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寇丹 |
释义 | 甲油的代称英cutex染指甲的油。也译作“蔻丹”。 蔻丹花俗名千层红,又名指甲草。 古时候蔻丹指染过颜色的指甲。就是一般用颜色鲜艳的花(凤仙花、千层红都可以),开花时摘下花瓣放在适当的容器里,捣成糊状,抹在指甲上,然后用布包裹一些时间,就能把指甲染成红色。算是古代美女的一种美甲方法。 蔻丹蔻丹在文学中的运用田汉 《丽人行》第十一场:“你该不想搽‘蔻丹’吧,我的 王太太 。” 老舍 《四世同堂》七十:“她忘了以前小姐的生活,不再往手指甲上涂上寇丹,而变成了个新的 招弟 。” 巧摸神色蔻丹 巧摸神色蔻丹首先,必须挑选质地较为浓稠的红色甲油。可以先涂抹在小指上试验,看看色泽够不够饱和,是不是那种未经过稀释而呈现透明感的指甲油。 接下来,就得好好琢磨涂抹时的技巧了。涂完一层透明的护甲油之后,运用一般涂抹甲油的方法,将指甲表面纵向地分成三等分,先涂中间,再涂左右两侧。想要涂抹出均匀的色彩,一是干净利落地完成三笔,二是将指甲刷轻轻压成扁平状拖动。假如你的指甲形状呈宽扁状,建议将甲面两侧稍稍留白,修饰出纤长的指甲形状。 深色指甲油容易因为碰撞使指尖部位的颜色脱落,形成难看的窘境。那么不易剥落的秘诀是什么?建议你在涂抹前先加强指尖的色彩,以横向入手,在指甲表面前端的1/5处来回涂抹两层甲油,再照正常方法上色,这样,指尖处的甲油就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了。 一般来说,深色甲油都得涂抹上两遍,这样颜色看起来才足够饱满,所以当完成第一遍时,必须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待指甲油完全干透后,方可在上面覆盖第二层。 完成以上步骤后,别忘了再涂抹上一层透明的表层护甲油,不仅有保护指甲的功能,还能让红色看起来更艳丽、更富有光泽。 最后,不要企图把指甲油当做长期的装饰,最多维持一周就应该卸除,并让指甲休息几天再重新上色。休息期间,建议常常涂抹护甲霜,让指甲表面得到充分的滋养。 茶文化专家寇丹人物简介满族,1934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随父母来湖求学,就读于三一小学、湖州中学,1951年入伍荣立三等功。1958年转业到湖州,先后在文化系统、工业系统、市机关等单位工作。1994年退休。 出版《壶里乾坤》、《仙华风流》小说集,曾获浙江省首届浙江作家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著有《茶具入门》、《鉴壶》等专著,设计的《国兰壶》载入《中国茶叶大辞典》,论文集《探索陆羽》有中、韩文字出版。曾获全国总工会《全国自学成才者》称号,现为省作协、全国少数民族作协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日韩茶道联合会咨问,韩国中华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澳门中华茶道会顾问及国内一些茶刊顾问。 主要工作内容1、茶论文撰写; 2、茶小说创作。主编《茶小说汇编?茶间况味》,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3、茶画创作。在新加坡、澳门举办过茶画展; 4、弘扬中华茶文化。多次在海内外大学及媒体开展讲座,例如,澳门理工学院、新加坡电台等。多次在国内电台、佛学院、夏令营讲座,并应邀去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东方论坛》讲座茶文化; 5、接受国内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台,以及韩国MBCTV的采访; 6、设计史所未有的国等壶载于《中国茶叶大辞典》,请到当时中国农业部长何康及海外张学良的嘉奖; 7、近期与工艺大师汪寅仙合作开展紫砂文化讲座,并为中央领导人刻壶; 8、茶的散文创作很多,多次被香港、国内《政协报》转载; 9、广交国内外茶人朋友,并且曾经访韩国四次,新加坡三次,日本一次,担任社会名誉职务。 生平概述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自喻“一片茶叶”,他自谓“人生最好是茶缘”,他自勉“颂毋喜,谤无辩;平常心,茶中练。”他就是“客居苕上为饮茶”的江南茗耆寇丹先生。 5年前的夏日,一位名叫李根柱的韩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湖州,叩开了红丰淡茶斋寇老师的家门,原来,他是韩国“茶星”崔圭用先生的茶道传人,此行是奉恩师遗命专程前来拜访寇丹先生的。在寇老的引领下,虔诚的李根柱怀着崔老生前之嘱托,探访了茶圣陆羽在湖州的遗迹,瞻仰了杼山皎然塔、陆羽墓和三癸亭。从此,李根柱和寇丹先生结下了跨国的忘年之交,中韩民间茶文化交流史上谱写了又一篇佳话。 寇丹原籍北京,满族,早年从军,曾任部队文艺指导员。上世纪50年代末,退伍后的他随妻南下,在山水清远的古老茶乡湖州扎下根来。70年代后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寇丹无意在《全唐诗》里发现不少有关湖州的茶诗,这些清隽的词句深深感染了他,从此,他移情于茶茗并开始搜集茶文化历史资料。同时,从事印花图案设计、精于工艺美术创作的他对紫砂陶艺也萌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茶道发祥地、陆羽隐居并著《茶经》的古邑湖州,尽管有着“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但只有“茶”才是举世无双的,因为1200多年前的一部茶著、一个茶人同时被后世奉为“经”和“圣”者,唯清丽湖州所仅有。