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苦叶菜 |
释义 | 苦叶菜又名败酱,俗称胭脂麻、苦叶菜。为败酱科多年草本,分白花败酱和黄花败酱两种,味道微苦,有陈酱气,适合旺火蒸、炖、炒。 介绍基本信息别名:鹿肠、鹿首、马草、泽败、鹿酱、酸益、败酱草、苦菜、野苦菜;苦斋公;豆豇草;豆渣草;观音菜;白苦爹、苦苴、苦叶菜、萌菜、女郎花。 植物形态.黄花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70-1300cm。地下根茎细长,横卧生,有特殖臭气。基生叶丛生,有长柄,花时叶枯落;茎生叶对生;柄长1-2cm,上部叶渐无柄;叶片2-3对羽状深裂,长5-15cm,中央裂片最大,椭圆形或卵形,两侧裂片窄椭圆形至线形,先端渐尖,叶缘有粗锯齿,两面疏被粗毛或无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集成疏而大的伞房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常仅相对两侧或仅一侧被粗毛,花序基部有线形总苞片1对,甚小;花直径约3mm;花萼短,萼齿5,不明显;花冠黄色,上部5裂,冠筒短,内侧具白色长毛;雄蕊4,与缘稍扁,由背部向两侧延展成窄翅状。花期7-9月,果期9-10月。 2.白花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茎有特臭味;茎枝被粗白毛,后毛渐脱落。基生叶丛生;叶柄较叶片稍长;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边缘粗锯齿;茎生叶对生;叶柄长1-3cm,上部地渐近无柄;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窄椭圆形,长4-11cm,宽2-5cm,先端渐尖至窄长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叶2对羽状分裂,两面疏具糙伏毛或近无毛。聚伞圆锥花序,集成疏生大伞房关;总苞叶卵状披针形;花萼小,萼齿5,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约5mm,冠筒短,先端5理解;雄蕊4,伸出;子房下位,花柱稍短于雄蕊。瘦果倒卵形,宿存苞片贴生、苞片近圆形,膜质,网脉明显。 分布地区分布于景洪、勐腊、勐养、勐海、金平、元江、思茅、德宏、耿马、双江等地于海拔500—1700m的村旁路边、灌丛中,常攀援于大树上。亦有栽培。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沟谷灌丛边、林缘草地或间湿草地。 2、生于海拔500-800m的荒山草地、林缘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涨、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 3、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 药用部位全株、鲜叶、根、藤茎。 采收加工全株:春、夏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鲜叶、藤茎: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植物分类白花败酱又名胭脂麻。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茎横卧或斜坐,有特殊的臭气,如腐败的酱味。茎直立,具倒生的白色粗毛,上部稍有分枝。叶对生;叶片卵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边缘具粗锯齿,或3裂而基部裂片很小,两面均有粗毛,先端尖锐,基部窄狭;下部叶有翼柄,上部叶近于无柄。聚伞花序多分枝,呈伞房状的圆锥花丛;花冠5裂,白色,筒部短,无距;雄蕊4;子房下位,3室,柱头头状。果实倒卵形,长约2毫米,背部有一小苞所成的圆翼,长宽各约5毫米。花期9月。生长于山坡草地及路旁。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黄花败酱又名黄花龙牙、野黄花、野芹、山白菜、黄花草、鸡肠子草。多年生草本。形与上种相似,惟根生叶卵状披针形,有长柄;茎生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羽状全裂,上方的叶片较大,裂片5~11,披针形,先端渐尖、锐尖,边缘具不整齐的大锯齿,两面无毛或被白色刚毛。花黄色。果椭圆形,长2.5~3.5毫米,宽1.7~2.2毫米,不具翼状苞。花期7~9月。生长于山坡草地。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本植物的花枝(黄屈花)亦供药用。 化学成分白花败酱含有挥发油,干燥果枝含黑芥子甙等。根与根茎中含莫罗忍冬甙、番木鳖甙、白花败酱甙等。 黄花败酱根和根茎含齐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多种皂甙中已知结构的有败酱皂甙C、D、C1、D1,黄花败酱皂甙A、B、C、D、E、F、G。根中尚含挥发油8%、生物碱。鞣质、淀粉。 医学价值药理作用1.镇静作用:曾报道、东北产黄芪败酱有镇静作用,并认为其中所含皂甙为其有效成分。近年进一步研究证明黄花败酱的乙醇浸膏或挥发油口服,对小鼠都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而蒸去挥发油的药渣浸膏和总皂甙都镇静作用。在挥发油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败酱烯和异败酱烯,异戊酸无镇静作用。败酱的镇静作用比同属植物缬草强一倍以上。 2.抗菌作用:败酱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菌和破伤风杆菌则无作用。