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口味鳝片 |
释义 | 大黄鳝150克、生姜10克、红椒1只。 花生油30克、盐10克、味精8克、白糖3克、湿生粉20克、麻油5克、清汤50克、胡椒粉少许、老抽王10克、绍酒10克。 菜谱名称口味鳝片 所属菜系湘菜 制作工艺1、黄鳝洗净切片,生姜、葱、红椒切片。 2、烧锅下油,放入姜片、鳝片攒酒,加入清汤、盐、味精、白糖、老抽王用小火烧。 3、待烧至入味,撒入胡椒粉,熟透时用湿生粉勾芡,淋入麻油即可。 营养价值鳝鱼,也叫黄鳝,长鱼海蛇等,味鲜肉美,刺少肉厚,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于质水底层,在我国各地均有生产,以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产期在6~10月,以6~8月所产的最肥。鳝鱼体型似蛇,圆筒状。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去,无鳞,色泽黄褐色,体则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各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肉嫩味美。 营养分析1.鳝鱼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 2.鳝鱼特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能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 相关人群一般人群都可食用 1.特别适宜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脱肛、子宫脱垂、妇女劳伤、内痔出血之人也可多食;风湿痹痛、四肢酸疼无力、糖尿病患者、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者都可多食; 2.鳝鱼动风,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有痼疾宿病者,如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症、红斑性狼疮等应谨慎食用;另凡病属虚热,或热证初愈,痢疾,腹胀属实者不宜食用。 食物相克鳝鱼不宜于狗肉、狗血、南瓜、菠菜、红枣同食。 制作指导1.鳝鱼宜现杀现烹,鳝鱼体内含组氨酸较多,味很鲜美,死后的鳝鱼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 2.黄鳝肉味鲜美,骨少肉多,可炒、可爆、可炸、可烧,如与鸡、鸭、猪等肉类清炖,其味更加鲜美,还可做为火锅原料之一。 食疗作用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 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传统医学认为,黄鳝为温补强壮剂,适用内痔出血、气虚脱肛、产后瘦弱、妇女劳伤、子宫脱垂、肾虚腰痛、四肢无力、风湿麻痹、口眼歪斜等症。 其他相关鳝鱼在《山海经》中已有记载。 据《荀子》所载,当时为保护鱼类繁殖,在其孕卵时“网罟不入泽”,其中包括黄鳝。 《滇南本草》中载:蟮鱼添精益髓,壮筋骨。 《随息居饮食谱》:鳝鱼甘热,补虚助力,善去风寒湿痹,通血脉,利筋骨。 《别录》曰:时行病起,食之多复。《本草经疏》记:凡病属虚热者,不宜食。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风,发疥,患霍乱损伤,时病前后,疟、疽、胀满诸病,均大忌。 《本草衍》:蟮鱼,也谓之黄鳝,又有白鳝,皆动风。 《本草纲目》中记载:“鳝鱼味甘大温无毒,主治补中益血、补虚损、妇女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赢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又湿痹气。”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