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拉海村
释义

江湾乡拉海村是一个蒙古族聚居的民族村,位于嫩江中游左岸,距县城6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62900亩,其中农田6900亩,林地20000亩,草原面积10000亩,其他用地26000亩,全村218户,蒙古族140户,占总户数的64%,总人口818人,其中蒙古族546人,占总人口的66.7%,原有贫困户98户,486人,人口贫困率59.4%。1997年人均收入只有600元,2002—2003年实施扶贫开发整村开发后,全村实现了整体脱贫,2005年人均收入达4200元引。

拉海村简介

在没有整村推进之前,拉海村有贫困户98户,其中特困户52户,占总户数的23.8%,占贫困户53.1%。由于连续几年旱灾、风灾、涝灾,加之1998年特大洪水,拉海国堤决口,使村里致贫户和返贫户急剧增多。全村218户的口粮,全部由国家和全县各乡镇支援解决。为渡过难关,银行发放贷款80万元。全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洼地、岗地全部种旱田,全村没有一亩稻田,没有一台大型拖拉机,各户没有一部电话,没有一座砖房,村至乡农村道坑洼难行。村没有卫生所,农民就医难,没有畜牧综合服务站,全村畜牧业没有大发展,由于生活贫困造成人心涣散,有17户特困户,卖掉家产,投亲靠友迁到外地谋生。

拉海村发展

根据该村的贫困状况,1997年前就定为贫困村,2002-2003年又将该村定为第一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重点村。杜蒙县委、县政府和江湾乡党委政府,把拉海村做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组织上,措施上,资金上和项目上进行全力倾斜,加大了领导力度,调整了村两委班子,针对拉海村农业灾害频繁的实际,县人大主任李泽春主持包扶单位和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单位的专家,在拉海村召开了综合治理座谈会、论证会,提出来了“近抓牧、远抓树、抓好稻田走富路”的思路,制定了“以稻治涝”,“兴牧富民”,“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加强公益事业建设”的规划。依据拉海村的规划蓝图,经过八年的努力拼搏,各项投入达541万元,其中各单位包扶资金60多万元,以工代赈资金331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

拉海村岗上沙土地,遇旱风起沙飞草发黄,种地投入不收粮。村两委会想长远,谋大计,从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入手,一是坚持生态环境建设,认真实施了生态林工程。现已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486亩,造林成活率95%,八年享受国家补贴331万元,拉动年人均收入486元。治理跑风大沙丘2500亩,改善退化风蚀地2000亩,全村现有林面积达2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 31.8%,产值达2000万元,初步建起了绿色银行。

二是加强了公益事业建设和村屯环境建设。接照村建设规划蓝图,现已建成标准化卫生所60平方米,做到小病不出村,建成标准化畜牧综合服务站70平方米,购优良种公羊8只,实现了肉羊鲜精配种,做到了牛羊防疫、配种不出村,建成400平方米榨乳站,做到了农户送奶不出村,现在建成乡至村红砖路4公里,达到物资运输畅通无阻。公益事业的建成大大推进了村域经济发展,为农民稳定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拉海村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村容村貌有了巨大的变化,人均收入2005年已达到4200元,比1997年提高了7倍,全村水稻面积达4000亩,人均4.9 亩,牛500头,羊5000只,小四轮拖拉机160多台,摩托车达110台,程控电话180多门,电话入户率达83%,各户建砖房70座,砖瓦化率达32%,电视入户率99%。2004年,外迁的村民和外嫁的姑娘又回迁25户。村两委班子,没有满足眼前的成绩止步不前,而是把工作重点继续放在村规划上,他们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从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为确保拉海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要按照村规划,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巩固扶贫成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2005人均收入达4200元,2006年力争达到4800元,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8400元,全村砖瓦化率达到85%,。二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认真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把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在现有10名积极分子基础上扩大到15名。广泛开展普法教育,不断完善规范村规民约,建立健全资源使用,邻里和睦,村务公开等各项制度,确保拉海村全面、有序、和谐、稳定发展,为把拉海村建成“岗上森林绿,岗下稻花香,草肥牛羊壮,生活进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而努力奋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