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库山乡 |
释义 | 库山乡位于莒县城北45公里处,地处北纬35.24度,东经118.4度,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2.8℃,年平均日照时间2638.3小时。无霜期213天,平均降水量885mm。土壤多为沙壤土和粽壤土,属中性土壤。该乡环境优美,水陆交通便利。206国道紧傍该乡东侧,东邻日照港,南距胶新铁路二级火车站25公里。全乡对空面积110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3.2万口人。 乡镇简介库山乡地处鲁东南、莒县县城北45公里处,座落在沂蒙山东麓,位于北纬35.24°,东经118.4°,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2.8℃,年平均日照时间2638.3小时。无霜期213天,平均降水量885mm。土壤多为沙壤土和粽壤土,属中性土壤。该乡环境优美,水陆交通便利。206国道紧傍该乡东侧,东邻日照港,南距胶新铁路二级火车站25公里。全乡对空面积110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3.2万人。境内盛产中药材、黄烟、桑蚕、大姜、干鲜杂果等。矿产资源分布在西部山区,主要有重晶石、石灰石等。2004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财政收入4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8元。 库山乡人民政府驻地小库山村,邮编:276527,行政区划代码:371122,区号:0633。 历史沿革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莒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积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浮来山清雅灵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山上坐落着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定林寺,寺中有刘勰校经楼,有树龄近四千年的“天下银杏第一树”。境内马亓山、屋楼崮峰险、石奇、洞幽,风光秀丽,名胜众多。另外,境内还有齐长城、状元林、乐毅垒等名胜古迹,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这些都是莒县的,不是库山乡的,库山乡在莒县西北45公里处,上述景点都位于莒县东部各镇,跟库山乡没有任何关系。 下辖村大库山村 小库山村 响场村 双泉村 崖下村 张家河村 仕家沟村 源河村 下石城村 上石城村 车庄村 连五河村 朱刘官庄村 茶沟村 解家河村 齐家沟村 万家山村 大福照村 赵家庄村 杜家沟村 叶家官庄村 东三山村 西三山村 凤凰山村 山后村 下河村 龙泉裕村 苑家沟村 马家官庄村 庄科村 宋家路西村 孙家路西村 李家路西村 宋家河村 彩山村 姜家洼村 邹家庄村 小孙家路西村村民委员会 东山旺村 邱家沟村 徐家岭村 于家岭村 马家庄子村 特色农业库山乡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无任何环境污染,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构成了中药材的最佳适生区。 党委政府立足山区实际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已培育起特色黄芩鲜明的中药材主导产业和黄烟、桑蚕两大支柱产业。2004年全乡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到46000亩,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350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黄芩、丹参、黄芪、桔梗、杜仲、板兰根、金银花等,其中黄芩、丹参数量多、质量优,2001年经国家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库山黄芩含苷量高达16.3%(国标为9%),黄芩产销量占全国黄芩市场的50%;库山丹参含酮IIA量高达0.42%(国标为0.2%),丹参产量占全国丹参市场的40%。该乡不断加强中药材生产规范管理,注重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以黄芩、丹参为主的库山优质中药材产品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该乡还通过招商引资新上中药材深加工项目3个,年加工量占全乡中药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有力地调节平抑了中药材市场,实现了中药材的就地加工增值,增加了农民收入,中药材生产实现产销两旺。2003年起分别与中国药科大学、亳州援康药业有限公司、日照市益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等产学研三方协手合作,进行中药材黄芩、丹参、瓜蒌GAP认证,力争2006年底通过GAP认证。库山乡现已成为国家级中药材生产基地,山东省最大的优质中药材集散地。 该乡注重“农字号”特色种养加项目的引进与发展。积极探索适宜本乡的种养加产业化生产、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发展路子。全乡除已种植中药材35000亩外,还先后发展大姜1000亩,黄烟6000亩,桑园4000亩,建起蚕鸡、蚕菜复合大棚100座,规模化牛、羊、猪、鸡养殖小区43个,中药材深加工企业3家,服装加工企业1家,粮油加工企业各3家。 特色农产品中药材,黄烟,桑蚕,大姜,黄芩,药材,丹参,黄芪,桔梗,杜仲,板兰根,金银花,粮油 矿产资源该乡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优质纯。其中,主要蕴含着石灰岩(3 .5亿吨以上)、灰页岩(6亿吨以上)、重晶石(1.5亿吨以上)。石灰石含氧化钙54.5%,氧化镁1 .5% ,氧化铝0.35%,氧化硅 0.47%。 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85.41亿元(按新考核办法),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4.90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27.41亿元,增长13.9%。全县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0:36:34调整为27:41:32。 