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库尔德人 |
释义 | 西亚库尔德地区的游牧民族 ,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主要分布在扎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地区:东起伊朗的克尔曼沙汉,西抵土耳其的幼发拉底河 ,北至亚美尼亚的埃里温 ,南达伊拉克的基尔库克,远及叙利亚的阿勒颇。分属土耳其(45%)、伊朗(31.2%)、伊拉克(22.4%)和叙利亚(4.9%),少数散居在黎巴嫩、阿富汗、约旦、俄罗斯等国。在中东是一个人口仅次于阿拉伯、突厥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 库尔德人简介库尔德人(Kurds)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相传主体是古代米底人的后代。他们两千多年来一直都在库尔德斯坦的山区生活,过去他们都过着游牧式生活。使用库尔德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分为南北两种方言。伊拉克的库尔德文字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在土耳其和叙利亚主要用拉丁字母,俄罗斯的库尔德文字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虽然两种书写方式其实相通,但可能因为长久的分隔,使两国语言在用词方面已开始有显着的不同。信仰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少数属什叶派。但近年已开始出现希望立国的声音,希望建立库尔德斯坦。为此曾多次与土耳其政府发生冲突。 历史对于库尔德人史前时期的情况,我们了解甚少,但其远祖似乎在此高原地区生活数千年,库尔德这一名称可追溯至西元7世纪诸部落改宗伊斯兰教之时。 阿拉伯帝国后期,库尔德人曾建立几个封建王朝。其后,突厥人、蒙古人几次侵入库尔德斯坦。库尔德人聚居地被称为库尔德斯坦。这一地区原先大部分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12世纪时,塞尔柱苏丹桑扎尔首建库尔德斯坦省。16世纪初~17世纪30年代,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直至19世纪,库尔德人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仍保持半自治状态,成为土耳其和伊朗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此后,由于奥斯曼帝国崩溃,库尔德人分属于数国。1920年签订的《塞夫尔条约》规定建立自治的库尔德斯坦,但是此项条约始终未获批准。1923年《洛桑条约》取代《塞夫尔条约》,但没有提到库尔德斯坦和库尔德人。由此引起零星而短暂的武装暴动,1931~1932和1944~1945年在伊拉克的库尔德斯坦发生激烈的战斗。土耳其的库尔德人受政府的特殊冷遇,政府试图剥夺库尔德人的身份而称之为(山地土耳其人)。伊朗的库尔德人也感到政府的强大同化压力,并忍受着伊朗什叶派穆斯林多数派的宗教迫害。伊拉克的库尔德人遭到文化压抑比较少。1958年伊拉克王朝被推翻,新政府未能满足他们的政治权利和社会福利等愿望。1970年新的复兴党政府允许伊拉克的库尔德人有限制的自治。1988年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受到伊拉克的武力攻击,许多人被迫逃离伊拉克。 伊拉克的库尔德人聚居地在伊北部地区包括杜胡克、苏莱曼尼亚和埃尔比勒省以及基尔库克、摩苏尔和迪亚拉省地区,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这里地势险要,石油产量占伊全国一半以上,而且农、牧产品丰富,有“谷仓”之称。库尔德人主要以农牧业为生,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已有部分库尔德人成为石油工人。库尔德人有着强烈的民族独立愿望。1958年伊拉克共和国成立后,库尔德人同伊政府进行过多次谈判。1970年3月,伊政府与库尔德民主党签订和平协定,规定四年内给予自治,但库尔德人认为伊政府在4年中只给了他们有限的自治。1975年3月,库尔德人和伊政府曾达成协议,建立了包括苏莱曼尼亚等三个自治省在内的伊拉克北部自治区。 伊北部库尔德地区两大军事武装组织伊北部库尔德地区主要有库尔德民主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两大军事武装组织,它们为控制该地区争斗了20多年。1980年至1988年的两伊战争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伊境内的库尔德人曾趁机举事试图脱离伊拉克,但相继遭到伊政府军的严厉弹压。