加高职组嵌入式产品开发项目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这也是山东省高职院校在此项目中唯一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代表队。 实训中心全面实行主任负责制,制定了整套实训教学制度。培养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现有学院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现实验技术人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60%,高级职称比例达25%左右。实训中心各实验室面向市内外各中专学校开展培训,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嵌入式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与山东力创科技、济南全民电控等企业合作开发、加工电子产品达5万余套。实训中心两次承办莱芜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粉末冶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 “莱芜市粉末冶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于2010年11月通过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专家评审组评审,是目前我省高职院校中唯一的省重点实验室,依托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莱芜市粉末冶金实验室”建设。 5项,市级科技攻关项目7项,学院教师科研基金项目15项,企业横向课题20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获省部级三等奖2项,获莱芜市科技进二等奖 项。“基于颗粒增强的钢铁基粉末冶金制品”、“预扩散型合金铁粉”、“利用超粗药芯焊丝制备低成本高性能钢铁基复合材料”已经在企业进行试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山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学院机械基础实验示范中心是山东省高职院校唯一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自2001年3月开始建设,2004年1月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机械基础实验示范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电子工艺实验室 分析天平室 药物分析实训室 专业化学实验室 TD-3000型x射线衍射仪实验室 ERP沙盘模拟实验室 电子基础实验室 动漫实训中心 会计电算化实训室 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 木器雕刻实训室 软件设计创新实训室 文化艺术实训室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实训室 投资理财实训室 神州数码网络实训室 物流管理实训室 生物制药实训基地 WHZF-25雾化制粉中试车间 材料化学实验室 建筑材料实验室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做一体实训室 PLC教学做一体实训室 机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实训室 数控加工实训中心 校外实训基地莱芜宾馆 山东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固德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阳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 日照钢铁集团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齐鲁软件园 山东钢铁集团 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集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富士康科技集团 东营新发药业集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