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口味 |
释义 | 汉语词语基本信息【词目】 口味 【拼音】kǒuwèi 【英译】 [taste;flavor of food] 基本解释人对食品味道的爱好。比喻个人的爱好。 详细解释中义: 1.美味;珍馐。 《考古》1972年第5期引 满城 汉 墓出土错金银鸟虫书铜壶腹铭:“口味充闾,益肤,延寿谷病,万年有馀。”《北史·宇文述传》:“ 述 时贵重,委任与 威 等,其亲爱则过之。帝所得远方贡献及四时口味,辄见班赐。”《隋书·高祖纪上》:“丁亥,诏犬马器玩口味不得献上。” 元 无名氏 《黄鹤楼》第三折:“听知的元帅在此筵宴,小的每无甚么孝顺,将着这一对金色鲤鱼,元帅跟前献口味来。” 2.食品的滋味。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及至上了楼,要了菜,喝上酒,口味倒也罢了,就只喝了没两盅酒,我就坐不住了。” 丁玲《韦护》第一章:“菜一样一样的依次上来,口味真奇特。”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自己拿来尝了一口,果然觉得口味不对,放下。” 3.各人对食品味道的爱好。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这种粽子并不十分合 北平 人的口味,因为馅子里面硬放上火腿或脂油。”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八章一:“到用餐时,发觉皇后不喝酒,也不吃肉,惊问是不舒适还是不对口味?” 4.比喻个人的爱好。 刘少奇《论党》五:“上级的决议、指示,合口味的就执行,不合的就不执行,这叫闹独立性。” 巴金 《谈<新生>及其它》:“书中热情的句子和流畅的文笔倒适合我的口味。” 孔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多大的作家,也不能说都能投合每个人的口味。” 相关词语重口味 主要是界定色情片的,分为软色情和硬色情,也称重口味和轻口味。 硬色情(重口味)指的是暴露生殖器并且有些不同于通常意义的做爱,比如虐待什么的,软色情(轻口味)则表现得比较正常,你看了也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医学名词概念是每天早晨起来后第一感觉,酸、甜、苦、咸等味道的变化,常是体内某些生理变化的反映。 口味与疾病口酸 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常见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病人。传统医学认为,体内肝脏热或脾虚,便会感到口中有酸味,而且性急易怒,头痛眩晕,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弦滑。此时,不宜进食辛辣、煎炸等燥热食品,可用枸杞、菊花、党参、淮山药泄热、健脾补肝。 口甜 多见于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淀粉酶分泌增多。祖国医学认为,体内脾脏有热,其中实热者口中有甜味感,兼有口渴喜饮、尿黄便干、精疲神乏。可常吃豆腐白菜汤,野苋菜汤等。 口苦 常与肝胆疾病有关,反映体内肝胆郁热或痰热内扰。可多吃清凉汤水,如绿豆汤、菊花薏米冬瓜糖水等,少吃油煎油炸、辛辣烧烤等食品。 口咸 多见于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等,唾液中呈碱性的钠、钙、钾、镁含量增多,口感咸味。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肾液上窜所致。可用淮山药、枸杞、海参、鹿角胶等滋阴补肾、温肾壮阳。 口臭 多见于口腔粘膜炎、牙龈炎、唾液腺炎等。口臭多见于嗜食肥甘厚味或暴饮暴食者。饮食过度,食积内停,损伤脾胃,胃失和降,气机不畅,郁而发热,热灼津伤,胃中熟腐水谷过久,浊气上逆,遂成口臭,或见于心火亢感,邪热循经上炎;或素体阴虚,津液亏损,阴亏于下,火炎至上遂成口臭。忌食煎炸、辛辣品,可用生地、玄参、麦冬、大黄、淮山、沙参等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口味不同的原因“味蕾”由于每个人的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味蕾的发育也不相同。有的味蕾感受酸味,有的感受甜味等等,因为每个人的味蕾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可能说有的人感受酸味强一些,或是感受甜味强一些,那么很小的这种味觉刺激就能引起他的味觉冲动,但是如果你感受某味觉的味蕾比较少,那么你的这一味觉就比较迟钝,就需要很强的刺激才能引起你的冲动。