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扩大开放下中国金融安全与监管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扩大开放下中国金融安全与监管研究 作 者:李变花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 ISBN: 9787501788835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金融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金融安全问题是伴随开放的推进而出现的。纵观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金融安全问题总是如影随形,那就是金融安全问题的普遍存在。本书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实际,分析了危及和维系中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未来几年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度加强金融监管主要措施。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上,力图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国金融安全与金融监管问题的理论框架。 本书从对金融安全的概念及其与相关范畴的关系出发,对金融安全与金融监管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马克思早期在论述货币、资本本质时,他的金融安全思想也初见端倪,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本质揭示之后,紧接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理论,对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或一般条件进行了分析。亚当·斯密在极力主张自由放任与自由竞争的学说中显示出其对经济安全问题的关注。李斯特的经济安全思想是,根据各国所处的不同阶段特点选择保护程度对于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凯恩斯从国内投资的角度及其后继者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所提出的乘数理论,在投资或贸易收支的层面上表现出了经济安全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界对于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随着金融业和金融监管的不断发展,理论界先后涌现出许多不同的监管理论派别,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监管的必要性进行了解释c而在众多监管理论中,作为金融监管理论基础的主要有金融风险论、公共利益论和管制失灵论;新制度经济学则为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变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而金融安全问题的国别差异使各国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与信心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各国金融安全的因素也就有所不同,包括国内因素、国际因素及金融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世界主要国家金融业开放的程度进行比较,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与监管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 各国金融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高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金融安全带来隐患。金融业的开放度,是衡量一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体系。在金融业开放的初始阶段,内资金融机构还未能适应开放所造成的竞争与冲击,或者说对这种来自外界的竞争与冲击还没来得及做出充分的准备,这时如果金融业的开放度过高,国内金融业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但到了开放的成熟期,由于经过了较长时期的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金融机构自然是质量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好的机构。正确测度、判断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水平,是确保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展、稳定与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首先给出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能全面、准确衡量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测度模型;借助于该模型,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进行了测度与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与自身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且在入世过渡期间上升幅度迅速加大;而与成熟的美国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仍有较大差距。 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提供的是一个较及时地估价金融危机发生可能性的工具,由于它与金融安全密切相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的预警同时也是对金融安全的预警,进而关于金融危机的预警模型也可以作为金融安全预警模型来进行分析。在对中国金融状况的实证分析中,从金融危机的角度入手挖掘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经济、金融指标。在指标选取上,充分根据我国的自身经济特点,结合金融危机的引发根源和参考各金融危机预警研究成果,设计出符合我国特征的经济、金融指标体系;在实证方法E,借鉴和改进已有模型和成果,分别使用多元logit方法和回归分析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和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进行解释和探讨。结果显示,在我国实际汇率的变动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这也就表明在近期内,对我国的金融系统而言,外源性的投机冲击将比内源性的金融危机更严重。这一点正是因为中国的银行都是由国家所有,有着国家信用作为其坚实的后盾。而更重要的一点,也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走势良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金融改革稳步推进,所以内源性的金融危机在近期内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一旦当我国全面放开资本项目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国际游资将会蜂拥而至,冲击我国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对我国的汇率造成冲击,两者合力作用的结果就是引发货币危机。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最危险的就是外部力量的冲击,而防范这一危机实现的前提就是对国际游资进行限制,不能过早地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 一般来说,东道国金融开放度越高,国内的金融体系越健全高效,外资银行对该国金融安全的影响程度就越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可选择路径有:成立外资独资银行;在中国开办独立的分支机构;购买并持有中国国内银行机构的股份;与中国方合资建立新的银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并对中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如何对境内的外资银行实施更有效的监管,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 作者简介李变花,女,1964年5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4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9月进入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在站博士后,现为漳州师范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 近年来,在《金融研究》、《上海金融》、《经济体制改革》等国内有影响的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2003年出版《知识经济结构下的金融理论与实践》专著,并参加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方向主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与金融问题。 图书目录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分析与研究意义 1.1.1 金融管制的放松对银行利率形成的风险效应 1.1.2 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安全性带来的威胁效应 1.1.3 金融创新形成的衍生金融风险效应 1.1.4 国际金融一体化与自由化对金融监管的挑战效应 1.1.5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重点内容与创新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3.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3.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金融安全及其与相关范畴的关系分析 2.1 金融安全的概念及其特点 2.1.1 金融安全问题的提出 2.1.2 国内学者对金融安全概念的界定 2.1.3 国内外学者在金融安全概念使用上的分歧 2.1.4 金融安全的内涵与特点 2.2 与金融安全相关范畴的关系分析 2.2.1 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 2.2.2 金融安全与金融危机 2.2.3 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 2.2.4 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 2.2.5 金融安全与资本外逃 2.2.6 金融安全与金融开放 第3章 金融安全与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分析 3.1 金融安全的相关理论分析 3.1.1 马克思的金融安全思想 3.1.2 亚当·斯密对经济安全问题的关注 3.1.3 李斯特的经济安全观 3.1.4 凯恩斯的经济安全理论 3.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经济安全问题的理论 3.2 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3.2.1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3.2.2 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3.2.3 金融监管模式分类 3.2.4 最佳金融监管程度 3.2.5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第4章 影响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5章 中国金融开放程度及其国际比较 第6章 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实证分析 第7章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的金融安全的影响分析 第8章 越南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安全的警示 第9章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安全的警示分析 第10章 金融监管制度与模式的比较分析 第11章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与金融安全 第12章 构建与全面开放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制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