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矿村
释义

矿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十六里河镇镇政府东南20余华里,南依月牙山,北靠白云山,全村人口2800人,耕地面积1800亩,荒山9000余亩。2004年人均年纯收入2700元。东与港沟镇黑龙峪村毗邻,北与历下区龙洞接壤,西北临近仲宫镇河圈村,东南临近锦绣川乡大佛寺。绕城高速公路通过该村,堪称省内第一的济南隧道也在此穿山而过。

矿村简介

矿村(Kuang Village)钅广,旧读gong,简化汉字后,该字取消,村名标为矿村。但依照传统依旧读gong

矿村风景

四周群山环抱,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荒山土层较厚,具有造林优势,柿子、花椒是当地的主要土特产品,各种果树(苹果、山楂、杏、桃、梨树)布满山坡,成熟时节放眼望去果实累累。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村内建于唐朝贞观元年的“白云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大殿建筑宏伟,院内另有明清碑石11座,院内有雌雄异株2棵银杏树,植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树龄1300多年,树高达26米,主干高6.5米,树干粗6.4米,树冠大如巨伞,直径达24米,但仍然枝繁叶茂)。村东南有康熙年间的古墓1座,为明遗民怀晋大学士之墓,边长6米,高1.7米的台形方墓顶上,古柏6株,奇而茂盛。奇怪的是,惨遭砍伐后,依旧长到了两人环抱。墓前有清碑3通。其中清康熙赐“龙凤碑”,题“惟孝能格”;历城韩道隆立卧碑,题“一门节孝”;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卫既齐赠卧碑,题“攀柏永怀”,今存墓前,碑文清晰可见。墓东有祠堂1座,为该村清代名士黄锡金等所修。

村北2公里,有1处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佛峪。佛峪景区集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济南著名胜景之一。佛峪古般若寺遗址,建于隋文帝时期。寺庙依山而建,以山根为墙,这在我国的寺院群中并不多见。寺院南北狭长,有一高数米的摩崖,崖顶外伸,状如重檐,形成天然的披厦。崖上刻有隋唐风格的雕像20余尊和历代名人摩崖题记30余则。摩崖下存有一座清代木牌坊,上书“佛峪胜境”,造工精细别致,保存十分完好。寺前牌坊旁边有长20余米的廊亭,站在亭中,可遥望寺院对面山林深处的观音殿,绿树古殿,意境飘渺。出般若寺往东,沿着陡直石阶登上峰顶,便是禹王台,又称灵台或钓鱼台。立于台上,俯视可见幽曲的山涧和众多峪底山洞,仰望可见群峰兀立和无数石砌宝塔。夏秋季节,从般若寺举目北望,可见悬崖上山泉隙流,汇成一条条瀑布,悬流十余丈,寒冬腊月,冰帘垂挂。水流沿石阶三迭而下,汇成西潭,俗称“林汲泉”,为济南72名泉之一。般若寺遗址内外有三大名泉。第一“露华泉”,位于般若寺内,修有泉池蓄水,旧时专供僧人居士饮用;第二“茶壶泉”,在西山坡林深处,泉眼细如壶嘴,俗称“壶嘴泉”;第三“林汲泉”,在瀑布下面,四面高山,古柏苍翠,流水有声,汇集成潭。景区春日黄花遍地,山青树绿,鸟语花香;夏季松涛林海,山涧溪水透明,山风清凉,盛夏无暑;秋天漫山红叶,果实累累,景色最佳;冬天气温虽低,但阳光直射,毫无寒气,是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去处。

该村为大辛河源头之一,在村北公里处,为闻名的龙洞大峡谷,在峡谷与平地交界处有一巨大瀑布,丰水期数里之外落水声仍如猛虎咆哮。村中古井数口,以泉为井,常年不枯,全年恒温,在大旱季节也是周围数村的取水之处。井水为天然泉水,含多种矿物质,为上等矿泉水。加之村东老年人钓鱼基地的连环水库和具有传奇色彩的邋遢岭,构筑了矿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