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昆山之路 |
释义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昆山还是个农业县,并且在苏州六县中经济排名倒数第一,而今竟一跃成为 “全国百强县 (市)之首”。昆山神话般的崛起令人称奇,一路走来,我们不断地追问: “昆山到底靠什么演绎了神话?”在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厅里,大家认真听取情况介绍,观看昆山改革开放30年和撤县设市20年发展历程展览,从300多幅照片,150多件实物和10多个视频影像当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创新。创新,让昆山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不断走向辉煌,稳居全国百强县 (市)之首。以 “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主要精神内涵的 “昆山之路”,让人为之叹服,昆山人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敢于做政策的创造者,不做政策的执行者。如今的昆山又提出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的发展思路。 “昆山之路”的成功经验就是他们注重城乡统筹,走全面发展之路。昆山的城市化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以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为标志的工业化启动时期;二是以开发区建设带动城市扩容增量为标志的工业化推动期;三是以全面实施城市化战略为标志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时期;四是以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为标志的城市化提高时期。 而今,昆山打破城乡二元地域分割,引导城乡空间有序融合,把市域927平方公里整个作为一座城市来规划,进行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并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新型社区、自然村落五个层次加以推进建设,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城市化率达到了70.1%。在抓好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规划了城市东西部两个副中心,并加快副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配合建设过程中的动迁改造,全面实施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置换成城镇商品房工作,规划建设73个新型社区,70%左右的农民实现集中居住。同时,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保留了105个自然村落,近三年每年完成30个自然村落的整理改造。 在建设中,他们以城市引领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全面建设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 “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环境、社会管理”八个一体化,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步伐。 “昆山之路”的成功经验就是他们注重增强产业优势,走率先发展之路。昆山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领域的外向带动、民营赶超和服务业跨越 “三大战略”。二十多年来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思路不断创新、思想不断解放,但 “外向带动”的发展主战略始终未变。在这一战略的统领下,昆山人上演了一出出开放大戏:抓住浦东开发开放良机,进一步借力上海,大力引进外资,实现了经济 “内转外”;抓住自办的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获国家认可的机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实现了 “散转聚”;进入二十一世纪,他们紧紧抓住国际资本转移的机会,大力招才引智,引进研发经济、总部经济,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 “低转高”。如今,他们又提出民营赶超、服务业跨越战略,但依托上海、对外开放依然是主旋律,作为服务业跨越龙头和主体的花桥国际商务城,在功能定位上就是 “融入上海,面向世界”,在位置上则属于昆山嵌入上海的一块 “飞地”。就这样,他们依托上海,继而把视野投向上海、转向亚洲、转向全球,小小昆山成为 “世界的昆山”。 “昆山之路”的成功经验就是他们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1984年以前,昆山是一个单一农业县,但就在这一年昆山人干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昆山人自己创办了一个工业小区,并在上海的虹桥机场,设立了一个大广告牌,上面写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市欢迎你”,当时引来了许多质疑和嘲笑。最终,昆山市的首创精神和务实作风得到了认可,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如今,这个开发区在中国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评比中位列第四,世界500强有20多家在开发区兴办项目。但真正为昆山经济装上“动力组”的还是2000年昆山出口加工区的设立。为这件事,昆山市委、市政府跑了整整三年,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就是这么巴掌大的出口加工区,去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15亿美元,在全国出口加工区中处于领先水平。 昆山注重提高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招商引资向精细型转变、资源利用向集约型转变、园区发展向内涵型转变。实现从 “昆山制造”向 “昆山创造”转变是他们实施高新技术产业 “双倍增”计划的目标,昆山正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目前,NSK中国技术中心、丹尼斯克中国研发中心、正新轮胎研发中心等一批外资研发机构已落户昆山。研发机构和产学研联合体总数有300个,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不管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能进昆山”,到 “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昆山提出的发展理念,透露出了他们对环保的正确审视,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23家,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昆山之路”的成功经验就是他们注重持续改善市民生活,走和谐发展之路。群众富不富,看看人口收入。昆山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努力提高中等收入户比重;不以统计数字代替直观感受,努力提高全面小康的公认度。2009年,全市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农户已达90%以上,超过10000元的农户达73%以上。小康什么样?昆山是可触摸的样板。2004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昆山后说: “都像昆山,小康社会就实现了。”小小昆山几年前在江苏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为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尽快过上好日子,昆山市实施了以 “个个有技能,人人有工作,家家有物业”为内容的 “三有工程”,采取了 “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股份富民、社保富民、财政转移富民、帮扶富民”的八项富民措施,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拆迁保障和征地保障为内容的 “五道保障”体系。 从2003年起,昆山市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老年农民实施社会养老补贴;从2005年起,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农保城保并轨,让失地农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每月领退休工资;2007年起,实现医保全民覆盖,农民大病统筹医疗费用最高可报销20万元。昆山为融合新老市民,专门成立了 “新昆山人工作委员会”,承担外来人员的教育管理服务职能。 “昆山之路”的成功经验就是他们注重优化政府服务,走创新发展之路。30年来,昆山市的领导班子换了七届,但外向型带动的战略始终没有变,变的只是适应发展要求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从而形成了独有的昆山特色。昆山市的领导者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 “保持连续是一种效益,就是一种速度,就是一种超越”。 昆山市是 “强势政府”,更是 “务实政府”,大力倡导“少说多干、大胆巧干”,形成了一种独有的开放创新精神与埋头苦干精神完美结合的个性。有人说,昆山人特别“拗”,认准的事 “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其实,这是一种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坚持。 昆山市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建设 “服务型政府”口号和目标,他们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不炒概念、不图虚名,本着切实可用的原则,怎么合适怎么干。 昆山市在全国率先提出 “亲商、安商、富商”和 “亲民、爱民、富民”的服务理念,打造外商云集、百姓安居乐业的服务环境和居住环境。成立了为外资企业服务的三个中心,即外资招商服务中心、外商投诉处理中心和外向配套协作中心,形成了沟通政府部门和外商之间的三个渠道,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台资企业协会和外商沙龙活动。昆山市、镇、村每级都有便民服务中心,并且功能齐全、设施现代化、办公环境良好,昆山每年还要评选出诚信服务优良单位,合力增创服务优势。 2003年,昆山就成立了当前十分流行的行政服务中心,按照 “一个门受理、一座楼办事、一个窗收费、一条龙服务”的运作模式,对进驻事项实行统一接件、统一收费、统一管理,并建立了电子监察系统,办事过程实行全公开。目前,有35个部门进驻,450多项行政许可及审批服务事项、224项收费项目进驻 “中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