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苦”,中国汉字,读音:kǔ;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苦;苦胆;苦瓜等;属于五味之一;另外还介绍了夏季适当多吃9种苦味菜。

中文名:苦

外文名:bitter

拼音:kǔ

注音:ㄎㄨˇ

基本信息

汉字:苦

五笔86&98:ADF

结构:上下

简体部首:艹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繁体部首:艸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仓颉:TJR

郑码:EEJ

笔顺编号:12212251

四角号码:446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82E6

海南话拼音:houw

梵语:duhkha

苦:gǔ 指粗劣;止,息。

苦:hù 指地名;春秋楚邑,汉初置淮阳国,属陈县,东晋咸康三年改名谷阳。故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东。

详细释义

1.佛教基本观念之一,表达了佛教对于人的现实存在所作的价值判断。在佛陀原始教义当中,四谛概括了佛教所欲揭示给世人的真理,其中第一条便是关于苦的真理。苦可以归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8类。按照佛陀的看法,存在(生存)是有条件性的,依缘的,这就决定了生存的短暂和局限。主观上,人会不断产生实际上无从满足的欲望;客观上,对象是暂时的、无常的,这就决定了不满足和绝望的必然性,这便是本质上的苦。苦的根源在于无明(无知),由于无明,人的生物本能贪欲便时时萌动,一方面造成现实的痛苦,另一方面又留下恶的潜能,就是业,从而始终将人的生存桎梏在无尽的痛苦循环即轮回之中。摆脱苦,只有证道,即通过宗教修持,获得对人生存在真相的了解(悟)。 佛陀的教法是在教人如何“离苦得乐”。

是四圣谛中的第一圣谛。苦谛的意思并不是说“生命是痛苦”,而是“知道痛苦”,即是知道自我是不稳定、没有本质的。集谛是痛苦的成因,苦起于无明,即人们不明白自己的本性是没有痛苦的。灭谛是痛苦的止息,即人们的痛苦并非真实存在。道谛是佛陀所开的处方,能让痛苦消失。

,意谓著苦难、不满或痛苦。心生不满是因心兜圈子,兜得无始无终,思想连续不断,想过去、想未来、想现在,因而有如是烦恼。思想被不满唤起,同时也与不满一模一样,经常重复的感到生活当中缺了什么,总是有些地方不太对、不太够,因此老是想要弥补缺陷、整顿现状,以便多得到一点安乐。持续奋斗和心事重重是很令人烦恼与痛苦的。人享乐时,害怕失去乐,而努力求取更多的乐,或试图把乐保住;人受苦时,想逃离苦;人又一直感到不满,而使一切的活动无不始终含有不满和痛苦的成分。

三苦

佛教认为众生的痛苦可分三种,称为三苦

苦苦:下三道众生所经验的苦,人天所经验的病苦、恶毒的闲言闲语等,都是苦苦。

行苦:当人们过著安乐的日子,似乎生活很快乐,但转眼间,世事无常,变化的苦又来到,即是行苦。

坏苦:上述二种苦都是因为五蕴聚合的缘故,这就是众生所隐含的坏苦。

2.五味之一。

3、与甜和甘相对。

4、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

5、使它/他/她痛苦,使他/她/它难受:一家五口就仗着他活了可苦他喽。

6、苦于:苦旱|苦夏

7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炼。

①痛苦。《灵枢·师传》:“开之以其所苦。”

②疾病。《素问·血气形志》:“知手足阴阳所苦。”

③苦味,五味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苦伤气,咸胜苦。”

④为某种事物所苦困。《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脉经》:“苦膝痛。”

还有形容一个人活的很不开心,比如中侨毕业苦。

再苦:也别忘坚持,苦尽甘来,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苦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5

《唐韵》康土切《集韵》《韵会》孔五切,𠀤音䇢。《说文》大苦,苓也。《诗·唐风》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传》苦,苦菜也。陆玑云:生田及山泽中,得霜甜脃而美。《谢灵运·山居赋》二箭殊叶,四苦齐味。《自注》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黄苦。 又味也。《书·洪范》炎上作苦。《诗·邶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又《集韵》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又患也。《前汉·贾谊传》非徒病肿,又苦𨂂盭。 又《类篇》急也。 又《博雅》怅也。 又《扬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为快,犹以臭为香,治为乱,反覆用之也。 又去声。《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乗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又果五切,音古。恶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辨其苦良。《注》谓分别缣白之麤细。《齐语》辨其功苦。《注》功,牢也。苦,脃也。《史记·五帝纪》河濵器皆不苦窳。《注》苦,麤也。 又音怙。地名。《史记·老庄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义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说文解字