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了。当然除了天生的,还有的就是某些疾病得因素,比如说肾不好的就比较喜欢吃咸一点的等等。还有的就是个人的习惯问题了,有的人就是喜欢吃淡的,那可能就是从小受到家庭因素所形成的习惯了。其实不管每个人的口轻还是口重,适合他们自己口味的菜吃到嘴里的感觉是一样的。 根据气候的变化人们的口味往往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差异,如气候炎热喜食清鲜爽口、甜酸凉拌的菜肴,气候寒冷喜食口味浓厚的菜肴。 根据饮食者口味爱好因地区、气候、物产及风俗习惯的不同,人们的口味爱好也不一样,如江浙人口味偏鲜甜,川湘人口味重酸辣,北方人口味偏咸,并嗜葱蒜,闽粤口味偏清淡。因此,调味必须根据饮食者的爱好来确定口味。 根据菜肴的风味特色中国菜肴丰富多彩,各地都有独具风味特色的地方菜肴,在投放调味品时,必须按规格、数量、标准、时机恰如其分地投放,做到每个菜肴口味主次分明,口味突出,做什么菜像什么菜的口味。 1.川菜系 川菜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它的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历代典籍和各个朝代的文人骚客的诗词文章里有不少对于川菜的记载。 川菜风味包括成都、重庆和乐山、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板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在烹调方法上,川菜有炒、煎、炸、爆、烤、烩、蒸、拌、焖、贴、干烧、炸熏、泡、炖等38种之多,变化精妙。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 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桂鱼、鱼香肉丝、怪味鸡、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煽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把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 2.徽菜系 徽菜是徽州菜的简称,不等同于安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词语解释 词语:徽菜 英文:Huizhou cuisine 。 菜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和浙江西部。和江苏菜系中的苏南菜、浙江菜系较近。 徽州风味主要特点是:擅长烧、炖,讲究火功,并习以火腿佐味,冰糖是鲜,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火单炖、单火靠,原锅上桌,不仅体现了徽州古朴典雅的风格,而且香气四溢,诱人食欲。其代表菜有:"清炖马蹄"、"黄山炖鸽"、"腌鲜鳜鱼"、"红烧果子狸"、"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烧肉"等。 据《徽州府志》记载,早在南宋间,用皖南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做菜已闻名各地。 3.鲁菜系 鲁菜即山东风味菜,由济南、胶东、孔府菜点三部分组成。 济南菜尤重制汤,清汤、奶汤的使用及熬制都有严格规定,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 胶东菜起源于福山、烟台、青岛,以烹饪海鲜见长,口味以鲜嫩为主,偏重清淡,讲究花色。 孔府菜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具体体现,其用料之精广、筵席之丰盛堪与过去皇朝宫廷御膳相比。 4.闽菜系 闽菜是以福州、闽南、闽西三地区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系。 福州菜清鲜、爽淡,偏于甜酸,尤其讲究调汤,另一特色是善于用红糖作配料,具有防变质、去腥、增香、生味、调色作用。 闽南菜以厦门为代表,同样具有清鲜爽淡的特色,讲究佐料,长于使用辣椒酱、沙菜酱、芥末酱等调料。 闽西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以客家菜为主体,多以山区特有的奇味异品作原料,有浓厚山乡色彩。 闽菜以炸、馏、炯、炒、炳、蒸为特色,尤以烹制海鲜见长,刀工精妙,入趣于味,汤菜居多,具有鲜、香、烂、淡并稍带甜酸辣的独特风味。福建小吃点心另有一功,它取材于沿海浅滩的各式海产品,配以特色调味而成,堪称美味。 