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苦修
释义

释义

苦修,刻苦修行。

出处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与其苦修几十年,将来死了不过来生变个富贵女人,这也就大不合算了。”

《痛史》第十三回:“喜得这座古庙没有闲人,只有一个老和尚在那里苦修。”

苦修主义与佛教

苦修主义,印度的婆罗门教与印度教都是崇尚苦修的。其中,印度教,既有苦修也有另一对立面享受主义。

而我们都知道的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当时就是修持的婆罗门教的苦修主义,只不过当时他并没有坚持下来,因此也因为此事招来其他苦修的人的非议,并且他创立了佛教后又把大梵天贬为护法神,而他自己在早期也是信奉婆罗门教里的大梵天和婆罗门教里的最高哲学范畴奥义书。

再来说说日本的佛教,日本的寺庙是我们唐宋时期的样式,基本没有被人为的更改过,那里的出家人是准许结婚的并且是可以子曾父业的,而且还得得到某种批准的,出家的人绝对不是像中国这么多,也不会像中国的这么烂。他们看的经文也很少有经过政治改动过的,因该说是非常正宗也非常印度的。

再说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能创立佛教,并且是在当时印度宗教林立时期,其中很大的因数有政治色彩,当时的苦修主义其实不可能做到“普世”作用,而释迦牟尼佛又吸取了其他历史根基最长久的几大宗教的精髓,加上他以一种“普世”的状态出现,自然政治决策者要大力推广。所以真正的印度佛教不是不可以结婚和吃肉的。

后来佛教迅速发展,到中国在玄奘法师时为最全面与基本接纳时期,但其中很多经文还是被政治改动过,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经文有些已经变了样子,其中很多真正的意义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佛教又分大乘和小乘,小乘更能接近佛的宗旨,只不过是中国出生了一个伟大的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玄奘法师,和一些同样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佛的修持者,他们善辩,推崇大乘,那些小乘者少了些那么优秀的善辩者,因此在很多次辩经时都败下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2: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