1991年5月,美、英等国以保护库尔德人为由,在伊领土北纬36度以北划出了一个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安全区”,禁止伊飞机或军队进入。伊政府因此失去了对北部库尔德人地区的控制。 美、英、法在伊北部建立“安全区”后,“库民党”和“库爱盟”两派曾达成分享权力的协议,伊北部局势一度出现缓和。但自1994年以来,两派因权力分配不均多次发生武装冲突。1992年5月,“库民党”和“库爱盟”举行历史上首次选举,6月成立议会,7月组成政府,但未得到伊中央政府的承认。2001年1 月,双方进一步达成有关相互减少对峙兵力、提供交通便利等协议,签订了关于加强安全合作的联合公报。同年11月,萨达姆也曾表示愿同库尔德人以对话方式解决问题。“倒萨”运动以来,美国一直寄希望于利用库尔德人帮助推翻萨达姆政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库尔德斯坦被划分到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叙利亚、黎巴嫩、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其中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占伊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是伊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一直在谋求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 尽管长期在世界占有特殊领域,库尔德人却从没取得民族国家的地位,但是他们具有出名的军事才能,在许多军队中成为有成就的雇佣兵和职业军人。在西方世界最闻名的库尔德人萨拉丁(Saladin),代表了库尔德人的军事声誉。传统的库尔德社会是以部落为主要单位,其领袖称为舍赫(sheikh, 即酋长)或阿迦(aga, 即统帅),仍握有稳固的统治权。然而,非部落化进行得很快。 文化他们是跨国的民族和语言集团,居住在安纳托利亚东部托罗斯(Taurus)山地、伊朗西部札格洛斯山地、伊拉克北部和邻近地区。大部分库尔德人住在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的接壤地区。库尔德语是一种接近法尔斯语(Farsi)和普什图语(Pashto)的西部伊朗语言。总人口约3000万,其中包括聚居在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等地的库尔德人。传统上,库尔德人过着游牧生活,放牧绵羊和山羊,并从事农业。居住在山区的库尔德人以游牧为主 ,饲养绵羊 、山羊、黄牛和马,并织地毯、伐木材、制皮革 ;平原的 库尔德人以农业为主,多种大麦、小麦、玉米、稻谷 、烟草和棉花 ,并经营果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严格规定的国家边界阻碍了牧群的季节性迁移,迫使库尔德人定居耕种,另一些人则从事非传统性的其他职业。由于有关国家政府多迫使库尔德牧民定居,弃牧就农者日众。自伊朗、伊拉克石油工业兴起,库尔德人中又出现了石油工人。但无论游牧或定居,库尔德人仍保留着许多部落制残余,由酋长统率,土地为贵族所有,向佃户收租。多数酋长系牧民出身,少数受过教育。库尔德妇女不戴面纱,与外客自由交谈,能参加管理工作。 大多数库尔德人是逊尼派穆斯林他们带有神秘的、异端的本地教派特点。库尔德人通常是同族结婚。在非都市地区,结婚年龄,通常男子为20岁,女子为12岁。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伊斯兰教法律所允许的一夫多妻制有的仍在实行,不过为土耳其的法律所禁止。库尔德人的妇女(在公开场合中比土耳其和伊朗妇女活跃)和库尔德人的男子一样,都享有都市教育和工作的机会。 库尔德人的国家主义这是结合多种因素而发展的一种新现象,其中包括英国人传入的私有财产观念、传统的库尔德斯坦被近代邻国所瓜分,以及英、美、俄三国在波斯湾地区利益的影响。这些因素和其他因素,与小部分库尔德人知识分子所发展的国家主义运动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库尔德人的国家主义。 历代库尔德人语言历代库尔德人用波斯文、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或库尔德文写作,有诗集、故事集 、历史书多种。诗人富祖里的诗集已被译成多种文字。1897年出现第一份库尔德文报纸,断断续续出刊到1902年,1908年在伊斯坦堡复刊,同时还成立第一个库尔德政治俱乐部和一个隶属于它的文化协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份报纸又在开罗恢复出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