闽菜著名的风味菜点有:佛跳墙、鸡汤余海蚌、淡糟香螺片、沙奈焖鸭块、七星鱼九、糟醉鸡、煎糟鲤鱼、半月沉江、燕皮混钝、福州线面、蛇仔煎等等。 5.苏菜系 苏菜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著名菜系,覆盖地域包括现今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区,由于后来浙菜、徽菜以其鲜明特色各为八大菜系之一,淮扬菜汇于江苏,同时烹饪界习惯将淮扬菜系所属的江苏地区菜肴称为江苏菜,江苏菜除淮扬菜外还包括南京菜、苏锡菜和徐州菜等地方菜系。 淮扬菜选料严谨,讲究鲜活,主料突出,刀工精细,擅长炖、焖、烧、烤,重视调汤,讲究原汁原味,并精于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口味咸淡适中,南北皆宜,并可烹制“全膳席”。淮扬细点,造型美观,口味繁多,制作精巧,清新味美,四季有别。 南京菜烹调擅长炖、炯、叉、烤。特别讲究七滋七味,并以善制鸭撰而出名,素有“金陵鸭馁甲天下”的美誉。 苏锡菜擅长炖、焖、煨、焙,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花色精细,时令时鲜,甜咸适中,酥烂可口。近年来又烹制“无锡乾隆江南宴”、“无锡西施宴”、“苏州菜看宴”和太湖船菜。 徐州菜风味在历史上属鲁菜系,随时代变迁,其菜已介乎苏、鲁两大菜系之间,口味鲜咸适度,习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浓而不浊。其菜无论取料于何物,均注意“食疗、食补”作用。另外,徐州菜多用大蟹和狗肉,尤其是全狗席甚为著名。 江苏名菜名点有:松鼠鲫鱼、霸王别姬、天目湖砂锅鱼头、淮安软兜、金蹬仙裙等。江苏点心富有特色,如秦淮小吃、苏州糕团、汤包,都很有名。 6.湘菜系 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个地区的菜点特色。 湘江流域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其特色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注重鲜香、酸辣、软嫩,尤以辣味菜和腊菜著称。 洞庭湖区的菜以烹制河鲜和家禽家畜见长,特点是量大油厚,咸辣香软,以炖菜、烧菜出名。 湘西菜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风鸡,口味侧重于咸香酸辣,有浓厚的山乡风味。湖南菜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腊。 7.粤菜系 粤菜即广东菜,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特色菜点发展而成,是起步较晚的菜系,但它影响深远,港、澳以及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粤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长,形成多种烹饪形式,是具有自己独特风味的菜系。 广州菜清而不淡,鲜而不俗,选料精当,品种多样,还兼容了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潮州古属闽地,故潮州菜汇闽粤风味,以烹制海洋菜和甜食见长,口味清醇,其中汤菜最具特色。 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客家为南徒的中原汉人,聚居于东江山区,其菜乡土气息浓郁,以炒、炸、揭、焗见长。 粤菜总体上特点是选料广泛、新奇且尚新鲜,菜肴口味尚清淡,味别丰富,讲究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时令性强,夏秋讲清淡,冬春讲浓郁,有不少菜点具有独特风味。 粤菜著名的菜点有:鸡烩蛇、龙虎斗、烤乳猪、东江盐焗鸡、白灼基围虾、烧鹅、蛇油牛肉、广式月饼、沙河粉、艇仔粥等。 8. 浙菜系 浙菜历史悠久,它的风味包括杭州、宁波和绍兴三个地方的菜点特色。 杭州菜重视原料的鲜、活、嫩,以鱼、虾、时令蔬菜为主,讲究刀工,口味清鲜,突出本味。 宁波菜咸鲜合一,以烹制海鲜见长,讲究鲜嫩软滑,重原味,强调入味。 绍兴菜擅长烹制河鲜家禽,菜品强调入口香绵酥糯,汤浓味重,富有乡村风味。 浙菜具有色彩鲜明,味美滑嫩,脆软清爽,菜式小巧玲珑、清俊秀丽的特点。它以炖、炸、焗、蒸见长,重原汁原味。浙江点心中的团子、糕、羹、面点品种多,口味佳。 浙菜的名菜名点有:龙井虾仁、西湖药菜汤、虾爆鳝背、西湖醋鱼、炸响铃、炝蟹、新风蟹誊、咸菜大汤黄鱼、冰糖甲鱼、牡顺跑蛋、蜜汁灌藕、嘉兴棕子、宁波汤团、湖州干张包子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