白花败酱全草的水煎液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亦不明显。 3.其他作用:败酱有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的作用。是否与其所含墩果酸有关,值得探讨。因为齐墩果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败酱根热水提取物500μg/ml对人子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为100%,而对正常细胞则反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4.抗癌作用:败酱根的热水提取物腹腔注射给荷瘤小鼠(肉瘤-180)抑制癌细胞生长率为57.4%。 毒性给小鼠灌服黄花败酱干浸膏24g(生药)/KG;观察48小时,未见不良反应。黄花龙芽精分别以320MG/KG、600MG/KG、1200MG/KG,即相当于人用量的400、700和1500倍,喂饲小鼠7日,未见异常。黄花败酱醇浸膏30g/kg,灌服,对小鼠有轻度呼吸抑制和轻度致泻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节馏水10ml,水浴加热10min,滤过。滤液置试管中,密塞,强烈振摇1min。黄花败酱泡沫15min消失,白花败酱泡沫很快消失。(检查皂甙) (2)取本品甲醇提取液1ml,范干,以1ml冰醋酸溶解残渣,加1ml醋酐-浓硫酸(19:1),混匀,稍加热。黄花败酱由黄变为紫红色,白花败酱由黄绿变为紫红色。(检查三萜皂甙) (3)取本品甲醇提取液数滴,点于白磁板上,滴加10%香荚兰醛浓硫酸溶液数滴。黄花败酱显蓝紫色,白花败酱显黄棕色。(检查押发油) 其他【炮制】败酱草炭:取败酱草,置锅内,用中火炒至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性味】味辛;苦;性微寒 【归经】归肋;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主肠痈;肺痈;痈肿;痢疾;产后瘀滞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注意】《本草汇言》: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制剂】抗炎阑合剂;败酱片;舒眠片;郴州蛇药;白花败酱冲剂。 选方①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②治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芎藭、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外台》) ③治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败酱、当归各八分,芎藭、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葱。(《广济方》) ④治产后腹痛如锥刺者:败酱草五两,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二合,日三服。(《卫生易简方》) ⑤治赤眼、障痛并胬肉攀睛:败酱一握,荆芥、草决明、木贼草各二钱,白蒺藜一钱五分。水煎服。(《硕虎斋省医语》) ⑥治痈疽肿毒,无论已溃未溃:鲜败酱草四两,地瓜酒四两。开水适量冲炖服。将渣捣烂,冬蜜调敷患处。 ⑦治吐血:败酱草煎汤服。 ⑧治赤白痢疾:鲜败酱草二两,冰糖五钱。开水炖服。 ⑨治蛇咬:败酱草半斤,煎汤顿服。另用鲜败酱草杵细外敷。(⑥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临床应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黄花败酱鲜叶适量,加生石膏0.5~1两共捣烂,再用1个鸭蛋清调匀,敷于肿痛处,24小时后取下。重者需敷2次。有并发症者加服20~50%黄花败酱草煎剂,每日3~4次,每次20~30毫升;或当茶饮。治疗200余例,90%的病例在局部敷药后24小时内症状消失,重症(包括有睾丸炎合并症的)患者在第2次敷药后一般症状也能消失。此外,本品对疖、痈、乳腺炎、淋巴管炎等也有效果。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 2.《本草正义》: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本经》、《别录》、《药性论》、《日华子》诸书所载,无一非实热瘀滞之症。惟产后诸痛,当以瘀露作痛者为宜。而濒湖所引《别录》,竟作产后疾痛;《大明本草》又以产后诸病浑言之,则流弊良多,不可不知所辨别者也。 佳肴佳肴是指用苦叶菜果做成日常生活中的家常菜,风味独特。主要做法有: 1、苦叶菜果素炒 苦叶果去柄,清水洗净,沥水;小红辣椒切成小截;生蒜瓣拍扁备用。武火热油,先放入小红辣椒,生蒜瓣,稍炸,倒入苦叶果爆炒至熟即可。 2、苦叶果炒肉丁 苦叶果去柄,清水洗净,沥水;精瘦肉切肉丁;生蒜瓣拍扁备用。武火热油爆炒,起锅前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料酒即可。 诗歌——赠南蛮玉 一路,风压着河流 风抢着我们的麦笠 它要把大地收回去 要借我们的手 收割苦叶菜 运到镇上的菜场 大地在叛乱 穿迷彩服的蝗虫 逃向边境那边 我们故意不认出它们 不认出收割过的心里 那些想入非非 只认出苦叶菜 只收割它在风里展开的 苦苦的味道 风把它推向剪刀 倒下的苦叶菜 有我们一样温驯的脸 用一种麻木的表情 把风带回家 带到市场里讨价还价 苦叶菜留在地里继续开花 它把快乐藏在背后 不让别人看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