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匡裕民 |
释义 | 匡裕民,万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炮兵司令员,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文名:匡裕民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江西 出生日期:1907年 逝世日期:1977年 职业:军事 主要成就: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个人概述匡裕民(1907-1977),江西万安人。1926年参加万安县农民协会。次年参加赣西南农民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自卫队队长,军委警卫团班长,红一方面军总部炮兵连连长,红三军团特科队队长、炮兵营营长,红一军团炮兵连副连长、山炮连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参谋长、副团长,延安炮兵学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副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副司令员。参加了辽沈、平津、太原等战役。建国后,任中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主任。回国后,任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任炮兵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人生经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1909年2月25日生于江西省万安县上芫村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1927年11月参加赣西农民起义。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总部炮兵连连长、红3军团特科队队长、炮兵营营长。参加中央苏区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西征战役。 1938年3月起,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参谋长、副团长。在炮兵团初建时期,协助团主要领导开展以军事技术为主的紧张军政训练,多次亲自给部队上炮兵知识课,经过4个多月的训练,使部队初步掌握了炮兵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1938年8月,参与指挥炮兵团一部参加第115师第343旅在山西汾(阳)离(石)公路伏击日军的3次作战,取得了炮兵团首次作战的胜利。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后,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根据战役各个阶段的要求,参与指挥炮兵团各分队分别配属各参战步兵旅、团作战,并在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得各参战步兵旅、团的赞扬。 1941年7月,参与组织炮兵团开赴南泥湾,与第359旅第4支队并肩执行屯田戍边任务。为贯彻中央军委关于一面生产、一面学习、一面作战的指示,在执行大生产任务的同时,还与炮兵团主要领导一起率领部队开展大练兵活动,组织各炮兵连进行单炮、观测器材的基础操作、射击和阵地指挥等训练,获得了生产、军事训练双丰收,炮兵团被誉为“屯田政策”的模范单位。 1941年11月,延安炮兵学校以炮兵团为基础组成后,任副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与政治委员邱创成率炮兵学校赴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员兼炮兵学校副校长、炮兵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平津、太原等战役的炮兵作战。 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战役中,9月28日与邱创成一起指挥炮兵第1团第2营集中炮火轰击锦州机场,击毁国民党军飞机5架,封锁了机场,粉碎了蒋介石从沈阳空运第49军增援锦州的企图。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员,中南军区炮兵司令员。 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主任,指挥炮兵部队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作战任务,并取得了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回国后任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7年军事学院毕业后,任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7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 抗美援朝志愿军炮兵指挥机构,开始为炮兵司令部,万毅任司令员(未到职)、邱创成任政治委员。1951年2月,改为炮兵指挥所,匡裕民任主任。随着炮兵的增多,1953年炮兵指挥所设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高存信任主任、刘何任政治委员。队属炮兵,也于1952年4月在兵团、军、师建立炮兵室。 抗美援朝的炮兵部队 经过前三次战役的作战,志愿军炮兵部队减员较多,武器装备损失较大。为增强炮兵力量,部分部队回国整补换装,同时在国内加紧组建新的炮兵部队。第四次战役后期和第五次战役中,新建和换装的预备炮兵有4个师共10个团相继入朝,队属炮兵大量增加。1951年4月15日,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召开第一次炮兵会议,匡裕民强调炮兵作战必须集中优势兵力、火力于主要方向,贯彻“火力集中,阵地适当分散”的原则,重视白天作战和协同作战,加强对空防护和伪装。第五次战役中,参战的火炮达700余门,其中野炮、榴弹炮500余门,有力地支援步兵突破“联合国军”防御。在战役后期的机动防御作战中,新组建的防坦克炮兵第31师大胆实施近战,以侧射、斜射火力组织交叉火力网,击毁“联合国军”坦克25辆。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志愿军预备炮兵由9个团增加到16个团,其中包括野炮、榴弹炮、火箭炮和防坦克炮部队;队属炮兵也大量增多,部队的技术、战术水平逐步得到提高。1953年5~7月,志愿军在反登陆作战准备的基础上,为配合停战谈判,进行了夏季反击战役,先后实施3次进攻作战。在第一次进攻作战的科湖里南高地战斗中,炮兵集中28个连(120门火炮),支援第67军步兵5个排另2个班的攻击。由于炮火突然、猛烈,步兵发起冲击后,仅40分钟就攻占南朝鲜军防守的阵地,并打退多次反扑,毙伤敌1300余人。在第二次进攻作战中,炮兵在北汉江以东集中各种火炮259门,编成5个炮兵群,支援第60军3个团攻击南朝鲜军第5师第27团的坚固防御阵地。作战中,炮兵成功地运用火力假延伸,诱敌进入堑壕,予以大量杀伤。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攻击部队仅用50分钟就全歼守军,创造了自阵地战以来一次进攻作战歼南朝鲜军1个团的范例。在支援第67军攻击座首洞南山南朝鲜军的团防御阵地中,炮兵有重点地使用火力,以直接瞄准实施破坏射击,摧毁南朝鲜军的工事达70%,保障步兵冲击成功。在第三次进攻作战的金城战役中,炮兵集中各种火炮1100余门,在主要突击地段上构成每公里正面有100~130门火炮的火力密度。经7~28分钟的炮火准备,步兵发起冲击,仅1小时就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的坚固防御阵地。随后炮兵又支援步兵击退“联合国军”上千次反扑,巩固了所占阵地。 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毙伤敌15.8万余人,击毁击伤敌火炮570余门、汽车880余辆、坦克940余辆,摧毁敌碉堡2490余个,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志愿军炮兵在战争中所取得的对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的经验,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帽儿山战斗帽儿山是锦州东北部的一座孤立小山,海拔450余米,地形险要,居高临下,既可观察锦州、义县敌人的活动,又可俯视锦州机场,它与月牙山、观音洞形成锦北屏障。炮兵纵队副司令员匡裕民同志亲自率一个重炮团前来助阵。这是战友们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强大炮群进行火力支援。指挥员们抓紧时间对表,阵地上升起了红绿信号弹。只见炮声震天,火光闪闪,硝烟滚滚,一颗颗炮弹飞向敌人阵地,国民党军根本没有想到共军有这么猛烈的炮火对其轰击,钢筋水泥碉堡被炸塌下来,一道道铁丝网和交通壕被炸得粉碎,重炮大显神威。“打得好”、“打得好”阵地上一片欢呼,炮群刚开始延伸射击,冲锋号响了,尖刀连的战士高举战旗,杀向敌军阵地,战士们沿着很陡的山坡,从四面八方涌上帽儿山。敌人被强大炮火炸得晕头转向,四处逃窜。还没有清醒过来.战士已经逼进他们,敌军只好举手投降,众多的枪支从炮眼里扔出来,经过近一个小时战斗,全歼守敌三个营,俘敌千余人,出色地完成林、罗、刘首长下达的光荣任务,受到纵队嘉奖。此时,锦州外围诸多据点,基本被别纵队肃清,站在帽儿山上可以俯瞰锦州全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