【卷一】【艸部】苦大苦,苓也。从艸古声。康杜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大苦、逗。苓也。见邶风、唐风毛传。释艸苓作蘦。孙炎注云。今甘艸也。按说文苷字解云甘艸矣。倘甘艸又名大苦、又名苓。则何以不类列而割分异处乎。且此云大苦、苓也。中隔百数十字又出蘦篆云大苦也。此苓必改为蘦而後画一。卽画一之。又何以不类列也。考周时音韵。凡令声皆在十二部。今之眞臻先也。凡霝声皆在十一部。今之庚耕淸靑也。𥳑兮、苓与榛人韵。采苓、苓与顚韵。倘改作蘦则为合音而非本韵。然则释艸作蘦、不若毛诗为善。许君𣃔非於苦下袭毛诗。於蘦下袭尔雅。划分两处。前後不相顾也。後文蘦篆必浅人据尔雅妄增。而此大苦苓也固不误。然则大苦卽卷耳与。曰非也。毛传、尔雅皆云卷耳、苓耳。说文苓篆下必当云苓耳、逗卷耳也。今本必浅人删其苓耳字。卷耳自名苓耳。非名苓。凡合二字为名者、不可删其一字以同於他物。如单云兰非芄兰、单云葵非凫葵是也。此大苦𣃔非苓耳。而苦篆苓篆不类厕、又其证也。然则大苦何物。曰沈括笔谈云。尔雅蘦大苦注云。蔓延生。叶似荷靑。茎赤。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谓之大苦。郭云甘草。非也。甘草枝叶全不同。苦为五味之一。引伸为劳苦。从艸。古声。康杜切。五部。

其他信息

苦味补心,味过于苦,反而能伤心,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火克金)。 苦味食物有非常好的降火效果。适量食用有苦味的食物食有益身心的,不仅限于苦瓜,苦丁茶之类,对于烧糊的米饭,同样具有功效。人体不是一个简单的化学系统,没有完全的有害,也没有完全的有益。

夏季适当多吃9种苦味菜

1、苦瓜

苦瓜为夏季食用佳品,营养丰富,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凉拌,又可炒肉、烧鱼,清脆爽口,别有风味。

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等作用。苦瓜除了含有味苦的奎宁外,还含有蛋白质。研究发现,蛋白质能刺激免疫细胞而具有抗癌作用。

苦瓜茶

1.将苦瓜切成1~2毫米的薄片,用平底锅干炒,把水分炒干。

2.苦瓜炒干后变成褐色。放凉后装入密封罐,在冰箱冷藏室保存,可保存2个月。

3.加热水浸泡后饮用。每天喝3~4杯即可。

苦瓜汁:

1.用擦丝器将苦瓜擦碎,用滤茶网或纱布在杯中挤出苦瓜汁。

2.加入半杯水,水量可以自由调节。

3.如果怕太苦,可以加入柠檬汁或苹果泥,调节口味。

2、苦菜

苦菜又名荼、荼草、苦马菜,苣荬菜,为菊科植物苣菜的全草。

苦菜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中医认为,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指出:“苦菜调十二经脉,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强力明目……”

腌苦菜是夏日佐饭的美味佳肴,具有爽口开胃、消暑、清心除烦的作用。

凉拌苦菜:

调料:蒜,盐,味精,醋,香油

做法:

1. 将苦菜去杂洗净,入沸水锅中焯2分钟;

2. 迅速捞出用凉水浸泡冷却,然后控水;

3. 切段,放入盆中待用;

4. 将蒜泥、盐、味精、香油和醋在小碗中搅匀,浇在苦菜上拌匀即可。

3、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的全草,全国多有分布。《本草纲目》说:“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如苦苣,俱小耳,嫩苗可食。”

蒲公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核黄素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在食用方面,夏季多用嫩叶凉拌,也可烹调。

蒲公英多吃不伤人,而且还可入药治病。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味甘、苦、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止泻、利胆、保肝、健胃、降血压等作用。

小编推荐:

生食与凉拌

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味道鲜美清香且爽口。或将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烫1~2分钟,沥出,用冷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盐、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据自己口味拌成风味各异的小菜。

蒜茸蒲公英

蒲公英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放入凉水中洗净,挤干水分,切碎放盘内,撒上蒜茸、麻油、精盐、味精,拌均即成。

炒食或蒸煮食

将蒲公英的嫩叶或花茎洗净后即可炒食或煮食。既可素炒,也可加肉、鸡蛋、海鲜炒,勾上淀粉,味道就更佳了。

蒲公英炒肉丝

将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去杂洗净,沥水,切段。猪肉洗净切丝。油锅烧热,下肉丝煸炒,加入芡汁炒至肉熟时,投入蒲公英鲜叶或花茎炒至入味,出锅装盘即成。

煮汤熬粥

为了减少蒲公英苦味,食用时可将其洗净后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8分钟,然后泡在水中数小时,将苦味浸出冲洗干净,再煮汤或熬粥。

4、苦笋

中医认为,苦笋味甘,性凉而不寒,具消暑解毒、减肥健身、健胃消积等功效。

苦笋是夏季餐桌上的可口菜肴。人们通常用苦笋、排骨,加上咸菜配制成苦笋煲,苦甘可口,味道鲜美,吃后令人回味无穷。

小编推荐:

