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昆仑关战役旧址 |
释义 | 概况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与宾阳县交界处即昆仑镇所在地北4公里,距南宁市59公里。昆仑关为大明山余脉,海拔约300米。 1939年11月15日,日军派出其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等大批步、骑兵和海军陆战队在钦州湾防城县附近强行登陆,11月24日攻陷南宁,12月4日,昆仑关被日军占领。中国军队为了夺回昆仑关,继而解放南宁,进行了猛烈的反击,从12月17日开始发起总攻,至12月31日,共计14天(两个星期)时间,击毙日军4000余人,其中包括旅团长、联队长在内的85%的班长以上官佐,俘虏日军102人,击伤日军数千人,我军也付出了伤亡10000多人的沉重代价。这场战役,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开创了抗战以来攻坚胜利的战例,鼓舞了我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成为了与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同享盛誉的抗战名篇。 昆仑关战役旧址,除古关楼、昆仑古道等古代遗迹之外,主要包括“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中的南、北门牌坊、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抗日将士公墓、抗战碑亭等纪念建筑物,以及昆仑关地区如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指挥部”、邕宁区昆仑镇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日军第十二旅团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处”和金龙山、仙女山、老毛岭、罗塘南、同兴堡、石家隘以及441、660、653高地等多处昆仑关战争中的阵地、工事遗迹点等。 昆仑关战斗结束后,国民党在昆仑关上建立抗日阵亡将士墓园、纪念碑、纪念亭、牌坊等,并从山脚到山顶建有331级花岗岩石阶,供人登临凭吊。国民党党政军要员,如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何应钦、陈诚、杜聿明、张治中、张发奎、顾祝同、于右任、余汉谋、徐永昌、林蔚、黄旭初等人,分别在抗日阵亡将士墓园、纪念塔、纪念亭、牌坊等处亲笔庄严题词,在抗日阵亡将士墓园刻上烈士芳名(今尚保存完整)。2000年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三月三、九月九重阳节,均有大批游人,包括来自港、澳、台的同胞,以及来自日本 国的游人来昆仑关旅游、扫墓和进行凭吊,更多的是青少年到昆仑关目睹战场的风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各界积极为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捐款为了对昆仑关旧址进行保护开发,大力开展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并将其列为南宁市重点建设项目。南宁市市党员、机关干部闻讯自发踊跃为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建设捐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充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捐款活动中,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有第一个捐款的78岁离休老干部覃灿光;有第一家捐款的企业南宁市第三运输公司;有第一家捐款的市直单位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有第一个捐款的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市政协副主席唐济武等领导带头捐款,还有更多捐款不留名的热心市民……最感人一幕的是五塘中学退休老师方如书在看到《南宁晚报》刊登的捐款消息后,捐款500元支持博物馆建设。当管委会领导亲自上门表示感谢并赠送捐款证书时,方老师的老伴卢阿姨外出做工回来,看到此情况,转身回卧室拿出200元作为捐款。管委会领导说,一起算你们俩的吧,卢阿姨不同意,说:“他捐他的,我捐我的。爱国主义,人人有份。”来串门的退休老师粟汉清也深受感动,随即从口袋里掏出100元捐给博物馆。自治区党校、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烟工业公司等单位还结合开展党员活动日,在昆仑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师生纷纷自发踊跃为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捐款,表达了对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的缅怀之情。 据悉,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 昆仑关战役旧址保护建设纪实遗址出土工作2005年8月,南国边陲异常炎热。在昆仑关,遗址保护筹备小组的全班人马——组长方建诠,副组长腾达初开始动工。 筹备之初,昆仑关遗址一片荒凉,方建诠、腾达初被人称为“拓荒牛”。 那时,方建诠还在任南宁市文化局副局长、纪检书记,腾达初在任昆仑镇副书记,昆仑关遗址保护筹备小组组长、副组长是他们的兼职。这样,除本职工作外,他们的任务就是上昆仑关,作有关遗址保护、开发的调研和了解。 2006年4月10日,方建诠、腾达初迎来了昆仑关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挂牌之初,连方建诠、腾达初在内,管委会仅有3个人,后增加到6人,再后来就是现在的8人。“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困难多”是那时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即便这样,管委会的同志仍上下一心,依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找来施工队对昆仑关古关楼南面200多米的古驿道进行修复,并对关楼旁的关帝庙实施搬迁,完成了关楼的修建工程。 昆仑关的653、441高地及罗塘山,还遗留有昆仑关战役时的战壕和掩体;昆仑关的许多山洞和地下,也还埋藏着那场战役的枪支和炮弹。“这可都是些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不把它们挖掘出土,不足以告慰那场战役中为国捐躯的英灵。”有了这个想法,方建诠就多方联络,组织人力对这些文物进行了挖掘,并修复了草帽山战壕、掩体、碉堡、炮台、观察所、昆仑关战役总指挥部、前线指挥部、后方医院和日军少将中村正雄被击毙处等。日后,这些地方都成为了对游客、尤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地点。 旧址馆藏文物的工作但凡博物馆,其馆藏文物全靠收集得来。 周建敏,昆仑关文化旅游公司经理。就是他与方建诠一起,为昆仑关博物馆的文物收集立下汗马功劳。 从2008年开始,他们就跑遍全中国,从众多收藏家手里“挖”了一大批文物回来。 提起收集到的文物,方建诠眉飞色舞:截至目前,已有300多本当年的日本画册摆进了展柜。其中的《支那战争画册曾刊》最为完整,1-35册,一册不漏。“那是我们从上海一个收藏家那里‘挖’到的,他藏了几十年,市场价几千元一册,但只象征性收了我们一点点钱。”方建诠兴奋地说。 周榕林是南宁著名书法家,其父周竞是抗战将领。周榕林、周克让弟兄把父亲留下的东西守了一年又一年,一直舍不得捐,是方建诠、周建敏三顾茅庐感动了弟兄俩,随后他俩捐出了父亲用过的碗、刀、枪、望远镜及缴获的日本出征旗等文物24件。 方建诠确实太累了。为了得到那架2006年刚刚退役的歼6飞机,方建诠和周建敏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到广州军区空军装备部下属南宁指挥所原场站,一路跑下来,把腿都跑断了,这才把这个庞然大物和18支抗战时期的枪搬回馆里来。 由于博物馆馆藏丰富,开馆后,吸引了40多万人次到这里参观,有南宁市民,有全国各地及港、澳、台的游客,还有外国游客。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来博物馆参观时,伸出大拇指连说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遗址保护得这么好;想不到馆藏实物这么多;想不到政府投入这么大。 方建诠说:“纪念昆仑关战役胜利70周年,既是一种祭奠、一次回顾,也是一种昭示、一个开始。接下去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要与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各县区密切合作,巩固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工作成果,加快昆仑关旅游开发的步伐。” 昆仑关旧址再掀植树新高潮2009年3月21日,阳春三月,正是植树造林的好季节。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迅速掀起全民植树造林高潮的决定。当天由《南宁晚报》的读者订户的100个家庭组成的植树队伍来到昆仑关旧址内,开展种植《南宁晚报》读者林活动仪式。在当天的活动中,共有300多名市民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经过一个上午共同努力,一共在景区内种植了100棵南洋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