为此,寇丹曾连续多年建言当时的湖州市长,提议以茶文化为契机发展茶产业。1990年秋,在包括寇丹在内的湖州茶界同仁集体倡议下,成立了“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并编印出版《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刊,使湖州在陆羽及《茶经》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17年来,湖州的“陆学”探求可圈可点,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不菲的成绩。如果将这一切比作新时代孕育的世纪春茗,那么,寇丹先生恰似一滴水珠和一片茶叶,在茶的天地里,悄然传递着清浅淡泊之馨香。 改革开放后,寇丹在湖州市乡镇企业局任职,他利用经常出差的便利,遍走茶乡,遍访茶事,发掘吴越地区灿烂悠久的茶文化遗产。为探索历史上的紫笋、罗岕、霞雾等名茶以及千年重生的安吉白茶,寇丹少则几次、十几次,多则数十次地深入长兴顾渚山、罗岕、茗岭,吴兴妙西霞雾山和安吉的崇山峻岭。为探索紫砂壶的奥秘,他也曾无数次赶赴宜兴丁蜀,研习紫砂从采矿、炼石、养泥、制作、煅烧等一系列环节,并率先探访湮没已久的湖氵父古金沙寺遗址。集写作、鉴壶、书画于一身,多才多艺的他和长兴紫砂名手蒋淦勤、吴稚明等人联袂设计创制了“骆驼”、“茶筅”、“陆羽”、“文学泉”等经典茗壶。酷爱艺兰的他还独辟蹊径,创意制作了兰蕙造型的“国兰壶”,为何康、张学良、黄绣球等世界著名兰友所垂青,并在国际大赛中荣膺“兰花金奖”,此举为紫砂陶艺史上只有梅、竹、菊,“岁寒四君子”独缺兰花器型填补了空白。 自1990年始,寇丹兼及世界茶人的签名收集,寒来暑往,已累计珍藏达9册之多。这其中,不仅有我国王泽农、庄晚芳、陈椽等茶界先辈的手迹,还有日本千利休15世家元千宗室、布目潮沨、韩国崔圭用等海外茶耆的雪泥鸿爪。他曾将这些茶人的签名墨迹汇集于紫砂壶,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茶缘壶”。甚至连他喜爱的折扇上,也收录着不少茶人题签,堪称“缕缕清风皆茶缘”。 给自己的定位寇丹把自己的人生定位为“茶”,他认为:“茶不是一个人的茶,而是世界的茶。”伴随着茶缘日深,其问茶足迹也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还远涉重洋。他曾数度出访海外,应邀在新加坡、澳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茶画展及讲座;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卖画所得,他始终分文不取,并悉数赠予主办方以支持中华茶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多年来,不以“专家、学者”自居的他著有小说《壶里乾坤》、《仙华风流》,紫砂陶及茶文化专著《茶具入门》、《鉴壶》、《陆羽与〈茶经〉研究》,选编《茶间况味》和点校《石屋清珙、普愚太古禅师语录》等,并写下了诸如“草帽茶”,“茶外之茶、味外之味”等一系列充满哲理和禅趣的文字,他还成为上海历届茶艺师培训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客座导师之一。 鉴于寇丹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和成就,山东潍坊破格为这位民间人士设立了“寇丹茶文化艺术馆”,这在中国茶文化史上也是唯一的。 当然,再好的“茶”也不可能“皆大欢喜”,在茶学探求的心路旅程中,他的一些观点也难免存在争议或“非议”。但他依然乐观豁达,年逾古稀仍勤勉学习的精神无不激励着后学。 风趣依旧、情怀依旧的他尝言:“一碗茶中的你只是一片小小的茶叶,正因为有了你、我、他,大我、小我、众我,我们才能在无色的水中浸泡出一碗韵味隽永的芳香。也因为如此,茶中贮满了平和、安详、圆融,方能解脱人的心,和谐社会才得以实现。人这一辈子,得喝三杯茶,第一杯甜茶,人生下来,大凡都无忧无虑;第二杯苦茶,人有了一定成就,烦恼就多了,意识到生活不易,需经坎坷与磨难,正如武夷山大红袍,苦后晚来甘;第三杯淡茶,心中淡然、圆融,处世和谐,凡事皆然。”他就象一把红泥“大壶”,“寇脱心冰清玉洁,丹枫脂馥郁馨逸。”继续经受光阴的洗礼,继续发挥着脉脉余热。 真水无香,淡茶有味。“真心爱茶,一辈子为茶无私奉献的人,方可称之为茶人”。以此来诠释寇丹先生,不正是恰如其分的么? 明山区政府副区长个人简历女,生于1972年2月,辽宁省辽中县人,汉族,研究生文化,1993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年8月任明山区卧龙镇团委书记 1996年6月任中共明山区委办公室工作人员 1996年12月任共青团明山区委副书记 1997年7月任共青团明山区委书记 1999年12月任新明街道办事处筹备组负责人 2000年4月任明山区明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2000年7月任明山区政府副区长(2005.09-2006.09英国奥斯特大学攻读公共管理MPA硕士) 工作分工负责文化广播、教育、体育、卫生、计生等方面工作。分管区教育局(体育局)、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区卫生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联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