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匡庐草堂 |
释义 | 匡庐草堂是南朗镇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之一。 据史料所载,南宋时有袁匡庐与举子共八人,乘船赴考,路经近蒂峰山脚时(当年丰阜湖水浸至山脚一片汪洋),忽遇狂风大雨,缆断船沉,袁匡庐手抱桅杆,随水漂至山脚,幸保性命,他只好上山在碓坑处结庐而居,由于袁匡庐精岐黄之术,自此刀耕火种,逐渐熟悉了各村落的居民,务农兼医,为当地人们治病解忧,甚得民望。袁匡庐逝世后,大车村人立建匡庐草堂纪念他,数百年圣迹余泽,长存山中。年代日久,草堂时有破损,而当地人们对此屡烂屡修。至清道光年间,村民又集资建四角形凉亭式纪念室,每当炎夏有许多村民及学子到此避暑行吟。因当时那里林木参天,凉风习习,近闻鸟声悦耳,远听瀑布鸣泉,至为乐也。后因日久失修,破烂不堪,又缺人管理,自遭毁倒,殊为惋惜。 光绪己丑年(1889年)在蒂峰山重建的匡庐草堂是依照原形而建。复原后,旧貌变新颜,同时堂内也挂上了历尽沧桑的袁大仙画像,异果鲜花,贡香缭绕,使参拜者亦能深深领略到袁大仙生前虽为一介书生,但学之有成,修之有道为民造福,世代为民所敬仰。匡庐草堂是蒂峰公园内的旅游景点,游人到此对袁大仙入庙门而瞻拜,以表敬仰之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