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枯棕 |
释义 |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所作。当时军兴赋繁,故杜甫作此为蜀民请命。此诗写实中兼有比喻。杜甫是一向关心人民的,所以写景赋物,往往必有所感触。即如此诗,也不是为赋枯棕而赋枯棕的,他是由棕之枯,写出了剥削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 作品名称:枯棕 外文名称:无 作品别名:枯椶 创作年代: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枯棕 蜀门多棕榈⑴,高者十八九⑵。 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⑶,青青岁寒后⑷。 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⑸。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⑹。 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⑺? 有同枯棕木⑻,使我沉叹久。 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⑼? 啾啾黄雀啅⑽,侧见寒蓬走。 念尔形影干⑾,摧残没藜莠⑿。 作品注释⑴蜀门,犹蜀中,即成都。棕榈,也作“椶榈”,常绿乔木,棕榈皮上有毛,称棕毛,可制绳帚刷等,故下有“割剥”语。起八句写其枯。 ⑵十八九,十有八九。 ⑶棕榈有叶无枝,状如蒲葵。 ⑷《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此句是说棕榈和松柏一样经冬不凋。 ⑸因割剥太厉害,故反先蒲柳而枯死。 ⑹军乏,军用缺乏。“取”字,这里读zhǒu。这以下八句联系到人民和时事,说明了所以枯之故。“伤时”二句,是一诗的主旨。因一物尽取,故殃及于棕树。 ⑺生成,即上所谓物。生是地之所生,成是人之所成。总之什么都被剥一空。 ⑻此句是说如同棕木的被斧斤割剥以至于死。 ⑼这两句双关人和木。死者即已休,如棕之已被剥多而枯死,生者何自守,如棕之未甚遭割剥但终当被割剥而死。何自守,是说凭什么来保住自己的生命呢? ⑽未四句慨叹其枯。啅,群雀噪声。“啅”字一作“啄”。 ⑾尔,指枯棕,亦双关人民。 ⑿莠,狗尾草。“摧残”二字和上文“割剥甚”“一物尽取”照应。 作品简析这首诗和《病橘》都是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所作。当时军兴赋繁,故杜甫作此为蜀民请命。此诗写实中兼有比喻。杜甫是一向关心人民的,所以写景赋物,往往必有所感触。即如此诗,也不是为赋枯棕而赋枯棕的,他是由棕之枯,看出了剥削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因而写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