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腊恰畈村 |
释义 | 腊恰畈村位于贵州省岑巩县大有乡东部,距县城15公里,辖21个村民组446户1786人,有耕地面积2949亩。改革开放30年来,这小山村发生了惊人巨变,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多元,最高为4150元。历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帮助老百姓发家致富,通过全村农民的艰苦奋斗,亲手绘制了秀美蓝图,使整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示范村 村情发展自2006年腊恰畈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后,该村党支部一班人深感责任重大,进一步深化村情认识,坚持以自身建设为龙头,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杂稻制种、金秋梨、无公害蔬菜种植等主导产业,使得全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增长,到2007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0元。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渐增大,市场信息缺乏导致产、销矛盾突出。为实现产销对接,村党支部大胆探索,把党小组建在村里的杂稻制种协会、蔬菜种植协会等产业链上,组织党员带头闯市场,引导村民走市场化发展之路。在党支部的号召下,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带头筹建农村合作社,2008初年经工商管理局批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成立了“岑巩县绿宇蔬菜合作社”,共发展会员23人,由该村入党积极分子张以奉任合作社法人代表。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两个管理机构,制定了工作职责、会员入股及分红制度等制度,实行阳光操作,使合作社充分得到了会员的信任和支持。为拓展市场,合作社与凯里三辣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主要发展辣椒、生姜、大蒜等蔬菜种植,采取保底价进行收购,解决了农户后顾之忧。上级农技部门给予合作社大力支持,帮助解决了农资物品供应及农技培训等问题,该村三眼井村民组无偿将组里的活动室提供给合作社办公,乡、村均里成立了合作社管理协调领导小组,指导合作社开展日常业务工作。合作社成立以来,共举办培训20余期,参加培训人员达850余人次。 该村通过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新摸式,村民创业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2008年已有300余户农户干起了蔬菜种植,共建立大棚蔬菜基地20个,共种植辣椒及各类蔬菜600亩,实现产值120余万元;共实施杂稻制种1200亩,实现产值180余万元。在党支部的领导与合作社的带动下,腊恰畈村的党员、群众正以矫健的步伐向新农村的大道阔步前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