非公有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年末全县有证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55万户,从业人员6.93万人;私营企业发展到1006家,从业人员6.7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9.2%。 园区开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县工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6100万元,基础设施达到“六通一平”。进园项目100个,其中2005年新进园项目30个,实现到位资金10.06亿元。县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整体框架初步建成,已有2个过亿元的项目进园。 县城环境建设取得新的成效。2005年,城市建设共完成投资2620万元,先后实施了日照路改造、昌盛路硬化、广场东西路硬化、潍徐路改造、莒州路中间绿化带硬化改造工程,硬化道路全长4.5公里,面积6.3万平方米,构建了畅通便捷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实施了城阳路北入口绿化、225省道绿化、振兴西路绿化、青岛北路绿化、日照路绿化及城阳花园等一大批绿化工程建设,新增城市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东部新区初具规模,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企业147家,参保人数达2.8万人,收缴养老保险金4002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294个,参保人员1.8万人,收缴养老保险金1463万元。收缴企业失业保险金304万元,收缴机关事业失业保险金147万元。全县最低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420元。全县参加医疗保险单位444个,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3.1万人,累计筹集基本医疗金2793万元。年末共有社会敬老院20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共有床位816张,收养736人。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4.68万人次,134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33252人,11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投资300余万元,对乡驻地小城镇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规划建设。所有工程实行“阳光操作”,公开招投标,并专门成立工程项目评审委员会,请各界人士参加评审。工程项目竣工后,召开工程公开说明会,增加了基建工程的透明度。新修驻地穿山路和两条南北路;在乡驻地规划了占地200亩的项目区,完成项目区内电缆、光缆的架设;完成了城镇供排水系统配套建设,自来水管道覆盖乡驻地全部区域,专设了若干接口备用。目前,会计核算中心办公楼和计生综合服务大楼扩建即将完成,农信社、派出所在乡驻地新建办公楼并完成搬迁,驻地“三纵三横”的田字格框架基本形成,项目区内实现了“五通一平”,为招商引资搭建起发展平台,小城镇载体功能初步显现。 文化产业该乡书画艺术久负盛名,涌现出以已故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书协会员、县政协常委王玉宽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书画艺术创作人才。其中在近年来崛起的库山籍中青年实力派书画家6人,全国、省、市书画家协会会员16人,书画爱好者2000人,每年都有一批获国家、省、市各级奖励的作者出现。 在抓好乡驻地小城镇建设的同时,该乡先后投巨资完成了中心初中、中心小学、成教中心和中心幼儿园等四个中心建设,添置了教学仪器,增强了师资力量,全乡教学水平逐年提高,2004年中考升学率达99.4%。全乡建成环乡公路150多公里,计划三年内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同时,针对本乡实际,毫不放松地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先后投入上千万元,治潍河、打机井、建桥涵、治山改土、绿化荒山,生态环境日益美化,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牢固。 旅游资源莒县的库山乡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生代第四纪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哺乳动物繁生、古人类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莒商代为姑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莒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积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浮来山清雅灵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山上坐落着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定林寺,寺中有刘勰校经楼,有树龄近四千年的“天下银杏第一树”。境内马亓山、屋楼崮峰险、石奇、洞幽,风光秀丽,名胜众多。另外,境内还有齐长城、状元林、乐毅垒等名胜古迹,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莒县库山乡南靠兖石铁路,北近胶济铁路,东临日照港,206国道,225、335、336省道交汇莒城,连接京沪高速、同三高速的日东高速公路和胶新铁路贯穿境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莒国故城已形成较现代化的服务网络,有大型商场、娱乐中心10余处,有设施完备的涉外宾馆酒店15处,可为中外朋友提供优质服务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8051 男 14165 女 13886 家庭户户数 9314 家庭户总人口(总) 27965 家庭户男 14096 家庭户女 13869 0-14岁(总) 6441 0-14岁男 3319 0-14岁女 3122 15-64岁(总) 19098 15-64岁男 9633 15-64岁女 9465 65岁及以上(总) 2512 65岁及以上男 1213 65岁及以上女 129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50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