腩肉炒苦笋:

可以放青椒炒,同样也可以放红辣椒来炒。为了保持苦笋的原始风味,在初加工时不宜长时间对苦笋加热;烹制时也无需把苦笋烧软,否则将风味尽失。如果还是不习惯其苦味,还可以将腩肉跟笋片夹在一起吃,口感独特,苦味也似乎被冲淡了。

凉拌苦笋:

将鲜嫩的苦笋切成薄片,放上少许盐,味精,麻油,清香无比,苦中带甜。 让人回味无穷。

烤拌苦笋:

选取2cm以下的嫩笋,带壳放入红火草炭灰中,盖灰炙烤,以不烧笋壳为宜;待笋软熟后,去壳成丝,装盘拌料,调以盐,红油,麻油等即可。

5、芜菁

芜菁又名大头菜。原产中国,是古老的蔬菜之一,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中医认为,芜菁性平,味苦、辛、甘,入胃、肝、肾经,具有开胃下气、祛湿解毒的作用。

适于治疗食积不化、消渴、热毒风肿等病症。芜菁风味佳,可以代粮,也可做菜用,或盐渍加工。

小编推荐:

凉拌大头菜

原材料:大头菜1个,蒜5粒,辣椒1个,香菜少许。

调味料:盐1/2小匙,香油、糖各1小匙,白醋1大匙。

做法:

1、大头菜去皮切成厚片状,以1小匙盐腌至软化后,用水冲洗盐分,再挤干水分备用。

2、蒜拍碎切末,辣椒切末,香菜切段。

3、大头菜片、蒜末、辣椒末,加调味料及香菜段拌匀,即可盛盘上桌。

6、莴笋

莴笋又叫千金菜、莴菜。

中医认为,莴笋性凉,味苦、甘,入肠、胃经,它具有通利小便、开胸利膈、顺气调中、清热止渴的作用。

适于治疗小便不利、脾胃气滞、饮食不振、消渴多饮等病症。

莴笋可炒、可拌,炒要用大火快炒,拌要放少许精盐稍腌后,挤去汁,再食用。

凉拌莴笋:

配料:鲜莴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

做法: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滗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酸甜莴笋

原料:嫩莴笋,西红柿

辅料:青蒜末25克,柠檬汁(或鲜橙汁),白糖,清水,盐少许

做法:1.莴笋去叶、削皮、去根,洗净切丁后用开水汆一下;西红柿洗净去皮,切块。2.将柠檬汁、白糖、清水、盐放入大瓷碗内搅匀,调好口味,再放入莴笋丁、西红柿块、青蒜末拌匀,入冰箱贮存,随吃随取。

7、仙人掌

中医认为,仙人掌性味苦寒,主入心、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化痰安神的作用。

研究表明,仙人掌能防止动脉硬化,还可治疗糖尿病、肥胖症、肺癌等病症。

仙人掌做法指导:

1、加工前将皮、刺削皮用淡盐水浸泡15-20分钟,或水焯过后用清水漂一下可以去掉苦味;

2、野生的和供观赏的仙人掌含有一定量的毒素和麻醉剂,不可随便食用。

3、仙人掌忌铁器。

仙人掌拌芹菜

仙人掌250克,芹菜250克,盐5克,味精5克,橄榄油5毫升。

将去皮仙人掌切丝,芹菜去叶洗净切段,一同入沸水焯过,捞出沥干,拌上盐、味精,淋上橄榄油即可。

此方具有清热、平肝、利湿、凉血化瘀之功效。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等症。

8、野蒜

野蒜又叫大头菜子、小独蒜。它具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的作用。治疗胸痹、心痛、干呕等。

野蒜炒鸡蛋

1、野蒜摘洗干净切碎,加鸡蛋盐拌匀;

2、油烧热倒上蛋糊炒熟即可。

野蒜泡菜

野蒜洗净后用盐腌渍1个小时后,拌入韩国辣酱,加点白醋白糖味精做成泡菜放入冰箱。

9、枸杞苗

枸杞苗又叫甜菜、枸杞尖。

中医认为,枸杞苗全株性凉,味甘苦,具有清热除烦、滋阴明目的作用。

适于治疗阴虚发热、消渴口干、手足心热以及肝肾亏虚、两目干涩、虚火牙痛等病症。

凉拌枸杞苗的做法:

1、枸杞苗清洗干净过盐开水焯一下,捞出浸入凉水里不断冲洗一会儿;

2、捞出用凉开水再过一遍,滤干水放入碗里;

3、撒少许盐拌匀,淋店香油即可。

小贴士:

1、枸杞苗有微微的苦味,用盐开水焯了再漂水能够去掉部分苦味。

2、枸杞苗只要摘取最尖尖的嫩芽部分即可,长了梗子有点硬,不好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5: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